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越发展的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旗 刘仲华 +4 位作者 沈程文 肖力争 龚志华 罗军武 文海涛 《茶叶通讯》 2015年第1期3-6,共4页
1958年4月,湖南农业大学(原湖南农学院)茶学专业正式成立,至今即将走过57年的历程。这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经历了几代茶学人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此刻,我们回顾往事,是想告诉人们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人的执着与坚持,分享... 1958年4月,湖南农业大学(原湖南农学院)茶学专业正式成立,至今即将走过57年的历程。这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经历了几代茶学人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此刻,我们回顾往事,是想告诉人们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人的执着与坚持,分享我们的成功与喜悦,展望茶学专业的明天,为实现茶学专业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学 湖南农业大学 绿茶品质 陈兴琰 茶树育种学 陆松侯 黄意欢 高等农业院校 朱旗 教学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十三五”教学改革规划与设想 被引量:19
2
作者 朱旗 沈程文 +6 位作者 刘仲华 肖力争 朱海燕 周跃斌 文海涛 罗军武 龚志华 《茶叶通讯》 2016年第1期3-7,共5页
为适应我国茶产业发展新常态,积极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打造湖南茶学专业办学特色,制定了专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与设想,旨在全面推... 为适应我国茶产业发展新常态,积极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打造湖南茶学专业办学特色,制定了专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与设想,旨在全面推进专业的内涵建设和综合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五” 茶学 专业教学改革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乙酯萃取茶多酚的量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邓燕莉 龚志华 +2 位作者 胡雅蓓 肖文军 肖力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15-1120,共6页
以乙酸乙酯为萃取剂,茶多酚得率与纯度为考察指标,在研究茶汤浓度、单位体积茶汤的乙酸乙酯用量、摇匀时间、静置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茶汤pH值、萃取次数等单因子对茶多酚萃取效果影响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与验证试验,优化筛选了乙酸... 以乙酸乙酯为萃取剂,茶多酚得率与纯度为考察指标,在研究茶汤浓度、单位体积茶汤的乙酸乙酯用量、摇匀时间、静置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茶汤pH值、萃取次数等单因子对茶多酚萃取效果影响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与验证试验,优化筛选了乙酸乙酯萃取茶多酚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主要考虑茶多酚得率时,最佳萃取参数为茶汤质量分数为20%、茶汤与乙酸乙酯体积比为1∶1.2、茶汤pH为1、摇匀时间55 min、静置萃取时间80 min、26-28℃,萃取1、2、3次的茶多酚得率分别为53%、65%、82%,纯度分别为78%、71%、60%;当主要考虑茶多酚纯度时,最佳萃取参数为茶汤质量分数为25%、茶汤与乙酸乙酯体积比为1∶1.2、pH为1、摇匀时间55 min、静置萃取时间90 min、26-28℃,萃取1、2、3次的茶多酚得率依次为44%、69%、79%,纯度依次为80%、74%、69%。与当前乙酸乙酯萃取茶多酚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较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茶叶深加工 茶多酚 乙酸乙酯 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华苦茶的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成杨 刘振 +3 位作者 赵洋 杨培迪 罗军武 杨阳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148,共8页
采用荧光SSR分子标记与cpDNA序列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江华苦茶4个自然居群的32份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cpDNA变异率约为0.78%,分为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Hd=0.726,核苷酸多样性为π=0.00233,遗... 采用荧光SSR分子标记与cpDNA序列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江华苦茶4个自然居群的32份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cpDNA变异率约为0.78%,分为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Hd=0.726,核苷酸多样性为π=0.00233,遗传多样性较高;H3是基础的单倍型,H4和H5之间只有一个位点的差异,亲缘关系最近;居群遗传分化系数较高(FST=0.26019),基因流较低(Nm=0.71),cpDNA变异主要在居群内(89.29%),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中性检测和失配分析结果表明江华苦茶没有发生扩张事件。荧光SSR分子标记Ho、He和Nei分别为0.56、0.65和0.64,遗传多样性较高;3号和27号样品与其他样品相似度低于75%,4、8、13、16、17、20、21、31、32相互之间相似度高于85%,亲缘关系最近;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较小(FST=0.0971),基因流较高(Nm=2.3254),核基因遗传变异主要出现在居群内(90.98%),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华苦茶 SSR CPDNA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沩山毛尖——湖南的独特黄茶 被引量:7
5
作者 朱旗 毛清黎 +1 位作者 杨伟丽 冉丽群 《中国茶叶》 2003年第5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沩山毛尖 湖南 黄茶 品质特征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种质资源性状变异与亲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唐和平 陈兴琰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30-34,共5页
