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肝病)基地
1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I0001-I0003,共3页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于1963年,是“七五”期间全国七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之一。经过历代中医附一人的不懈努力,医院事业不断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综合功能完善、名老中医荟萃、临床疗效显著、研究创新能力强、...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于1963年,是“七五”期间全国七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之一。经过历代中医附一人的不懈努力,医院事业不断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综合功能完善、名老中医荟萃、临床疗效显著、研究创新能力强、管理规范的现代中医医院,成为湖南省首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湖南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教、研中心和龙头,其综合实力和发展态势达到国内省级中医院的先进水平,2008年12月成功入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医院占地面积110亩,现有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在建的国家科研大楼9.5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800张,实际开放床位990张,年门诊人次90余万人次,年住院人次3万余人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药大学 附属医院 湖南省 新起点 年门诊人次 肝病 中医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15) 被引量:376
2
作者 葛继荣 郑洪新 +12 位作者 万小明 王拥军 卢敏 杨鸫祥 罗毅文 赵咏芳 鞠大宏 刘柏龄 孙树椿 王和鸣 施杞 石印玉 刘忠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23-1028,共6页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中医药与骨病学科组在前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基础上,检索和评价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临床医师的问卷调查和学科组讨论,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并咨询我国中医骨伤科界名老专家意见,制定本共...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中医药与骨病学科组在前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基础上,检索和评价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临床医师的问卷调查和学科组讨论,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并咨询我国中医骨伤科界名老专家意见,制定本共识,旨在为中医学或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医师提供参考。共识提出:根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为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脾胃虚弱证和血瘀气滞证,明确相应治法和中药方剂;原则是"辨证施治,整体调节,防治结合",合理选择治疗方案、观察指标和检测项目,关注长期用药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评价与监测;并强调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原则与方法,充分发挥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中医 中药 辨证论治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自噬探讨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田晓玲 唐陈琴 +1 位作者 张彧 陈斌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92-3703,共12页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多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过程,也是肝硬化的早期可逆阶段,阻止或逆转肝纤维化是减少肝硬化、肝癌发生的关键。肝纤维化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机制。细胞自噬功能障碍可能是导...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多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过程,也是肝硬化的早期可逆阶段,阻止或逆转肝纤维化是减少肝硬化、肝癌发生的关键。肝纤维化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机制。细胞自噬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HF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着力于寻找能够通过调节细胞自噬来逆转HF的药物。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肝纤维化防治中不断有新突破,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中医药可通过干预自噬来发挥治疗HF的作用,其作用效果可概括为促进细胞自噬(补其不足)和抑制细胞自噬(损其有余)两个方面,最终使自噬微环境恢复平衡,从而起到抗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自噬 肝纤维化 中医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毒生肌膏通过抑制过度内质网应激和调控PERK/IRE1/NLRP3信号通路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修复
4
作者 杨柳 丁雅容 +5 位作者 贺梅津 王栩冰 杨双喜 廖亮英 黄新灵 周忠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5-952,共8页
目的:从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肌醇需求酶1(IRE1)/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通路角度探讨解毒生肌膏(JDSJG)调控内质网应激(ERS)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解毒生肌... 目的:从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肌醇需求酶1(IRE1)/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通路角度探讨解毒生肌膏(JDSJG)调控内质网应激(ERS)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解毒生肌膏组和磺胺嘧啶银乳膏组,除对照组不进行糖尿病造模外,其余3组大鼠均通过腹腔注射45 mg/kg链脲佐菌素构建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4组均手术切除大鼠背部全层皮肤制备大鼠创面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用生理盐水涂抹创面,解毒生肌膏组每日外敷解毒生肌膏,磺胺嘧啶银乳膏组每日外敷磺胺嘧啶银乳膏,换药后创面均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连续给药14 d后分析大鼠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检测创面组织内质网数量、形态及其肿胀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创面PERK、IRE1和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创面组织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含caspase募集结构域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TXNIP和NLRP3表达;ELISA检测创面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8(IL-18)和IL-1β表达水平。