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极康复六式训练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尚林 林巧婷 +6 位作者 钟叶蓓 李洪亮 马思源 裴鑫 杨小慧 杨舟 李铁浪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探讨太极康复六式训练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CFS心脾两虚证患者分为治疗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归脾丸治疗,治疗组患者... 目的:探讨太极康复六式训练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CFS心脾两虚证患者分为治疗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归脾丸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太极康复六式训练。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随访4周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及疲劳量表-14(FS-14)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检测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同时间点的中医症状积分及FS-14评分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和FS-14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和FS-14评分随时间而改变。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治疗4周、治疗8周以及随访4周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8周以及随访4周的FS-1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治疗组血清SOD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27/29),高于对照组的72.41%(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康复六式训练有助于改善CFS心脾两虚证患者躯体疲劳及精神疲劳症状,提高抗氧化能力,进而辅助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功法/太极康复六式训练 临床疗效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扌衮]法对骨骼肌钝挫伤家兔模型损伤后炎症及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阮磊 黄博 +4 位作者 王兰兰 薛惠天 孙梦龙 段苗苗 彭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 探讨推拿[扌衮]法对家兔骨骼肌钝挫伤后相关纤维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对骨骼肌钝挫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兔1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A)、模型组(B)和治疗(C)组,每组5只。使用自制改良重力锤打击装置对模型组和治疗组... 目的 探讨推拿[扌衮]法对家兔骨骼肌钝挫伤后相关纤维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对骨骼肌钝挫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兔1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A)、模型组(B)和治疗(C)组,每组5只。使用自制改良重力锤打击装置对模型组和治疗组建立骨骼肌钝挫伤模型,治疗组家兔于造模成功后7 d给予推拿[扌衮]法干预,频率140次/min,2次/d,3 min/次,共治疗3 d。干预结束后1 d进行取材。HE和Masson染色观察兔股四头肌病理改变;Western-blot检测各组股四头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特异性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1,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I型胶原蛋白(I collagen,COL-I)表达。结果 空白组肌组织结构规整;模型组肌组织形态迥异,边界模糊,间隙显著增宽,炎细胞浸润显著,四周胶原纤维生成增加;治疗组肌组织结构相对完整,间隙缩小,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与胶原纤维生成,其病理修复程度显著优于模型组。检测家兔股四头肌MMP-9、TIMP-1、TGF-β1、COL-I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与治疗组明显增加(P<0.01);但治疗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推拿[扌衮]法能够通过减少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抑制骨骼肌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MP-9、TIMP-1、TGF-β1及COL-I表达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法 骨骼肌钝挫伤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转化生长因子-Β1 I型胶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里消毒散对高糖诱导损伤M2型巨噬细胞分泌抗炎因子的影响
3
作者 熊武 刘向男 +7 位作者 张熙 李成宇 谭梅鑫 欧阳范馨 邹晓玲 彭赛 雷华娟 蔡诗敏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15,共5页
目的:探讨托里消毒散对高糖诱导损伤的M2型巨噬细胞分泌抗炎因子和损伤修复因子的影响。方法:利用佛波酯(PMA)、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3(IL-13)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向M2型巨噬细胞分化,通过观察细胞形态、蛋白质免疫印迹... 目的:探讨托里消毒散对高糖诱导损伤的M2型巨噬细胞分泌抗炎因子和损伤修复因子的影响。方法:利用佛波酯(PMA)、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3(IL-13)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向M2型巨噬细胞分化,通过观察细胞形态、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1)、CD206蛋白的表达以鉴定所诱导的细胞。将鉴定成功的M2型巨噬细胞用33 mmol/L葡萄糖干预120 h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模型组,观察组用500μg/mL托里消毒散进行干预,模型组用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同时设置正常组,用等体积PBS干预。各组干预48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IL-4、IL-13、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吸光度。