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针灸联合逐瘀活血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婷 齐婧 +1 位作者 刘侃 王玥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1727-1731,共5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逐瘀活血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逐瘀活血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逐瘀活血汤口服,每日1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温针灸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计算脑血管储备功能(CVR)、大脑中动脉最大峰值流速(V_(s))、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比较2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半身不遂、言语謇涩、少言不语、口舌歪斜、气短乏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CVR、V_(s)高于对照组(P<0.05),PI、RI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ET-1、vW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GF-1、BDNF、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逐瘀活血汤可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有效缓解中医证候,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提高神经功能,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恢复期 中药 活血逐瘀汤 温针灸 血管内皮功能 神经功能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风湿蒙蔽,瘀血阻滞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2
作者 黎明全 艾春玲 +5 位作者 张杰文 宋芷珩 赵冬雪 杨伟民 赵志鸿 周德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观察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风湿蒙蔽,瘀血阻滞证)临床疗效特点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偏头痛经中医辨证为风湿蒙蔽,瘀血阻滞证患者496例,采用多中心,大样本,观察性研究方法,疗程为2周。观察头痛发作次数,起效时间,头痛发作程度等方... 目的:观察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风湿蒙蔽,瘀血阻滞证)临床疗效特点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偏头痛经中医辨证为风湿蒙蔽,瘀血阻滞证患者496例,采用多中心,大样本,观察性研究方法,疗程为2周。观察头痛发作次数,起效时间,头痛发作程度等方面的改善率。结果:481例偏头痛患者经过川芎清脑颗粒治疗2周后,头痛发作次数未见明显变化,但头痛发作程度(VAS评分)及头痛发作天数均低于治疗前水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4年的患者,停药2个月后无头痛发作累积百分比>70%;患者服药第5天,药物累积起效率为54.1%;评价期内,药物平均起效时间为2.36 h;且患者服用止痛药暴露程度明显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清脑颗粒可显著减轻患者头痛发作程度,具有起效时间短的特点,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清脑颗粒 偏头痛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昼夜环境紊乱对缺血性中风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活血荣络方的干预作用
3
作者 曾富康 张宇星 +3 位作者 周德生 陈瑶 李中 刘利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77-2185,共9页
目的观察昼夜环境紊乱对缺血性中风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活血荣络方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模型组(MCAO)、活血荣络方组(MCAO+HXRLF)、模型+生物节律紊乱组(MCAO-ECD)及模型+生物节律紊乱+活血荣络方组(MCAO-ECD+HXRLF),... 目的观察昼夜环境紊乱对缺血性中风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活血荣络方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模型组(MCAO)、活血荣络方组(MCAO+HXRLF)、模型+生物节律紊乱组(MCAO-ECD)及模型+生物节律紊乱+活血荣络方组(MCAO-ECD+HXRLF),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给药10 d。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荧光观察海马及皮质CD34数;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新生及生物节律关键蛋白;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褪黑素(melatonine,MT)及炎症因子。结果昼夜环境紊乱加重梗死后神经缺损(P<0.01),减少皮质及海马CD34阳性细胞数(P<0.05),降低脑内血管新生蛋白(P<0.05)及血清中VEGF(P<0.01)、MT(P<0.05)水平,升高血清IL-1β(P<0.01)与TNF-α(P<0.05)水平,活血荣络方改善昼夜环境紊乱加重的神经功能缺损(P<0.01),增加皮质及海马区CD34阳性细胞数表达(P<0.05),增加脑组织血管新生蛋白表达(P<0.05),升高血清中VEGF(P<0.01)、MT(P<0.05)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P<0.05)。结论昼夜环境紊乱加重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损伤,抑制血管新生,活血荣络方可逆转该进程,促进血管新生,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昼夜环境紊乱 生物节律 活血荣络方 血管新生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