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椒轻斑驳病毒湖南分离物的全基因序列测定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湘宁 戴良英 +2 位作者 李魏 董铮 唐前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8-94,共7页
采自湖南地区的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V)样品经单斑分离后,根据已经报道的PMMoV序列基因保守区设计6对简并引物,采用片段重叠法和RACE方法扩增、克隆获得一个全长为6 356bp的湖南分离物(PMMoV-HN1,登录号:KP3458... 采自湖南地区的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V)样品经单斑分离后,根据已经报道的PMMoV序列基因保守区设计6对简并引物,采用片段重叠法和RACE方法扩增、克隆获得一个全长为6 356bp的湖南分离物(PMMoV-HN1,登录号:KP345899)全基因组序列,编码4个蛋白,分别为126kD蛋白(70~3 423nt)、183kD蛋白(70~4 908nt)、28kD蛋白(4 909~5 682nt)和17.5kD蛋白(5 685~6 158nt),5′-非编码区(5′-UTR)和3′-非编码区(3′-UTR)分别含有69和198个碱基,其中5′-UTR存在一个序列为m7G5′pppG的甲基化核苷酸帽子结构。一致性分析发现PMMoV-HN1与PMMoV其他分离物的核酸一致性为94%~99%,编码的氨基酸一致性为94%~99%。全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MMoV-HN1分离物与中国首次报道的PMMoV-CN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是国内报道的第二例PMMoV全基因组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辣椒轻斑驳病毒 全基因序列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RNA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湘宁 戴良英 +1 位作者 董铮 唐前君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9期150-152,共3页
RNA植物病毒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生物学检测法、电子显微镜技术、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对这些方法的应用及其特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应的总结,以期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植物RNA病毒的检测与研究。
关键词 植物 RNA 病毒 检测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地区南瓜的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检测及其分子进化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嘉裕 戴良英 +4 位作者 刘勇 张德咏 谭新球 李迅 唐前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4-281,共8页
对长沙地区160份南瓜疑似病毒病样品进行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检测,检出率达46.9%。为进一步明确长沙地区ZYMV分离物的分类地位和分子进化特征,克隆获得了1个长沙地区ZYMV外壳蛋白基因,与Gen Bank已... 对长沙地区160份南瓜疑似病毒病样品进行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检测,检出率达46.9%。为进一步明确长沙地区ZYMV分离物的分类地位和分子进化特征,克隆获得了1个长沙地区ZYMV外壳蛋白基因,与Gen Bank已报道的ZYMV外壳蛋白基因比对,并进行基因重组、系统发生、遗传差异、选择压力、种群结构和基因漂流分析。结果显示:长沙地区ZYMV外壳蛋白基因没有发生明显的重组,突变与负选择作用是其进化的主要驱动力,种群结构相对稳定,但正处于扩张的趋势中;ZYMV不同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形成3个有明显地理相关性的美洲、欧洲和亚洲种群,美洲和欧洲种群与亚洲种群之间基因交流不频繁,可能受到遗传漂变的影响,而欧洲种群与亚洲种群之间基因交流较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 分子进化 长沙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 被引量:2
4
作者 成成 肖启明 +3 位作者 周志成 刘双清 蔡海林 唐前君 《长江蔬菜》 2014年第9期50-52,共3页
蔬菜病毒病被称为"蔬菜癌症",一旦发生,难以防治,轻则导致减产,重则导致绝收。准确识别蔬菜病毒病的变色、坏死、畸形等症状,与生理性病害、真菌及细菌性病害、线虫为害进行严格区分,从种子、苗床、苗期开始防病,养成防病习惯... 蔬菜病毒病被称为"蔬菜癌症",一旦发生,难以防治,轻则导致减产,重则导致绝收。准确识别蔬菜病毒病的变色、坏死、畸形等症状,与生理性病害、真菌及细菌性病害、线虫为害进行严格区分,从种子、苗床、苗期开始防病,养成防病习惯,能有效防控蔬菜病毒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病毒病 防治 识别 生理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 防病 减产 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沉默技术在烟草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魏润洁 肖六平 +5 位作者 王雅菲 孙莉 肖启明 蔡海林 周志成 唐前君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8期13-15,18,共4页
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tic silencing,VIGS)是携带目的基因片段的病毒侵染植物后,诱导植物体内相同序列基因不表达的现象,它是一种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现象。近年来,在烟草... 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tic silencing,VIGS)是携带目的基因片段的病毒侵染植物后,诱导植物体内相同序列基因不表达的现象,它是一种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现象。近年来,在烟草基因功能探究和抗病育种的研究中VIGS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阐述了RNA沉默的发现和作用机制,VIGS在烟草基因功能鉴定上的发现和烟草育种上的进展,探讨了VIGS技术在烟草中影响沉默效率的因素、局限性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沉默 VIGS 病毒诱导 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草地贪夜蛾囊泡病毒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感染特性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胡珏 谷星石 +1 位作者 李顺姬 黄国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9-195,共7页