结果:光镜及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人单核细胞THP-1成功极化得到M2型巨噬细胞。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L-10、IL-4、IL-13、VEGF、HGF、IGF-1、TGF-β_(1)、PDGF、FGF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观察组中IL-10、IL-4、IL-13、VEGF、HGF、IGF-1、PDGF、FGF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_(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托里消毒散能够促进高糖诱导损伤的M2型巨噬细胞分泌抗炎因子和损伤修复因子,可用于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里消毒散 M2型巨噬细胞 创面愈合 损伤修复因子 抗炎因子 高糖 补法 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筋理论探析八段锦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邓淑红 马梦娟 +4 位作者 张玉乔 吕心月 龚智超 冯祥 李武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0-224,共5页
八段锦是我国流传较广的传统导引术之一。该功法温和安全,招式“刚柔并济”,每一式均对应相关脏腑和筋骨,通过肢体及躯干的导引伸展,配合呼吸吐纳与形神共调,具有简便实用、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的特点,在肌骨、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的疾病... 八段锦是我国流传较广的传统导引术之一。该功法温和安全,招式“刚柔并济”,每一式均对应相关脏腑和筋骨,通过肢体及躯干的导引伸展,配合呼吸吐纳与形神共调,具有简便实用、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的特点,在肌骨、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的疾病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主要从经脉脏腑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却忽略了经筋,而八段锦导引牵伸的直接作用部位是经筋,所以对疾病的治疗也会通过对经筋的牵伸刺激实现。基于此,本文从经筋角度探析八段锦每个单式动作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以推进八段锦在经筋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段锦 经筋 导引 筋膜 体表运动经筋 脏腑经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circRNA_017109和miR-138-5p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陈俐彤 谢灿明 +5 位作者 王瑶 袁嘉 刘晓月 田浩梅 陈楚淘 艾坤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5-451,共7页
目的:探讨针刺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海马区circRNA_017109及miR-138-5p表达的影响,探究针刺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分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组和针刺(MCAO/R+AC)组。... 目的:探讨针刺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海马区circRNA_017109及miR-138-5p表达的影响,探究针刺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分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组和针刺(MCAO/R+AC)组。MCAO/R组和MCAO/R+AC组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构建MCAO/R模型,MCAO/R+AC组针刺“大椎”、“人中”和“百会”穴。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神经功能障碍,TTC染色测定脑梗死区域,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RT-qPCR检测海马区circRNA_017109和miR-138-5p的表达。结果:造模组大鼠m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比均高于Sham组(P<0.01),但MCAO/R+AC组较MCAO/R组显著降低(P<0.01)。HE染色提示MCAO/R组海马组织坏死严重并伴炎性细胞浸润,MCAO/R+AC组仅见少量坏死及散在炎性浸润。RT-qPCR显示MCAO/R组circRNA_017109、miR-138-5p下调,MCAO/R+AC组circRNA_017109、miR-138-5p下调(P<0.05或P<0.01)。结论:针刺可通过上调circRNA_017109与miR-138-5p的表达改善CIRI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脑梗死体积,减轻炎性细胞浸润,从而发挥脑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海马 miR-138-5p circRNA_017109 炎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痉挛后皮质脊髓束轴突重塑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黄麟荇 刘宪楚 +5 位作者 易丽贞 黄慧源 陈瑞雪 郭玉凤 周鸿雁 岳增辉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4-688,共5页
痉挛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如何有效改善脑卒中痉挛(PSS)是临床与机制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研究发现PSS患者运动功能改善与皮质脊髓束(CST)轴突重塑密切关联。CST轴突重塑受中枢微环境双重调控且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产生的星形胶质瘢痕... 痉挛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如何有效改善脑卒中痉挛(PSS)是临床与机制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研究发现PSS患者运动功能改善与皮质脊髓束(CST)轴突重塑密切关联。CST轴突重塑受中枢微环境双重调控且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产生的星形胶质瘢痕及其分泌的神经营养因子密切相关:神经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CSPG)及髓鞘相关糖蛋白(MAG)构成瘢痕屏障抑制轴突再生,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促进轴突生长与突触重塑。因此,本文对CST与PSS的关系以及促进CST轴突再生策略相关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全面了解PSS状态下中枢重塑CST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痉挛 皮质脊髓束 星形胶质细胞 轴突重塑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通过调控PPARβ/δ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海马炎症反应
