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直纹稻苞虫在长沙地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曾颖
黄昊
司嘉怡
袁准
曾爱平
-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
-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第3期37-38,共2页
-
基金
湖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10NK3011)
湖南省科技厅项目(2011FJ4298)
-
文摘
直纹稻苞虫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2011~2013年对长沙地区水稻直纹稻苞虫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度长沙出现了直纹稻苞虫的爆发突增现象,后2 a发生数量趋于稳定。针对直纹稻苞虫在长沙地区的发生情况,提出了防治稻苞虫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
关键词
直纹稻苞虫
长沙地区
发生
防治
-
Keywords
Parnara guttata
Changsha area
occurrence
prevention
-
分类号
S435.112.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油茶象危害与小果油茶果实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 2
-
-
作者
何立红
李志文
刘劲军
司嘉怡
曾爱平
-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与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1-155,共5页
-
基金
湖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湖南省科技厅项目(2010NK3011
2011FJ4298)
-
文摘
油茶是指种子含油率较高、且有一定栽培经营面积的山茶属(Camellia)植物的总称,目前已知全世界有280种,其中238种分布在我国(张宏达,1998)。油茶作为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庄瑞林,2008),与油橄榄(Olea europaea)、油棕(Elaeis guineensis)、椰子(Cocos nucifera)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
-
关键词
小果油茶
炭疽病
油茶象
危害率
果形指数
壳厚
-
Keywords
Camellia meiocarpa
Glomerella cingulata
Curculio chinensis
infestation rate
fruit shape index
pericarp thickness
-
分类号
S763.305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
-
题名南亚实蝇成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被引量:3
- 3
-
-
作者
李志文
彭恋
陈越华
李有志
-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农技服务中心
湖南省植保植检站
-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9-77,93,共10页
-
基金
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专项(植物防疫防控)(湘财农指[2020]37号)。
-
文摘
南亚实蝇Zeugodacus tau(Walker)是瓜果蔬菜上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常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旨在明确其在主要寄主作物(丝瓜、“苦瓜桂花”系统)上的空间格局,并根据最适理论抽样数制定了采样方案,以便为该虫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于2020年7月和9月分别在立架栽培的丝瓜地和“苦瓜桂花”系统采用黄板诱捕实蝇类害虫,用非参数两独立样本t测验分析不同生境南亚实蝇雌、雄成虫种群密度的差异显著性,用2个常用的聚集度指标(C和k)和2个回归模型(Taylor幂回归模型和Iwao的m*-m回归模型)分别分析雌虫、雄虫和“雌虫+雄虫”的空间格局。共诱集实蝇成虫3542头,“苦瓜桂花”系统只诱集到南亚实蝇,丝瓜地诱集到4种果实蝇,其中南亚实蝇占97.2%,为优势种。桂花树上的南亚实蝇雌虫种群密度显著高于苦瓜地(Z=-2.932,P=0.003),为后者的1.87倍;丝瓜地样地Ⅱ中的雌虫种群密度显著大于样地Ⅰ(Z=-7.160,P<0.001),为后者的3.13倍。回归分析表明,对雌虫,Taylor的b和Iwao的β与1无显著差异(t_(c)<t_(t)),表明分布是随机的,α=0.996>0,说明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对雄虫,α=0.018≈0,β和b>1(t_(c)>t_(t)),揭示其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单个个体。“雌虫+雄虫”β和b>1(t_(c)>t_(t)),α>0,显示其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群呈聚集分布。雄虫和“雌虫+雄虫”的k c值分别为4.878和7.133,进一步证明了二者呈聚集分布。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2,表明南亚实蝇成虫聚集是由其本身的行为习性与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明确了南亚实蝇雌虫、雄虫和“雌虫+雄虫”差异化的分布格局,并制定了理论抽样方案,为南亚实蝇管理决策和绿色防控奠定了基础。
-
关键词
南亚实蝇
丝瓜
黄板
空间分布型
最适抽样数
绿色防控
-
Keywords
Zeugodacus tau
Luffa aegyptiaca
yellow sticky tap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ptimum sample size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
分类号
S43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油茶象种群密度及空间格局
被引量:4
- 4
-
-
作者
李志文
赵瑞
李有志
-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与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3-170,201,共9页
-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JJ2067)
-
文摘
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油茶Camellia spp.的专性蛀果害虫,常导致其大量落果。本文旨在明确油茶象幼体(卵+幼虫)种群动态、空间格局及其关键影响因子,以便为调查取样、长期监测和科学防控等提供理论依据。2017年在湖南常宁普通油茶林,2016年-2017年在湖南益阳小果油茶林于雌虫产卵季节进行了调查,解剖收集的果实并记录其所含幼体数。用6种聚集度指标(m*/m、Iδ、C、I、C a、k)和Taylor幂法则、Iwao回归模型分析油茶象幼体的空间格局,并探讨其关键影响因子。调查和分析表明,雌虫于6月上、中旬开始产卵,幼体种群密度呈单峰变化,2016年和2017年高峰期分别在7月25日和7月18日。小果油茶林2016年、2017年高峰期种群密度分别为17.95±1.53和16.27±1.06幼体/样株,高于普通油茶林,分别是普通油茶林种群密度(8.16±1.23幼体/样株)的2.20倍和1.99倍,差异极显著(P<0.001)。聚集度指标分析显示,油茶象在普通油茶林均呈聚集分布,在小果油茶林呈聚集分布或随机分布。回归模型表明,该虫在两种油茶林均呈聚集分布。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2,表明油茶象幼体聚集是由亲代雌虫本身的产卵行为与寄主果实特征综合作用的结果。给出了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并绘制了3种抽样精度下最适抽样数随种群密度变化的曲线图。综上,初步明确了油茶象幼体在普通油茶林和小果油茶林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动态,并探讨了其关键影响因子。试验结果可为该虫调查取样、长期监测和科学防控等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油茶象
普通油茶
小果油茶
种群密度
空间格局
最适抽样数
-
Keywords
Curculio chinensis
Camellia oleifera
Camellia meiocarpa
population density
spatial pattern
optimum sample size
-
分类号
Q968
[生物学—昆虫学]
-
-
题名5种杀虫剂和黄瓜新小绥螨对棉田朱砂叶螨的协调防治
被引量:3
- 5
-
-
作者
司嘉怡
袁准
冯睿
周涛
曾爱平
-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
-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9-235,共7页
-
基金
湖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湘农业联[2012]278号)
湖南省科技厅项目(2010NK3011,2011FJ4298)
-
文摘
为协调使用杀虫剂及害虫天敌,本文测定了阿维菌素、印楝素、苦参碱、除虫菊素和吡虫啉5种常用杀虫剂分别与天敌黄瓜新小绥螨(原名胡瓜钝绥螨)对棉田朱砂叶螨的联合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W(1∶8 000)处理6d后释放黄瓜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的防治效果最佳,20d后相对防治效果高达96.63%;其次是0.3%印楝素EC(1∶250)处理7d后释放黄瓜新小绥螨,1d和20d后防效分别为59.7%和90.16%;0.5%苦参碱AS(1∶2 000)处理6d后释放黄瓜新小绥螨,20d后相对防治效果达到82.65%。本研究为朱砂叶螨可持续防控提供了可选方案,为延缓抗药性产生提供了研究思路。
-
关键词
朱砂叶螨
生物防治
黄瓜新小绥螨
阿维菌素
印楝素
-
Keywords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iocontrol
Neoseiulus cucumeris
abamectin
azadirachtin
-
分类号
S436.6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