囊泡病毒是一类具有生防潜力的双链DNA病毒,本文以含草地贪夜蛾囊泡病毒84-36浓度为9.77×1012病毒基因拷贝/m L的血淋巴,分别通过口服(1~2龄:1.09×1010病毒基因拷贝/虫;3~5龄:9.77×109病毒基因拷贝/虫)与针刺(1.56&... 囊泡病毒是一类具有生防潜力的双链DNA病毒,本文以含草地贪夜蛾囊泡病毒84-36浓度为9.77×1012病毒基因拷贝/m L的血淋巴,分别通过口服(1~2龄:1.09×1010病毒基因拷贝/虫;3~5龄:9.77×109病毒基因拷贝/虫)与针刺(1.56×109病毒基因拷贝/虫)2种方式接种感染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幼虫,观察其死亡和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口服感染时,1、2、3、4和5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8.89%±1.11%、4.44%±1.11%、2.22%±1.11%、0与0,1龄幼虫较2、3龄显著易被病毒感染;针刺接种感染时,3、4和5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00%、100.00%和80%,所有被病毒感染的幼虫发育历期明显延长,3、4龄幼虫感染病毒后的第2 d即表现出日取食量显著降低、第3 d开始体重基本维持不变。由此可见,草地贪夜蛾囊泡病毒84-36毒株在生物防治上具有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生长发育 囊泡病毒 致病力 致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长距姬小蜂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7
作者 何建云 陈子姝 +2 位作者 陈旭阳 张云宣 黄国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3-459,共7页
本文研究了斜纹夜蛾长距姬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实验室条件下,斜纹夜蛾长距姬小蜂单雌最大产卵量为139粒,平均产卵量为73.69粒;卵主要产在斜纹夜蛾幼虫的1~4腹节背面,少部分产在侧面,不产于寄主腹面;单寄主上通常产卵1~... 本文研究了斜纹夜蛾长距姬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实验室条件下,斜纹夜蛾长距姬小蜂单雌最大产卵量为139粒,平均产卵量为73.69粒;卵主要产在斜纹夜蛾幼虫的1~4腹节背面,少部分产在侧面,不产于寄主腹面;单寄主上通常产卵1~5粒,有时为6~9粒;喜寄生2、3龄斜纹夜蛾幼虫,偶尔寄生1龄幼虫,但绝大部分不能完成其生命历期;当寄主斜纹夜蛾2龄、3龄初、3龄末幼虫同时存在时,其偏爱寄生3龄初幼虫,偏好系数为0.65、发育历期为9.93±0.19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长距姬小蜂 斜纹夜蛾 形态学特征 生物学特性 偏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枫毒蛾的形态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薛进 唐彦 +3 位作者 吴雨恒 梁瑶 商红红 王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4-519,共6页
于2017年5月中下旬,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湘乡县的天然原始次生枫香树林暴发枫毒蛾林区采集枫毒蛾(LymantrianebulosaWileman)幼虫,于室内饲养,观察记录枫毒蛾幼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及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枫毒蛾幼虫虫体可视毒... 于2017年5月中下旬,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湘乡县的天然原始次生枫香树林暴发枫毒蛾林区采集枫毒蛾(LymantrianebulosaWileman)幼虫,于室内饲养,观察记录枫毒蛾幼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及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枫毒蛾幼虫虫体可视毒毛随着龄期增加而逐渐增多,翻缩腺颜色逐渐加深;随龄期增加,枫毒蛾头宽、体宽及体长均显著加大,其中头宽可作为枫毒蛾幼虫最佳的分龄指标,体长和体宽可作为辅助指标;在27℃的饲养条件下,枫毒蛾幼虫龄期为7龄,完成1个世代约需66.7d,成虫雌、雄比为0.9655,单雌产卵量为(330.43±27.801)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毒蛾 形态学特征 生物学特性 幼虫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构建载体的新方法:一步式混合胶回收连接法
9
作者 李顺姬 胡珏 +2 位作者 刘双清 成小文 黄国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61,共4页
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G4FPAGB1为例,介绍了一种新的载体构建方法。棉铃虫单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G4毒株基因组上的Ha–FP–A片段用Hin dⅢ和Eco RⅤ双酶切,Ha–FP–B片段用XhoⅠ和Bam HⅠ双酶切,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 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G4FPAGB1为例,介绍了一种新的载体构建方法。棉铃虫单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G4毒株基因组上的Ha–FP–A片段用Hin dⅢ和Eco RⅤ双酶切,Ha–FP–B片段用XhoⅠ和Bam HⅠ双酶切,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片段用Eco RⅤ和XhoⅠ双酶切,载体质粒p Bluescript SK(+)用Hin dⅢ和Bam HⅠ双酶切。酶切产物经电泳检测后,将所有含目的片段的胶块切下,放在同一个离心管中进行DNA回收,得到的混合DNA产物直接加入连接酶进行连接、转化。结果表明,3个目的片段均成功连接到载体质粒上。本方法可高效、简单地构建包含多个目的片段的重组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构建 克隆方法 一步式混合胶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