7
作者 袁嘉 王瑶 +5 位作者 刘晓月 陈俐彤 艾坤 田浩梅 谢灿明 陈楚淘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6-492,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β/δ(PPARβ/δ)的表达探讨针刺(AC)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海马组织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CIRI组、CIRI+AC组及CIRI+AC+PPARβ/δsiRNA组,利用大脑中动... 目的:通过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β/δ(PPARβ/δ)的表达探讨针刺(AC)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海马组织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CIRI组、CIRI+AC组及CIRI+AC+PPARβ/δsiRNA组,利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CIRI大鼠模型,通过针刺治疗进行干预。在干预72 h后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观察并计算脑梗死体积比,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RT-qPCR检测海马区PPARβ/δ、IL-1β和IL-10 mRNA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各造模组m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比均显著升高(P<0.01);与CIRI组比较,CIRI+AC组m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比均显著降低(P<0.01),海马区PPARβ/δ、IL-10表达量显著上调,IL-1β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可见散在的炎性细胞浸润;与CIRI+AC组比较,CIRI+AC+PPARβ/δsiRNA组m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海马区PPARβ/δ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IL-10、IL-1βmRN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针刺可改善CIRI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和脑梗死体积比,其机制可能与PPARβ/δ的表达上调,从而减轻炎性反应,发挥脑保护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β/δ 炎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的影响
8
作者 曾学究 艾坤 +5 位作者 周予婧 展立芬 梁柔筠 丁强盛 张泓 易细芹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4,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EA)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HIBI)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区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活性氧(ROS)的影响及其抗氧化应激作用机制。方法:76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电针(EA)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HIBI)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区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活性氧(ROS)的影响及其抗氧化应激作用机制。方法:76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HIBI)、电针组(HIBI+EA)和Nrf2抑制剂ML385组(HIBI+EA+ML385)。采用经典Rice法建立HIBI新生大鼠模型;HIBI+EA组进行电针治疗,30 min/d,连续干预14 d;HIBI+EA+ML385组在每次电针干预前1 h腹腔注射30 mg/kg的ML385。造模后21 d对每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测试各组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尼氏染色及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DHE荧光探针检测海马CA1区ROS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Nrf2、GPX4、NQO1含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HIBI组病理损伤情况严重,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ROS表达升高,Nrf2、GPX4和NQO1表达降低(P<0.05);与HIBI组比较,HIBI+EA组病理损伤情况减轻,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ROS表达降低,Nrf2、GPX4和NQO1表达升高(P<0.05);与HIBI+EA组比较,HIBI+EA+ML385组病理损伤情况加重,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ROS表达升高,Nrf2、GPX4、NQO1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有效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改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这一作用与其调控Nrf2信号通路减轻海马区神经元氧化应激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电针 氧化应激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督脉推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模型小鼠青少年期海马内C1q/C3介导小胶质细胞突触修剪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陈依楠 赵莎彤 +5 位作者 胡明岸 马梦娟 李武 冯祥 李江山 张宇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72-1982,共11页
