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生稻与同期抽穗主季稻源库流特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易镇邪 周文新 +1 位作者 秦鹏 屠乃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0-148,共9页
以6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再生稻与同期抽穗主季稻源库流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再生稻叶面积指数为主季稻的1/8~1/5,穗粒数和产量为主季稻的1/3左右,但齐穗至齐穗后10d再生稻光合速率较主季稻高20%~70%,孕穗至成... 以6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再生稻与同期抽穗主季稻源库流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再生稻叶面积指数为主季稻的1/8~1/5,穗粒数和产量为主季稻的1/3左右,但齐穗至齐穗后10d再生稻光合速率较主季稻高20%~70%,孕穗至成熟期再生稻净同化率是主季稻的2.7—6.0倍;再生稻与主季稻枝梗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不大,再生稻剑叶光合产物分配到穗部的比例明显高于主季稻,而残留在茎鞘中的比例大大降低;再生稻外观品质优于早稻与晚稻,而加工品质介于早稻与晚稻之间。本试验条件下,主季稻属增库增产型,而再生稻属源库互作型。为使再生稻高产,应选用穗粒数较多的品种,充分发挥再生稻光合速率与净同化率高的优势,采取积极的栽培措施,促进再生稻叶面积的扩展、穗粒数的提高与物质运转能力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主季稻 源库流特性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株1S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发现及超级杂交早稻育种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杨远柱 符辰建 +3 位作者 胡小淳 张章 周永祥 宋永帮 《中国稻米》 2007年第6期17-22,共6页
简要介绍了水稻温敏核不育基因株1S的发现及两用核不育系株1S、陆18S的选育过程,阐述了株1S、陆18S的特征特性及利用株1S、陆18S选育超级杂交早稻取得的重要进展,提出选育细胞核具有部分粳稻血缘、细胞质保持完全籼型的广亲和温敏核不育... 简要介绍了水稻温敏核不育基因株1S的发现及两用核不育系株1S、陆18S的选育过程,阐述了株1S、陆18S的特征特性及利用株1S、陆18S选育超级杂交早稻取得的重要进展,提出选育细胞核具有部分粳稻血缘、细胞质保持完全籼型的广亲和温敏核不育系,是实现部分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选育南方广适性超级杂交早稻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1S 温敏核不育基因 超级杂交早稻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OsDHHC13基因参与氧化胁迫响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选明 王文文 +4 位作者 杨远柱 夏妙林 李夏 左栋梁 林建中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0-117,共8页
DHHC型锌指蛋白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棕榈酰化修饰,对细胞和个体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OsDHHC13是典型的DHHC型锌指蛋白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OsDHHC13的启动子区域含有胁迫及光响应元件,而且其编码蛋白是具有4个跨膜结构域的... DHHC型锌指蛋白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棕榈酰化修饰,对细胞和个体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OsDHHC13是典型的DHHC型锌指蛋白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OsDHHC13的启动子区域含有胁迫及光响应元件,而且其编码蛋白是具有4个跨膜结构域的典型膜蛋白.对OsDHHC13过表达株系进行H2O2的氧化胁迫处理发现,过表达株系幼苗的根显著长于野生型,说明OsDHHC13能解除H2O2对根生长的抑制,提高了抗氧化胁迫的能力.随后H2O2含量测定发现,OsDHHC13过表达株系幼苗根部的H2O2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进一步的qRT-PCR分析发现,与清除H2O2相关的酶基因的转录水平在过表达株系中显著升高,说明OsDHHC13能促进清除H2O2的相关酶基因的表达,调节内源性H2O2的动态平衡.总之,本研究结果初步证明锌指蛋白基因OsDHHC13正调控水稻的抗氧化胁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DHHC13基因 H2O2含量 根长 锌指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bHLH转录因子Os11g39000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选明 彭玉冲 +4 位作者 杨远柱 李懿星 夏妙林 王文文 林建中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116,共8页
水稻Os11g39000为非典型的bHLH家族成员,其功能尚不清楚.酵母双杂交实验表明,转录因子Os11g39000可以形成同源蛋白聚合体.随机结合位点筛选实验表明,转录因子Os11g39000可以与DNA结合,并且其结合位点初步确定为TT/CG/CACC/GT/C.Os11g39... 水稻Os11g39000为非典型的bHLH家族成员,其功能尚不清楚.酵母双杂交实验表明,转录因子Os11g39000可以形成同源蛋白聚合体.随机结合位点筛选实验表明,转录因子Os11g39000可以与DNA结合,并且其结合位点初步确定为TT/CG/CACC/GT/C.Os11g39000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分析发现,Os11g39000基因主要在叶片和根中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在叶和根的发育调控中发挥作用.水培实验发现,该基因功能缺陷型转基因株系的根长显著短于野生型,表现出明显的根部发育缺陷,表明Os11g39000在水稻根的发育中起调控作用.Q-PCR分析进一步证明,功能缺陷型转基因植株体内生长素合成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表明转录因子Os11g39000参与了水稻生长素的合成和信号转导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bHLH转录因子 Os11g39000 生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镉吸收与转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凯 徐世龙 杨远柱 《作物研究》 2014年第8期926-930,共5页