结果:各组干预14 d后,相较于对照组,模型组创面愈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创面炎性渗出多和肉芽组织生长差,模型组中PERK、IRE1、TXNIP、CHOP、NLRP3和ASC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炎症因子IL-1β、IL-18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解毒生肌膏组创面愈合率显著提高(P<0.01),且炎症渗出减少,肉芽组织的生长明显改善,创面组织TXNIP、PERK、IRE1、CHOP、ASC和NLRP3表达显著下降(P<0.01),炎症因子IL-1β和IL-18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解毒生肌膏可能通过抑制PERK/IRE1/NLRP3通路的过度激活,减轻过度的ERS及持续的炎症反应,从而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生肌膏 内质网应激 PERK/IRE1/NLRP3信号通路 糖尿病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药对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丁琳 王若宇 +3 位作者 银思涵 祁双林 彭憬 孙克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1,共5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治疗手段未取得理想疗效。中医药辨证施治对肝癌治疗疗效颇佳,具有独特优势。肝癌归属于中医“黄疸”“积聚”“癥瘕”“鼓胀”等范畴,中药药对作为中药复方核心,其研究...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治疗手段未取得理想疗效。中医药辨证施治对肝癌治疗疗效颇佳,具有独特优势。肝癌归属于中医“黄疸”“积聚”“癥瘕”“鼓胀”等范畴,中药药对作为中药复方核心,其研究价值对临床用药指导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某些药对在临床上可以缓解患者腹痛、腹胀、疲乏及纳差等临床症状,降低中医症状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药理研究发现,药对配伍后有增效减毒作用,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迁移,阻滞细胞周期,诱导凋亡等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抗肝癌作用。故选取疏肝理气,养血柔肝的柴胡、白芍;清热利湿,泻火解毒的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益气活血,化瘀消癥的黄芪、莪术;大补元气,敛阴生津的人参、五味子对其治疗HCC的功效、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为“药对”治疗HCC提供理论基础,为中医药防治肝癌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对 辨证施治 肝细胞癌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理论在糖尿病足中的应用探析
6
作者 赵庆祚 段航 +4 位作者 谢川浩 龚亮宇 王林华 卢敏 刘鑫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44,共4页
糖尿病足是常见的四肢关节疾患,可发展至足部溃疡、坏疽等难症,其病程反复,预后较差给患者造成巨大困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理论侧重以正气虚损,邪犯形分,酿生为病阐述疾病的发生。文章从“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出发,探讨其在糖尿病... 糖尿病足是常见的四肢关节疾患,可发展至足部溃疡、坏疽等难症,其病程反复,预后较差给患者造成巨大困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理论侧重以正气虚损,邪犯形分,酿生为病阐述疾病的发生。文章从“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出发,探讨其在糖尿病足中的应用探析,认为本病核心病机为阳虚形少,脉络生寒、痰、水、瘀等阴邪,故治疗时需四诊循证,主施厚气滋阳,灵活运用散足寒、消足痰、逐足水、攻足瘀诸法,以达形温体充,足部经络气血得温畅行,从而邪去毒散,另辟糖尿病足的中医诊治新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形不足者 温之以气 扶正 祛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痛软坚片通过调控DLL4/Notch1/Hes1通路对乳腺癌前病变肝郁血瘀证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
7
作者 杨华 龙俊瑶 +6 位作者 龚婕 陆冰冰 邹茜 伍玉蓉 刘丽芳 刘慧 陈其华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4-781,共8页
目的研究乳痛软坚片对乳腺癌前病变(PBC)大鼠癌组织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采用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灌胃结合颈部戴枷法建立PBC肝郁血瘀证模型,持续9周。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大鼠随... 目的研究乳痛软坚片对乳腺癌前病变(PBC)大鼠癌组织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采用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灌胃结合颈部戴枷法建立PBC肝郁血瘀证模型,持续9周。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他莫昔芬组(3.2 mg/kg)、乳痛软坚片组(128 mg/kg)、3,5-二氟苯乙酰基(DAPT,5 mg/kg)组和乳痛软坚片+DAPT组(128 mg/kg灌胃+5 mg/kg腹腔注射),每组10只,予以相应药物干预1个月。观察各组大鼠癌变进展情况及证候积分;采用微血管密度(MVD)评估血管新生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RT-qPCR法、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DLL4/Notch1/Hes1通路相关指标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DMBA诱导大鼠乳腺组织癌变过程中,E-cadherin表达逐渐消失,HE染色符合PBC进展过程,证明造模成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MVD值、Notch1、Hes1 mRNA和VEGF、DLL4、Notch1、Hes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乳痛软坚片组MVD值、Notch1、Hes1 mRNA和VEGF、DLL4、Notch1、Hes1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P<0.01)。乳痛软坚片+DAPT组Notch1、Hes1 mRNA和DLL4、Notch1、Hes1蛋白表达较乳痛软坚片组降低(P<0.05,P<0.01)。结论乳痛软坚片可抑制血管新生,减缓PBC肝郁血瘀证大鼠癌变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DLL4/Notch1/Hes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痛软坚片 乳腺癌前病变 肝郁血瘀证 血管新生 DLL4/Notch1/Hes1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即时效应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刘珏 常小荣 +4 位作者 严洁 兰蕾 陈慧敏 王德军 王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3期484-486,共3页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治疗以急性期的对症处理为主。从针灸,中药,西药3个方面,对近年来偏头痛急性发作即时效应的临床研究作了系统、全面的回顾。研究发现,中医药研究普遍缺乏统一的随机化标准、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亟待开...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治疗以急性期的对症处理为主。从针灸,中药,西药3个方面,对近年来偏头痛急性发作即时效应的临床研究作了系统、全面的回顾。研究发现,中医药研究普遍缺乏统一的随机化标准、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亟待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论证;针灸和西药的即时疗效确切,但西药的副作用较为明显;针灸配合西药是否能够增效减毒,尚无文献报导,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即时效应 针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阳化气-肺-脾-肾”理论研究黄芪促椎间盘重吸收作用机制
9
