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所配组合稻米品质性状稳定性及配合力研究
1
作者 张桐 李馨 +5 位作者 刘源 罗慧 郭宇健 朱玉麒 马小杰 邓化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9-72,共14页
为研究望S、N111S、B621S、C023S这4个水稻籼型两用核不育系所配组合的稻米品质状况,以其与粤禾丝苗等8个优质恢复系配制的32个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分别种植于海南三亚和湖南长沙,分析供试材料的稻米品质状况及在2个地点种植稻米品质性... 为研究望S、N111S、B621S、C023S这4个水稻籼型两用核不育系所配组合的稻米品质状况,以其与粤禾丝苗等8个优质恢复系配制的32个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分别种植于海南三亚和湖南长沙,分析供试材料的稻米品质状况及在2个地点种植稻米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和配合力。结果表明,除粒长外,品种、地点、品种与地点互作均对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有极显著的影响。不育系N111S、望S所配组合的碾米品质较好,且受种植地点影响较小;恢复系华航48号、黄广华占、黄莉丝苗、粤禾丝苗、粤晶丝苗所配组合的碾米品质较好,KDML105所配组合的碾米品质较差,象牙香占和桂晶丝苗所配组合的碾米品质受种植地点的影响较大。不育系C023S、N111S和恢复系粤晶丝苗、粤禾丝苗所配组合的外观品质较好,且受种植地点的影响较小,KDML105所配组合的外观品质受种植地点的影响较大。不育系B621S、恢复系桂晶丝苗所配组合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综合来看,不育系N111S所配组合的稻米品质优且稳定性好,8个组合中有5个在两地种植的稻米品质均达部标(NY/T 593—2021《食用稻品种品质》)二级或三级优质食用籼稻品种标准,说明其在优质稻育种上有较大的利用前景。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11个稻米品质性状中,糙米率、胶稠度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其余9个性状既受亲本加性效应又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其中精米率、整精米率受恢复系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较大,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受不育系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较大;不育系N111S在碾米、外观和蒸煮品质上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容易配出稻米品质优的杂交组合。长宽比、粒长、直链淀粉含量3个性状的两地狭义遗传力均大于80%,属于高遗传力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稻米品质 稳定性 配合力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谱抗稻瘟病种质75-1-127的褐飞虱抗性基因鉴定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被引量:10
2
作者 降好宇 曾盖 +2 位作者 郝明 黄湘桂 肖应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7-234,共8页
【目的】水稻品系75-1-127携带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已被广泛应用于抗稻瘟病水稻品种改良。笔者育种实践发现75-1-127表现出较强的褐飞虱抗性,因此鉴定该品系中的褐飞虱抗性基因并进行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方法】根据水稻品系B5中褐飞... 【目的】水稻品系75-1-127携带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已被广泛应用于抗稻瘟病水稻品种改良。笔者育种实践发现75-1-127表现出较强的褐飞虱抗性,因此鉴定该品系中的褐飞虱抗性基因并进行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方法】根据水稻品系B5中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的序列,设计引物扩增75-1-127的基因组DNA,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采用苗期集团法鉴定了75-1-127和B5的褐飞虱抗性表型。利用与Bph14与Bph15连锁的分子标记筛查了75-1-127为稻瘟病抗源回交转育的两系不育系后代,并鉴定了这些后代的稻瘟病抗性、褐飞虱抗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结果】75-1-127中含有与B5完全一致的Bph14和Bph15序列。75-1-127和B5苗期褐飞虱抗性均为1级。在以75-1-127为抗源改良的两系不育系中,携带Bph14、Bph15的单基因系或双基因系的褐飞虱抗性均得以改良,其中双基因聚合系的死苗率为8.5%,与供体亲本75-1-127以及阳性对照B5差异不显著,进一步证实75-1-127含有褐飞虱抗性基因。【结论】水稻品系75-1-127携带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可以作为抗源应用于水稻褐飞虱抗性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抗性 Bph14 Bph15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47的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肖湘谊 史学涛 +2 位作者 盛浩闻 刘金灵 肖应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77-987,共11页
