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建设“两型农业”的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以湖南省茶陵县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许敏 杨君 +2 位作者 匡远配 段建南 何飞飞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1期19-22,共4页
以位于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内的湖南省株洲市典型的农业大县——茶陵县为研究单元,分别以湖南省、株洲市为参照区域,从"两型农业"的角度对茶陵县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基于"两型农业&qu... 以位于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内的湖南省株洲市典型的农业大县——茶陵县为研究单元,分别以湖南省、株洲市为参照区域,从"两型农业"的角度对茶陵县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基于"两型农业"的茶陵县综合承载力从小于实际人口逐渐回升至可承载状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逐年提升,而经济资源承载能力则有所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型农业 相对资源承载力 茶陵县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耕地资源动态变化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君 周子英 刘文洁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7-41,共5页
以湖南省为例,动态分析耕地资源数量变化,运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湖南省耕地资源变化驱动因子体系,对影响区域耕地资源数量动态变化的自然、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和非农建设用地等进行定量分析,揭示耕地变化的... 以湖南省为例,动态分析耕地资源数量变化,运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湖南省耕地资源变化驱动因子体系,对影响区域耕地资源数量动态变化的自然、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和非农建设用地等进行定量分析,揭示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基于此,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构建了湖南省1997-2007年耕地变化回归模型,分析了各驱动影响因子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作用。结果表明,湖南省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分别为经济发展因子、资金投入因子、科技进步和政策驱动因子等4大类,且长期影响着湖南省耕地面积变化,并在未来还将继续影响。其中,前3类因子使耕地面积逐年递减,而政策因子则对湖南省耕地面积变化起着双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驱动因子 因子分析 主成分分析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52县草地资源的类型、等级及利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邢虎成 王贤芳 +2 位作者 周清 闫景彩 揭雨成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103,共13页
经过40年的发展,湖南省草地类型、面积和分布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草地调查的数据已不能反映现实草地资源现状,要科学地配置草地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首先需要摸清草地资源的家底。2018年项目组选择湖南52个县进行了草... 经过40年的发展,湖南省草地类型、面积和分布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草地调查的数据已不能反映现实草地资源现状,要科学地配置草地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首先需要摸清草地资源的家底。2018年项目组选择湖南52个县进行了草地清查,共设置3030个样地,调查每个样地的经纬度、海拔、坡向、坡位、草地类型、草地等级、盖度、草地产量、石漠化、退化、草地利用情况等。结果表明:52县中,天然草地可分为4个草地类,即暖性灌草丛、热性灌草丛、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其中热性灌草丛样地数最大,占78.44%;其次是低地草甸类,占16.63%;暖性灌草丛和山地草甸类都较少,合计占4.93%。4个草地类包含了35个草地型,其中F05(白茅)、G01(芦苇)和G02(芦苇、藨草)草地型占比较大。天然草地处于海拔300 m以下的占94.47%,处于300~800 m的占4.54%,而海拔高于800 m的占0.99%。有76.83%的草地分布在阳坡和半阳坡,有71.10%的草地分布在坡中部以上,有14.58%的草地位于河流、湖泊、水库和坑塘的滩涂地。天然草地以Ⅲ等草地为主,占76.15%;天然草地分为8级,1级草地最多,占全体天然草地样地数57.68%。草地利用率低,有67.78%的草地未利用。草地干草产量均较高,干草产量为1000~5000 kg·hm^(-2)的占42.78%,干草产量为5000~20000 kg·hm^(-2)的占41.40%,干草产量大于20000 kg·hm^(-2)有11.93%,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草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天然草地覆盖情况总体良好,平均覆盖度为81.53%。94.38%的草地样地无石漠化问题,石漠化区域集中分布在湘西武陵山片区、湘中衡邵盆地,以及湘南郴州、永州两市。草地退化面积约为12.73%,邵阳、永州、湘西、郴州、娄底、张家界和衡阳等7个市州存在草地退化问题。本次清查为湖南省草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草地资源 草地类型 草地等级 利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表水环境容量的湖南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控制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彭逸喆 黄凤莲 +3 位作者 姜苹红 罗琳 杨远 彭克俭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70-2080,共11页
