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湖南特色农业 优化作物生产结构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烈臣 宋学文 +1 位作者 李孜 刘忠松 《湖南农业科学》 2002年第2期1-3,共3页
从分析湖南农业结构调整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入手 ,提出了特色农业的概念和发展我省特色农业的措施 ;指出了我省作物结构调整的原则 ,即优势作物优先、经济效益优先和市场导向优先 ;探讨了优化我省作物生产结构的对策 :水稻总量稳定 ,扩... 从分析湖南农业结构调整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入手 ,提出了特色农业的概念和发展我省特色农业的措施 ;指出了我省作物结构调整的原则 ,即优势作物优先、经济效益优先和市场导向优先 ;探讨了优化我省作物生产结构的对策 :水稻总量稳定 ,扩大优质稻面积 ,发展旱粮生产 ,实行连片开发 ,扩种油料作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特色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 作物生产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农业如何迎接“入世”的挑战 被引量:1
2
作者 邹冬生 《作物研究》 2000年第2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湖南 农业 中国 入世 发展 市场经济 产业化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稻生产的环境成本估算——湖北、湖南案例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季 靳百根 +5 位作者 崔玉亭 邹冬生 冯中朝 韩纯儒 Day Brett David Norse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474-1483,共10页
水稻是中国农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作物 ,其对中国 GDP的直接贡献大约 2 0 0 0亿元 ,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 1 0 %。然而如同其它农业活动一样 ,水稻生产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其成本并未得到全面的评价 ,也未体现于政策制订中。研究选定湖... 水稻是中国农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作物 ,其对中国 GDP的直接贡献大约 2 0 0 0亿元 ,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 1 0 %。然而如同其它农业活动一样 ,水稻生产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其成本并未得到全面的评价 ,也未体现于政策制订中。研究选定湖南和湖北两个省 ,分别对水稻生产的环境成本作了估算和评价。经过估算 ,两个省 1 995年的环境成本为 2 5~ 1 1 0亿元 ,约为农业总产值的 1 %~ 4 .5 %,考虑到目前水稻生产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家环境政策变化 ,这些成本在 2 0 2 0年将可能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环境成本 环境经济 湖北 湖南 农业生产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作物诱抗剂对小麦赤霉病的抑制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国平 潘川芝 +3 位作者 任新国 丁中 方宇 刘承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0-52,共3页
为探讨植物源作物诱导剂对小麦赤霉病的抑制作用 ,运用植物源作物抗病性诱导剂 BZ和 CF,在小麦始花期对穗部进行喷雾处理 ,能显著降低赤霉病危害 ,抑制效果分别达到 5 5 .41%和 48.5 1% ,但不及专用杀菌剂多菌灵的抑制效果 (6 9.77% ) ... 为探讨植物源作物诱导剂对小麦赤霉病的抑制作用 ,运用植物源作物抗病性诱导剂 BZ和 CF,在小麦始花期对穗部进行喷雾处理 ,能显著降低赤霉病危害 ,抑制效果分别达到 5 5 .41%和 48.5 1% ,但不及专用杀菌剂多菌灵的抑制效果 (6 9.77% )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BZ和 CF对赤霉病菌无直接毒杀作用 ,在 12 5~ 5 0 0 m g/ L 浓度下 ,既不影响菌丝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诱导 抗病性 小麦赤霉病 诱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抗细菌病害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戴良英 罗宽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4-18,共5页
