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柔嫩艾美耳球虫湖南株的分离和鉴定
- 1
-
-
作者
胡盼
陈旭芳
王晓蕾
李玄
刘伟
蔡鹏
曾建国
-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湖南九安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出处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59,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1801101)。
-
文摘
为了鉴定造成湖南省长沙市某黄羽肉鸡养殖场6周龄肉鸡死亡的鸡球虫种类,本试验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和单卵囊分离技术,从病死鸡的粪便和盲肠内容物中成功分离出1株球虫,通过观察该虫株卵囊的形态和大小,初步鉴定其种类。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一步确定了该球虫的种类,随后检测了该虫株的潜隐期、裂殖体寄生部位和大小、致病力和最短孢子化时间,明确其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该球虫寄生于盲肠,卵囊平均大小为22.2μm×19.0μm,卵囊指数为1.17;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比对分析核苷酸同源性,结果显示,该虫株与GenBank中登录的7株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的同源性为96.44%~100%,将其命名为E.tenella-TCS2404-01;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显示,该虫株潜隐期为124 h,最短孢子化时间为16 h,接种1.2×10^(4)个卵囊/羽的分离虫株可导致鸡只相对增重率下降至73.8%,平均肠道病变评分达到3.7分,死亡率达到30%。结果表明,本试验分离出1株致病力较强的E.tenella虫株,该发现对于了解湖南省鸡球虫病的流行情况及其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为未来针对该虫株的疫苗研发和药物开发提供了基础信息。
-
关键词
湖南省
同源性
柔嫩艾美耳球虫
单卵囊分离技术
PCR鉴定
生物学特性
-
Keywords
Hunan Province
homology
Eimeria tenella
single oocyst isolation technique
PCR identificati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
分类号
S855.91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槟榔提取物及其生物碱脲酶抑制活性评价
- 2
-
-
作者
颜倩
刘荣荣
束道燕
曾敏
曾建国
-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中兽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九安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出处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8,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22YFD1801101)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编号:CARS-21)。
-
文摘
试验旨在研究槟榔提取物(ANE)及其四种主要生物碱(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槟榔碱和去甲槟榔次碱)对洋刀豆脲酶(JBU)的抑制效果,选用乙酰氧肟酸(AHA)作为对照,并深入探究其抑制作用位点。结果显示,去甲槟榔碱(Guv)对JBU抑制效果最显著,IC_(50)值为31.06 mg/L。酶动力学评价结果显示,ANE和Guv均为JBU的混合型抑制剂。硫醇试剂存在时,ANE和Guv对JBU的抑制效果显著降低(P<0.05);Ni^(2+)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Guv对JBU的抑制效果显著提高(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Guv与氨基酸残基Asp 494、Ala 440、His 519、His 593、Arg 609、Gly 550、His 492、Ala 636、Asp 633和His 409形成相互作用。研究表明,Guv能够有效减少JBU对尿素的分解,槟榔具备新型脲酶抑制剂功能产品开发的潜能。
-
关键词
槟榔
洋刀豆脲酶
生物碱
脲酶抑制剂
分子对接
-
Keywords
Arecacatechu
jack bean urease
alkaloids
urease inhibitors
molecular docking
-
分类号
S816.7
[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
-
题名嫩槟榔与药用槟榔消食化积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彭扬
李明
王秦晋
蔡鹏
曾建国
-
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中兽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九安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中兽医药现代化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出处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6,共6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22YFD1801101)。
-
文摘
试验旨在比较嫩槟榔(拟命名Arecae Semen Viride,ASV)与药用槟榔(AS)的消食化积功能。采用多因素应激干预法诱导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7 d。观察ASV和AS对FD大鼠状态、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消化酶活性、血清和十二指肠胃动素(MTL)及胃窦组织和下丘脑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并观察大鼠胃窦和十二指肠组织病理形态,检测胃窦组织及十二指肠中5-HT阳性细胞数量。结果显示,ASV与AS均可在一定程度改善FD大鼠状态,极显著升高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P<0.01),极显著增强消化酶活性(P<0.01),极显著升高血清和十二指肠MTL、胃窦组织和下丘脑5-HT含量(P<0.01),极显著增加胃窦组织及十二指肠5-HT阳性细胞数量(P<0.01)。与AS组相比,ASV组血清MTL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十二指肠5-HT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研究表明,ASV和AS均具有消食化积功能,且二者功效相似。
-
关键词
嫩槟榔
药用槟榔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动力
胃肠激素
大鼠
-
Keywords
Arecae Semen Viride
Arecae Semen
functional dyspepsia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rats
-
分类号
S816.7
[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
-
题名药用槟榔与嫩槟榔对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比较研究
- 4
-
-
作者
刘荣荣
董朕
徐玉凤
刘芷芹
蔡鹏
曾建国
-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中兽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九安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出处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63-68,F0003,共7页
