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方多熟种植的发展现状、功能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梁玉刚 周晶 +1 位作者 杨琴 黄璜 《作物研究》 2016年第5期572-578,共7页
中国南方是多熟种植的主体,发挥多熟制集约化程度高的优势有助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长江中下游地区多熟种植主要模式:油菜—双季稻、油菜—单季稻、绿肥—双季稻和稻麦两熟制;华南多熟种植模式以冬作物—双季稻为主,如小麦(马铃薯)—... 中国南方是多熟种植的主体,发挥多熟制集约化程度高的优势有助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长江中下游地区多熟种植主要模式:油菜—双季稻、油菜—单季稻、绿肥—双季稻和稻麦两熟制;华南多熟种植模式以冬作物—双季稻为主,如小麦(马铃薯)—双季稻等;西南地区多熟种植主要模式:春菜—水稻—秋冬菜、水稻—马铃薯(泽泻)、小麦(油菜)—水稻—秋菜。近年来四川玉米大豆间套作发展迅速。中国南方多熟种植能提高生态经济效益,改善作物品质和土壤质量,减少生物灾害,保障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未来多熟种植仍是中国种植模式的主流,必须力求多熟种植集约化和持续化最大融合,积极推进传统多熟农艺科学化、现代化和机械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多熟制 种植模式 中国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传统稻鱼生态农业文明发展的再思考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灿 郑华斌 +4 位作者 黄璜 王晓清 唐佰文 张佩 刘运娇 《作物研究》 2016年第6期619-624,共6页
稻鱼共生生态农业文明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现代农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态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对传统农业"稻田养鱼"的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创新... 稻鱼共生生态农业文明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现代农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态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对传统农业"稻田养鱼"的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丰富和传承稻鱼文化,对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升我国现代农业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鱼 经典农业 现代农业技术 创新集成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贵斌 黄璜 +1 位作者 周江伟 梁玉刚 《作物研究》 2016年第6期666-673,共8页
湖南省农田生态系统是高产农业碳平衡研究的模板,其碳足迹分析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作用。基于2001~2014年湖南省农田生产投入、作物产量等数据,运用碳足迹分析方法对湖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碳吸收以及碳足迹进行... 湖南省农田生态系统是高产农业碳平衡研究的模板,其碳足迹分析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作用。基于2001~2014年湖南省农田生产投入、作物产量等数据,运用碳足迹分析方法对湖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碳吸收以及碳足迹进行计算。结果如下:过去13年里,湖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逐年增加,增幅和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8.33%和1.85%;碳吸收呈波动式增加,增幅和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5.50%和2.36%;水稻和蔬菜的碳吸收量远大于其他农作物,年均合计比重为83.20%;碳足迹先增加后减少,2001年为31.74×10~4hm^2,2006年增加到34.46×10~4hm^2,2014年减少到31.56×10~4hm^2;湖南省农田生态系统始终处于碳生态盈余且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分析2014年的区域农田碳足迹,常德市最大,为4.52×10~4hm^2,张家界市最小,为0.89×10~4hm^2,二者相差5.08倍;2014年湖南省区域碳足迹水平分为三类:高碳足迹地区(常德市)、中碳足迹地区(岳阳市、衡阳市、邵阳市、益阳市、郴州市、永州市、怀化市及湘西州)和低碳足迹地区(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张家界市及娄底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碳足迹 碳排放 碳吸收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玖两优系列水稻品种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4
作者 尹鑫军 王鑫澳 +4 位作者 尹新芳 张屹 肖峰 敖和军 曾晓珊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122,共7页
