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催熟剂对油菜角果光合特性、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周可金 官春云 +1 位作者 肖文娜 谭太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69-1373,共5页
通过气体交换等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敌草快和农达催熟油菜角果引起的光合速率与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以及千粒重、产量与含油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敌草快催熟速度快、效果好,但对角果皮叶绿素破坏严重,光合效率低,光能利用率下降,千... 通过气体交换等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敌草快和农达催熟油菜角果引起的光合速率与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以及千粒重、产量与含油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敌草快催熟速度快、效果好,但对角果皮叶绿素破坏严重,光合效率低,光能利用率下降,千粒重、产量与品质降低较多,且浓度越高降低越多;农达催熟效果慢,但对角果伤害小,光合效率较高,对产量与品质影响较小。油菜产量、含油量与角果皮光合效率、叶绿素含量之间相关显著,表明油菜产量形成与油分积累和后期角果光能利用效率密切相关。生产上推荐使用0.1%低浓度敌草快或0.8%高浓度农达有利于促进角果成熟和减少产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角果 光合特性 叶绿素含量 催熟剂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BnFAD2-C5基因启动子及内含子在表达水平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刘睿洋 刘芳 +1 位作者 张振乾 官春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71-1478,共8页
富含油酸的菜籽油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使得高油酸育种及油酸形成机制成为热点。油酸脱氢酶基因(FAD2基因)是控制油酸含量的关键酶基因。本文针对Bn FAD2-C5基因展开研究,根据油菜和甘蓝的同源性,克隆了1257 bp启动子序列,利用GUS和GFP... 富含油酸的菜籽油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使得高油酸育种及油酸形成机制成为热点。油酸脱氢酶基因(FAD2基因)是控制油酸含量的关键酶基因。本文针对Bn FAD2-C5基因展开研究,根据油菜和甘蓝的同源性,克隆了1257 bp启动子序列,利用GUS和GFP作为报告基因分别构建含有不同片段长度的启动子和内含子的缺失载体并转化拟南芥,经GUS染色检测发现–319~–1 bp为该研究中最小启动子;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启动子和内含子不同区域的功能,发现Bn FAD2-C5启动子区域–1257~–1020 bp和–319~–1 bp能够诱导报告基因在转基因拟南芥种子发育中期高效表达,Bn FAD2-C5内含子具有增强启动子转录水平的功能,该功能主要由+631^+1033 bp区域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BN FAD2-C5基因 内含子增强效应 拟南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BnFAD2-C1基因全长序列的克隆、表达及转录调控元件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刘芳 刘睿洋 +1 位作者 彭烨 官春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63-1670,共8页
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FAD2)是控制植物体中油酸含量的关键基因,在甘蓝型油菜中有4个FAD2基因的拷贝,分别定位在A1、C1、A5、C5染色体上。本文克隆了1个FAD2拷贝基因,依据油菜基因组数据库信息,将其定位到C1染色体上,命名为Bn FAD2-C1,其... 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FAD2)是控制植物体中油酸含量的关键基因,在甘蓝型油菜中有4个FAD2基因的拷贝,分别定位在A1、C1、A5、C5染色体上。本文克隆了1个FAD2拷贝基因,依据油菜基因组数据库信息,将其定位到C1染色体上,命名为Bn FAD2-C1,其开放阅读框为1155 bp。采用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技术获得了175 bp的5?UTR序列和212 bp的3?UTR序列。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发现,Bn FAD2-C1在根、花和角果皮中仅保持本底水平的表达,在种子发育中期呈现高效表达,具有种子特异性诱导表达的特征。根据甘蓝和油菜基因组数据库信息,同源克隆到Bn FAD2-C1基因的启动子(promoter)和内含子(intron)序列,并通过PLACE和Plant CARE网站分析,初步预测到调控该基因转录的潜在顺式作用元件。通过茉莉酸诱导处理,Bn FAD2-C1基因表达量发生变化,推断茉莉酸在Bn FAD2-C1基因的表达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BnFAD2-C1基因 RACE 生物信息学分析 茉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生物柴油产率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振乾 肖钢 官春云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9-142,共4页