目的:从突触修剪的角度探讨直推督脉改善小鼠孤独症样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孕鼠第12.5天腹腔注射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或等量生理盐水(saline)造模处理,子代小鼠标记为为saline组、模型(VPA)组和模型-督脉推法(VPA-DuMaiTuiFa,V... 目的:从突触修剪的角度探讨直推督脉改善小鼠孤独症样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孕鼠第12.5天腹腔注射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或等量生理盐水(saline)造模处理,子代小鼠标记为为saline组、模型(VPA)组和模型-督脉推法(VPA-DuMaiTuiFa,VPA-DMTF)组,每组各5只。VPA-DMTF组在出生第21天利用团队自主研发的推法刺激装置进行顺经直推督脉干预,持续21 d。干预结束后进行行为学检测,三箱实验检测小鼠社交偏好,旷场实验检测小鼠焦虑情况。取材小鼠大脑海马体,高尔基染色检测海马中树突棘的密度和数量以及未成熟树突棘的百分比,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onized calcium-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和小胶质细胞吞噬活性的溶酶体标志物CD68免疫荧光双染检测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突触后密度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 95,PSD95)和突触蛋白1(synapsin 1,SYN1)免疫荧光双染检测突触蛋白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海马中突触蛋白SYN1、突触后致密物PSD95、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IBA1、补体第一成分q(complement component 1,q subcomponent,C1q)、补体C3(complement component 3,C3)和补体受体3(complement receptor 3,CR3)的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显著社交障碍(P<0.05)和焦虑表现(P<0.05),高尔基染色表明模型组树突棘数量增加(P<0.05),其中未成熟树突棘的百分比增加(P<0.05),免疫荧光双染显示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下降(P<0.05)和突触蛋白数量的增加(P<0.05),Western blot中IBA1、PSD95和SYN1的表达升高(P<0.05),C1q、C3和CR3的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督脉推法可以有效改善模型小鼠的社交障碍(P<0.05)和焦虑行为(P<0.05),降低IBA1、PSD95和SYN1的蛋白表达量(P<0.05),提高C1q、C3和CR3的蛋白表达量(P<0.05),加强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减少突触数量。结论:督脉推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小鼠的社交行为有改善作用,通过增加经典补体通路中补体蛋白C1q和C3的表达从而增强小胶质细胞突触修剪功能,减少突触数量,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推督脉 孤独症谱系障碍 小胶质细胞 突触修剪 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药饼灸对免疫抑制大鼠SLAM、PVRL2甲基化及4-1BB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岳凤 熊罗节 +2 位作者 王慧芳 翟春涛 李玮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0,I0001-I0005,共11页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干预对免疫抑制大鼠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ignaling lymphocytic activation molecule,SLAM)、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关受体2基因(poliovirus receptor-related 2,PVRL2)甲基化以及共刺激分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干预对免疫抑制大鼠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ignaling lymphocytic activation molecule,SLAM)、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关受体2基因(poliovirus receptor-related 2,PVRL2)甲基化以及共刺激分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9(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 member 9,TNFRSF9,又称4-1BB)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免疫抑制模型组、隔药饼灸组、假药饼灸组、中药灌胃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模,以30 mg/kg剂量对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进行模型制备,持续3 d。隔药饼灸组与假药饼灸组均选择“神阙”“关元”“中脘”“足三里(双)”进行干预,连续10 d。中药灌胃组使用六味地黄汤悬浊液灌服,连续10 d。血常规检测各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数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CD28、4-1BB、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9(tumor necrosis factor superfamily member 9,TNFSF9,又称4-1BBL)及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脾组织中4-1BB及4-1BBL平均荧光强度;BSP法检测脾组织SLAM及PVRL2。结果血常规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免疫抑制模型组白细胞显著减少。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免疫抑制模型组CD28、4-1BB及IL-17水平均显著升高;与免疫抑制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CD28、4-1BB及IL-17水平均显著降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免疫抑制模型组4-1BB及4-1BBL平均荧光强度显著升高;与免疫抑制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4-1BB及4-1BBL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甲基化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免疫抑制模型组SLAM及PVRL2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均降低;与免疫抑制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SLAM甲基化率升高,但PVRL2甲基化率降低。结论隔药饼灸可能通过调节共刺激分子4-1BB及其配体以及SLAM甲基化水平,改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饼灸 免疫抑制 环磷酰胺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9 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 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关受体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小鼠模型中不同麻醉剂作用的比较