为研明不同施氮量对玖两优系列水稻产量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明确玖两优系列水稻的适宜施氮量,本试验以五优308为对照品种(CK),研究不同施氮量(0、120、150 kg/hm^(2),分别记作N0、N1、N2)对玖两优系列水稻(玖两优1212、玖两优黄花占... 为研明不同施氮量对玖两优系列水稻产量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明确玖两优系列水稻的适宜施氮量,本试验以五优308为对照品种(CK),研究不同施氮量(0、120、150 kg/hm^(2),分别记作N0、N1、N2)对玖两优系列水稻(玖两优1212、玖两优黄花占、玖两优黄莉占、玖两优玉占,分别记为V1、V2、V3、V4)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氮素积累及吸收利用率、干物质生产、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叶片SPAD值表现为抽穗期>孕穗期>分蘖期>成熟期;孕穗期后,N1、N2处理显著高于N0,N1与N2差异不显著。(2)施氮处理显著提高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与N0均差异显著,N2处理的最高。(3)各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的器官氮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施氮量处理的水稻各生育时期氮素总积累量差异显著,孕穗期、抽穗期的穗吸氮比例及成熟期的氮收获指数均差异不显著。(4)各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率、氮素生理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均随施氮量增加而下降,N1处理的最高。(5)施氮量对玖两优系列水稻产量有极显著影响,N1、N2处理产量显著高于N0,N1与N2差异不显著;结实率随施氮量增加呈升高趋势,千粒重则呈下降趋势,不同施氮量处理间千粒重与结实率差异均不显著;玖两优杂交稻的产量优势主要源于其具有高的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综上可知,施氮量为120 kg/hm^(2)时玖两优系列水稻不仅能够实现高产,且有适宜的干物质积累量和较高的氮肥吸收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玖两优系列水稻 氮肥 干物质积累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镉污染稻区再生稻发展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基旺 屠乃美 +1 位作者 易镇邪 陈平平 《农学学报》 2020年第1期32-36,共5页
为了促进湖南省再生稻健康发展,本研究综合前人对湖南省水稻镉污染防治与调控以及再生稻研究成果,在湖南省大力发展再生稻的背景下,结合湖南省土壤与稻米镉污染的现状以及再生稻的优势,归纳了当前再生稻镉污染研究的薄弱环节以及空白。... 为了促进湖南省再生稻健康发展,本研究综合前人对湖南省水稻镉污染防治与调控以及再生稻研究成果,在湖南省大力发展再生稻的背景下,结合湖南省土壤与稻米镉污染的现状以及再生稻的优势,归纳了当前再生稻镉污染研究的薄弱环节以及空白。提出了今后再生稻镉污染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一是对不同程度镉污染区再生稻作安全生产评价,二是明确农艺措施对再生稻镉吸收与分配的调控效应,三是集成镉污染区再生稻安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镉污染 再生稻 发展对策 农艺调控 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再生稻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31
6
作者 陈基旺 帅泽宇 +1 位作者 屠乃美 易镇邪 《中国稻米》 2018年第5期68-72,共5页
再生稻是一种重要的稻作模式。通过分析湖南再生稻发展的现状、优势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以政策为引导、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配套机械为驱动、以品牌发展为支撑"的再生稻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 湖南 再生稻 发展现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钝化剂修复镉污染稻田的稳定性研究
7
作者 匡宇 敖和军 《作物研究》 2024年第4期256-260,286,共6页
为探究钝化剂对镉污染稻田的修复效果及稳定性,在浏阳市沿溪镇花园村开展大田试验,以玉针香和湘晚籼13号为供试晚稻品种,设置硫铝酸钙(S)、氯铝酸钙(L)、钙铝水滑石(A)、镁铝水滑石(B)4种钝化剂处理与对照(CK)处理,比较施用3年后不同处... 为探究钝化剂对镉污染稻田的修复效果及稳定性,在浏阳市沿溪镇花园村开展大田试验,以玉针香和湘晚籼13号为供试晚稻品种,设置硫铝酸钙(S)、氯铝酸钙(L)、钙铝水滑石(A)、镁铝水滑石(B)4种钝化剂处理与对照(CK)处理,比较施用3年后不同处理水稻产量、各部位干物质和镉吸收与转运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L、B处理土壤的有效镉含量分别显著下降了27.78%和19.44%,且其土壤Cd的活化率也均显著降低。玉针香和湘晚籼13号的糙米镉含量均为A处理最低,分别较对照下降48.89%和51.52%,L处理则分别下降了20.00%和21.21%,B处理分别下降了40.00%和12.12%。施用钝化剂对湘晚籼13号的产量无显著影响,L、S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茎叶干物质量,A处理对水稻茎叶干物质量无显著影响,B处理显著增加了湘晚籼13号的茎叶干物质量,但显著降低了玉针香的茎叶干物质量。综合分析,一次性施用钙铝水滑石对镉污染土壤修复和水稻降镉的稳定性最好,硫铝酸钙效果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钝化剂 晚稻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部分替代基施化学氮肥对双季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超 刘思超 +4 位作者 杨晶 王元元 唐利忠 屠乃美 易镇邪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2-1110,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有机肥部分替代基施化学氮肥对双季稻生长发育、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为双季稻区选择适宜有机肥种类、提高水稻产量及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2016~2017年以早稻品种中早39和晚稻品种H优518为供试材... 