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化黑茶文化基因图谱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丽纯 肖力争 +3 位作者 牛丽 吴波 朱海燕 刘仲华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6-360,共15页
安化黑茶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应用价值。运用“文化基因理论”,遵循内在唯一性、外在唯一性、局部唯一性和总体优势性4项识别原则,从物质文化层面挖掘生态、生产、产品、贮运基因,从精神文化层面挖掘生活、艺术、历... 安化黑茶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应用价值。运用“文化基因理论”,遵循内在唯一性、外在唯一性、局部唯一性和总体优势性4项识别原则,从物质文化层面挖掘生态、生产、产品、贮运基因,从精神文化层面挖掘生活、艺术、历史人文、精神内核基因。提取文化元素、采集元素实例,用Protégé软件构建本体模型,以可视化手段呈现安化黑茶文化的关联关系与层级关系,实现安化黑茶文化基因图谱的可视化,并分析可视化在文化传承、艺术审美和品牌塑造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基因 安化黑茶 可视化 基因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谢镜玲 朱海燕 +1 位作者 罗睿勍 贾茜茜 《中国茶叶》 2025年第8期74-79,共6页
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并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以青少年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茶文化教育对其茶道认知、茶艺掌握及茶礼理解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茶文化教育显著提升了青少年对文化内涵的认... 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并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以青少年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茶文化教育对其茶道认知、茶艺掌握及茶礼理解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茶文化教育显著提升了青少年对文化内涵的认知水平;此外,随着教育对象年龄的增长,茶文化教育在技能提升方面的作用愈发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教育 茶道 茶艺 茶礼 主观能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所记忆理论下的“安化第一茶厂”活化研究
3
作者 樊馨语 彭淼 朱海燕 《中国茶叶》 2025年第7期106-114,共9页
“安化第一茶厂”作为茶文化遗产与工业遗产的融合体,见证了茶产业的发展历程,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然而,当前这一茶文化工业遗产仅停留在展示层面,难以充分彰显其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亟须进行活化利用。研究基于场所记忆理论,深入... “安化第一茶厂”作为茶文化遗产与工业遗产的融合体,见证了茶产业的发展历程,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然而,当前这一茶文化工业遗产仅停留在展示层面,难以充分彰显其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亟须进行活化利用。研究基于场所记忆理论,深入剖析了茶厂场所记忆的构建要素,包括工人群体和游客等记忆主体,制茶工艺、茶厂历史文化及精神等记忆客体,以及物质与非物质记忆载体。通过实地调研、文献分析与案例借鉴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功能重塑与文化传承并重的活化策略,旨在唤醒茶厂的历史记忆,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与认同感,传承和弘扬茶文化,提升茶厂的社会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记忆 茶文化遗产 工业遗产 “安化第一茶厂”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口古楼乡“四彩”融合茶旅模式研究
4
作者 何依博 谢镜玲 +1 位作者 朱海燕 魏琨 《中国茶叶》 2025年第8期80-86,共7页
洞口县古楼乡位于雪峰山腹地,茶文化历史悠久。近年来,当地以茶产业为基础,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多元化转型。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古楼乡当前茶旅融合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系统梳理其茶旅融合资源后,归纳为红色文化资源、绿... 洞口县古楼乡位于雪峰山腹地,茶文化历史悠久。近年来,当地以茶产业为基础,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多元化转型。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古楼乡当前茶旅融合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系统梳理其茶旅融合资源后,归纳为红色文化资源、绿色自然生态资源、黄色寿文化资源及白色宗祠文化资源四大特色,据此创新提出“四彩”融合茶旅模式,具体包括春山三色茶旅汇、红途映夏绿白融、金秋茶寿红绿汇和四色冬韵茶乡行4个主题。最后,针对当前发展瓶颈,进一步探讨提出了促进古楼乡茶旅融合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口古楼 茶旅融合 文化资源 茶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CsbHLH 71基因克隆及转录活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吴应奇 宋小凤 +3 位作者 邓见田烨 白思蕾 李娟 王坤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4,共8页