11
作者 饶彤 饶泽华 +5 位作者 田聪 陆梦 陈安坤 刘欣 慕容志苗 岳增辉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6,共8页
目的:探索3种麻醉剂(三溴乙醇、异氟烷、戊巴比妥钠)对光栓塞(PT)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将66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三溴乙醇(Tribromoethanol)组、异氟烷(Isoflurane)组、戊巴比妥钠(Pentobarbital sodium)组和... 目的:探索3种麻醉剂(三溴乙醇、异氟烷、戊巴比妥钠)对光栓塞(PT)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将66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三溴乙醇(Tribromoethanol)组、异氟烷(Isoflurane)组、戊巴比妥钠(Pentobarbital sodium)组和假手术(Sham)组。使用PT法制备PSD模型。造模前、造模后5 min使用激光散斑成像仪测量小鼠的区域脑血流(rCBF)下降率并且记录小鼠的苏醒时间,造模后48 h记录3组PSD小鼠的死亡率、再次测量rCBF下降率。使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小鼠的神经功能,使用4 min饮水试验记录小鼠的饮水量,使用TTC染色法测量梗死体积比率,使用多导生理记录仪MP160记录给水诱发的吞咽次数并且计算吞咽肌的肌电面积。结果:3组PSD小鼠在造模48 h后rCBF下降率、梗死体积比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饮水量、吞咽次数、吞咽肌肌电面积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于三溴乙醇组和戊巴比妥钠组,异氟烷组小鼠在5 min内rCBF迅速下降(P<0.05),并且小鼠的死亡率更低、苏醒时间更短(P<0.05)。结论:不同麻醉的使用会影响PSD小鼠的死亡率、苏醒时间和造模后48 h内rCBF下降趋势,这3种麻醉剂中异氟烷更适合作为PSD小鼠的麻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烷 戊巴比妥钠 三溴乙醇 光栓塞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22
12
作者 张秀兰 钟文珍 +4 位作者 严文广 李旭红 王昭君 姜丽 张泓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4-421,共8页
目的: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多,但是缺乏远期疗效追踪。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治疗后3年的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 目的: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多,但是缺乏远期疗效追踪。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治疗后3年的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盆底康复中心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的279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健康宣教并嘱回家每天坚持Kegel运动20 min。根据接受治疗情况分为3组:A组(n=94),接受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电针治疗;B组(n=99),接受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C组(n=86),只进行盆底功能检查,未接受盆底治疗。盆底功能检查包括盆底电生理检测、盆腔脏器脱垂定量检查(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ive examination,POP-Q)和压力性尿失禁严重程度评估。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2、3年进行回访(共5次),随访内容包括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UI Short Form,ICI-Q-SF)和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I-QOL)。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43人返院,其中A组返院21人(A_(返院)组),B组返院22人(B_(返院)组),对2组进行盆底电生理检测和POP-Q。结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2、3年患者的漏尿率均是A组<B组<C组(均P<0.05),其漏尿复发率在治疗后2至3年趋于稳定;A组治疗后的I-QOL评分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C组(均P<0.05);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2、3年ICI-Q-SF评分均是A组<B组<C组(均P<0.05);产次对治疗后I-QOL和ICI-Q-SF评分及漏尿率有显著影响(P<0.05)。返院再次评估结果表明:A_(返院)组和B_(返院)组治疗结束时阴道前壁(Aa点)脱垂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3年小于B_(返院)组(P<0.05);A_(返院)组和B_(返院)组治疗结束时盆底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3年大于B_(返院)组(P<0.05);A_(返院)组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3年肌电位均高于B_(返院)组(均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电针治疗相较于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更显著、远期疗效更稳定,且能明显提高女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盆底电刺激 盆底生物反馈 压力性尿失禁 Kegel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段锦锻炼对大学生阳虚体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肖和 刘荣 +4 位作者 陈嘉滢 蒋全睿 冯祥 李武 李江山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八段锦锻炼对大学生阳虚体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59例阳虚体质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与练功组(30例)。