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中流域水控制单元的划分和相应的水质保护目标,调查了湖南省湘、资、沅、澧四大流域工业用水功能区各控制单元相应集水区内的典型涉铊污染源,统计各控制单元含铊工业废水入河量。选择模型计算各控制单元铊污染物水环... 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中流域水控制单元的划分和相应的水质保护目标,调查了湖南省湘、资、沅、澧四大流域工业用水功能区各控制单元相应集水区内的典型涉铊污染源,统计各控制单元含铊工业废水入河量。选择模型计算各控制单元铊污染物水环境容量。按照容量总量管理兼顾目标总量管理的模式,提出各控制单元铊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方案,计算该总量控制方案下工业废水铊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湖南省四大水系中,铊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的最低值出现在湘江长沙段,代码为湘长-033至湘长-038的控制单元,铊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为0.0002 mg·L^−1;最高值出现在湘潭的湘江涓水,代码为湘湘118的控制单元,铊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为0.98 mg·L^−1。按照“功能分区、污染物分类、标准分级、生产分期”的原则,在经济、技术合理并确保90%以上的控制单元满足地表水环境容量的前提下,通过水质模型建立水环境容量和废水排放量之间的换算关系,反向推算到工业企业铊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要求。综合考虑人体健康、生态安全、水质达标等多个方面,厘定0.005 mg·L^−1为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工业废水铊污染物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实行控制,从而实现水环境的目标管理。通过与国内外同类标准的比较与分析,评估了该标准约束下,当地的环境与经济效益。可判断,这种基于地表水环境容量且兼顾目标总量管理的铊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厘定方法是科学的、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铊污染物 水环境容量 排放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农业种植模式对重金属土壤的修复潜力 被引量:50
5
作者 杨洋 陈志鹏 +2 位作者 黎红亮 廖柏寒 曾清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88-695,共8页
植物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大部分用来修复的植物都不具备利用价值,不能给当地农民带来经济收入。因此,一些农作物由于其较大的生物量和一定的经济价值,在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应用中受到广泛关注。是在... 植物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大部分用来修复的植物都不具备利用价值,不能给当地农民带来经济收入。因此,一些农作物由于其较大的生物量和一定的经济价值,在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应用中受到广泛关注。是在重金属(Cu、Zn、Pb、Cd、As、Hg)复合污染的郴州矿区废弃农田种植油菜、玉米和油葵,研究油菜-玉米和油-油葵两种种植模式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潜力。实验结果表明:三种作物在复合污染土壤中对重金属都表现出一定的耐性及吸收积累能力。向日葵的根和叶中重金属Cd、Cu的含量都很高,其中Cd在向日葵的各个部位的富集系数(BCF)及Cu在向日葵的根和叶的富集系数(BCF)都大于1。两种轮作模式对作物的产量没有明显的影响,收获得到的干物质量都很高,每年每公顷分别为油菜16.6t、玉米25.29t、油葵22.5t。两种种植模式都可以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有效的提取,油菜-油葵种植模式下提取重金属Cu、Pb、Cd、As的量较高,分别为:Cu 2408g hm^(-2)a^(-1),Pb 2027g hm^(-2)a^(-1),Cd 658.5g hm^(-2)a^(-1),As 250g hm^(-2)a^(-1),油菜-玉米模式下Zn和Hg的提取量较高,分别为Zn 4987g hm^(-2)a^(-1)和Hg 7.92g hm^(-2)a^(-1);对于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土壤来说,油菜-油葵的种植模式要优于油菜-玉米的种植模式。总的来说,利用3种作物两两轮作的种植模式,在不影响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大大的提高了作物对重金属的提取总量。3种作物在收获以后又可以用做工业原料,这就使得当地农民充分利用矿区废弃农田修复污染的同时又能从中获得一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重金属污染 农业种植模式 大生物量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类药物的环境行为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6
作者 何金华 丘锦荣 +3 位作者 贺德春 吴根义 郭正元 许振成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25-229,共5页