不断挖掘和克隆抗稻瘟病新基因,是解析水稻抗病分子遗传机制和培育抗稻瘟病新品种的重要基础。Pi47是笔者从广谱、持久抗稻瘟病湖南地方品种湘资3150中鉴定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前期研究将其初步定位于第11染色体标记RM224和RM5926间。本... 不断挖掘和克隆抗稻瘟病新基因,是解析水稻抗病分子遗传机制和培育抗稻瘟病新品种的重要基础。Pi47是笔者从广谱、持久抗稻瘟病湖南地方品种湘资3150中鉴定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前期研究将其初步定位于第11染色体标记RM224和RM5926间。本研究利用3个Pi47单基因系与感病亲本CO39杂交F2群体1687个感病单株对Pi47精细定位,利用6个STS标记对3个单基因系进行背景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了候选基因分析。结果表明,Pi47被精细定位于CAPS标记S32与K33间0.24 c M区域的171.2 kb物理区间内,背景分析将Pi47进一步缩小至SC12和K33间67.8 kb的区间内;该区间含有8个结构基因,其中2个编码NBS-LRR抗病类似蛋白,为Pi47的候选功能基因。稻瘟菌抗谱比较分析发现,Pi47单基因系与其定位区间内4个Pik位点的等位基因Pik、Pikm、Pikh和Pikp的近等基因系抗谱不同。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克隆Pi47和利用其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病基因 Pi47 精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高收获指数不育系选育实践与展望 被引量:4
4
作者 唐文帮 李凡 +3 位作者 张桂莲 邓化冰 王峰 明兴权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9-528,共10页
针对当前杂交水稻形势,介绍了水稻不育系的选育历史,总结了当前我国水稻不育系选育的困难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着重介绍了湖南农业大学新育成的卓201S、卓234S、展998S、南3502S等8个适合机械化制种的水稻小粒型两系不育系,选育的系列小粒... 针对当前杂交水稻形势,介绍了水稻不育系的选育历史,总结了当前我国水稻不育系选育的困难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着重介绍了湖南农业大学新育成的卓201S、卓234S、展998S、南3502S等8个适合机械化制种的水稻小粒型两系不育系,选育的系列小粒不育系突出的特点是收获指数高;株型矮壮,叶片夹角小,生物产量适中;分蘖力强,成穗率高;茎秆坚韧,抗倒性好;异交特性好,结实率高。选配的系列高产优质杂交稻组合卓两优0985、卓两优141、南两优1998等组合表现高收获指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适合轻简栽培,且杂交制种产量高、种子质量好。通过系列高收获指数不育系的选育实践,以展998S为例总结了高收获指数不育系的生物学特征,并对今后高收获指数不育系的选育策略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不育系 收获指数 杂交制种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素调控因子OsGRF4协同调控水稻粒形和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3
5
作者 曹煜东 肖湘谊 +4 位作者 叶乃忠 丁晓雯 易晓璇 刘金灵 肖应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9-638,共10页
【目的】水稻粒形为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同时影响稻谷产量和稻米外观及碾磨品质,挖掘粒形相关基因并解析其遗传机制,对于水稻高产和优质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前期利用大粒籼稻品种特大籼(TDX)为供体亲本、小粒粳稻品... 【目的】水稻粒形为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同时影响稻谷产量和稻米外观及碾磨品质,挖掘粒形相关基因并解析其遗传机制,对于水稻高产和优质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前期利用大粒籼稻品种特大籼(TDX)为供体亲本、小粒粳稻品种日本晴(Nipponbare,NPB)为轮回亲本获得的一个大粒近等基因系,在水稻第2染色体上初定位粒形调控基因GS2.2(grain size 2.2)的基础上,对GS2.2基因进行了精细定位和候选功能基因的克隆鉴定。【结果】利用BC4F2群体中2887份极小粒单株及该群体中70份基因型杂合的大粒单株自交获得的BC4F3群体,将GS2.2基因精细定位在2M-7-1与2M-9之间的160.6kb的区间内。该区间编码18个基因开放阅读框(ORF1-18)。测序发现ORF18基因在大粒近等基因系与小粒日本晴等位基因间存在5个SNP差异,ORF18编码生长素调控因子蛋白Os GRF4。