综述了作物镉积累的危害性,探讨了水稻中镉吸收与运转的机理,提出了镉低积累品种选育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 水稻 吸收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新品种亚华105的选育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海斌 刘虎 +2 位作者 粟建文 张章 王章波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31,共2页
亚华 10 5是以河西牛角椒与广丰牛角椒杂交经多代分离育成的优良自交系 910 5为母本 ,以湘潭迟斑椒与长沙光皮椒杂交后的高代自交系 82 15为父本配制成的杂种一代。该品种中熟 ,生长势较强 ,定植至采收 42d(天 )左右 ,每 6 6 7m2 产量 2... 亚华 10 5是以河西牛角椒与广丰牛角椒杂交经多代分离育成的优良自交系 910 5为母本 ,以湘潭迟斑椒与长沙光皮椒杂交后的高代自交系 82 15为父本配制成的杂种一代。该品种中熟 ,生长势较强 ,定植至采收 42d(天 )左右 ,每 6 6 7m2 产量 2 6 0 3kg ,抗逆性强 ,较抗病毒病、疮痂病和疫病 ,适于华南南菜北运基地冬季种植或长江流域早春保护地及露地栽培 ,果实长羊角形 ,果色绿 ,果面光滑 ,果条顺直 ,肉厚 ,空腔小 ,味辣 ,商品性好。现已在广东、广西、海南、湖南等地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亚华105 一代杂种 品种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抗病杂交中稻品种隆两优1019的选育及栽培和制种技术
7
作者 曾昀 符星学 +4 位作者 郭进有 张思念 谢志梅 符辰建 秦鹏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3期157-160,共4页
隆两优1019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母本隆科638S与父本华恢1019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中抗稻瘟病、耐肥抗倒、耐热性强、广适等特点。在隆平高科绿色通道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2年区试中,平均亩产663.43... 隆两优1019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母本隆科638S与父本华恢1019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中抗稻瘟病、耐肥抗倒、耐热性强、广适等特点。在隆平高科绿色通道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2年区试中,平均亩产663.43 kg,比对照增产7.45%,全生育期平均135.4 d,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0,整精米率68.9%;在湖南省2年区试中,平均亩产583.7 kg,比对照增产2.2%,全生育期129.8 d,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2.7,整精米率66.2%,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三级。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隆两优1019 选育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不育系种子智能烤房脱水干燥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广 张章 +3 位作者 肖一龙 谭孟君 王凯 杨远柱 《作物研究》 2020年第3期210-213,共4页
将气流下压式智能烤烟房改造为种子干燥房,研究不同烘干方式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隆科638S和晶4155S种子活力的影响。脱水速率表现为恒温一段式>恒温二段式>变温二段式。对于初始水分较高的种子,不宜采用脱水速率过慢的二段式。对... 将气流下压式智能烤烟房改造为种子干燥房,研究不同烘干方式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隆科638S和晶4155S种子活力的影响。脱水速率表现为恒温一段式>恒温二段式>变温二段式。对于初始水分较高的种子,不宜采用脱水速率过慢的二段式。对于初始水分低的种子,不宜采用脱水速率较高的一段式烘干。通过采用合适的烘干方式,可实现高发芽势和高发芽率兼顾,提高种子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 干燥 智能烤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新品种亚华205的选育
9
作者 张海斌 张章 +2 位作者 粟建文 刘虎 刘福清 《长江蔬菜》 2003年第1期44-45,共2页
亚华205辣椒是由母本2105和父本K6242配制的一代杂种。该品种中早熟,丰产,果实长牛角形,果长18~25cm,横径3.5cm,平均单果重45g,果皮黄色,果面光滑,果条顺直,辣味中等,肉厚,空腔小,耐贮运,商品性好,一般667m2产量3500~4500kg,适于华南... 亚华205辣椒是由母本2105和父本K6242配制的一代杂种。该品种中早熟,丰产,果实长牛角形,果长18~25cm,横径3.5cm,平均单果重45g,果皮黄色,果面光滑,果条顺直,辣味中等,肉厚,空腔小,耐贮运,商品性好,一般667m2产量3500~4500kg,适于华南、中南及华北地区露地丰产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辣椒 新品种 亚华205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季杂交晚稻组合亚华优451的选育与应用技术
10
作者 秦鹏 周永祥 +4 位作者 符辰建 胡小淳 宋永帮 孙振彪 杨远柱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7期10-12,共3页
亚华优451是用三系不育系华297A与华恢451配组育成的一季杂交晚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亚华优45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一季杂交晚稻 亚华优451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华特早长茄