磺胺类药物在畜禽养殖中大规模的使用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当其通过饮用水和食物等方式进入食物链的情况下。在了解磺胺类药物基本性质、分类及其危害的基础上,阐述了磺胺类药物的环境行为和削减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磺胺类药物在畜禽养殖中大规模的使用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当其通过饮用水和食物等方式进入食物链的情况下。在了解磺胺类药物基本性质、分类及其危害的基础上,阐述了磺胺类药物的环境行为和削减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药物 环境行为 控制技术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下水环境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的筛选 被引量:51
7
作者 朱菲菲 秦普丰 +3 位作者 张娟 颜增光 侯红 李发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443-450,共8页
针对当前我国地下水有机污染现状和监测评价的需求,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以污染物的急性毒性、生殖毒性、致癌性、内分泌干扰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迁移性和出现频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加权评分法,对地下水优先... 针对当前我国地下水有机污染现状和监测评价的需求,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以污染物的急性毒性、生殖毒性、致癌性、内分泌干扰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迁移性和出现频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加权评分法,对地下水优先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定量筛选。提出了地下水环境优先控制的共16类85种有机污染物名单,包括卤代烃类16种、多环芳烃类13种、农药类20种、酚类7种、氯代苯6种、苯系物6种、硝基苯类3种、酯类3种、醛类2种、苯胺类2种、亚硝胺2种以及二氯乙酸、丙烯腈、多氯联苯、甲基叔丁基醚和丙烯酰胺等。根据有机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筛选着重考虑环境分布广、浓度高及危害较大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有机污染物 优先污染物 层次分析法 定量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主要稻田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与最大固铵容量 被引量:8
8
作者 黄顺红 张杨珠 +2 位作者 吴明宇 彭杰 周卫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0-505,共6页
应用Silva-Bremner法,研究了湖南省7种主要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和最大固铵容量.研究结果表明:①供试耕层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变动在69.2~457.5 mg/kg之间,平均为304.7 mg/kg±96.7mg/kg,占土壤全N的2.6%~25.7%,平均为14... 应用Silva-Bremner法,研究了湖南省7种主要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和最大固铵容量.研究结果表明:①供试耕层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变动在69.2~457.5 mg/kg之间,平均为304.7 mg/kg±96.7mg/kg,占土壤全N的2.6%~25.7%,平均为14.0%±5.1%,是该地区一项重要的土壤N素资源.7种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耕层土壤固定态铵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湖潮泥>黄泥田>河沙泥>紫泥田>灰泥田>红黄泥>麻沙泥.②在土壤剖面中,土壤固定态铵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变化因土壤类型不同而不同,但其相对含量随深度增加而恒增大:表层平均为15.1%±6.6%,亚表层为25.9%±11.7%,表下第3层平均为34.6%±16.3%.③供试耕层土壤的最大固铵容量以湖潮泥最高,达658.7 mg/kg,以麻沙泥最低,为97.6 mg/kg.④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耕层固定态铵含量与0.01~0.001 mm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98**,n=28),与有机质、全N、碱解N、CEC、缓效K和<0.001 mm黏粒含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耕层土壤最大固铵容量与固定态铵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1**,n=32),与0.01~0.001mm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59**,n=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稻田土壤 土壤固定态铵 最大固铵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平原区耕地环境质量初步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周惜时 秦普丰 +1 位作者 李学初 曾界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56,71,共3页
