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基因抗虫棉生物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邓欣 赵廷昌 +2 位作者 高必达 张永军 孙福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244-4249,共6页
概述了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应用现状,并从基因漂移,靶标害虫对转基因抗虫棉的抗性及治理对策、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产品的食品安全性评价几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对转基因抗虫棉的生物安全性研究做了综述。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棉 Bt 生物安全 基因漂移 害虫抗性 非靶标昆虫 土壤生态系统 食品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状况及其治理对策 被引量:14
2
作者 燕惠民 谭济才 《湖南农业科学》 2004年第6期45-47,共3页
近年来,湖南省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耕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了湖南省目前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的现状、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治理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 近年来,湖南省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耕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了湖南省目前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的现状、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治理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环境 农产品 污染原因 预防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 被引量:61
3
作者 卢伟 侯茂林 +1 位作者 文吉辉 黎家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1,共5页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对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取食、交配、产卵等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就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对植食性昆虫影响的研究状况及其进展进行综述报道,以便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 植食性昆虫 寄主选择 取食 交配 产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量 被引量:48
4
作者 任佐华 张于光 +2 位作者 李迪强 肖启明 蔡重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232-3238,共7页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量碳、氮情况,同时探讨气候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高寒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壤质地、植被类型基本一致,海拔高度不同(3400—4200m)的4个样地,分...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量碳、氮情况,同时探讨气候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高寒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壤质地、植被类型基本一致,海拔高度不同(3400—4200m)的4个样地,分析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和部分生理功能微生物群)数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纤维素酶、蛋白酶、脲酶、蔗糖酶)活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均含有较丰富的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微生物数量多少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主要功能微生物菌群数量为氨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样地间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除与亚硝酸细菌具有弱正相关性外,海拔高度与其它因子均具有负相关性,其中与细菌和氨化细菌具有极显著负相关性,与好气性固氮菌和硝酸细菌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因此,温度的升高可能明显的影响了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原的土壤微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高寒草地 微生物活性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与病菌致病型的关系 被引量:28
5
作者 李亚 刘二明 +2 位作者 戴良英 李成云 刘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4-308,共5页
用8对SSR引物对230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经UPGMA聚类分析,在相异系数为0.23水平上,供试菌株划分为7个遗传宗谱,其中Ⅰ、Ⅴ、Ⅵ宗谱为优势宗谱,所占比例分别为23.9%、23.5%和23.0%,Ⅳ和Ⅶ宗谱中分别只有1个和5个菌株,其所... 用8对SSR引物对230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经UPGMA聚类分析,在相异系数为0.23水平上,供试菌株划分为7个遗传宗谱,其中Ⅰ、Ⅴ、Ⅵ宗谱为优势宗谱,所占比例分别为23.9%、23.5%和23.0%,Ⅳ和Ⅶ宗谱中分别只有1个和5个菌株,其所占比例仅为0.43%和2.17%。用7个全国统一鉴别品种对从230个菌株中选出的77个菌株进行致病型鉴定,结果表明湖南稻瘟病菌分属ZA、ZB、ZC、ZD、ZE、ZF、ZG等共7群30个致病型。其中ZA、ZB、ZC 3个种群的分化较强,分别含6、10、7个致病型,其中ZG1为优势致病型,出现频率为26.5%。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以及以不同鉴别品种表型来划分的致病型结果表明,菌株遗传宗谱与致病型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菌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致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微生物菌种 被引量:28