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大粒近等基因系中ORF18进行敲除,发现ORF18敲除株系粒长变短,证实ORF18是GS2.2的功能基因。进一步对ORF18大粒近等基因系和基因编辑敲除株系进行稻瘟菌室内离体和病圃接种鉴定,发现ORF18大粒近等基因系稻瘟病抗性增强,而基因编辑敲除株系稻瘟病抗性减弱,表明ORF18正调控水稻稻瘟病抗性。【结论】本研究发现的生长素调控因子Os GRF4协同调控水稻粒形和稻瘟病抗性,为协调水稻高产和抗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性状 GS2.2 OsGRF4 稻瘟病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DUF761基因家族成员鉴定与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杜强 韩玲玲 +4 位作者 高芙蓉 周逸龙 彭子华 王志龙 陈秋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87-1499,共13页
DUF761家族是植物中一个未知功能结构域蛋白家族(DUF,domains of unknown function),其在水稻中的功能从未被探索。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水稻全基因组共鉴定到33个水稻DUF761基因家族成员。系统发育分析将这些成员分为3个亚家族... DUF761家族是植物中一个未知功能结构域蛋白家族(DUF,domains of unknown function),其在水稻中的功能从未被探索。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水稻全基因组共鉴定到33个水稻DUF761基因家族成员。系统发育分析将这些成员分为3个亚家族。保守基序Motif-1分布于所有家族成员。在OsDUF761基因启动子区域共发现15种与胁迫响应、激素响应和发育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有30个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含有ABRE元件(脱落酸响应),其中OsDUF761-21的启动子含有16个ABRE元件。组织表达谱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的OsDUF761基因成员在水稻中具有相似或者迥异的组织表达谱。在ABA、JA、低温、干旱和稻瘟菌分别处理水稻后,水稻中分别有12、13、24、24和18个OsDUF761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有8个基因在ABA处理和干旱处理后表现出共同的显著上调或者下调响应趋势;有6个基因在JA处理和稻瘟菌处理后表现出共同的响应趋势。本研究对水稻DUF761基因家族进行了全面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明确DUF761家族成员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DUF761基因家族 进化分析 胁迫 表达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ATG12基因负调控水稻稻瘟病抗性
7
作者 周敏 胡方志 +5 位作者 杜强 王琴 石伟杰 肖秀文 韩玲玲 陈秋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93-1303,共11页
自噬途径广泛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多种生物与非生物逆境的耐受性,但其在水稻中功能研究还处在初始阶段。本研究克隆了水稻自噬相关基因OsATG12的全长CDS,构建了OsATG12基因的超表达载体、基因编辑载体,进行水稻... 自噬途径广泛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多种生物与非生物逆境的耐受性,但其在水稻中功能研究还处在初始阶段。本研究克隆了水稻自噬相关基因OsATG12的全长CDS,构建了OsATG12基因的超表达载体、基因编辑载体,进行水稻遗传转化后获得了相应的转基因水稻材料。对转基因材料进行阳性鉴定后获得了阳性转基因植株。对部分超表达转基因植株进行了OsATG12的表达量检测和繁种,获得了OsATG12超表达的转基因株系。对部分基因编辑转基因植株进行了靶位点基因型的检测和繁种,获得了atg12s突变体转基因株系。通过对这些转基因株系材料进行表型观察和稻瘟病抗性鉴定发现,atg12s纯合移码突变体植株均不能正常结实,且对稻瘟病的抗性增强;而OsATG12超表达转基因植株对稻瘟病的抗性减弱,说明OsATG12基因负调控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这为揭示水稻自噬途径及自噬相关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自噬 OsATG12 稻瘟病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科类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思考与若干建议
8
作者 陈秋红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21期170-171,共2页
本文从生源质量、导师队伍层次、科研基础设施配备、培养模式等方面介绍了目前我国农科类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若干建议,以期为我国农科类硕士研究生,尤其是非985、211工程高校农科类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科类研究生 培养 存在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