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茶籽油脂肪酸蔗糖酯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曾盔 黄才斌 +1 位作者 黄高山 刘仲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9-312,共4页
用毛油茶籽油和蔗糖经甲酯化与酯交换两步,合成了油茶籽油脂肪酸蔗糖酯,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前步反应条件(摩尔比5∶1,80℃,反应6h),甲酯得率为79%;用单因素法确定了后步反应条件(摩尔比为(1~2)∶1,先在110℃反应1.5h,再在135℃反应3h)... 用毛油茶籽油和蔗糖经甲酯化与酯交换两步,合成了油茶籽油脂肪酸蔗糖酯,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前步反应条件(摩尔比5∶1,80℃,反应6h),甲酯得率为79%;用单因素法确定了后步反应条件(摩尔比为(1~2)∶1,先在110℃反应1.5h,再在135℃反应3h),蔗糖酯产率为45%.并对精制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酯 油茶籽油 表面活性剂 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型实验室耗材采购与管理的思考 被引量:30
2
作者 谭斌 黄建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8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前高校实验室在试验耗材采购管理过程普遍不被重视,同时存在品质与价格取向的矛盾及耗材采购与使用的脱节、存储分散、监管困难和废弃物处理不当等诸多问题。在耗材采购过程中通过提高管理意识、改进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模式等措施,以... 目前高校实验室在试验耗材采购管理过程普遍不被重视,同时存在品质与价格取向的矛盾及耗材采购与使用的脱节、存储分散、监管困难和废弃物处理不当等诸多问题。在耗材采购过程中通过提高管理意识、改进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模式等措施,以实现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 耗材 采购 管理 研究型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米黑色素的提取与精制 被引量:25
3
作者 曾盔 黄斌 +3 位作者 王洁 秦丹 彭忠魁 刘仲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04-307,共4页
本文以黑米为原料,研究了提取剂的种类、浓度、温度、pH与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70%的乙醇溶液(pH2),在70℃每次提取90min提取率最高。对粗品用再沉淀方法进行了精制。由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推测黑米黑色素可能属于... 本文以黑米为原料,研究了提取剂的种类、浓度、温度、pH与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70%的乙醇溶液(pH2),在70℃每次提取90min提取率最高。对粗品用再沉淀方法进行了精制。由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推测黑米黑色素可能属于吲哚型和邻苯二酚型混合黑色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 黑色素 提取 再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凰单丛主要品质成分比较 被引量:23
4
作者 晏嫦妤 罗军武 +2 位作者 赵超艺 陈金华 黄建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8-631,共4页
对广东凤凰单丛34个样茶进行了主要品质成分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水浸出物含量最高为49.41%,最低为35.63%;氨基酸含量最高为2.96%,最低为1.15%;茶多酚含量最高为39.12%,最低为22.64%;儿茶素总量最高为19.57%,最低为8.91%;黄酮类最高为1.... 对广东凤凰单丛34个样茶进行了主要品质成分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水浸出物含量最高为49.41%,最低为35.63%;氨基酸含量最高为2.96%,最低为1.15%;茶多酚含量最高为39.12%,最低为22.64%;儿茶素总量最高为19.57%,最低为8.91%;黄酮类最高为1.40%,最低为0.83%;咖啡碱含量最高为5.33%,最低为1.05%.凤凰单丛茶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特别是酯型儿茶素、咖啡碱等含量较高,而氨基酸含量较低.不同凤凰单丛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单丛 感官审评 品质成分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柿叶黄酮化合物分离制备 被引量:7
5
作者 孙化鹏 钟晓红 +1 位作者 陆英 周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7-61,共5页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制备柿叶黄酮化合物并进行初步结构鉴定。采用乙酸乙酯-甲醇-水(5:1:5,V/V)做溶剂系统,在主机转速850r/min、流速1.5mL/min、检测波长254nm条件下进行HSCCC分离纯化,所得流分浓缩干燥后再...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制备柿叶黄酮化合物并进行初步结构鉴定。采用乙酸乙酯-甲醇-水(5:1:5,V/V)做溶剂系统,在主机转速850r/min、流速1.5mL/min、检测波长254nm条件下进行HSCCC分离纯化,所得流分浓缩干燥后再采用制备型HPLC分离制备柿叶黄酮化合物,所得产物采用HPLC检测并进行显色反应、紫外图谱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从柿叶粗提物中分离所得4种化合物是以槲皮素和山奈酚为苷元的黄酮苷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叶 黄酮化合物 高速逆流色谱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皱边石杉内生菌J060918产四草酸钾的发酵条件 被引量:5
