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禁抗”后规模猪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血清学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梦丽 廖荣莉 +5 位作者 李贺 柳泰 卿任科 唐红剑 郑金 余兴龙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8-54,共7页
为了解“饲料禁抗”后规模猪场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的流行情况,本试验于2021―2023年在16个未免疫疫苗的APP阳性规模猪场采集不同生产阶段猪群的2286份血清样本,应用间接ELISA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16个规模猪场血清... 为了解“饲料禁抗”后规模猪场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的流行情况,本试验于2021―2023年在16个未免疫疫苗的APP阳性规模猪场采集不同生产阶段猪群的2286份血清样本,应用间接ELISA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16个规模猪场血清样本的APP抗体总阳性率为61.2%(1399/2286),高于文献报道的“饲料禁抗”前猪群阳性率(20%~53%);(2)在不同生产阶段的猪群中,母猪APP抗体阳性率最高(92.4%,545/590),其次为哺乳期仔猪(87.6%,227/259),而后从高到低依次是育肥后期、保育期和育肥中期猪群,AP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6%(361/568)、43.7%(129/295)和35.3%(122/346),育肥早期猪群的APP抗体阳性率最低,为6.6%(15/228);(3)初产母猪的APP抗体阳性率(73.8%)明显低于其他胎次母猪(96.3%~97.4%);(4)猪只的APP母源抗体随着日龄的增长而下降,基本在90日龄时降到最低,此后猪群因APP感染而导致APP抗体水平和阳性率均开始缓慢上升,到肥猪出栏前仍一直上升。结果表明,饲养密度增加和推迟肥猪出栏是导致规模猪场APP感染大幅上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饲料禁抗 规模猪场 血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gD基因与沙门氏菌Flagellin基因融合表达及免疫原性评价
2
作者 田昌海 喻晓航 +6 位作者 丁彦彬 邬雅丽 刘一宁 缪葭皓 谭骞龙 罗烨 余兴龙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25年第4期55-62,共8页
为了探究沙门氏菌Flagellin基因作为分子佐剂的作用,同时评价伪狂犬病病毒(PRV)gD糖蛋白与Flagellin融合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根据真核细胞HEK-293F密码子偏好,对PRV流行毒株的gD基因进行优化,优化后与合成的沙门氏菌鞭毛蛋白Flagellin... 为了探究沙门氏菌Flagellin基因作为分子佐剂的作用,同时评价伪狂犬病病毒(PRV)gD糖蛋白与Flagellin融合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根据真核细胞HEK-293F密码子偏好,对PRV流行毒株的gD基因进行优化,优化后与合成的沙门氏菌鞭毛蛋白Flagellin基因通过连接肽(EAAAK)连接,并分别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TT5,得到pTT5-gD和pTT5-gD-Flagellin重组质粒,转染至HEK-293F细胞中进行表达。经Western blot与SDS-PAGE检测后,将亲和层析纯化的gD与gD-Flagellin蛋白分别与ISA VG 201佐剂乳化,免疫小鼠。对小鼠的血清特异性抗体与中和抗体进行检测,并进行攻毒实验。结果显示:gD-Flagellin重组蛋白能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并对小鼠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使用变异毒株PRV-XiangA攻毒后,gD-Flagellin组小鼠存活率为100%,gD组和商品化灭活苗组小鼠存活率均为50%,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本研究为伪狂犬病亚单位疫苗的研发及该病的防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gD蛋白 沙门氏菌鞭毛蛋白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