bHLH转录因子在植物类黄酮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该研究采用PCR方法,从‘碧香早’茶树中获得了与儿茶素含量高度负相关的CsbHLH71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及转录活性分析,为探究CsbHLH71基因在调控茶树儿茶素... bHLH转录因子在植物类黄酮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该研究采用PCR方法,从‘碧香早’茶树中获得了与儿茶素含量高度负相关的CsbHLH71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及转录活性分析,为探究CsbHLH71基因在调控茶树儿茶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通过RNA-seq测序筛选成功获得一个茶树CsbHLH71基因,该基因CDS序列全长912 bp,编码303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第101-160位含有一个碱性螺旋-环-螺旋保守结构域,属于bHLH家族转录因子;序列对比和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其与杜鹃花、河滨葡萄等物种的bHLH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2)qRT-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微生物肥处理下茶树CsbHLH71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且在1000倍处理下效果最显著,说明高浓度的微生物肥能促进茶树CsbHLH71基因的表达。(3)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CsbHLH71蛋白定位在细胞核。(4)转录活性分析发现,茶树CsbHLH71蛋白在酵母和烟草中均具有转录抑制活性,为转录抑制子,证实了CsbHLH71蛋白具有转录抑制剂的功能。研究推测,CsbHLH71蛋白可能负调控茶树中儿茶素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BHLH 亚细胞定位 转录活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响应高温胁迫下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林俊铭 赵体跃 +2 位作者 黄翔翔 赵剑 王坤波 《中国茶叶》 2024年第3期26-31,共6页
茶树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喜温、喜湿、喜阴的生态特性。然而,高温胁迫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显著降低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文章综述了高温胁迫对茶树生理及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儿茶素、茶氨酸、咖啡碱)影响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茶树... 茶树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喜温、喜湿、喜阴的生态特性。然而,高温胁迫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显著降低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文章综述了高温胁迫对茶树生理及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儿茶素、茶氨酸、咖啡碱)影响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茶树响应高温的分子机制,以期为提高茶树栽培措施和选育耐热茶树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高温 响应 次生代谢 热休克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窨制对不同类型黑茶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佳顺 安会敏 +6 位作者 陈圆 李适 黄怡雯 陈金亨 张章汉 黄建安 刘仲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94-304,共11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定性定量茶样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茉莉黑茶特征挥发性成分,探究其对茶叶香气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窨制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协调黑茶原有的香气特征...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定性定量茶样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茉莉黑茶特征挥发性成分,探究其对茶叶香气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窨制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协调黑茶原有的香气特征(陈香、木香、松烟香等),并赋予黑茶茉莉花的香气,形成茉莉黑茶“花香鲜灵、茶香纯正”的香气品质特点;黑茶与茉莉黑茶中共鉴定出36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芳樟醇、α-法呢烯、乙酸苄酯等38种挥发性成分是区别黑茶窨制前后香气品质的特征挥发性成分;大多数特征挥发性成分与茉莉花香和菌花香正相关,与陈香、木香和松烟香负相关,窨制对茉莉黑茶香气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结果为茉莉黑茶加工技术、品质提升和香气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黑茶 特征挥发性成分 茶叶香气 花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技术分析不同种类黑茶香气成分 被引量:15
8
作者 邓见田烨 晏美红 +4 位作者 尚铂昊 李亦龙 肖田 朱洺志 王坤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78-386,共9页
为探究不同种类黑茶香气成分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感官审评对茯砖茶、黑砖、藏茶、六堡茶、天尖等五种主... 为探究不同种类黑茶香气成分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感官审评对茯砖茶、黑砖、藏茶、六堡茶、天尖等五种主要黑茶样品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种黑茶的香气特征明显。茯砖茶主要香气轮廓为菌花香和陈香,六堡茶具有明显持久的槟榔香与陈香,藏茶具有持久的陈香,黑砖茶香气纯正,天尖具有持久的松烟香。五种黑茶样品的感官审评总分排序为藏茶(91.35)>茯砖茶(90.15)>黑砖(89.05)>六堡茶(88.85)>天尖(86.33);五种不同的黑茶共含有56个香气成分,不同种类黑茶在香气成分构成与含量上均有差异。五种黑茶样品的香气成分总含量排序为茯砖茶(6355.30μg/L)>藏茶(5858.73μg/L)>黑砖(5789.71μg/L)>天尖(4801.37μg/L)>六堡茶(3740.14μg/L)。根据多元统计分析以及香气活性值分析,发现1,2,3-三甲氧基苯对藏茶的陈香具有突出贡献。反,反-2,4-癸二烯醛、反,反-2,4-壬二烯醛、柠檬醛I、柠檬醛II、正己醛和水杨酸甲酯对茯砖茶的菌花香具有突出贡献,而1,2,3-三甲氧基苯则对茯砖茶的陈香具有突出贡献。(+)-雪松醇对六堡茶的槟榔香具有突出贡献。反,反-2,4-癸二烯醛、反,反-2,4-壬二烯醛、正己醛和植醇等对天尖的松烟香有突出贡献。苯乙醇、橙花叔醇II和氧化芳樟醇I等香气成分的综合作用形成了黑砖纯正的香气。本研究为探索不同种类黑茶的香气品质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香气活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