【目的】探讨不同有机肥部分替代基施化学氮肥对双季稻生长发育、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为双季稻区选择适宜有机肥种类、提高水稻产量及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2016~2017年以早稻品种中早39和晚稻品种H优518为供试材料,在施氮(N)150 kg/ha、氮肥基肥∶蘖肥∶穗肥=5∶3∶2条件下,以100%化学氮肥处理为对照(CK),设4个有机肥+化学氮肥处理:T1,紫云英(早稻)/水稻秸秆(晚稻)+化肥;T2,生物炭+化肥;T3,厩肥+化肥;T4,菜籽饼肥+化肥。研究不同处理对双季稻生长发育、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各有机肥处理早晚稻产量均有明显提高,T1~T4处理2016和2017年早稻产量分别较CK增产4.86%~7.74%和0.12%~3.50%,晚稻产量分别较CK增产1.27%~8.10%和2.01%~6.27%,各有机肥处理早晚稻产量的提高主要是由结实率明显提高所致。与CK相比,T1、T3和T4处理水稻生育中后期叶面积衰减率较低,叶面积指数与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较高。成熟期时,各有机肥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整体高于CK。T1、T3和T4处理的植株氮素累积量前期较低但后期较高,其中以T3处理的植株氮素积累优势最突出。【结论】两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有机肥部分替代化学氮肥基施均能一定程度上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与后期氮素积累,进而提升产量,其中早稻以紫云英翻压还田、晚稻以饼肥与厩肥作用明显,适合在三熟制双季稻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有机肥 生长发育 氮素积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pH对不同酸性敏感型水稻品种氮利用效率与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平平 郭莉莉 +5 位作者 唐利忠 卢浩宇 袁珍贵 杨晶 易镇邪 屠乃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7-767,共11页
为探讨酸化土壤影响水稻氮利用效率的土壤生物学机制,以酸性敏感型品种五优308和酸性特异型品种荆楚优14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考察不同土壤pH条件下水稻的氮利用效率指标与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土壤pH值3.5~6.... 为探讨酸化土壤影响水稻氮利用效率的土壤生物学机制,以酸性敏感型品种五优308和酸性特异型品种荆楚优14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考察不同土壤pH条件下水稻的氮利用效率指标与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土壤pH值3.5~6.5范围内,五优308氮素稻谷生产效率(NGPE)与氮生理效率(NPE)随土壤pH值的下降显著降低,氮收获指数(NHI)变化不明显;而荆楚优148中3个指标在pH值5.0时最大。土壤pH值的下降均降低了2个品种的根际土壤酶活性,但品种间、时期间降幅稍有差异。五优308各时期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随土壤pH值降低而降低,而荆楚优148各时期PLFA含量在pH值5.0时最高。五优308的NGPE、NPE与3种土壤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而NHI仅与蔗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荆楚优148氮利用效率指标与土壤酶活性呈负相关,与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的相关性较显著;五优308氮利用效率指标与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但其显著性在不同生育时期间与微生物间有一定差异;而荆楚优148氮利用效率指标与分蘖~孕穗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齐穗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酸性敏感型水稻品种氮利用效率随土壤pH下降显著降低,且主要由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显著下降所致;而酸性特异型水稻品种氮利用效率在pH值5.0时最大,且其与土壤生物学特性指标的相关性表现与酸性敏感型水稻品种不同。本研究初步明确了酸化稻田影响水稻氮利用效率的土壤生物学机制,为酸化稻田适宜水稻品种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PH 酸性敏感型 氮利用效率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pH值与镉含量对水稻产量和不同器官镉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易镇邪 袁珍贵 +2 位作者 陈平平 郭莉莉 屠乃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8-998,共11页
为探明水稻产量与镉积累分配对土壤pH值和镉含量的响应,以3个籽粒Cd含量差异明显的晚稻品种(天优华占,TY;星2号,X2;湘晚籼13号,XW)为试验材料,分别于不同pH值稻田研究土壤镉(Cd)含量对水稻产量和不同器官Cd累积的影响,并比较了品种间差... 为探明水稻产量与镉积累分配对土壤pH值和镉含量的响应,以3个籽粒Cd含量差异明显的晚稻品种(天优华占,TY;星2号,X2;湘晚籼13号,XW)为试验材料,分别于不同pH值稻田研究土壤镉(Cd)含量对水稻产量和不同器官Cd累积的影响,并比较了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因土壤p H值下降而下降,且品种间降幅差异明显,以X2最大(21. 72%~33. 81%),XW最小(3. 05%~17. 71%);添加0. 5 mg·kg-1Cd时水稻减产不显著,但添加1. 0 mg·kg-1Cd时各品种均显著减产,且其降幅与品种和土壤pH值有关,X2和XW在酸化条件下降幅较大,而TY在正常pH条件下降幅较大。植株(整株) Cd含量存在品种间差异,各品种植株Cd含量均随着土壤Cd浓度的提高与土壤pH值的下降而显著提高,且植株Cd含量峰值因土壤酸化而提前。水稻器官间Cd含量依次表现根>茎>穗>叶,各器官Cd含量均随着土壤Cd浓度提高而显著增大,但增大倍数存在器官间差异;品种间器官Cd含量差异明显,营养器官表现为X2>TY>XW,而稻穗表现为TY>X2>XW。