对茶树9个品种以及红山茶、白山茶两个对照种的叶部形态特征、叶部解剖结构和生化成分进行了综合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对应分析等数学手段分析品种间的变异性、进化途径及亲缘关系的结果表明:(1)茶树系统演变遵循白山... 对茶树9个品种以及红山茶、白山茶两个对照种的叶部形态特征、叶部解剖结构和生化成分进行了综合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对应分析等数学手段分析品种间的变异性、进化途径及亲缘关系的结果表明:(1)茶树系统演变遵循白山茶→红山茶→茶的演化趋势,并且白山茶和红山茶有较近的亲缘关系;(2)湖南3个茶树品种的进化次序为:城步峒茶→江华苦茶→安化群体;(3)可将茶树的演化划分3个进化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品种 亲缘关系 分类 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品种资源氨基酸组成与亲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唐和平 陈兴琰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26-129,共4页
对9个茶树品种以及红山茶、白山茶2个对照种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在红山茶和白山茶叶内发现有茶氨酸存在,但含量大大低于茶树品种;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随茶树进化层次提高呈累积趋势;苯丙氨酸随茶树进化层次提高呈下... 对9个茶树品种以及红山茶、白山茶2个对照种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在红山茶和白山茶叶内发现有茶氨酸存在,但含量大大低于茶树品种;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随茶树进化层次提高呈累积趋势;苯丙氨酸随茶树进化层次提高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属 品种 氨基酸/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湖南茶文化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15
8
作者 施兆鹏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综合出土文物和史籍记载,对湖南茶文化的历史地位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对《茶经》“六之饮”中的“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之说,考证了神农尝百草识茶,死后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史实,还考证了湘西“秦人擂茶”的传说。通过对出土文物... 本文综合出土文物和史籍记载,对湖南茶文化的历史地位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对《茶经》“六之饮”中的“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之说,考证了神农尝百草识茶,死后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史实,还考证了湘西“秦人擂茶”的传说。通过对出土文物的考研,包括《茶经》“四之器”中提及的唐朝六大瓷窑之一岳州窑的茶具茶碗,以及对唐朝的另一类瓷窑长沙窑也作了考查,证实了湖南唐代两大瓷窑开创了釉彩及文饰的先河,在中国古瓷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根据史记记载,阐述了《唐国史补》中提到的“灉湖含膏”及“白鹤翎”茶。还表明了对茶文化界久有争论的“茶禅一味”源头的看法,赞成源于湖南石门夹山寺,系宋朝圆悟克勤所作。此外,论述了湖南省黑茶在我国茶叶经济和民族团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说明湖南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华茶文化史上,过去、现在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历史地位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擂茶文化资源探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海燕 王秀萍 刘仲华 《中国茶叶》 2006年第3期44-45,共2页
擂茶又名“三生汤”、“打油茶”,是以生茶叶(茶树鲜叶)、生姜和生米仁为主要原料经混和研碎,加水后烹煮而成的汤,故而得名。擂茶既是充饥解渴的食物,又是祛邪驱寒的良药。中医学研究结果表明,茶叶能提神祛腻,清心明目;生姜能... 擂茶又名“三生汤”、“打油茶”,是以生茶叶(茶树鲜叶)、生姜和生米仁为主要原料经混和研碎,加水后烹煮而成的汤,故而得名。擂茶既是充饥解渴的食物,又是祛邪驱寒的良药。中医学研究结果表明,茶叶能提神祛腻,清心明目;生姜能理脾解表,去湿发汗;米仁能健脾润肺,和胃止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源 擂茶 湖南 医学研究 打油茶 茶叶 生姜 混和 生米 烹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学本科教学中关于创业教育的探讨与思考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适 傅冬和 +2 位作者 肖文军 龚雨顺 朱海燕 《茶叶通讯》 2017年第3期3-6,共4页
大力推进茶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是促进茶学本科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适应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由之路。本文对在茶学本科教育中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对如何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创业教育进行了探讨,为促进创业教育与专... 大力推进茶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是促进茶学本科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适应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由之路。本文对在茶学本科教育中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对如何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创业教育进行了探讨,为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构建面向社会、立足行业的茶学创业教育体系,搭建创业教育师资的成长平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学 创业教育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湖南茶文化旅游业的开发 被引量:2
11
作者 禹利君 谭燕萍 +1 位作者 史云峰 刘仲华 《茶叶》 200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通过对湖南茶文化史及湖南旅游资源的优势分析,提出在湖南开发茶文化旅游的初步构想。旅游业的兴旺可带动茶业及茶文化的繁荣;茶文化融入到旅游当中,丰富旅游的内涵。湖南茶文化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发挥双方的优势,促进茶文化旅... 通过对湖南茶文化史及湖南旅游资源的优势分析,提出在湖南开发茶文化旅游的初步构想。旅游业的兴旺可带动茶业及茶文化的繁荣;茶文化融入到旅游当中,丰富旅游的内涵。湖南茶文化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发挥双方的优势,促进茶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茶文化 旅游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龙茶做青期间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消长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禹利君 史云峰 +1 位作者 杨伟丽 王若仲 《福建茶叶》 2001年第2期13-16,共4页