以十七酸甲酯为内标,依据菜籽油组分含量不同,建立了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亚麻酸甲酯和花生一烯酸甲酯的线性方程,使各个组分可同时处于测量范围内,确保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各脂肪酸甲酯含量在各自线性范围... 以十七酸甲酯为内标,依据菜籽油组分含量不同,建立了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亚麻酸甲酯和花生一烯酸甲酯的线性方程,使各个组分可同时处于测量范围内,确保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各脂肪酸甲酯含量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r≥0.999、平均回收率97.91%-100.45%,精密度试验标准偏差0.28%-2.22%,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菜籽油合成生物柴油反应体系中产率及各个成分含量测定,也可用于原料的成分影响研究和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气相色谱 十七酸甲酯 内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BnFAD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睿洋 刘芳 官春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00-1008,共9页
高油酸油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在甘蓝型油菜中,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FAD2)是控制油酸含量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克隆了甘蓝型油菜A5、C5、A1连锁群上3个BnFAD2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分别命名为BnFAD2-A5、BnFAD2-C5和BnFAD2-A1,各自编码384、... 高油酸油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在甘蓝型油菜中,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FAD2)是控制油酸含量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克隆了甘蓝型油菜A5、C5、A1连锁群上3个BnFAD2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分别命名为BnFAD2-A5、BnFAD2-C5和BnFAD2-A1,各自编码384、384、136个氨基酸。分别使用TMHMM、Clust X软件分析FAD2基因的跨膜结构域和酶活中心表明,BnFAD2-A1不具备脱氢酶活性。采用酵母功能互补实验对4个基因(含已发表的BnFAD2-C1)进行功能验证,发现BnFAD2-A5和BnFAD2-C5基因去饱和能力接近,均大于BnFAD2-C1基因。采用qRT-PCR分析4个基因在甘蓝型油菜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并用血凝素标签法分析BnFAD2-C1、BnFAD2-A5和BnFAD2-C5的蛋白稳定性,表明BnFAD2-A5和BnFAD2-C5是影响油菜种子油酸积累的主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BnFAD2基因 生物信息学 蛋白活力 蛋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素内酯在不同生育期对两品系甘蓝型油菜的生长调控 被引量:8
6
作者 冯韬 谭晖 +1 位作者 徐江林 官春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4-913,共10页
为了解油菜素内酯对甘蓝型油菜品质及弱光反应的影响,以湘油15号的2个辐照突变品系(含油量和产油量明显不同的XY881和XY883)为材料,研究油菜素内酯(epibrassinolide, 2,4-BL)在不同生育阶段对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和2... 为了解油菜素内酯对甘蓝型油菜品质及弱光反应的影响,以湘油15号的2个辐照突变品系(含油量和产油量明显不同的XY881和XY883)为材料,研究油菜素内酯(epibrassinolide, 2,4-BL)在不同生育阶段对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和2014-2016年两年度田间试验,分析2,4-BL对种子萌发、营养生长、产油量及相关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2,4-BL对两品系的影响具有相似规律,包括:对种子萌发具有剂量效应,低浓度下促进种子萌发,高浓度下抑制种子萌发;在全生育期低剂量的2,4-BL促进主茎伸长、提高光合效率、促进结实,但不影响成熟种子大小和含油量;在盛花后使用,延缓种子成熟而造成授粉后40 d种子含油量下降;长期短间隔使用2,4-BL降低调控作用。