6
作者 谭周进 杨海君 +2 位作者 林曙 吴铁 WU Tie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5-79,共5页
对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遗传标记筛选、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原生质体融合等的方法 ,以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提高抗生素生产效价、酵母菌工程菌株的构建、多功能菌株的选育以及污水处理工程菌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就原生... 对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遗传标记筛选、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原生质体融合等的方法 ,以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提高抗生素生产效价、酵母菌工程菌株的构建、多功能菌株的选育以及污水处理工程菌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就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微生物育种技术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育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利用 菌株 微生物菌种 遗传标记 筛选 抗生素生产 制备 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喷施生物叶面肥效果 被引量:17
7
作者 蔡利娅 肖力争 +1 位作者 肖文军 谭济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2,共3页
采用生物叶面肥喷施茶树,研究生物叶面肥对茶树产量因子与品质因子及其鲜叶加工成名优绿茶的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喷施生物叶面肥能够缩短萌发时间,增加芽头密度,提高百芽重和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内含成分含量,提高名优绿茶的感... 采用生物叶面肥喷施茶树,研究生物叶面肥对茶树产量因子与品质因子及其鲜叶加工成名优绿茶的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喷施生物叶面肥能够缩短萌发时间,增加芽头密度,提高百芽重和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内含成分含量,提高名优绿茶的感官品质,其中以活性氨基酸叶面肥的效果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生物叶面肥 产量因子 品质因子 感官品质 喷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有机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活性比较 被引量:25
8
作者 邓欣 刘红艳 +2 位作者 谭济才 陈辉玲 孙少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6,共4页
对湖南湘阴县兰岭茶厂古桐岭不同种植年限的4年生、10年生、16年生有机茶园,分别进行了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类群数量及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6年生有机茶园土壤在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钾等各项指标上均高于10年生和4年生有... 对湖南湘阴县兰岭茶厂古桐岭不同种植年限的4年生、10年生、16年生有机茶园,分别进行了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类群数量及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6年生有机茶园土壤在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钾等各项指标上均高于10年生和4年生有机茶园土壤.霉菌、细菌、可培养微生物总量、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嫌气性自生固氮菌、好气性纤维分解菌、嫌气性纤维分解菌均以16年生茶园最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硝化作用也以16年生茶园最强.说明按照有机农业生产规程管理,随着种植年限延长,能够促进有机茶园土壤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活性土壤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有机茶园 种植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还田方式对烟田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肖嫩群 沈宝明 +3 位作者 谭周进 张祺玲 肖和艾 张杨珠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0-135,共6页
为探明紫云英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选择合理的还田方式,通过定位试验进行了全层翻耕紫云英覆盖、全层翻耕紫云英深埋和全层翻耕紫云英不还田3种方法对烟草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为探明紫云英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选择合理的还田方式,通过定位试验进行了全层翻耕紫云英覆盖、全层翻耕紫云英深埋和全层翻耕紫云英不还田3种方法对烟草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烟草生育期内,好气性细菌数量呈现前期急速下降,中期缓慢上升,后期稍微波动的趋势,深埋处理都略高于覆盖处理;真菌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紫云英覆盖前期可显著增加真菌数量,深埋对真菌数量影响不大;放线菌数量紫云英还田处理呈现前期下降,中期急速上升,后期缓慢上升的趋势。土壤微生物活度则先下降再持续上升,至烟草成熟期,紫云英覆盖>紫云英深埋>不还田。土壤纤维素酶活性以旺长期为分界点,表现为前期增加、后期下降的特点,紫云英还田高于不还田;土壤脲酶活性呈现先迅速下降,再缓慢上升,再急速上升的趋势,以紫云英深埋处理的脲酶活性最高;土壤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烟草生育期的变化不大,都表现为早期稍微下降,以后趋于平缓,以紫云英深埋的酶活性较高。土壤生物学综合评价表明,采用全层翻耕紫云英深埋(1500kg/667m2)更利于提高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还田方式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活度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青枯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0
作者 肖烨 洪艳云 +1 位作者 易图永 黎定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20,共6页