对洞庭湖平原区城郊耕地土壤中重金属Hg、Pb、Cr、Cd、Cu以及类金属As进行分析和测定,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城郊耕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分别为Hg0.26mg/kg、Pb106.24mg/kg、Cr88.89mg/kg、Cd0.23mg/kg、Cu50.5... 对洞庭湖平原区城郊耕地土壤中重金属Hg、Pb、Cr、Cd、Cu以及类金属As进行分析和测定,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城郊耕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分别为Hg0.26mg/kg、Pb106.24mg/kg、Cr88.89mg/kg、Cd0.23mg/kg、Cu50.55mg/kg、As11.15mg/kg。与土壤背景值相比,除As外,5种重金属在土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耕地重金属污染物超标以铅、铜为主,镉、汞次之,其它元素均未超标。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为1.02,属轻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污染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油菜施磷效应及土壤速效磷丰缺指标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鲁艳红 廖育林 +3 位作者 黄凤球 黄铁平 鲁剑巍 汤海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53,67,共6页
为研究施磷对油菜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建立湖南省油菜种植体系土壤速效磷的丰缺指标,于2005~2008年在湖南省油菜主产区布置51个磷肥肥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油菜施磷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及增收效果。施磷较不施磷增产51~1 265 kg... 为研究施磷对油菜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建立湖南省油菜种植体系土壤速效磷的丰缺指标,于2005~2008年在湖南省油菜主产区布置51个磷肥肥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油菜施磷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及增收效果。施磷较不施磷增产51~1 265 kg/hm2,平均429 kg/hm2,平均增产率为45.9%,每千克P2O5增加5.40 kg油菜籽;施磷平均每公顷增加收入122.75元,平均产投比4.14,71%的田块施磷产投比>2.0。土壤速效磷对施磷增产效应及经济效益有显著影响,施磷增产幅度及经济回报均随土壤速效磷含量的提高而降低。土壤速效磷"极低"、"低"、"中"、"高"和"极高"分级指标分别为<6.0 mg/kg、6.0~11.5 mg/kg、11.5~22.1 mg/kg、22.1~27.5 mg/kg和>27.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油菜 磷肥效应 土壤速效磷 丰缺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四氯胺盐除草剂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圣超 龚道新 +1 位作者 伍一红 张素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1-124,共4页
在湖南长沙、浙江杭州和贵州贵阳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除草剂二甲四氯胺盐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稻田水、土壤、植株用二氯甲烷和酸溶液混合提取,稻米采用甲醇和水混合提取,经HPLC测定。结果表明,二甲四氯胺盐在稻田... 在湖南长沙、浙江杭州和贵州贵阳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除草剂二甲四氯胺盐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稻田水、土壤、植株用二氯甲烷和酸溶液混合提取,稻米采用甲醇和水混合提取,经HPLC测定。结果表明,二甲四氯胺盐在稻田水、土壤、鲜植株、糙米样品中的添加回收率均大于80%。在稻田水中二甲四氯胺盐的半衰期为5.75~6.76 d,土壤中二甲四氯胺盐半衰期为6.67~7.38 d,在水稻鲜植株中二甲四氯胺盐半衰期为5.50~6.68 d,降解较快。收获的水稻糙米中二甲四氯胺盐的残留量均未检出。二甲四氯胺盐在糙米中最高残留限量(MRL值)推荐值为0.1 mg/kg。建议75%二甲四氯胺盐水剂的使用剂量为600 g/hm2,施药1次,在正常收获期收获水稻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四氯胺盐 水稻 残留 消解动态:最高残留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特种绿茶的主要化学成分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启为 黎星辉 +2 位作者 唐和平 张丽霞 罗军武 《经济林研究》 2001年第3期9-11,共3页
测定和分析了湖南省 2 5只具代表性的特种绿茶的主要生化成分。结果表明 :特种绿茶的全氮、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均高于普通绿茶 ,而可溶性糖和粗纤维的含量则低于普通绿茶 ;就品质成分来分析 ,产于山区的特种绿茶优于产于丘陵区的 ... 测定和分析了湖南省 2 5只具代表性的特种绿茶的主要生化成分。结果表明 :特种绿茶的全氮、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均高于普通绿茶 ,而可溶性糖和粗纤维的含量则低于普通绿茶 ;就品质成分来分析 ,产于山区的特种绿茶优于产于丘陵区的 ;茶树品种和原料嫩度均影响特种绿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根据研究结果 ,作者提出了湖南名优茶在生产时间上限制在早春 ,在生产布局上应以山区为主 ,结合有特殊条件的其他地区来发展名优茶 ;在生产原料上 ,应以一芽一叶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生化成分 名成茶 湖南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稻田土壤硫素状况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运湘 郭春秋 +2 位作者 张杨珠 周清 郭朝晖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0年第3期235-238,共4页