在分子水平上,2,4-BL诱导油菜素类固醇信号通路和光信号通路关键转录因子BnaPIF4、BnaBZR1和BnaBES的基因表达。推测2,4-BL通过诱导甘蓝型油菜中油菜素内酯和光信号途径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激活下游调控的基因网络,通过促进光合作用延长营养生长时间、促进主茎生长和结实,进而影响产油量。因此认为油菜素内酯可以作为生长调节剂在油菜生产中使用,建议低浓度或长间隔施用,且尽量在油菜盛花期之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素内酯 甘蓝型油菜 光合作用 种子产油量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FAD2、BnFAD3和BnFATB基因的共干扰对油菜种子脂肪酸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刘芳 刘睿洋 官春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0-297,共8页
甘蓝型油菜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为了改良其种子脂肪酸组分,提升其经济价值,本研究分析了油菜种子发育时期脂肪酸合成积累模式及BnFAD2、BnFAD3、BnFATB基因的表达规律,认为这3个基因在种子发育中后期(授粉后25d起)的高效表达对油酸合... 甘蓝型油菜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为了改良其种子脂肪酸组分,提升其经济价值,本研究分析了油菜种子发育时期脂肪酸合成积累模式及BnFAD2、BnFAD3、BnFATB基因的表达规律,认为这3个基因在种子发育中后期(授粉后25d起)的高效表达对油酸合成积累有着重要影响。通过Napin启动子诱导对油菜植株中BnFAD2、BnFAD3、BnFATB基因进行RNAi共干扰抑制,以达到提升油酸含量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油菜种子中BnFAD2、BnFAD3、BnFATB基因的表达受到强烈抑制,种子中油酸含量由66.76%提升至82.98%,且油脂合成的相关基因同步出现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种子 油酸 BnFAD2 BnFAD3 BnFAT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肥油菜种质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晓丹 马花 +1 位作者 官梅 官春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7-1136,共10页
种植绿肥可以缓解化肥工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负面问题,然而我国绿肥相关研究并不广泛,尤其是绿肥油菜。为筛选优质绿肥油菜品系,采用随机区组田间设计,以2个绿肥油菜品种(油肥1号、油肥2号)为对照,12个绿肥油菜品系为材料,在苗期、盛花... 种植绿肥可以缓解化肥工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负面问题,然而我国绿肥相关研究并不广泛,尤其是绿肥油菜。为筛选优质绿肥油菜品系,采用随机区组田间设计,以2个绿肥油菜品种(油肥1号、油肥2号)为对照,12个绿肥油菜品系为材料,在苗期、盛花期检测植株养分、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类群,并进行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苗期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均高于盛花期,而单株养分积累量显著低于盛花期;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在不同品种(系)中差异较大,氮含量则在不同生育期及品系间差异较小;植株养分积累量与土壤微生物是影响土壤养分含量的重要因素,且植株养分积累量是绿肥油菜养分特性评价的主导因子。总体而言,11号(辰溪腊油菜)、4号(紫叶芥)品系优于两对照,可作为优良种质促进绿肥油菜育种。本研究结果为化肥农药减施提供了有机替代,对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油菜 养分含量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光敏色素互作因子4(BnaPIF4)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冯韬 官春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光敏色素互作因子4 (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 4, PIF4)是光信号途径关键转录因子, PIF4与BZR互作介导光信号与油菜素内酯信号互作,参与植物光响应。本文在甘蓝型油菜湘油15号中克隆到2个PIF4基因,分别定位于A03号染色体和C03号... 光敏色素互作因子4 (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 4, PIF4)是光信号途径关键转录因子, PIF4与BZR互作介导光信号与油菜素内酯信号互作,参与植物光响应。