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聚能侵彻体成型数值模拟
1
作者 任凯 吴越 +2 位作者 贾磊朋 石晓山 郑延斌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9-83,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爆炸成型弹丸(EFP)的侵彻深度和破甲后效,药型罩采用3层偏心亚半球结构,利用ANSYS/LS-DYNA软件对3层偏心亚半球罩聚能战斗部侵彻体成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具体分析了曲率半径、壁厚、材料等因素对其成型的影响规律。研究结... 为进一步提高爆炸成型弹丸(EFP)的侵彻深度和破甲后效,药型罩采用3层偏心亚半球结构,利用ANSYS/LS-DYNA软件对3层偏心亚半球罩聚能战斗部侵彻体成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具体分析了曲率半径、壁厚、材料等因素对其成型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3层药型罩结构可以形成前后分离的串联EFP战斗部,当药型罩材料为紫铜,曲率半径与装药直径比值为0.9,药型罩总壁厚为6mm,外、中、内3层药型罩的壁厚比值为1:3:2时,侵彻体成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层药型罩 聚能侵彻体 EFP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复合线型药型罩侵彻靶板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乔金超 吴越 +2 位作者 贾磊朋 吴攀 任楷飞 《兵工自动化》 2017年第9期27-30,共4页
为了提高装甲防护能力,在双金属复合线型药型罩的基础上设计内罩(不接触炸药)与外罩(接触炸药)壁厚比为1:1的双层结构。应用LS-DYNA 3D软件,采用多物质ALE方法,对内铝外铜、内铜外铝、内铁外铜、内铜外铁、内铜外铜(单金属对比组)5种分... 为了提高装甲防护能力,在双金属复合线型药型罩的基础上设计内罩(不接触炸药)与外罩(接触炸药)壁厚比为1:1的双层结构。应用LS-DYNA 3D软件,采用多物质ALE方法,对内铝外铜、内铜外铝、内铁外铜、内铜外铁、内铜外铜(单金属对比组)5种分配情况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在药型罩结构、炸药装药量、炸高相同的情况下,对比不同情况下射流形态及断裂状况,射流在半无限靶上的剩余穿深及开孔大小。分析结果表明:内铜外铝组的射流形态及侵彻开坑效果最好,可为双金属复合线型药型罩的优化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型复合药型罩 聚能射流 ALE算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药高低压室内弹道仿真与计算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化 邓定波 吴煌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8,35,共5页
为了准确对多孔发射药高低压室内弹道进行仿真计算,对高低压室内弹道的主要方程进行推导,建立了多孔发射药高低压室内弹道仿真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某40 mm低速榴弹内弹道进行仿真计算,获得了燃气压力、弹丸速度、弹丸过载等内弹道性能曲... 为了准确对多孔发射药高低压室内弹道进行仿真计算,对高低压室内弹道的主要方程进行推导,建立了多孔发射药高低压室内弹道仿真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某40 mm低速榴弹内弹道进行仿真计算,获得了燃气压力、弹丸速度、弹丸过载等内弹道性能曲线。通过计算值和实测值一致性比较,验证了该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为多孔药高低压室发射装药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Simulink仿真计算的方法,为可靠计算复杂的高低压室内弹道方程提供了一种简便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发射药 高低压室 内弹道 仿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地面目标的毁伤效能评估方法
4
作者 王波 薛珂宇 +1 位作者 薛慧敏 杨海燕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67-271,共5页
开发了一种应用C++软件的基于二维平面坐标系的空面武器对目标毁伤效能评估算法。算法主要由基准平面、威力场域、目标域、弹目交汇4个部分组成,其中威力场域、目标域在基准平面上利用网格技术进行离散,通过计算威力场域和目标域重合网... 开发了一种应用C++软件的基于二维平面坐标系的空面武器对目标毁伤效能评估算法。算法主要由基准平面、威力场域、目标域、弹目交汇4个部分组成,其中威力场域、目标域在基准平面上利用网格技术进行离散,通过计算威力场域和目标域重合网格的数量,完成弹目交汇计算;计算了毁伤半径为8 m的弹药对地面目标F16战机的毁伤效能;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评估对目标的毁伤效能,也可为战前打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目标 二维坐标系 毁伤评估 C++ F16战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小口径榴弹发射时薄弱环节的强度特性研究
5
作者 王德全 左峻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25-28,共4页
结合工程实践采用第二临界状态的强度理论对某小口径榴弹发射时的强度进行了计算,并应用有限元软件对三种不同的工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弹体与引信的连接部位为薄弱环节,当连接螺纹为M32、M33时壳体以及螺纹符合强度要求,当直径为... 结合工程实践采用第二临界状态的强度理论对某小口径榴弹发射时的强度进行了计算,并应用有限元软件对三种不同的工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弹体与引信的连接部位为薄弱环节,当连接螺纹为M32、M33时壳体以及螺纹符合强度要求,当直径为M34时,由于壳体过薄不能够达到强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径榴弹 发射安全性 薄弱环节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