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菜素类固醇相关基因调控植株矮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东磊 王志权 +6 位作者 李青 欧阳素影 杨博智 张志硕 刘峰 胡博文 邹学校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21-929,共9页
株高是作物中的一种重要的农艺性状,通过矮化育种可减少倒伏,增强抗逆性并提高产量。油菜素类固醇是一种重要的新型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调控植物的株高。导致油菜素类固醇水平降低或油菜素类固醇信号传导受损的突变都会产生... 株高是作物中的一种重要的农艺性状,通过矮化育种可减少倒伏,增强抗逆性并提高产量。油菜素类固醇是一种重要的新型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调控植物的株高。导致油菜素类固醇水平降低或油菜素类固醇信号传导受损的突变都会产生矮化。本文重点综述了各途径中导致矮化表型出现的突变基因。这些基因的发现,拓展了矮化作物育种的种质和遗传基础,为矮化种质资源创制和矮化新品种快速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化 油菜素类固醇 油菜素类固醇合成 油菜素类固醇信号转导 矮化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株型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欧阳素影 王志权 +5 位作者 李青 许晴 何欢 张宏冠 邹学校 胡博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48-1256,共9页
辣椒(Capsicum annuum L.)作物经济价值高、种植广泛,我国大多数辣椒栽培品种株型较高、分枝多、易倒伏、不利于机械化生产,人工生产成本不断上涨。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日益紧缺,传统农业向现代机械化农业的转变迫在眉睫... 辣椒(Capsicum annuum L.)作物经济价值高、种植广泛,我国大多数辣椒栽培品种株型较高、分枝多、易倒伏、不利于机械化生产,人工生产成本不断上涨。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日益紧缺,传统农业向现代机械化农业的转变迫在眉睫。作物理想株型的提出让植物株型调控成为遗传育种中的热点,可为辣椒株型调控机制的解析提供借鉴。本文围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植物株型调控遗传因素、分子机制、植物激素与株型的生物学关联方面和环境对株型的影响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提出了辣椒理想株型的设想。良好的辣椒株型能提高植株生产能力,便于管理,缓解劳动力紧缺,加速机械化生产进程。目前,关于辣椒株型调控机制的研究报道很少,因此探讨植物株型调控育种机制和遗传基础,有利于为良好株型种质资源的创制和加快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持,为遗传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株型 产量 激素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彩椒的引种与高产栽培
3
作者 宋世霞 徐小明 +2 位作者 刘丹 王新月 艾辛 《辣椒杂志》 2024年第2期42-46,共5页
七彩椒属于下垂辣椒(Capsicum baccatum L.)栽培种,是一种既能观赏又能食用的辣椒,其加工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为推动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产业,拓展农户致富渠道,在湖南汝城对七彩椒进行引种试验和示范推广。试验结果显示:植... 七彩椒属于下垂辣椒(Capsicum baccatum L.)栽培种,是一种既能观赏又能食用的辣椒,其加工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为推动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产业,拓展农户致富渠道,在湖南汝城对七彩椒进行引种试验和示范推广。试验结果显示:植物学性状观测尤其是花器官观测到七彩椒的花冠中下部有黄绿色斑块;植株茎直立,植株生长势强,株高100 cm左右,株幅为90~130 cm;果单生,果长为2.0~3.5 cm,果肩径为2.0~3.0 cm,单果重质量为5~10 g,果肉肥厚、脆实,嫩果黄白色转紫色,成熟果红色;单株结果数在270以上,产量在1500 kg/667 m^(2)左右,最高产量可达到2000 kg/667 m^(2);田间抗病性表现中等。结果表明:在汝城县及周边类似气候条件下适应性良好,可为七彩椒在湖南大面积推广和高产栽培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彩椒 引种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密度对汝城朝天椒SYT20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刘丹 廖聪舜 +3 位作者 杨兰亭 宋世霞 朱利红 艾辛 《辣椒杂志》 2023年第4期13-16,34,共5页
以从汝城朝天椒中新选育的优良株系SYT20为材料,开展了SYT20栽培行株距及单双株栽培模式的研究。结果发现,汝城朝天椒SYT20株高、主茎高在单双株栽培模式下,双株栽培显著高于单株栽培,单株栽培的主茎粗大于双株栽培,但株(穴)距对其影响... 以从汝城朝天椒中新选育的优良株系SYT20为材料,开展了SYT20栽培行株距及单双株栽培模式的研究。结果发现,汝城朝天椒SYT20株高、主茎高在单双株栽培模式下,双株栽培显著高于单株栽培,单株栽培的主茎粗大于双株栽培,但株(穴)距对其影响并不显著;单株(穴)结果数双株栽培大于单株栽培,株(穴)距越大结果数越多;单株栽培的产量以35单株最高,折合产量为1127.45 kg/667 m^(2),双株栽培的产量以30双的平均产量最高,折合产量为1196.85 kg/667 m^(2),但30双与35单、35双、40双和45双都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综合考虑栽培密度、种苗用量对增产效果的影响,建议SYT20株系采用株行距35 cm×60 cm单株栽培为宜。SYT20株系栽培密度的研究结果为制定汝城朝天椒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天椒 栽培密度 栽培方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