本文在甘蓝型油菜湘油15号中克隆到2个PIF4基因,分别定位于A03号染色体和C03号染色体,命名为BnaPIF4_A03和BnaPIF4_C03,全长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 CDS)、全长mRNA和全长基因分别为1242 bp和1245 bp、1701 bp和1731 bp、2527 bp和2665 bp,各自编码413和414个氨基酸。BnaPIF4_A03具有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 BnaPIF4_C03具有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与测序品种中双11号相比, BnaPIF4_A03基因第1内含子存在单碱基插入突变,第4和第6内含子存在缺失突变,且具有更长的3'-UTR,两基因其他序列在湘油15号和中双11号之间无差别。BnaPIF4_A03和BnaPIF4_C03基因编码蛋白具有典型的植物bHLH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是典型的植物PIF4蛋白。多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表明, BnaPIF4蛋白与白菜、拟南芥、亚麻芥等PIF4蛋白高度同源。PIF4蛋白进化关系与物种进化关系一致,近缘物种中的PIF4蛋白在进化树中高度聚类,大量植物中可见PIF4蛋白重复且低等植物中分化程度明显低于高等植物中,表明PIF4蛋白是一个晚期进化事件且可能存在功能冗余。酵母杂交实验表明BnaPIF4与BnaBZR蛋白存在互作,但BnaPIF4不能与BnaBZR基因的启动子互作,表明BnaPIF4与BnaBZR在蛋白水平而非转录水平发生互作。湘油15号中BnaPIF4_A03和BnaPIF4_C03基因表达规律一致,BnaPIF4基因主要表达于油菜茎表皮、未成熟角果和叶中,在花和根中表达较低,且其表达随油菜生育进程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光敏色素互作因子4 基因克隆 基因互作 基因表达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芸薹素唑耐受因子(BnaBZR1/BnaBES1)全长CDS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韬 官春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93-1801,共9页
芸薹素唑耐受因子(brassinazole-resistant,BZR)是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关键转录因子,目前已知BZR1与BZR2 (BES1)两种亚型。本文在甘蓝型油菜湘油15号cDNA中克隆到3个BZR全长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经比对鉴定分别为定位... 芸薹素唑耐受因子(brassinazole-resistant,BZR)是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关键转录因子,目前已知BZR1与BZR2 (BES1)两种亚型。本文在甘蓝型油菜湘油15号cDNA中克隆到3个BZR全长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经比对鉴定分别为定位于A07染色体的1拷贝BZR1和定位于A06染色体的2拷贝BES1,分别命名为BnaBZR1_A07、BnaBES1_A06F和BnaBES1_A06R,序列长分别为996、993和996 bp,各自编码331、330、331个氨基酸。这3个基因编码蛋白具有典型植物BZR/BES结构域,亚细胞定位预测主要位于细胞核。多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表明, BnaBZR1/BnaBES1基因编码蛋白与甘蓝、白菜、拟南芥、亚麻芥等BZR/BES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且同源物种间BZR1或BES1相似度高于同一物种或者近缘物种中BZR1与BES1间相似度,表明BZR1与BES1分化是一个早期进化事件。湘油15号中这3个基因表达规律相似,苗期和花期具有高水平的BnaBZR基因表达,抽薹期和角果成熟期表达稍低;且BnaBZR基因表达水平在地上部分的叶、茎、花和角果中相对于地下部分的根中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芸薹素唑耐受因子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PPR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与新疆野生油菜候选育性基因克隆 被引量:4
11
作者 谭晖 官春云 《作物研究》 2017年第3期246-255,共10页
通过隐马尔可夫模型从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中获取1079条PPR家族蛋白序列,使用拟南芥PPR家族特征模型对其进行分类,同时进行聚类、染色体分布、亚细胞定位预测、功能注释等分析。结合不育系与恢复系分子标记筛选了定位于C09染色体的PPR基因G... 通过隐马尔可夫模型从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中获取1079条PPR家族蛋白序列,使用拟南芥PPR家族特征模型对其进行分类,同时进行聚类、染色体分布、亚细胞定位预测、功能注释等分析。结合不育系与恢复系分子标记筛选了定位于C09染色体的PPR基因GSBRNA2T00094406001(命名为Bn PPR_C09)为新疆野生油菜潜在育性调节基因。