综述了利用基因工程提高植物对细菌病害抗性的各种方法 ,包括利用非植物抗菌蛋白 ,抑制细菌的致病或毒性因子 ,增强植物本身的抗病能力和人工诱导侵染点细胞程序化坏死。这些方法的成功都与抗菌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及植物和病原细菌之间的... 综述了利用基因工程提高植物对细菌病害抗性的各种方法 ,包括利用非植物抗菌蛋白 ,抑制细菌的致病或毒性因子 ,增强植物本身的抗病能力和人工诱导侵染点细胞程序化坏死。这些方法的成功都与抗菌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及植物和病原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密切相关 ,还展望了这些方法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细菌病害 基因工程 抗病品种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农业理论初探 被引量:13
6
作者 邹冬生 《作物研究》 2001年第1期7-8,11,共3页
在明确特色农业概念的基础上 ,提出了特色农业构建的思路和发展特色农业的对策 ,即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生产。同时以湖南为例 。
关键词 特色农业 区域化布局 产业化经营 集约化生产 农业结构调整 市场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在园艺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燕凌 李仲强 李大志 《湖南农业科学》 2002年第3期8-10,共3页
对辣椒大规模制种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找到辣椒规模制种的最佳调控阶段 。
关键词 园艺植物 主成分分析 贡献率 规模制种 授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农业运动与茶叶产业化 被引量:2
8
作者 谭济才 邓欣 《茶叶通讯》 2000年第1期6-9,共4页
关键词 有机农业 茶叶产业化 无公害生产 环境保护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原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商榷 被引量:2
9
作者 颜合洪 《作物研究》 2000年第3期29-31,共3页
分析了湖南省原烟生产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剖析了原烟生产的气候、土壤和社会经济条件 ,提出了湖南省原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烟草生产 湖南 可持续发展 战略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b农业专家系统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廖桂平 吴泉源 +1 位作者 李爱平 官春云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4,107,共3页
多媒体技术为专家系统多媒体知识的表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多媒体知识是专家系统启发式主流知识表示的有益补充。本文结合Web油菜优质高产高效生产专家系统的开发实例 ,运用ASP技术和DCOM技术很好地实现了在产生式知识规则的前件和... 多媒体技术为专家系统多媒体知识的表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多媒体知识是专家系统启发式主流知识表示的有益补充。本文结合Web油菜优质高产高效生产专家系统的开发实例 ,运用ASP技术和DCOM技术很好地实现了在产生式知识规则的前件和后件中多媒体知识的融合及其控制 ,并实现了多媒体程序与分布式专家系统平台的无缝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 农业专家系统 多媒体 油菜 栽培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途径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台柱 徐庆国 《作物研究》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分析了国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种成功模式及其特点 ,总结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与存在问题 ,借鉴国外农业产业化的经验 ,依据农业的发展实际 。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 经营模式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 利益分配机制 科教兴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研究 被引量:40
12
作者 刘忠松 官春云 +2 位作者 李木旬 陈社员 王国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2-86,共5页
