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低场核磁和扫描电镜分析槟榔卤水的水分迁移规律及微观结构
1
作者 李浩 杨雪莹 +5 位作者 黄群 王孝余 曹建华 岳恒 姚凌云 冯涛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4,共8页
为了解决槟榔卤水在货架期(60 d)内出现返卤、返白等问题,用低场核磁共振研究两种槟榔卤水(LS1和LS2)水分分布与迁移规律,用扫描电镜分析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原卤中饴糖占比的增加,水分逐渐向更紧密的结合水方向迁移。在不同生产... 为了解决槟榔卤水在货架期(60 d)内出现返卤、返白等问题,用低场核磁共振研究两种槟榔卤水(LS1和LS2)水分分布与迁移规律,用扫描电镜分析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原卤中饴糖占比的增加,水分逐渐向更紧密的结合水方向迁移。在不同生产阶段,不同水、饴糖、氢氧化钙配比的槟榔卤水水分迁移规律基本一致:原卤阶段,水分以弱结合水形式存在;成卤阶段,水分主要以弱结合水形式存在(LS1,83.12%;LS2,90.53%);成品芯内卤水,LS1主要以强结合水(50.88%)和不易流动水(38.67%)形式存在,LS2主要以强结合水(82.43%)形式存在。LS1自由水含量在成卤和成品芯内卤水阶段高于LS23倍。此外,卤水水分状态与卤水结构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结合水占比越高,卤水结构越稳定。另一方面,LS1芯内卤水从正常到返卤,再到返卤返白的过程中,水分状态由不易流动水向结合水方向迁移,同时少部分向自由水方向迁移;而LS2芯内卤水从正常到返白的过程中,水分则主要由结合水向自由水方向迁移。揭示了不同槟榔卤水的水分迁移变化规律及其与卤水结构之间的关系,为改善槟榔卤水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卤水 低场核磁共振 扫描电镜 水分迁移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水与枸杞相互作用及其对枸杞槟榔品质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李浩 马辰玮 +4 位作者 黄群 王孝余 曹建华 孙敏 冯涛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131,共7页
本研究针对卤水与枸杞相互作用导致的枸杞槟榔水分迁移和褐变问题,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探究不同储存条件下(4℃-RH60%、25℃-RH40%、25℃-RH50%、25℃-RH60%、40℃-RH60%)枸杞槟榔的水分状态、微观结... 本研究针对卤水与枸杞相互作用导致的枸杞槟榔水分迁移和褐变问题,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探究不同储存条件下(4℃-RH60%、25℃-RH40%、25℃-RH50%、25℃-RH60%、40℃-RH60%)枸杞槟榔的水分状态、微观结构及褐变反应。结果表明,槟榔卤水中的碱性成分破坏枸杞表皮结构,促使结合水向自由水转化,引发反卤现象。高温高湿环境加速了枸杞的褐变程度,而槟榔枸杞的总酚含量变化不显著,可能与卤水引起的褐变效应有关;而4℃-RH60%储存环境可减缓此过程。本研究为枸杞槟榔的合理储存提供科学依据,建议低温储存以保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槟榔 水分迁移 褐变 品质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加工工序及贮藏过程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晓慧 朱珺玎 +2 位作者 李智 马朝阳 王洪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17,共5页
槟榔的加工过程对成品口感及健康有着较大影响,该文旨在探究槟榔加工、贮藏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针对槟榔加工工段,采用质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快速水分测定仪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仪器、方法测定质构特性、微观结构、纤维持水能力... 槟榔的加工过程对成品口感及健康有着较大影响,该文旨在探究槟榔加工、贮藏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针对槟榔加工工段,采用质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快速水分测定仪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仪器、方法测定质构特性、微观结构、纤维持水能力;同时测定了槟榔成品在贮藏过程中水分含量和风味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加工过程中槟榔的质构指标变化呈现降低、升高和再降低的相似趋势;烤干工序对质构的整体影响最大,硬度平均值增大至18923.53 g,咀嚼性平均值增至13567.77 g,胶黏性平均值增至10466.56 g;槟榔纤维的持水性能在酶解之后有大幅提高,达(4.11±0.37)g/g,在干燥后达到最大[(4.79±0.35)g/g],且酶解会使槟榔的内部纤维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组合酶解的方法基本可决定最终产品持水性。槟榔的特征风味物质在贮存过程中会有一些波动,各成分21 d后会出现小幅减少;而水分含量在贮藏过程中14 d下降到20.58%,之后在21 d时小幅增加至21.48%。槟榔在加工和贮藏过程理化性质的改变具有一定规律,该研究对槟榔的科学加工、贮藏及降害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酶解 质构 加工工艺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提取物对槟榔所致大鼠急性炎症的影响
4
作者 宋晓慧 朱珺玎 +2 位作者 李智 马朝阳 王洪新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2-146,226,共6页
目的:减弱槟榔造成的炎症损伤,降低食用风险。方法:选择甘草、桔梗、枇杷叶3种中药材,以低、中、高剂量添加并与槟榔提取物共同灌胃大鼠28 d后,在大鼠足跖注射致炎剂,与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比较体重、脏器系数、6 h内足跖肿胀率... 目的:减弱槟榔造成的炎症损伤,降低食用风险。方法:选择甘草、桔梗、枇杷叶3种中药材,以低、中、高剂量添加并与槟榔提取物共同灌胃大鼠28 d后,在大鼠足跖注射致炎剂,与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比较体重、脏器系数、6 h内足跖肿胀率及炎症因子和炎症介质水平。结果:高剂量组相较于槟榔组可以显著(P<0.05)降低炎症介质前列腺素E_(2)(PGE_(2))、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的产生,下调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促进白细胞介素-10(IL-10)的释放,并减少肝脏中活性氧(ROS)的产生,且大鼠足跖肿胀率明显(P<0.05)低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结论:添加多种具有抗炎功效的天然植物提取物与槟榔共同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因槟榔加剧的大鼠急性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甘草 桔梗 枇杷叶 急性炎症 大鼠足跖肿胀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