-
基金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1801101)。
-
文摘
本研究旨在比较嫩槟榔与药用槟榔的毒性,以期为嫩槟榔作为兽用中药原料使用的安全性提供支撑。使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固定剂量法,测定药用槟榔与嫩槟榔的半数致死量(LD_(50))。选择5000 mg/kg作为限度试验测试剂量,每个给药组选取10只雌性小鼠,再选取3只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通过灌胃给药后,观察14 d,通过观测各组小鼠临床表现、血液学参数、体增重、脏器指数、主要器官的组织病理学等来比较药用槟榔以及嫩槟榔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观察期结束后,药用槟榔组与嫩槟榔组小鼠均未出现异常及死亡。嫩槟榔组小鼠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RDW-SD)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药用槟榔组与嫩槟榔组小鼠的体增重、脏器指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用槟榔组与嫩槟榔组小鼠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药用槟榔和嫩槟榔均为实际无毒(LD50>5000 mg/kg),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关键词
药用槟榔
嫩槟榔
急性毒性
安全性
-
Keywords
Arecae Semen
Arecae Semen Viride
acute toxicity
safety
-
分类号
S853.7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槟榔芯生物碱高效液相特征图谱的研究
被引量:3
- 5
-
-
作者
邱集慧
刘英楷
曾敏
刘秀斌
曾建国
-
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中兽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九安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出处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20-125,共6页
-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编号:CARS-21)。
-
文摘
试验旨在建立“槟榔嗜好品”加工过程剩余的槟榔芯的特征图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鲜果槟榔的槟榔芯、实验室模拟工厂的槟榔芯以及工厂提供的22批槟榔芯进行分析,采用ZORBAX 300-SCX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1%磷酸水-乙腈(90∶10),0.1%磷酸水用三乙胺调pH值为2.30~2.55,等度洗脱,检测波长215 nm,流速1 mL/min,柱温25℃。结果共指认4个特征峰,分别为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槟榔碱、去甲槟榔次碱,其中槟榔碱为参照峰(S)。结果显示,上述检测样品中均含有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槟榔碱、去甲槟榔次碱,可作为槟榔芯的特征峰,建立的HPLC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好,可为槟榔芯开发为养殖投入品提供参考。
-
关键词
槟榔芯
生物碱
特征图谱
资源利用
HPLC
-
Keywords
Areca catechu core
alkaloid
characteristic chromatogram
resource utilization
HPLC
-
分类号
S816.17
[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
-
题名食叶草不同部位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
- 6
-
-
作者
胡锦瑞
李鑫垚
凌浩
曾建国
刘秀斌
-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兽用中药资源与中兽药创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湖南九安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
出处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18-124,共7页
-
基金
湖南省重点研发项目[2023NK2021]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23RC3149]
湖南省科技人才托举项目[2023TJ-N08]。
-
文摘
研究旨在比较食叶草的叶、根、茎和种子的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含量,对食叶草不同部位进行初步营养价值评价。选取不同批次食叶草样品,分别测定叶、根、茎和种子4个部位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矿物质元素、生物活性成分及抗营养因子含量。结果显示:食叶草不同部位(叶、根、茎和种子)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叶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最高,达到30.15%、3.71%、13.78%。食叶草矿物质元素种类丰富,叶、根、茎和种子4个部位的钙、磷、锰、铁、铜、硒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锌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叶的锰、铁、铜、硒含量最高,分别为170.06、921.92、11.31、0.33 mg/kg。种子部位的锌含量最高,为6.95 mg/kg。在食叶草叶、根、茎和种子中均检测出了17种氨基酸,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2种半必需氨基酸,8种非必需氨基酸;通过比较可知,叶、根、茎和种子4个部位的17种氨基酸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叶中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半光氨酸、蛋氨酸、亮氨酸、精氨酸含量均高于其他部位。食叶草叶、根、茎和种子4个部位的总黄酮和总酚酸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叶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9.8 mg/g;种子中的总酚酸含量最高,为4.48 mg/g。食叶草叶、根、茎和种子4个部位的草酸和植酸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单宁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叶的草酸含量和植酸含量最高,为103.22、67.52 mg/g,单宁含量最高在种子部位,为2.79 mg/g。与7种常见饲料相比,食叶草叶中CP含量高于2种能量饲料和3种粗饲料,粗纤维含量高于2种能量饲料和2种蛋白饲料,低于粗饲料;粗灰分含量均高于其他7种常见饲料,Fe、Mn元素含量均高于7种常见饲料。综上所述,食叶草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与7种常见饲料相比,部分营养成分含量较高,在蛋白源饲料原料资源开发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
关键词
食叶草
粗蛋白
粗脂肪
总黄酮
总酚酸
-
Keywords
Edible grass
crude protein
crude fat
total flavonoids
total phenolic acids
-
分类号
S816.11
[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