从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可交配性及克服不亲和性的方法、种间杂种后代的遗传特性以及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等方面 ,综述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研究进展 。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芥莱型油菜 种间杂交 遗传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字花科芸薹属种间杂种营养优势的利用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国槐 官春云 +2 位作者 陈社员 刘本坤 刘忠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4-58,共5页
选用 4个油菜雄性不育系和三种类型十字花科芸薹属种 ,研究了不同杂交组合的亲和性 ,杂种一代的营养优势表现和杂种营养优势的生理基础以及品质性状表现。结果表明 :利用油菜雄性不育系与其它十字花科芸薹属种间杂交可以显著提高种间杂... 选用 4个油菜雄性不育系和三种类型十字花科芸薹属种 ,研究了不同杂交组合的亲和性 ,杂种一代的营养优势表现和杂种营养优势的生理基础以及品质性状表现。结果表明 :利用油菜雄性不育系与其它十字花科芸薹属种间杂交可以显著提高种间杂交的亲和性 ,并具有细胞质遗传效应。通过杂交制种可以获得大量的杂种应用于生产。十字花科种间杂种营养优势十分显著 ,杂种的部分生理性状也表现出明显优势 ,杂种的品质性状适合食用或饲用。利用这种方法广泛筛选组合可以获得不同类型、不同食味、不同生育时期营养优势强的新类型杂交蔬菜和饲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芸薹属 种间杂种 营养优势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对花生苗期的毒害效应及其品种间差异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凯荣 曲伟 +3 位作者 刘文龙 王铭伦 陈殿绪 李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53-1658,共6页
重金属在籽粒中的积累与植物对镉的生物学耐性和吸收特性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品种对镉胁迫的生物学耐性,旨在为进一步揭示花生籽粒镉积累的种内差异形成机制提供实验参数。在人工气候箱控制... 重金属在籽粒中的积累与植物对镉的生物学耐性和吸收特性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品种对镉胁迫的生物学耐性,旨在为进一步揭示花生籽粒镉积累的种内差异形成机制提供实验参数。在人工气候箱控制环境下的含镉的营养液砂培试验中,花生苗期对镉胁迫的反应具有显著的品种间遗传差异。基于植株生物量变化,可将花生的镉胁迫反应分为3种类型,即镉钝感型,品种有平度01、花育23和莱农13;敏感型,品种有中花4号、花育20、丰花3号、莱农29、豫花15和祁阳小籽;普通型,品种有湘农3010-w、湘农312、湘农55、丰花2号和湘农小果w2-7等。钝感型品种在5个加Cd水平下的茎叶干物量比对照平均降低22.8%,全株生物量平均降低11.7%;敏感型品种茎叶干物量平均降低38.0%,全株生物量降低29.2%;普通型品种茎叶干物量平均降低33.2%,全株生物量降低25.1%。随着Cd质量浓度提高和暴露时间延长,花生叶片的叶绿素质量分数显著降低,叶片和根系丙二醛质量分数及细胞膜透性显著提高,与钝感型品种相比,敏感型品种的上述生理指标变化速率较高,而且随着镉暴露时间延长,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持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重金属 植物毒性 生理响应 敏感性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生态特性研究——油菜的播期与产量的生态和生物差异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国槐 官春云 陈社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用甘蓝型油菜湘油 13号在 4个不同地点进行了 4个播期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 9月至 10月范围同一地点播种越早产量越高。在不同地点同一播期 ,产量与全生育期以及冬前主茎叶与总积温之间的相关是显著正相关。冬前总积温和主茎叶对产量的... 用甘蓝型油菜湘油 13号在 4个不同地点进行了 4个播期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 9月至 10月范围同一地点播种越早产量越高。在不同地点同一播期 ,产量与全生育期以及冬前主茎叶与总积温之间的相关是显著正相关。冬前总积温和主茎叶对产量的贡献是不同的 ,在高纬度比低纬度的大。通过早播产量增加的生物学基础是促进了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生态习性 播期 产量 生态差异 生物学差异 高产生物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叶杂交油菜油用及菜用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王国槐 官春云 陈社员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7-78,81,共3页