对照组仅通过健康宣教引导其保持正常生活,练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八段锦锻炼,练功时间为10周。比较... 目的:探讨八段锦锻炼对大学生阳虚体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59例阳虚体质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与练功组(30例)。对照组仅通过健康宣教引导其保持正常生活,练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八段锦锻炼,练功时间为10周。比较两组实验前后阳虚体质转化分、阳虚体质症状积分以及红外成像体表热值。结果:练功组实验后阳虚体质转化分低于对照组(P<0.05);练功组实验后阳虚体质转化分低于实验前(P<0.01);对照组实验后阳虚体质转化分与实验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练功组实验后畏寒、腰膝酸冷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练功组实验后手脚冰凉、腰膝酸冷、畏寒症状积分低于实验前(P<0.01);对照组实验后手脚冰凉、腰膝酸冷、畏寒、腹泻便溏症状积分与实验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练功组实验后左掌背、右掌背、左腘窝、右腘窝红外成像体表热值高于实验前(P<0.05);对照组实验后左掌背、右掌背、左腘窝、右腘窝红外成像体表热值与实验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锻炼可以减轻阳虚症状,改善大学生阳虚体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段锦 阳虚体质 推拿 功法 导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比率低频振幅探讨头针联合rTMS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神经影像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丹 朱盼 +4 位作者 谢海花 陆琳 李浩 谭洁 赵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14-2320,共7页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整体认知功能影响,同时运用静息态比率低频振幅(fALFF)探讨头针联合rTMS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潜在的静息态神经影像学机制。方法将PSCI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头针联合rTMS组(联合组),...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整体认知功能影响,同时运用静息态比率低频振幅(fALFF)探讨头针联合rTMS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潜在的静息态神经影像学机制。方法将PSCI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头针联合rTMS组(联合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头针组选取患侧大脑顶颞前斜线干预,联合组在头针治疗的基础上,选择低频rTMS刺激健侧大脑初级运动皮层(M1),两组均连续干预两周,每天1次,每周6次,每次20 min,总共12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分及分测验的差值,同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对结局指标进行趋势分析。采用fALFF检测患者局部脑区神经自发活动变化,将有统计学差异的fALFF差值与结局指标差值做偏相关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47例受试者,其中头针组25例、联合组22例。相对于头针组,联合组干预前后MoCA总分差值组间两两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914>0.05),但联合组在MoCA延迟记忆分维度的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5),同时趋势分析结果亦显示联合组对于延迟记忆的改善趋势明显优于头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ID=0.80,t=2.20,P=0.033<0.05)。干预2周后,联合组患者左侧楔前叶、右侧小脑、左侧梭状回、左侧顶上回相对于基线期fALFF值的增加幅度明显弱于头针组(GRF校正,voxel P<0.01,cluster 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干预前后左侧梭状回fALFF差值与MoCA延迟记忆分测验差值呈正相关关系(r=0.719,P<0.05),其余相关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针联合rTMS干预对PSCI患者延迟记忆具有一定的疗效,其潜在的神经机制可能与左侧梭状回等参与认知加工的局部脑区神经元自发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障碍 头针 重复经颅磁刺激 比率低频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在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鑫 谭洁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采用可视化、可量化的方法实时动态测量组织或器官的微循环血流量。因其活体检测、实时成像及操作简单等优点,已在微循环检测的多个领域中应用。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主要通过减少双侧颈总动脉向大脑输送血流量的方...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采用可视化、可量化的方法实时动态测量组织或器官的微循环血流量。因其活体检测、实时成像及操作简单等优点,已在微循环检测的多个领域中应用。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主要通过减少双侧颈总动脉向大脑输送血流量的方法造模,可造成脑供血长期不足。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可通过对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皮层脑血流量、侧支循环开放、神经血管耦合反应等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判断动物模型造模是否成功及干预方法对其的治疗效果。本文就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在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 慢性脑缺血 动物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预处理联合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谢紫薇 陈盼 +4 位作者 李娜 黄超飞 黄昊 邹莹洁 谭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34-1942,共9页
