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挖掘和克隆抗稻瘟病新基因,是解析水稻抗病分子遗传机制和培育抗稻瘟病新品种的重要基础。Pi47是笔者从广谱、持久抗稻瘟病湖南地方品种湘资3150中鉴定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前期研究将其初步定位于第11染色体标记RM224和RM5926间。本...不断挖掘和克隆抗稻瘟病新基因,是解析水稻抗病分子遗传机制和培育抗稻瘟病新品种的重要基础。Pi47是笔者从广谱、持久抗稻瘟病湖南地方品种湘资3150中鉴定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前期研究将其初步定位于第11染色体标记RM224和RM5926间。本研究利用3个Pi47单基因系与感病亲本CO39杂交F2群体1687个感病单株对Pi47精细定位,利用6个STS标记对3个单基因系进行背景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了候选基因分析。结果表明,Pi47被精细定位于CAPS标记S32与K33间0.24 c M区域的171.2 kb物理区间内,背景分析将Pi47进一步缩小至SC12和K33间67.8 kb的区间内;该区间含有8个结构基因,其中2个编码NBS-LRR抗病类似蛋白,为Pi47的候选功能基因。稻瘟菌抗谱比较分析发现,Pi47单基因系与其定位区间内4个Pik位点的等位基因Pik、Pikm、Pikh和Pikp的近等基因系抗谱不同。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克隆Pi47和利用其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奠定了基础。展开更多
文摘不断挖掘和克隆抗稻瘟病新基因,是解析水稻抗病分子遗传机制和培育抗稻瘟病新品种的重要基础。Pi47是笔者从广谱、持久抗稻瘟病湖南地方品种湘资3150中鉴定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前期研究将其初步定位于第11染色体标记RM224和RM5926间。本研究利用3个Pi47单基因系与感病亲本CO39杂交F2群体1687个感病单株对Pi47精细定位,利用6个STS标记对3个单基因系进行背景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了候选基因分析。结果表明,Pi47被精细定位于CAPS标记S32与K33间0.24 c M区域的171.2 kb物理区间内,背景分析将Pi47进一步缩小至SC12和K33间67.8 kb的区间内;该区间含有8个结构基因,其中2个编码NBS-LRR抗病类似蛋白,为Pi47的候选功能基因。稻瘟菌抗谱比较分析发现,Pi47单基因系与其定位区间内4个Pik位点的等位基因Pik、Pikm、Pikh和Pikp的近等基因系抗谱不同。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克隆Pi47和利用其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