11
作者 刘福清 张章 +1 位作者 张海斌 粟建文 《长江蔬菜》 2003年第2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亚华特早长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华玉绿早丝瓜
12
作者 刘福清 粟建文 +1 位作者 张海斌 张章 《长江蔬菜》 2002年第11期9-9,共1页
关键词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亚华玉绿早丝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艺性状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的油菜育种亲本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庭舟 《热带农业工程》 2019年第2期40-42,共3页
为了更直观高效地选育油菜优良亲本,以9份长江中下游区域油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通过分析显示,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分枝部位,最小的是千粒重,说明株型改良是一种有效的增产方式。相关性分析表明产... 为了更直观高效地选育油菜优良亲本,以9份长江中下游区域油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通过分析显示,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分枝部位,最小的是千粒重,说明株型改良是一种有效的增产方式。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增长极大程度是基于角果数与千粒重的增长。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主要农艺性状分为经济产量、株高、分枝及主花序4类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主要粒型基因QTL研究进展
14
作者 周梦溪 王殿东 +1 位作者 白珍安 彭英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S01期11-14,共4页
水稻品质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稻米的市场竞争力,而粒型是产量性状和外观品质的重要因素。简要概述了稻米主要粒型基因的相关定位及克隆研究,并对相关基因在育种中的利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水稻 稻米品质 粒型 QTL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抗病杂交中稻品种玮两优1273的选育、栽培及制种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昀 符星学 +4 位作者 张选文 朱灵芝 刘珊珊 符辰建 秦鹏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期164-166,共3页
玮两优1273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用矮秆抗倒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华玮338S为母本、自主培育的抗稻瘟病优质中晚稻恢复系华恢1273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中抗稻瘟病、耐肥抗倒、耐热耐冷性较强、广适... 玮两优1273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用矮秆抗倒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华玮338S为母本、自主培育的抗稻瘟病优质中晚稻恢复系华恢1273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中抗稻瘟病、耐肥抗倒、耐热耐冷性较强、广适等特点,2019年、2020年分别通过国家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和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该组合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并对其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作了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玮两优1273 选育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筛选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株1S矮秆突变体 被引量:32
16
作者 刘选明 杨远柱 +3 位作者 陈彩艳 唐平徕 刘斌 符辰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1-325,共5页
以幼穗和成熟胚为外植体经组织培养成功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 ,结合愈伤组织多代培养和化学物质诱导 ,获得了高达 4 0 %以上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并从中选育出遗传稳定的株 1S矮秆突变体 SV5、SV10和 SV14。鉴定结果表明矮秆突变体 SV14... 以幼穗和成熟胚为外植体经组织培养成功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 ,结合愈伤组织多代培养和化学物质诱导 ,获得了高达 4 0 %以上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并从中选育出遗传稳定的株 1S矮秆突变体 SV5、SV10和 SV14。鉴定结果表明矮秆突变体 SV14是矮化了的光温敏核不育系 ,具有优良的光温敏不育特性 ,配合力强 ,杂种优势明显 ,较对照可以增产 10 %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细胞无性系 筛选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矮秆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se Z^(S1)加工Ub_(L40)mRNA控制水稻温敏雄性核不育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海 周明 +2 位作者 杨远柱 曹晓风 庄楚雄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74-1274,共1页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超过一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可耕地面积的减少,粮食的供需变得越来越不平衡,增加粮食产量已成为解决粮食供需不平衡的关键措施之一。