6
作者 范铁芳 史云峰 +2 位作者 杨培迪 禹利君 刘仲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9-412,共4页
从皱边石杉中分离纯化内生菌J060918,以马铃薯液体培养基发酵培养,得到发酵产物四草酸钾.通过对内生菌J060918发酵培养的孢子接种量、碳源、培养时间、pH值、培养温度各单因素对四草酸钾产出量的影响研究,得到相对优化试验结果,进行正... 从皱边石杉中分离纯化内生菌J060918,以马铃薯液体培养基发酵培养,得到发酵产物四草酸钾.通过对内生菌J060918发酵培养的孢子接种量、碳源、培养时间、pH值、培养温度各单因素对四草酸钾产出量的影响研究,得到相对优化试验结果,进行正交试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 L马铃薯液体培养体系,添加15 g蔗相对最优化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边石杉内生菌 四草酸钾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茶黄素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坤波 刘仲华 +4 位作者 黄建安 刘芳 龚雨顺 潘宇 黄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1-195,共5页
优化高速逆流色谱分离4种茶黄素的方法。两相溶剂系统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冰醋酸(1:5:1:5:0.25,V/V),固定相为体系的上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为2ml/min,仪器转速700r/min,进样量30mg。从茶黄素复合物中分离纯化得到茶黄素、茶黄素... 优化高速逆流色谱分离4种茶黄素的方法。两相溶剂系统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冰醋酸(1:5:1:5:0.25,V/V),固定相为体系的上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为2ml/min,仪器转速700r/min,进样量30mg。从茶黄素复合物中分离纯化得到茶黄素、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和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尤其使得两种酯溶性茶黄素(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达到较好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 分离 茶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莓生态习性与叶的解剖结构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双德 彭晓英 +3 位作者 谭斌 蒋道松 危兆安 周朴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5-286,共2页
对湖南省广泛分布的山莓实地踏察和生态习性观察表明,山莓系荒地的一种先锋植物,耐贫瘠,适应性强,属阳性植物.在林缘、山谷阳坡生长,有阳叶、阴叶之分,是湖南省植被的一个广布种.叶的解剖结构为典型的双子叶植物二面叶,由表皮、栅栏组... 对湖南省广泛分布的山莓实地踏察和生态习性观察表明,山莓系荒地的一种先锋植物,耐贫瘠,适应性强,属阳性植物.在林缘、山谷阳坡生长,有阳叶、阴叶之分,是湖南省植被的一个广布种.叶的解剖结构为典型的双子叶植物二面叶,由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叶柄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叶片显著特点为:第一,单细胞表皮毛的数量多于腺毛.腺毛头部大略为球形,多细胞柄部较长,由一行或两行细胞组成.第二,幼叶、阴叶栅栏组织呈“小丘”状,阳叶栅栏组织细胞体积较小,排列紧密,孔隙度小,海绵组织疏松,气下室空腔大.第三,主脉、叶柄的厚角组织和薄壁细胞内多数有晶簇,成含晶异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莓 生态习性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蒿腺毛状分泌腺的起源和发育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卫平 刘仲华 盛孝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6-418,共3页
应用石蜡切片制片方法,研究了黄花蒿腺毛状分泌腺的起源和发育.结果表明,黄花蒿腺毛状分泌腺由叶原基表皮的1个细胞发育而来,该细胞经1次纵裂和1次横裂形成4个细胞,位于表皮内的2个细胞经1次纵裂形成4个基细胞,位于表皮外的2个细胞经3... 应用石蜡切片制片方法,研究了黄花蒿腺毛状分泌腺的起源和发育.结果表明,黄花蒿腺毛状分泌腺由叶原基表皮的1个细胞发育而来,该细胞经1次纵裂和1次横裂形成4个细胞,位于表皮内的2个细胞经1次纵裂形成4个基细胞,位于表皮外的2个细胞经3次横裂形成2个柄细胞和6个分泌细胞.成熟腺体由12个细胞构成,包括4个基细胞,2个柄细胞,6个分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蒿 腺毛状分泌腺 起源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