水稻各器官及全株Cd累积量均随着土壤Cd浓度提高和土壤pH值降低而显著增大,成熟期累积量表现为茎>穗>根>叶;品种间Cd累积量差异明显,营养器官和整株Cd累积量表现为X2>XW>TY,而穗Cd累积量表现为TY>X2>XW。Cd分配比例一般以茎为最高,叶最低,土壤酸化使茎、叶所占比例增大,根、穗所占比例降低;品种间Cd分配比例存在一定差异,穗Cd所占比例表现为TY>X2>XW。可见,水稻产量与器官间Cd累积分配规律受到土壤Cd含量和p H值的影响显著,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品种间差异。本研究为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p H值与Cd含量稻田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PH值 产量 镉积累分配 品种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调控对洞庭湖区不同群体夏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沙莎 何闻静 +4 位作者 曹亚娟 韩霜 罗水清 易镇邪 陈平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6-735,共10页
【目的】研究化学调控措施对洞庭湖区夏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不同群体夏玉米适宜的化学调控措施,为洞庭湖区机收夏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以机收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湘农玉27号为材料,于2017—2018年在... 【目的】研究化学调控措施对洞庭湖区夏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不同群体夏玉米适宜的化学调控措施,为洞庭湖区机收夏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以机收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湘农玉27号为材料,于2017—2018年在湖南桃源县木塘垸镇进行大田试验,比较1次化学调控(拔节初期)、2次化学调控(拔节初期+大喇叭口期)和无化学调控(对照)对低、中、高不同种植密度(60000、75000和90000株/ha)夏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种植密度增大,夏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增高、茎秆变细、气生根数量减少,但适宜的化学调控措施可增加气生根数量,增大茎粗和茎秆拉折力,降低玉米株高、穗位高、穗高系数及玉米重心,进而提高玉米的抗倒性能,降低倒伏率与倒折率。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提高,且两年度表现一致。化学调控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存在年际间差异,可能与2017年异常天气状况有关。2017年,玉米产量随化学调控次数增加而下降;2018年,低种植密度下以无化学调控处理的产量最高,中种植密度下不同化学调控次数间的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高种植密度下表现为1次化学调控>对照>2次化学调控。两个品种最高产量均在高种植密度、1次化控条件下获得。【结论】化学调控可明显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不同群体条件下宜采取不同的化学调控措施。夏玉米群体较大、长势良好条件下,于拔节初期喷施1次化学调控剂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化学调控 抗倒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2
作者 王元元 李超 +4 位作者 刘思超 杨晶 唐利忠 屠乃美 易镇邪 《中国稻米》 2019年第1期15-20,共6页
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但在当前作物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量,过度依赖化肥,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本文综述了有机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稻米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总结了有机肥与无机肥的配施效应研究进展,并就稻田有... 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但在当前作物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量,过度依赖化肥,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本文综述了有机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稻米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总结了有机肥与无机肥的配施效应研究进展,并就稻田有机肥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稻田有机肥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有机肥 水稻 产量 土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稻机插育秧发展现状 被引量:30
13
作者 周晚来 王朝云 +5 位作者 易永健 谭志坚 汪洪鹰 杨媛茹 余旺 易镇邪 《中国稻米》 2018年第5期11-15,共5页