目的:探讨运动预处理(exercise preconditioning,EP)联合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调控海马铁死亡,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非EP组和EP组,每组各36只。EP结... 目的:探讨运动预处理(exercise preconditioning,EP)联合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调控海马铁死亡,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非EP组和EP组,每组各36只。EP结束后进行VD模型制备,造模成功后将非EP组二次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组(VD组)和电针组(VD-EA组),各12只;EP组二次随机分为EP-sham组、EP-VD组和EP-VD-EA组,各12只。EP组所有大鼠进行4周的游泳运动训练,每周运动5 d,每天30 min。4周EP结束后,VD组、EP-VD组、EP-VD-EA组和VD-EA组大鼠进行VD模型制备,sham组和EP-sham组大鼠进行模拟VD模型制备的假手术。造模成功后第7天,EP-VD-EA组和VD-EA组大鼠进行为期4周的EA治疗,每周6 d,每天30 min。干预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比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亚铁离子(Fe2+)、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的铁死亡相关蛋白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VD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松散紊乱,细胞形态不规则;海马Fe2+和MDA含量升高,GSH含量降低(P<0.01);海马Nrf2和GPX4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与VD组比较,EP-VD组、EP-VD-EA组和VDEA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较为整齐,细胞形态较规整;EP-VD组大鼠海马Fe2+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GSH含量升高(P<0.05);EP-VD-EA组和VD-EA组大鼠海马Fe2+和MDA含量显著降低,GSH含量显著升高(P<0.01);EP-VD组、EP-VD-EA组和VD-EA组大鼠海马Nrf2和GPX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EP联合EA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海马神经元内铁超载,维持机体氧化还原稳态,抑制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预处理 电针 血管性痴呆 铁死亡 学习记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组织miR-301a-5p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晓月 江姗姗 +4 位作者 王瑶 谢灿明 向静 陈楚淘 田浩梅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3-618,共6页
目的:通过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模型探讨针刺对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miR-301a-5p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大鼠模型,利用针刺进行干预。采用改良Garcia评分法检测大鼠神经功能,TTC染色法检测... 目的:通过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模型探讨针刺对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miR-301a-5p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大鼠模型,利用针刺进行干预。采用改良Garcia评分法检测大鼠神经功能,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比,RT-qPCR检测缺血侧海马区miR-301a-5p的表达,并利用在线网站数据库TargetScan8.0、mi-RDB及miRWalk预测miR-301a-5p的靶基因,DAVID数据库对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HE染色观察细胞病理改变。结果:与MCAO/R组相比,MCAO/R+AC干预组大鼠Garcia评分升高(P<0.05),脑梗死体积减小(P<0.01),缺血侧海马区miR-301a-5p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预测miR-301a-5p有交集的靶基因101个,GO分析在生物进程(BP)中发现miR-301a-5p靶基因富集于白细胞介素-6(IL-6)的调控及糖皮质激素反应等相关炎症因子,且在MCAO/R组观察到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MCAO/R+AC组可见散在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针刺可降低CIRI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少脑梗死体积,其机制可能与激活miR-301a-5p的表达抑制细胞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301a-5p 炎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栓塞法建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小鼠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聪 饶泽华 +5 位作者 饶彤 陆梦 陈安坤 刘欣 慕容志苗 岳增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2-458,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行的小鼠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模型。方法:3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和模型(PSD)组,光栓塞(PT)法制作PSD小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尾静脉注射玫瑰红。分别于第1、3、7 d采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测定小鼠的脑... 目的:建立一种可行的小鼠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模型。方法:3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和模型(PSD)组,光栓塞(PT)法制作PSD小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尾静脉注射玫瑰红。分别于第1、3、7 d采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测定小鼠的脑血流量,采用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面积比率,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MP160记录小鼠吞咽的在体吞咽肌群肌电面积,采用4 min饮水实验测量小鼠的饮水功能,记录小鼠的体重变化。