以毛蟹的三、四叶梢为原料 ,通过对乌龙茶新工艺加工过程中多酚氧化酶 (PPO)、过氧化物酶 (POD)的活性研究 ,发现在做青过程中 ,整叶的PPO活性、POD活性分别呈低→高→低和高→低→高的变化规律 ;整叶叶缘的PPO活性呈高→低→高的变化规... 以毛蟹的三、四叶梢为原料 ,通过对乌龙茶新工艺加工过程中多酚氧化酶 (PPO)、过氧化物酶 (POD)的活性研究 ,发现在做青过程中 ,整叶的PPO活性、POD活性分别呈低→高→低和高→低→高的变化规律 ;整叶叶缘的PPO活性呈高→低→高的变化规律 ,其POD活性呈低→高→低的变化规律 ;整叶叶芯的PPO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做青期间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酶活性 消长关系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黑茶产销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28
13
作者 萧力争 彭雄根 《中国茶叶》 2007年第3期6-8,共3页
一、湖南黑茶产销的历史回顾 黑茶是我同重要茶类之一,因先前一直以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消费为主,故也称“边销茶”:
关键词 黑茶 历史 产销 湖南 少数民族地区 茶类 消费 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黑茶花色品种的发生与发展史略 被引量:9
14
作者 萧力争 郭则之 谭振初 《中国茶叶加工》 2007年第4期50-52,共3页
文章回顾了湖南黑茶的产销历史,湖南黑茶主要花色品种的发生和发展历史,以及近年湖南黑茶新产品的开发生产现状。作者认为湖南黑茶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
关键词 湖南黑茶 边销茶 茯砖茶 黑砖 花砖 青砖 花捲 天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茶叶消费及包装审美状况调查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海燕 王秀萍 朱桅帆 《茶叶通讯》 2008年第1期24-27,共4页
为了解湖南消费者的茶叶消费习惯及对茶叶包装的审美认知状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以期总结消费者对茶叶消费的需求及包装审美等的一般规律,为茶叶企业在开发新产品及包装设计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叶包装 消费习惯 审美 湖南 问卷调查 茶叶企业 消费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茶学研究法”在紧压茶审评中的应用与实践 被引量:1
16
作者 禹利君 黄建安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3-386,共4页
如何快速、准确、有效掌握紧压茶审评技巧,是当前茶学专业本科生必须学会的一项基本技能。本文将"茶学研究法"的"代表性、科学性、实验误差控制、实验设计控制"等基本方法学原理与紧压茶的特性有效结合,可实现在相... 如何快速、准确、有效掌握紧压茶审评技巧,是当前茶学专业本科生必须学会的一项基本技能。本文将"茶学研究法"的"代表性、科学性、实验误差控制、实验设计控制"等基本方法学原理与紧压茶的特性有效结合,可实现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学会对黑茶紧压茶多品种多花色的有效评鉴。应用感官审评与量化统计相结合,使得审评过程方法明确,有章可循,审评结果更加科学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学研究法 紧压茶 茯砖茶 审评 共性 特性 应用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个茶树品种(品系)红碎茶适制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仲华 黄建安 《中国茶叶加工》 1998年第2期29-32,共4页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多品质成分理化检测及感观审评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二十个茶树品种(品系)的多酚氧化酶同工酶活性及发酵性能,探明了各品种(品系)制成红碎茶的品质。综合各项品质因子的结果表明,在湘南地区的特定环境下,苹云、...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多品质成分理化检测及感观审评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二十个茶树品种(品系)的多酚氧化酶同工酶活性及发酵性能,探明了各品种(品系)制成红碎茶的品质。综合各项品质因子的结果表明,在湘南地区的特定环境下,苹云、苹云11号、云南大叶种、槠叶齐9号、苦茶37—2等品种表现出相对较好的红碎茶适制性,其主要特点是发酵速度快,发酵叶色泽较匀亮,红碎茶的水浸出物及保留多酚类含量较高,滋味浓强度较好,内质总分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碎茶 适制性 多酚氧化酶 同工酶 感官审评 理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黑茶文化营销策略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谭婷 禹利君 周琳 《茶叶通讯》 2015年第4期45-48,共4页
结合湖南黑茶的茶史文化、地域文化、工艺文化和品饮文化优势,对湖南黑茶文化营销战略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提升湖南黑茶整体竞争实力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指导。
关键词 湖南黑茶 文化营销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汝城县茶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文海涛 谢思玲 +1 位作者 李体珍 何志华 《中国茶叶》 2019年第10期56-59,共4页
通过全面调研汝城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包括种植面积、茶树品种、茶企规模和数量、茶类结构及品牌等,分析汝城县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产业发展提出了4点建议。
关键词 汝城县 茶产业 汝城白毛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生化成分与炒青绿茶滋味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杨伟丽 《中国茶叶加工》 2001年第1期32-33,共2页
本研究表明,炒青绿茶经杀青至足干过程,在制品的滋味产生由淡薄→平和→醇和→浓厚→浓醇的发展变化,其滋味得分与对应的水浸出物和氨基酸含量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茶多酚和黄酮则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酚/氨比值亦呈显著负相关。炒青... 本研究表明,炒青绿茶经杀青至足干过程,在制品的滋味产生由淡薄→平和→醇和→浓厚→浓醇的发展变化,其滋味得分与对应的水浸出物和氨基酸含量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茶多酚和黄酮则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酚/氨比值亦呈显著负相关。炒青绿茶滋味是随着工艺过程的进展,主要生化成分配比的变化而逐步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成分 炒青绿茶 滋味 加工工艺 水浸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