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铬污染土壤动态浸出特征及对地下水影响的模拟 被引量:2
1
作者 庄钧懿 成一知 +7 位作者 侯一哲 刘玉兰 王锴 程莉蓉 丁爱中 纪智慧 徐巍 王承刚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2-281,共10页
以原长沙铬盐厂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淋溶试验,研究不同淋溶模式下土壤六价铬[Cr(Ⅵ)]淋出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显示,淋溶流速会影响土柱中Cr(Ⅵ)达到解吸稳定所需要的时间,即在连续淋溶模式的高、中、低3种流速条件下,... 以原长沙铬盐厂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淋溶试验,研究不同淋溶模式下土壤六价铬[Cr(Ⅵ)]淋出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显示,淋溶流速会影响土柱中Cr(Ⅵ)达到解吸稳定所需要的时间,即在连续淋溶模式的高、中、低3种流速条件下,达到平衡的时间分别为1、4、15 d,而间歇淋溶模式的Cr(Ⅵ)浸出效率略低于连续淋溶模式,这主要是受到土壤中孔隙水更新效率的控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5.6构建试验中Cr(Ⅵ)迁移的模型,计算连续、间歇2种淋溶模式下6种不同情景中Cr(Ⅵ)的质量浓度变化及累积浸出质量,结合模型计算与柱实验结果分析发现,当土壤中Cr(Ⅵ)质量分数达到二类用地筛选值(5.7 mg/kg)后,淋出液中Cr(Ⅵ)质量浓度仍为地下水Ⅴ类水标准(0.1 mg/L),此时淋出液中Cr(Ⅵ)质量浓度仍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威胁;同一时间段内,间歇淋溶柱高流速情景下有最小淋出率(33.67%),连续淋溶柱高流速情景有最大浸出率(83.99%)。研究表明,在场地地下水污染治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土壤修复标准对地下水的影响,即水土共治。研究成果可为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价铬 水土共治 地下水 柱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包覆改性硅藻土吸附模拟废水中的Cd^(2+)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文 王平 +2 位作者 王韬远 罗文连 朱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0-135,共6页
研究用PAM包覆改性硅藻土并应用于处理含Cd2+模拟废水。探究了PAM浓度、pH值以及初始浓度的变化对改性硅藻土吸附Cd2+的影响。结论表明:与原土相比,改性硅藻土对酸性重金属废水的适应性增强,pH值为1.5时,改性硅藻土吸附(C0=200 mg/L)Cd2... 研究用PAM包覆改性硅藻土并应用于处理含Cd2+模拟废水。探究了PAM浓度、pH值以及初始浓度的变化对改性硅藻土吸附Cd2+的影响。结论表明:与原土相比,改性硅藻土对酸性重金属废水的适应性增强,pH值为1.5时,改性硅藻土吸附(C0=200 mg/L)Cd2+的吸附容量是原土的2.75倍;改性硅藻土对高浓度的Cd2+废水去除效果比原土更好;改性后硅藻土的表面结构性能得到增强,有利于吸附带正电Cd2+;SEM结构表征表明,改性硅藻土表面光滑,杂质较少,PAM以分子层形式吸附在硅藻土的表面及其孔隙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 改性硅藻土 重金属 Cd2+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土深度物理改性及对Fe^(3+)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朱健 王平 +2 位作者 罗文连 曹亚峰 冯源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90-1298,共9页
针对硅藻原土可操作性差这一缺陷,开展了硅藻土深度物理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物理改性工艺条件为原料中硅藻原土的比重80%,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120min,按照最佳工艺制备得到的改性硅藻土为有一定强度,大小均匀,粒径约为5mm的... 针对硅藻原土可操作性差这一缺陷,开展了硅藻土深度物理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物理改性工艺条件为原料中硅藻原土的比重80%,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120min,按照最佳工艺制备得到的改性硅藻土为有一定强度,大小均匀,粒径约为5mm的褐色椭圆颗粒。SEM分析结果表明,硅藻土经过深度物理改性后仍保留原土的形貌特征,形成了由板状颗粒和微小颗粒堆积而成的较大空隙。XRD分析结果表明,高温烧结能改变硅藻土物相组成。用深度物理改性硅藻土对Fe3+进行吸附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改性硅藻土对Fe3+的去除率随用土量、吸附作用时间、吸附温度、溶液pH值的增加而增加,随吸附液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最佳吸附条件为改性硅藻土用量10g/L,吸附作用时间60min,温度25℃,pH值为4;硅藻土深度物理改性能够显著提高其吸附性能,同时大大提高其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深度物理改性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土对Fe^(3+)的吸附性能及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朱健 王平 +1 位作者 罗文连 王绍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8-115,共8页
通过静态吸附考察了硅藻土用量、作用时间、温度、pH值、Fe3+离子初始浓度对硅藻土吸附Fe3+性能的影响;通过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实验,初步研究了硅藻土对Fe3+离子的吸附热力学规律;对硅藻土用量、作用时间、温度、pH值四个因素进行正... 通过静态吸附考察了硅藻土用量、作用时间、温度、pH值、Fe3+离子初始浓度对硅藻土吸附Fe3+性能的影响;通过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实验,初步研究了硅藻土对Fe3+离子的吸附热力学规律;对硅藻土用量、作用时间、温度、pH值四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考察硅藻土原土和酸洗土对Fe3+的最佳吸附条件。研究结论如下:①硅藻土酸洗改性可以提高其对Fe3+离子的吸附效果;②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用土量、延长吸附作用时间、升高温度、提高pH值均可改善硅藻土对Fe3+的吸附效果,而随着Fe3+初始浓度的增加其吸附效果是下降的;③硅藻土对Fe3+的吸附较好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④硅藻土对Fe3+最佳吸附条件为用土量8g/L、吸附时间60min、温度40℃、pH值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改性 吸附 含铁工业废水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土吸附重金属离子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22