采集湖南省主要母质类型的稻田土壤,进行土壤全硫、有效硫及其相关性质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供试耕层土壤全硫含量在0.266~0.885 g/kg 之间,平均0.539 g/kg。土壤有效硫变动范围为17.7~135.1 mg/kg,平均56.7 mg/kg。土壤全... 采集湖南省主要母质类型的稻田土壤,进行土壤全硫、有效硫及其相关性质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供试耕层土壤全硫含量在0.266~0.885 g/kg 之间,平均0.539 g/kg。土壤有效硫变动范围为17.7~135.1 mg/kg,平均56.7 mg/kg。土壤全硫和有效硫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23**(n =40)。(2)随着土壤剖面层次的加深,土壤有效硫和全硫含量逐渐减少。(3)耕层土壤C∶N,C∶S,N∶S比率分别为9.3~14.5,34.5~62.8和3.1~6.3;土壤C∶N∶P∶S比率平均为48.7∶4.67∶1.4∶1。(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全硫与土壤全N、 全P、有机C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以N、S之间的相关性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土壤硫素 湖南 硫肥 土壤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油菜施钾效应及土壤速效钾临界值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鲁艳红 廖育林 +3 位作者 罗尊长 黄铁平 鲁剑巍 聂军 《作物研究》 2011年第1期26-29,共4页
2005-2008年在湖南省油菜主产区布置67个田间试验,研究施钾对油菜籽产量的影响及土壤速效钾含量对施钾效应的影响,并对土壤速效钾临界值进行初步判定。结果表明,油菜施钾具有明显的增产和增收效果,平均增产率19.1%,增产范围为33-1 587 k... 2005-2008年在湖南省油菜主产区布置67个田间试验,研究施钾对油菜籽产量的影响及土壤速效钾含量对施钾效应的影响,并对土壤速效钾临界值进行初步判定。结果表明,油菜施钾具有明显的增产和增收效果,平均增产率19.1%,增产范围为33-1 587 kg/hm2,平均增产332 kg/hm2,每千克K2O平均增加2.5 kg油菜籽,其中51个试验施钾增产效果在10%以上;施钾平均产投比为1.4,产投比大于1.5的试验占35.8%。土壤速效钾含量对施钾产量效应及经济效应均有明显影响,土壤速效钾与施钾增产量及产投比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以不施钾处理占施钾处理产量的90%为标准,初步估计土壤速效钾临界值为106 m g/kg;以施钾产投比2.0和1.5为标准,估计其临界值分别为70 m g/kg和100 m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施肥 钾肥效应 速效钾临界值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典型土壤类型和耕作方式的氮磷损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高明 铁柏清 +2 位作者 李杰峰 谢可军 杨佘维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4期52-54,共3页
在湖南地区选取了有典型代表性的5个监测点,利用田间原位监测的方法进行12个月的分析监测(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研究了湖南不同土壤类型和耕作方式的氮、磷损失状况。结果表明,湖南地区氮损失的比例占施肥量的7.49%~22.50%,利用率为2... 在湖南地区选取了有典型代表性的5个监测点,利用田间原位监测的方法进行12个月的分析监测(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研究了湖南不同土壤类型和耕作方式的氮、磷损失状况。结果表明,湖南地区氮损失的比例占施肥量的7.49%~22.50%,利用率为23.22%~33.45%;磷损失的比例占施肥量的0.948%~3.394%,利用率为7.06%~13.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径流 地下淋溶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不同地区早稻施钾效应及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鲁艳红 廖育林 +3 位作者 黄铁平 夏海鳌 罗尊长 聂军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2期63-66,共4页
为研究施钾对早稻的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并建立湖南省早稻土壤速效钾的丰缺指标,2005~2008年在湖南省双季稻主产区按湘北、湘中-湘东及湘南3个区域共布置110个钾肥早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施钾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应,增... 为研究施钾对早稻的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并建立湖南省早稻土壤速效钾的丰缺指标,2005~2008年在湖南省双季稻主产区按湘北、湘中-湘东及湘南3个区域共布置110个钾肥早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施钾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应,增产及增收效果均表现为:湘南中低山、丘陵区>湘北环洞庭湖平原、低山丘陵区>湘东-湘中丘陵、中低山区。研究还表明土壤速效钾对施钾增产效应及经济效益有显著影响,施钾增产幅度及经济回报均随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提高而降低。最后建立了湖南省早稻种植体系这3个区域土壤速效钾"低"、"中"、"高"丰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早稻 施钾效应 土壤速效钾 丰缺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稻-油、稻-稻-油轮作制施肥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鲁艳红 廖育林 +2 位作者 黄铁平 夏海鳌 鲁剑巍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9期57-59,63,共4页