结果:小鼠各时间点脑血流量均下降,第1 d脑血流量急剧下降,第3、7 d脑血流量逐渐恢复,侧支循环建立,脑梗死面积逐渐减小;与Sham组比较,PSD组小鼠第1、3 d肌电面积均减小(P<0.05),但呈逐渐恢复趋势,第7 d与Sham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第1、3、7 d的4 min内饮水量、体重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小鼠出现一定程度的吞咽障碍症状,有望成为PSD的转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栓塞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干预免疫抑制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的作用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熊罗节 田岳凤 +2 位作者 徐小珊 翟春涛 李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艾灸干预下免疫抑制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变化的异同。方法:2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条灸(MSM)组与隔药饼灸(HPM)组,每组5只,连续7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诱... 目的:比较不同艾灸干预下免疫抑制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变化的异同。方法:2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条灸(MSM)组与隔药饼灸(HPM)组,每组5只,连续7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诱导免疫抑制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进行MSM与HPM干预,均为隔日灸,共治疗10次。治疗结束后麻醉白兔,取血清、肝脏与脾脏,ELISA检测血清中PD-1、PD-L1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PD-1含量,RT-qPCR检测肝、脾组织CTLA-4 mRNA含量。结果:HPM和MSM均可降低免疫抑制下PD-1及PD-L1水平,并可有效抑制脾脏CTLA-4和肝脏PD-1、CTLA-4水平升高,与免疫抑制模型组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Pearson相关性检验表明肝组织中CTLA-4与PD-1呈显著正相关(r=0.7807,P<0.001)。结论:HPM可通过调控多个免疫抑制位点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隔药饼灸 免疫抑制 环磷酰胺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重复经颅磁刺激模式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干预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熊丹 谢海花 +3 位作者 李浩 张泓 谭洁 赵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97-1007,1014,共12页
背景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常见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对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但临床对不同rTMS干预模式的选择仍缺乏循证依据。目的采用网... 背景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常见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对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但临床对不同rTMS干预模式的选择仍缺乏循证依据。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rTMS的4种模式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有关rTMS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并通过追溯Meta分析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2年2月,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结合方式进行。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0软件和Stata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篇文献,790例患者,共涉及6种干预措施:高频rTMS(HF-rTMS)、低频rTMS(LF-rTMS)、间断性theta节律刺激(iTBS)、连续性theta节律刺激(cTBS)、假刺激、常规疗法。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HF-rTMS、LF-rTMS提高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均高于假刺激、常规疗法(P<0.05),cTBS提高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FMA-UE评分高于常规疗法(P<0.05),LF-rTMS提高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改良Barther指数(MBI)和Barther指数(BI)评分均高于假刺激、常规疗法(P<0.05),HF-rTMS、LF-rTMS缩短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高于假刺激(P<0.05)。不同措施提高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FMA-UE评分的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排序结果显示,LF-rTMS(79.9%)>cTBS(75.3%)>HF-rTMS(71.1%)>iTBS(45.8%)>假刺激(20.2%)>常规疗法(7.7%),降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的SUCRA排序结果显示,iTBS(77.0%)>LF-rTMS(64.1%)>cTBS(61.0%)>HF-rTMS(38.0%)>假刺激(30.6%)>常规疗法(29.2%),提高MBI和BI评分的SUCRA排序结果显示,LF-rTMS(96.4)>iTBS(74.9%)>HF-rTMS(38.6%)>假刺激(30.7%)>常规疗法(9.4%),缩短MEP潜伏期的SUCRA排序结果显示,HF-rTMS(80.0%)>LF-rTMS(78.9%)>常规疗法(58.8%)>iTBS(24.9%)>假刺激(7.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在假刺激及常规疗法对照的基础上,LF-rTMS在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效果优于HF-rTMS和i TBS、cTBS;iTBS对上肢肌张力的降低具有明显优势;HF-rTMS对皮质脊髓兴奋性的干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 theta节律刺激 上肢运动功能 网状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