种植机械化是我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机械栽插是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推技术,育秧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与手工插秧相比,机械插秧从群体和个体的角度对秧苗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大提高了育秧难度,这也是制约我国机械插秧推广应... 种植机械化是我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机械栽插是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推技术,育秧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与手工插秧相比,机械插秧从群体和个体的角度对秧苗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大提高了育秧难度,这也是制约我国机械插秧推广应用的主要技术原因。本文基于对大量基层农技人员相关报道的梳理,在总结我国水稻机插秧推广应用中出现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机插育秧与手插育秧的区别,及影响水稻机插秧苗群体和个体素质的几个主要因素,提出了机插育秧技术的研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机械化 机插秧 育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养模式对水稻根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周江伟 刘贵斌 +2 位作者 吴涛 谷婕 黄璜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3期55-58,共4页
试验共设稻鳖鱼(RTF)、稻鳖(RT)、稻鱼(RF)、水稻单作(RM)4个处理,考察水稻根系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RTF、RT、RF种养模式总根数、根长、根体积、干物质质量、根系活力、SOD活性均显著高于RM模式;RTF、RT、RF种养模式单株总根数在分蘖... 试验共设稻鳖鱼(RTF)、稻鳖(RT)、稻鱼(RF)、水稻单作(RM)4个处理,考察水稻根系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RTF、RT、RF种养模式总根数、根长、根体积、干物质质量、根系活力、SOD活性均显著高于RM模式;RTF、RT、RF种养模式单株总根数在分蘖期较RM模式分别增长8.96%、5.77%、4.47%,根系干物质质量分别增加35.27%、9.54%、20.33%,根系活力分别高28.91%、79.50%、15.09%。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等产量性状,RTF、RT、RF模式水稻产量较RM模式分别增加15.21%、5.96%、13.22%。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种养模式能够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并增加水稻产量,复合生态种养模式的效果优于单一种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鳖鱼 生态种养 根系生长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作稻鱼鸡共生对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贵斌 周江伟 +2 位作者 王忍 伍佳 黄璜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3期65-67,73,共4页
设置垄作稻鱼鸡共生(RFC)、垄作稻鱼共生(RRF)、水稻单作(CK)3个处理,分析3个处理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RFC、RRF处理在整个分蘖期的分蘖数都高于CK处理,并延长分蘖期5 d;RFC、RRF的生育期株高均高于CK,... 设置垄作稻鱼鸡共生(RFC)、垄作稻鱼共生(RRF)、水稻单作(CK)3个处理,分析3个处理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RFC、RRF处理在整个分蘖期的分蘖数都高于CK处理,并延长分蘖期5 d;RFC、RRF的生育期株高均高于CK,在生育后期更明显;在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方面,3个处理的大小关系为RFC>RRF>CK,RFC、RRF处理能提升灌浆效果,增加穗部干物质质量;在收获指数方面,RFC处理与CK差异显著,RRF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RFC、RRF处理的产量分别比CK增加5.32%、4.77%;RFC、RRF处理的产投比分别为2.56、2.34,均高于CK(2.00);RFC、RRF处理的总利润分别为39 318.62、30 340.88元/hm2,均高于CK(9 106.22元/hm2)。研究显示,垄作种养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水稻的农艺性状,增加产量,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 种养模式 稻鱼鸡共生 农艺性状 产量性状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耕稻鳖鱼螺生态种养模式发展前景探讨 被引量:14
16
作者 周江伟 黄璜 +1 位作者 刘贵斌 梁玉刚 《作物研究》 2016年第6期661-665,共5页
免耕稻鳖鱼螺复合生态种养模式是一项既符合保护性耕作要求,又顺应水稻绿色高效生产理念的新型技术模式。从生物学角度,利用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分析了免耕稻鳖鱼螺模式的科学性;详细介绍了稻鳖鱼螺模式的水稻种植、饲养动物管理、... 免耕稻鳖鱼螺复合生态种养模式是一项既符合保护性耕作要求,又顺应水稻绿色高效生产理念的新型技术模式。从生物学角度,利用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分析了免耕稻鳖鱼螺模式的科学性;详细介绍了稻鳖鱼螺模式的水稻种植、饲养动物管理、病虫害草害防治、鳖苗的繁育等关键技术流程;同时分析了稻鳖鱼螺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探讨了其发展前景,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形势下,对这种模式的推广应用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免耕 生态种养 生态位 食物链 生态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烟区烟后晚稻适宜氮肥施用量与运筹方式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艳芳 陈平平 +3 位作者 黎娟 黄松青 易镇邪 屠乃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44,共8页