5
作者 朱健 王平 +2 位作者 罗文连 王韬远 张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3-189,共7页
硅藻土作为一种粘土矿物,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众多的孔道,同时含有大量的活性基团和负电荷,能很好地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因此开展硅藻土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硅藻土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行为、机制等方面... 硅藻土作为一种粘土矿物,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众多的孔道,同时含有大量的活性基团和负电荷,能很好地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因此开展硅藻土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硅藻土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行为、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基础信息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重金属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污染场地再开发利用修复规划案例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程曦 胡雪芹 +1 位作者 涂震江 成一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54-57,共4页
某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战略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区域场地污染的环境风险,合理规划未来用地类型,提出满足土地再利用环境要求的污染场地修复规划。本研究选取了老工业基地典型代表性污染区域,对土地再利用规划进行环境敏感分析;根据现状场地... 某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战略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区域场地污染的环境风险,合理规划未来用地类型,提出满足土地再利用环境要求的污染场地修复规划。本研究选取了老工业基地典型代表性污染区域,对土地再利用规划进行环境敏感分析;根据现状场地污染特征,确定场地污染概念模型并评估污染风险水平;建议以风险控制为基础的污染场地修复策略,并根据未来用地环境要求提出污染场地修复方案;提出区域搬迁改造土地再利用的优化建议,环境风险较低的地块优先用于居住、文教等敏感用地类型,环境风险较高的地块则尽量用于工业、商业等非敏感用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污染场地 环境风险 污染概念模型 修复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废弃锌冶炼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精细刻画 被引量:2
7
作者 袁珊欣 冯静培 +5 位作者 曾嘉庆 纪智慧 李楚璇 高文艳 江钧 薛生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56-2369,共14页
为精细刻画冶炼场地重金属污染特征,从华南地区某废弃锌冶炼场地采集了302个土壤样品,采用ArcGIS插值法研究重金属空间分布,结合土层结构分析重金属迁移规律,通过Moran’s I指数识别污染热点。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超标率分别为... 为精细刻画冶炼场地重金属污染特征,从华南地区某废弃锌冶炼场地采集了302个土壤样品,采用ArcGIS插值法研究重金属空间分布,结合土层结构分析重金属迁移规律,通过Moran’s I指数识别污染热点。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超标率分别为Zn(81%)、As(65%)、Pb(56%)、Cd(53%)、Hg(40%);生产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呈现“斑块状聚集”,空间分异性明显;污染热点为浸出渣干燥车间和烟囱区域,填土层重金属含量较高,而黏土层和风化岩层较低,重金属的迁移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n>As>Cd>Pb>Hg>S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场地 重金属 风险评估 空间分布 污染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动态发酵零污染处理技术在规模猪场中的应用
8
作者 吴买生 刘天明 +5 位作者 易庆国 向拥军 左晓红 陈志雄 李勇 李朝辉 《湖南畜牧兽医》 2013年第1期11-13,共3页
湘潭市沙子岭猪资源场采用连续动态发酵零污染处理技术,建设动态有氧发酵处理装置,该工艺投产运行一年来,设备性能稳定,自动化程度较高,发酵塔内所需热能由装置内高温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生物能自给,猪场的猪粪尿等废弃物通过添加统糠后经... 湘潭市沙子岭猪资源场采用连续动态发酵零污染处理技术,建设动态有氧发酵处理装置,该工艺投产运行一年来,设备性能稳定,自动化程度较高,发酵塔内所需热能由装置内高温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生物能自给,猪场的猪粪尿等废弃物通过添加统糠后经高温发酵处理,水份自然蒸发,废弃物变成了生物有机肥原料,实现了规模猪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零污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动态发酵 零污染处理工艺 规模猪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