番茄青枯病是番茄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化学防治效果不佳,且对环境不友好。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应用无致病力青枯菌菌株、拮抗细菌和生物技术等方法对番茄青枯病进行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并对生物防治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番茄青枯病 青枯病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踩踏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土壤微生物区系及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谭周进 肖启明 祖智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4-187,共4页
关键词 旅游活动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有机碳降解基因的多样性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于光 张小全 +2 位作者 刘学端 肖烨 Wu Liyou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12-1419,共8页
应用寡聚核苷酸基因芯片,分析了米亚罗林区冷杉原始林(M-Y)和20世纪60年代云杉人工林(M-60)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基因多样性。该功能基因芯片含有与有机碳降解、碳固定、氮、磷、硫循环和金属抗性相关的1961个基因探针。在M-Y和M-60样地中... 应用寡聚核苷酸基因芯片,分析了米亚罗林区冷杉原始林(M-Y)和20世纪60年代云杉人工林(M-60)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基因多样性。该功能基因芯片含有与有机碳降解、碳固定、氮、磷、硫循环和金属抗性相关的1961个基因探针。在M-Y和M-60样地中分别检测到39和62个具有较强杂交信号(SNR≥2)的功能基因,其基因多样性水平指数分别为3.59和4.04,杂交信号强度总值分别为480280和630560。M-Y和M-60样地中分别检测到32个和37个有机碳降解基因,占总基因的82%和60%,这些基因分属于22个不同的基因类群,分别参与木质素、木聚糖、几丁质等有机碳的降解过程。有机碳降解基因在两个样地中存在较大的多样性和丰度差异。这些结果说明了大多数的土壤微生物直接参与了土壤有机碳的降解,同时,林型不同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有机碳降解微生物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功能基因芯片 林型 基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001菌株内生定殖研究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4
13
作者 易有金 罗坤 +1 位作者 罗宽 刘二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用浸种、浸根、淋根、伤茎、伤叶和喷雾等接种方法测试枯草芽孢杆菌B-001菌株入侵烟草植株的途径,发现该菌可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入侵寄主植物;取接种植株的茎部组织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发现该菌株在烟草的微管束和细胞内定殖。生长特性研... 用浸种、浸根、淋根、伤茎、伤叶和喷雾等接种方法测试枯草芽孢杆菌B-001菌株入侵烟草植株的途径,发现该菌可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入侵寄主植物;取接种植株的茎部组织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发现该菌株在烟草的微管束和细胞内定殖。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生长pH为7.5,最适生长温度为30℃,48~96h内处于稳定生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001 内生定殖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DGGE/TGGE技术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洪霞 谭周进 +2 位作者 张祺玲 盛荣 肖和艾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1-727,共7页
分子生物学技术比传统的培养方法可得到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更全面的信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和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emperature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TGGE)可分离PCR扩增的DNA片... 分子生物学技术比传统的培养方法可得到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更全面的信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和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emperature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TGGE)可分离PCR扩增的DNA片段,已成为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DGGE/TGGE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该方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多样性 DGGE T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天蛾幼虫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有志 文礼章 +1 位作者 马骏 肖芬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0-664,共5页
为合理开发利用甘薯天蛾,研究了甘薯天蛾幼虫的生物学特性,包括不同龄期幼虫的历期、体长、取食量、有效积温、发育起点温度及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甘薯天蛾幼虫共有5个龄期且龄期数不受温度、饲料的影响;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发育的幼虫... 为合理开发利用甘薯天蛾,研究了甘薯天蛾幼虫的生物学特性,包括不同龄期幼虫的历期、体长、取食量、有效积温、发育起点温度及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甘薯天蛾幼虫共有5个龄期且龄期数不受温度、饲料的影响;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发育的幼虫,幼虫体色会出现分化;此外,还测定了虫体营养物质的含量,其中虫体铅含量为1.125g/kg,超过了FAO/WHO规定的食品中铅含量的上限,认为该虫不宜直接作为饲用和食用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天蛾 幼虫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烟粉虱寄主植物对海氏桨角蚜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匡炜 杨念婉 +1 位作者 万方浩 袁哲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156,共5页