为建立湖南省稻-油、稻-稻-油轮作制高效施肥技术体系,2007~2009年对湖南省水稻、油菜主产区开展了当地习惯施肥调查。调查表明,湖南省稻-油、稻-稻-油轮作制施肥上存在:施肥结构不合理,氮磷钾比例不协调;有机肥用量偏低,秸秆还田和有... 为建立湖南省稻-油、稻-稻-油轮作制高效施肥技术体系,2007~2009年对湖南省水稻、油菜主产区开展了当地习惯施肥调查。调查表明,湖南省稻-油、稻-稻-油轮作制施肥上存在:施肥结构不合理,氮磷钾比例不协调;有机肥用量偏低,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技术需要提高;农民施肥盲目性和随意性大,缺少必要的施肥技术规程等问题。建议调整施肥结构,合理控制氮肥用量,适量增加磷钾肥用量;增加有机肥的投入,推广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技术;加强土肥监测,尽快制定合理的施肥技术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现状 调查 湖南 轮作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城镇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研究——以湖北省孝昌县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茜 段建南 +1 位作者 谢红霞 周子英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1期58-61,65,共5页
从建设环境友好型小城镇的角度出发,以国内关于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成果为基础,依据扩展型PSR框架模型,并结合孝昌县区域环境及土地利用结构特点,建立孝昌县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综合评分法计算研究... 从建设环境友好型小城镇的角度出发,以国内关于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成果为基础,依据扩展型PSR框架模型,并结合孝昌县区域环境及土地利用结构特点,建立孝昌县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综合评分法计算研究区各乡镇土地生态安全指数。结果表明,孝昌县大部分地区土地生态安全处于敏感状态,在今后的利用过程中需加强保护、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以促进孝昌县土地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环境 评价 环境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晚稻施钾效应及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研究
19
作者 鲁艳红 廖育林 +3 位作者 罗尊长 聂军 黄铁平 夏海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392-3394,共3页
[目的]研究钾肥对晚稻产量、经济效应的影响,建立湖南省晚稻土壤速效钾的丰缺指标。[方法]2005~2008年在湖南省湘北、湘中-湘东及湘南3个地区的稻田土壤上共布置159个钾肥晚稻田间试验。[结果]晚稻施钾有明显的增产及增收效应,3个地区... [目的]研究钾肥对晚稻产量、经济效应的影响,建立湖南省晚稻土壤速效钾的丰缺指标。[方法]2005~2008年在湖南省湘北、湘中-湘东及湘南3个地区的稻田土壤上共布置159个钾肥晚稻田间试验。[结果]晚稻施钾有明显的增产及增收效应,3个地区晚稻施钾平均增产803~871 kg/hm2,平均增产率为13.1%~13.7%;施钾平均增加利润704.01~798.39元/hm2,平均产投比1.94~2.31。施钾增产趋势及经济回报均随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提高而减缓或降低。晚稻种植体系中,湘北区土壤速效钾"低"、"中"、"高"丰缺指标分别为〈45.8、45.8~143.0和〉143.0 mg/kg;湘东-湘中区分别为〈42.9、42.9~125.2和〉125.2 mg/kg;湘南分别为〈38.8、38.8~139.1和〉139.1 mg/kg。[结论]湖南省晚稻种植体系中,严重缺钾土壤较少,土壤钾素主要为中等水平,8%左右的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晚稻 钾肥效应 土壤速效钾 丰缺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清灵在湖南柑橘园土壤中的残留试验研究
20
作者 罗惠莉 杨仁斌 +1 位作者 徐浩然 王静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2-454,共3页
绿清灵主要成分为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主要用作柑橘杀螨剂。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微量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得到了可较好检测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间接光度色谱法的分析条件,确定以对氨基苯磺酸(SAA)... 绿清灵主要成分为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主要用作柑橘杀螨剂。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微量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得到了可较好检测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间接光度色谱法的分析条件,确定以对氨基苯磺酸(SAA)为离子对试剂,流动相为甲醇:水(2.5mmol/LSAA)=25:75,流量0.3mL/min,温度38℃,检测波长294nm。并对其在土壤中的残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在橘园土中残留较少,不会造成在土壤中累积性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清灵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间接光度法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