4个甘蓝型光叶杂交油菜组合的营养优势表现和摘薹对油菜经济性状影响的研究表明 ,光叶杂交油菜营养优势明显 ,早播可以早摘薹 ,摘薹作蔬菜对株高和分枝有较大影响 ,但对产量影响不明显。光叶杂交油菜作油用及菜用栽培 ,单位面积产值明... 4个甘蓝型光叶杂交油菜组合的营养优势表现和摘薹对油菜经济性状影响的研究表明 ,光叶杂交油菜营养优势明显 ,早播可以早摘薹 ,摘薹作蔬菜对株高和分枝有较大影响 ,但对产量影响不明显。光叶杂交油菜作油用及菜用栽培 ,单位面积产值明显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叶油菜 油用 菜用 特性 杂交油菜 油菜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坡地种植龙须草的生态效益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宇 邹冬生 +2 位作者 王华 俞夜兰 罗建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7-220,共4页
采用野外观测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研究了荒坡地种植龙须草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种植龙须草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贮水量,降低土温,培肥地力,减少水土流失,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
关键词 荒坡地 龙须草 生态效益 土壤 物理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15)N、^(32)P示踪法研究双季稻一次性全层施肥技术的肥料效应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合松 黄见良 +2 位作者 邹应斌 张扬珠 李建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8-105,共8页
试验在双季高产稻区湖南醴陵市大田条件下进行。为比较一次性施肥技术与高效施肥技术肥料效应的差异 ,应用15N和3 2 P双标记研究了一次性施肥法的肥料效应 ,结果表明 :与对照法相比 ,一次性施肥技术可以促进水稻前中期对养分的吸收和增... 试验在双季高产稻区湖南醴陵市大田条件下进行。为比较一次性施肥技术与高效施肥技术肥料效应的差异 ,应用15N和3 2 P双标记研究了一次性施肥法的肥料效应 ,结果表明 :与对照法相比 ,一次性施肥技术可以促进水稻前中期对养分的吸收和增加干物质的积累量 ,全生育期水稻对氮和磷肥的利用率、氮肥回收率、水稻生物产量及谷物产量与对照相当。但由于一次性施肥法操作简单 ,有利于双季稻大面积平衡增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15N ^32P 肥料效应 一次性施肥法 示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黄隆分别与苄嘧磺隆、醚黄隆和吡嘧磺隆混用对水稻安全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柏连阳 罗宽 +1 位作者 谭小平 周小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87-90,共4页
室内测定了甲黄隆单用以及分别与苄嘧磺隆、醚黄隆和吡嘧磺隆混用后对一叶一心期水稻的 IC50值和IC10值。试验结果表明:单用时对一叶一心期水稻的安全性顺序为: 苄嘧磺隆>吡嘧磺隆>醚黄隆>甲黄隆。苄嘧磺隆与甲黄隆混用液能... 室内测定了甲黄隆单用以及分别与苄嘧磺隆、醚黄隆和吡嘧磺隆混用后对一叶一心期水稻的 IC50值和IC10值。试验结果表明:单用时对一叶一心期水稻的安全性顺序为: 苄嘧磺隆>吡嘧磺隆>醚黄隆>甲黄隆。苄嘧磺隆与甲黄隆混用液能提高对一叶一心期水稻 的安全性,吡嘧磺隆与甲黄隆混用时,吡嘧磺隆在部分浓度范围内,混用液对一叶一心期 水稻的安全性下降;醚黄隆与甲黄隆混用液对一叶一心期水稻的安全性均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黄隆 苄嘧磺隆 醚黄隆 吡嘧磺隆 混用 水稻 安全性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须草叶片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邹冬生 王凤翱 +1 位作者 阳树英 胡颂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84-488,共5页
利用定样平行配套观测方法 ,研究了龙须草叶片形态结构和光合、蒸腾等生理功能 ,结果表明 :龙须草叶片呈长剑形 ,叶长为 35~ 1 50 cm,最长可达 2 0 0 cm以上 ,叶宽为 0 .1 9~0 .48cm;功能叶结构具有典型的 C4 “花环结构”;上表皮中... 利用定样平行配套观测方法 ,研究了龙须草叶片形态结构和光合、蒸腾等生理功能 ,结果表明 :龙须草叶片呈长剑形 ,叶长为 35~ 1 50 cm,最长可达 2 0 0 cm以上 ,叶宽为 0 .1 9~0 .48cm;功能叶结构具有典型的 C4 “花环结构”;上表皮中具有十分发达的保护水分过度蒸腾的“泡状细胞”;上表皮气孔分布密度大于下表皮。功能叶叶绿素 a/ b值为 3.2 8± 0 .2 6。背面叶平均光合强度为 62 .4( CO2 mg/ dm2 · h)、呼吸强度为 3.57( CO2 mg/ dm2 · h)、蒸腾强度为 372 6( H2 O mg/ dm2 · h)、气孔阻力为 0 .2 1 ( sec./ cm)、水分利用效率为 1 6.747。背面叶的光合强度和蒸腾强度明显高于腹面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草 叶片 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