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Zolnerowich and Rose)原产于巴基斯坦,是B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的一种有效天敌。本文报道了不同温度条件(20、22、26、30、34℃,RH65%±5%,光周期14L∶10D)和饲养在不同寄主植物—... 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Zolnerowich and Rose)原产于巴基斯坦,是B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的一种有效天敌。本文报道了不同温度条件(20、22、26、30、34℃,RH65%±5%,光周期14L∶10D)和饲养在不同寄主植物——番茄、黄瓜、甘蓝上(26℃,RH65%±5%,光周期14L∶10D)烟粉虱对海氏桨角蚜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和30℃恒温条件下,该蜂寄生在番茄上饲养的烟粉虱的发育历期分别为31.7d和12.4d,完成发育的有效积温为247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11.9℃。在26℃恒温条件下,该蜂寄生番茄、黄瓜和甘蓝上的烟粉虱若虫时,卵至成蜂羽化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5.7、16.1和15.2d,相应存活率分别为74.6%、72.1%和78.7%,雌蜂寿命分别为7.4、7.6和8.1d,平均繁殖量分别为67.2、62.3和74.7粒卵。本研究结果对海氏桨角蚜小蜂的大量饲养和田间释放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氏桨角蚜小蜂 烟粉虱 生物防治 发育历期 繁殖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主要油茶产区茶角胸叶甲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密 何振 +3 位作者 夏永刚 伍义平 刘跃进 谭济才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35,43,共5页
为了基本弄清湖南省主要油茶产区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evre的发生情况,并寻找有效防治药剂,于2012年5月9日至25日,调查了衡阳地区耒阳市和常宁市油茶林茶角胸叶甲发生情况,并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显示:该虫危害油茶苗圃、1... 为了基本弄清湖南省主要油茶产区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evre的发生情况,并寻找有效防治药剂,于2012年5月9日至25日,调查了衡阳地区耒阳市和常宁市油茶林茶角胸叶甲发生情况,并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显示:该虫危害油茶苗圃、1~3年生新造林、成熟林、老龄林与采穗园。以老龄林受害最为严重,株平均密度在40头以上,每枝叶片孔洞数达250个以上,受害株率90%以上;其次为1年生新造林,株平均密度在23头以上,叶片孔洞数平均达到150个/株,受害株率达到75%以上。对新造林危害时间集中在5月17—19日,可致使新造林油茶大量新梢叶片枯黄、掉落。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 000倍防治效果最佳,不但触杀效果明显,而且持效性较好,1,3,7,10 d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8.27%,96.55%,100%,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茶角胸叶甲 危害程度 化学防治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黑胫病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8
作者 蔡勇 肖启明 杜桂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708-5710,5743,共4页
随着烟草生产向无公害发展,黑胫病作为烟草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生物防治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笔者就其育种、生防菌、寻找抗病基因、筛选细胞突变体,诱导抗性和轮作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烟草 黑胫病 生物防治 诱导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食膜:害虫生物防治的潜在靶标 被引量:22
19
作者 吉洪湖 袁哲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8-974,共7页
围食膜是昆虫中肠细胞分泌的一层特有的非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粘多糖和几丁质组成,是昆虫中肠细胞抵御随食物摄入的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天然屏障。昆虫病毒增效蛋白、几丁质酶、荧光增白剂和外源凝集素等生物防治促进因子通过与围食... 围食膜是昆虫中肠细胞分泌的一层特有的非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粘多糖和几丁质组成,是昆虫中肠细胞抵御随食物摄入的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天然屏障。昆虫病毒增效蛋白、几丁质酶、荧光增白剂和外源凝集素等生物防治促进因子通过与围食膜上特异位点的结合,可破坏围食膜结构,改变其通透性,促进病原微生物对害虫的感染。该文综述了与昆虫围食膜密切相关的生防促进因子的增效活性及其作用机理,阐明了以围食膜为害虫生物防治靶标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食膜 靶标 生防促进因子 害虫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螟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何建云 肖铁光 +1 位作者 王文艺 肖芬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7-520,共4页
以大蜡螟低龄幼虫为繁殖寄主,对蜡螟绒茧蜂的有关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79℃和338.5日度.22,25,30和32.5℃恒温下的平均世代历期分别为29.36,21.41,16.88和19.94 d.蜡螟绒茧蜂在35℃条... 以大蜡螟低龄幼虫为繁殖寄主,对蜡螟绒茧蜂的有关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79℃和338.5日度.22,25,30和32.5℃恒温下的平均世代历期分别为29.36,21.41,16.88和19.94 d.蜡螟绒茧蜂在35℃条件下不能完成发育,全世代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螟绒茧蜂 大蜡螟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