杂交水稻可以比常规水...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超过一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可耕地面积的减少,粮食的供需变得越来越不平衡,增加粮食产量已成为解决粮食供需不平衡的关键措施之一。杂交水稻可以比常规水稻提高20%-30%的产量,是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要方法。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约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60%,是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水稻 温敏雄性核不育 RNASE MRNA 粮食作物 加工 控制 粮食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优良半矮秆水稻品种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建中 杨远柱 +4 位作者 赵小英 唐冬英 周波 杜长青 刘选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6-73,共8页
株1S是中国南方稻区杂交水稻育种广泛应用的优良籼型温敏雄性核不育系.为了改良其农艺性状,我们采用体细胞无性系诱变方法筛选半矮秆突变体.本文报道了2个体细胞无性系突变体SV1S和SV14S的表型和初步分子鉴定结果.与亲本株1S相比,突变... 株1S是中国南方稻区杂交水稻育种广泛应用的优良籼型温敏雄性核不育系.为了改良其农艺性状,我们采用体细胞无性系诱变方法筛选半矮秆突变体.本文报道了2个体细胞无性系突变体SV1S和SV14S的表型和初步分子鉴定结果.与亲本株1S相比,突变体的高度降低,基部节间长度缩短,节间壁显著增厚,但是上部的节间变化不明显.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GA20ox-2出现了约200bp的缺失突变,导致该基因在半矮秆突变体中的转录水平降低.研究结果表明,突变体SV1S和SV14S很可能是由于同一缺失突变导致赤霉素合成受阻,从而部分导致了半矮秆性状的出现.然而,2个突变体苗期的高度相同,以及糊粉层细胞!-淀粉酶活性和赤霉素敏感性降低等性状与以前报道的sd-1突变体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推测在SV突变体中可能还存在第二个突变位点.该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体细胞无性系诱变在水稻育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变 GA20ox-2 赤霉素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水稻(Oryza SATIVA L.) 半矮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品种(系)的RAPD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选明 林建中 +2 位作者 杨远柱 唐冬英 赵李剑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14,共5页
利用RAPD技术,从60个随机引物(10bp)中筛选出了31个引物,能在供试的7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不同品种(系)间扩增出180条稳定性较好的多态性片段.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品种(系)明显地聚为三类,其中同属于株1S体细胞诱变... 利用RAPD技术,从60个随机引物(10bp)中筛选出了31个引物,能在供试的7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不同品种(系)间扩增出180条稳定性较好的多态性片段.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品种(系)明显地聚为三类,其中同属于株1S体细胞诱变来的SV5,SV10发生了较大的变异,相似系数均小于0.470,而SV1和SV14变异较小,相似系数均大于0.890.H155与杂交亲本培矮64S的遗传差异较小,与杂交亲本株1S的遗传差异较大.该结果与田间农艺性状相符.另外,从7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品种(系)的整体来看,相似系数均较大,说明遗传差异较小,遗传背景单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RAPD 多态性 遗传差异 杂种优势 相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子脱水耐性的形成及其与贮藏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15
20
作者 黄先晖 杨远柱 姜孝成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5-29,共5页
以3个水稻品种ZR02、株1S/ZR02和金23A/ZR02的F1代种子为材料,研究了杂交水稻与常规水稻种子的脱水耐性与贮藏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常规水稻ZR02与杂交水稻株1S/ZR02和金23A/ZR02的F1代种子的脱水耐性形成较为一致,7DAA种子开始... 以3个水稻品种ZR02、株1S/ZR02和金23A/ZR02的F1代种子为材料,研究了杂交水稻与常规水稻种子的脱水耐性与贮藏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常规水稻ZR02与杂交水稻株1S/ZR02和金23A/ZR02的F1代种子的脱水耐性形成较为一致,7DAA种子开始有萌发能力,缓慢脱水能明显提高成熟度不高的种子的萌发力。自然风干慢速脱水和硅胶快速脱水至相同含水量(0.11g/g(DW))时,前者提高种子萌发力的幅度更大。3个水稻的成熟种子在室内开放贮藏或硅胶干燥贮藏3个月后再经历15d的老化处理,然后进行萌发试验的结果表明,常规水稻ZR02比杂交水稻的种子更抗老化;两个杂交水稻的不同发育时期种子的抗老化能力也有差异,皆以17DAA种子的抗老化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子 脱水耐性 人工老化 贮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