通过分子克隆的方法从新疆野生油菜不育系1193A和恢复系1193R中分别克隆获得了长度为2514bp的c DNA序列,序列分析显示来源于1193A的Bn PPR_C09基因(Bn PPR_C09b)相对源于1193R的Bn PPR_C09a在+1725 bp位置存在单碱基缺失,造成移码突变,二者预测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Bn PPR_C09b蛋白的N端因为移码突变导致翻译过程在+1800位置终止,后续大量功能元件缺失,该位点的突变可能决定新疆野生油菜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生油菜 生物信息学 育性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转录因子FUS3的克隆、表达分析及其与脂肪酸组分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韦云婷 彭烨 +2 位作者 吴宁柔 冯韬 官春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共9页
为了探讨油菜转录因子FUS3的功能及其与脂肪酸组分的关系,从甘蓝型油菜湘油15中克隆到BnaFUS3基因的两个拷贝BnaA2.FUS3和BnaA6.FUS3。它们的CDS区序列分别长927bp和948bp,编码309和315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变异多发生在C端。转录因子Bna... 为了探讨油菜转录因子FUS3的功能及其与脂肪酸组分的关系,从甘蓝型油菜湘油15中克隆到BnaFUS3基因的两个拷贝BnaA2.FUS3和BnaA6.FUS3。它们的CDS区序列分别长927bp和948bp,编码309和315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变异多发生在C端。转录因子BnaA2.FUS3和BnaA6.FUS3属于含B3结构域的蛋白家族,是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均是膜外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BnaA2.FUS3、BnaA6.FUS3两者都是Bra FUS3和AtFUS3的同源基因。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BnaA2.FUS3在根、茎、叶、角果皮中均有表达,在种子中相对稳定表达,但在角果皮中于授粉后25d达到峰值;BnaA6.FUS3为种子特异表达,在种子中于授粉后35d达到峰值;两者在角果皮中表达量均呈"M"形趋势。分析脂肪酸积累规律与BnaFUS3表达关系发现,授粉30d后,BnaA2.FUS3和BnaA6.FUS3表达迅速升高,此时各脂肪酸也进入快速增长期;授粉后45d^50d时,两拷贝表达量变化较小,脂肪酸积累亦进入缓慢增长期,并趋于平稳。表明BnaFUS3在甘蓝型油菜的胚胎形成和发育中具有重要影响,对脂肪酸的合成和油脂积累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BnaFUS3 基因克隆 表达 脂肪酸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aBZR1和BnaPIF4基因调控甘蓝型油菜弱光光效的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韬 谭晖 +1 位作者 官梅 官春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46-1156,共11页
甘蓝型油菜品系XY881和XY883是湘油15辐照诱变后连续自交筛选的2个种子含油量、光合效率和弱光敏感性等有明显差别的子代品系。分别从XY881和XY883中克隆了芸薹素唑抗性因子1(brassinazole-resistant1,BnaBZR1)和光敏色素互作因子4(phyt... 甘蓝型油菜品系XY881和XY883是湘油15辐照诱变后连续自交筛选的2个种子含油量、光合效率和弱光敏感性等有明显差别的子代品系。分别从XY881和XY883中克隆了芸薹素唑抗性因子1(brassinazole-resistant1,BnaBZR1)和光敏色素互作因子4(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 4,BnaPIF4)基因并进行了序列结构、表达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XY883的BnaBZR1和BnaPIF4基因存在结构变异,引起表达和调控模式的差异。XY883中BnaBZR1的启动子具有124 bp的富含A/T的插入序列,且XY883具有比XY881高的BnaBZR1表达,并且在弱光和2,4-表油菜素内酯(2,4-BL)诱导下具有较少的表达变化。XY883中BnaPIF4的5’-UTR区域存在可变剪接,形成长度分别为424bp(U01)、239 bp(U02)和332 bp(U03)的3种5’-UTR,在弱光和2,4-BL诱导下,XY883中3种可变剪接的BnaPIF4转录产物的变化不一致。将BnaPIF4的3个5’-UTR与CDS分别组合转化拟南芥后其表达在转录水平无明显差异,但蛋白翻译存在明显差异,表明BnaPIF4的5’-UTR变异影响其翻译过程。转BnaPIF4基因拟南芥出现株高增加、叶片狭长且光合作用下降的表型,共转化BnaBZR1能减弱BnaPIF4造成的光合作用下降;转BnaPIF4和BnaBZR1基因对油菜的影响与拟南芥相似,但表型不如拟南芥明显,表明BnaPIF4是油菜光合作用的负调控因子,而BnaBZR1可对BnaPIF4的光合负调控产生拮抗;这与XY881和XY883中两基因表达调控模式及其光合表型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BnaPIF4 BnaBZR1 可变剪接 插入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