为给长沙烟区烟后晚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超级杂交稻品种深优9586为材料,于2011~2012年在长沙市宁乡烟区研究了施氮量与氮肥运筹方式对烟后晚稻产量形成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施氮0~120 kg/hm^2范围内,晚稻产... 为给长沙烟区烟后晚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超级杂交稻品种深优9586为材料,于2011~2012年在长沙市宁乡烟区研究了施氮量与氮肥运筹方式对烟后晚稻产量形成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施氮0~120 kg/hm^2范围内,晚稻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施氮90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过量施氮导致减产的原因在于有效穗数与千粒重下降;(2)氮肥运筹方式影响晚稻产量,施氮90 kg/hm^2时W3处理(基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为0.5∶0.25∶0.25)产量最高,施氮30~60 kg/hm^2时以W4处理(0.25∶0.5∶0.25)产量最高,增产的原因在于氮肥后移提高了烟后晚稻齐穗期叶面积指数、灌浆中期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3)氮肥用量增大,烟后晚稻氮积累量提高,但氮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氮生理利用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下降;氮肥运筹方式影响氮素利用效率,施氮量较低时,氮肥后移有利于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而施氮量偏高时(90 kg/hm^2)后期施用氮肥比例不宜过高。可见,为提高长沙烟区烟后晚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施氮量在60 kg/hm^2以内可采取氮肥后移策略,而施氮90 kg/hm^2时后期施氮比例不宜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后晚稻 施氮量 氮肥运筹方式 产量 长沙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土壤改良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8
作者 杨晶 易镇邪 屠乃美 《作物研究》 2016年第2期225-230,共6页
酸化是土壤退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已严重影响到作物生产。综述了土壤酸化的原因、危害以及酸化土壤改良的技术,指出我国酸化土壤改良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酸化土壤 改良技术 改良剂 农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配比对宁乡烟后晚稻产量和养分积累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艳芳 陈平平 +3 位作者 黎娟 黄松青 易镇邪 屠乃美 《作物研究》 2015年第6期590-594,共5页
为明确宁乡烟区烟后晚稻适宜的氮磷钾比例,于2012年开展大田试验,比较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烟后晚稻的产量与养分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移栽前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7.56、227.25 mg/kg),各氮磷钾配比处理间... 为明确宁乡烟区烟后晚稻适宜的氮磷钾比例,于2012年开展大田试验,比较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烟后晚稻的产量与养分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移栽前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7.56、227.25 mg/kg),各氮磷钾配比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以1∶1∶0处理产量略高(8 457.3 kg/hm^2),说明烟草季重施肥条件下,宁乡烟区烟后晚稻可不施磷钾肥。各处理氮磷钾积累量与养分收获指数差异显著,烟后晚稻氮磷钾养分的积累与分配明显受到养分施用量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氮磷钾养分配比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施肥 氮磷钾配比 产量 养分积累 宁乡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稻田养鱼生产的发展、进步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贵斌 周江伟 黄璜 《作物研究》 2017年第6期591-596,共6页
作为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稻田养鱼能在合理利用水土空间资源的同时实现种养耦合、绿色生产,拥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近几十年来,中国稻田养鱼生产经历了从"稻主鱼辅"阶段到"以鱼为主"阶段再到"稻鱼并... 作为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稻田养鱼能在合理利用水土空间资源的同时实现种养耦合、绿色生产,拥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近几十年来,中国稻田养鱼生产经历了从"稻主鱼辅"阶段到"以鱼为主"阶段再到"稻鱼并重"阶段的3个发展历程,在田间工程、养殖品种、系统结构及生产技术等方面不断进步,使稻田养鱼的生产力和效益不断提升;同时,稻鱼共生系统作为一个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身兼产品提供、环境调节、文化服务等多种功能,并且随着稻田养鱼的不断进步,其功能进一步提升,使稻田养鱼生产在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和促进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鱼 发展 进步 功能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