作者 吴曾涵 邝涛 邝高艳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4,共6页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的功效,是目前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促椎间盘重吸收的重要药物。通过结合“阳化气,阴成形”“肺-脾-肾”轴和“营卫之气”等中医理论及经络学说,初步构建了“阳化气-肺-脾-肾”免疫调节体系,该体系中包括黄芪归...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的功效,是目前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促椎间盘重吸收的重要药物。通过结合“阳化气,阴成形”“肺-脾-肾”轴和“营卫之气”等中医理论及经络学说,初步构建了“阳化气-肺-脾-肾”免疫调节体系,该体系中包括黄芪归经靶向作用于肺、脾、肾三脏和对营卫物质转化、免疫系统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阐释黄芪促椎间盘重吸收的作用机制,进一步丰富了黄芪临床应用的中医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阳化气-肺-脾-肾”免疫调节体系 椎间盘重吸收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扶阳抑阴法 “肺-脾-肾”轴 经络学说 中医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古籍四大经典中中医护理文献的整理与数据库的建立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梨 龚后武 +1 位作者 张月娟 王小亮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7年第5期1608-1610,共3页
对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进行分析与研究,整理出其中的中医护理条文,并进行归纳分类;对分类的中医护理古籍条文,结合现代护理理念,联系临床实际应用,进行分析,编写《中医护理经典古籍条文》... 对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进行分析与研究,整理出其中的中医护理条文,并进行归纳分类;对分类的中医护理古籍条文,结合现代护理理念,联系临床实际应用,进行分析,编写《中医护理经典古籍条文》;与计算机应用专业人员合作,制作中医四大经典护理古籍条文数据库,为中医护理教育和科研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四大经典 中医护理文献 数据库 中医护理 古籍条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昭玲基于络病理论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临证经验
11
作者 范美林 游卉 +1 位作者 谈珍瑜 张紫娟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7-822,共6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引起的疾病。尤昭玲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慢性迁延性疾病,本质在于“离经之血”阻滞胞脉胞络,具有病程日久、缠绵难愈、痛经进行性加剧的特点,符合络病“久病入...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引起的疾病。尤昭玲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慢性迁延性疾病,本质在于“离经之血”阻滞胞脉胞络,具有病程日久、缠绵难愈、痛经进行性加剧的特点,符合络病“久病入络”和“久痛入络”的病机特点,属于络病,核心病机在于瘀血阻络。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尤昭玲教授提出从寒热、从心肝肾、从痰瘀、从气虚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灵活运用行气活血、温经散寒、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益气活血等治法,使气畅络通,脏腑和谐,临床获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络病学说 子宫内膜异位症 尤昭玲 名医经验 通络法 辨证论治 瘀血阻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诊疗指南 被引量:40
12
作者 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 赵文霞 +5 位作者 许二平 王宪波 李晓东 孙克伟 宗亚力 张丽慧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1-1048,共8页
本文首次发表于[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2,32(11):附Ⅲ-附Ⅵ.]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在非酒精性肝脂肪变基础上形成的,出现血清生化酶学超过正常值上限,... 本文首次发表于[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2,32(11):附Ⅲ-附Ⅵ.]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在非酒精性肝脂肪变基础上形成的,出现血清生化酶学超过正常值上限,或/和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显示肝细胞脂肪变>5%,伴有炎症及肝细胞损伤(如气球样变),并除外导致肝脂肪变的其他原因,如大量饮酒、长期应用促脂肪形成药物或单基因遗传紊乱等的疾病[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向肝纤维化、肝硬化乃至肝细胞癌发展的重要环节,相关研究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占41.4%~54.0%,合并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通常肝组织学损伤严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进展性肝纤维化检出率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医学 诊断 治疗学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3
13
作者 陈芊妤 廖若夷 +1 位作者 张月娟 罗尧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681,共5页
对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针刺疗法、穴位按摩、穴位敷贴、中药熏洗、中药蜡疗等多种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指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善了病人的预后,尤其穴位按摩疗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的治疗方... 对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针刺疗法、穴位按摩、穴位敷贴、中药熏洗、中药蜡疗等多种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指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善了病人的预后,尤其穴位按摩疗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由于该方法治疗步骤简单、专业知识需求相对较少、安全、病人出院后使用频率高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技术 中风 偏瘫 康复护理 针刺疗法、穴位按摩、穴位敷贴、中药熏洗、中药蜡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的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用药规律及相关药理分析 被引量:29
14
作者 魏佳明 刘承鑫 +1 位作者 李雅 郭志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特点,并对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组进行相关药理分析。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2月发表在核心期刊的关于中医药... 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特点,并对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组进行相关药理分析。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2月发表在核心期刊的关于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文献,对其中有效处方的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进行研究,并分析最高频药组治疗CHF的成分、靶点、作用通路等。共筛选出方剂214首,中药148味,其中黄芪、丹参、茯苓、甘草、附子、葶苈子等使用频次最高;中医证型主要为阳虚水泛证及气虚血瘀证;药物性味以温、平、微寒及甘、辛、苦为主,主要归肺、脾、心经,功效以补虚、活血化瘀、利水渗湿为主;关联规则分析获得11对药组,其中黄芪-丹参出现频次最高;聚类分析得到4个聚类方;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高频药组黄芪-丹参治疗CHF的主要活性成分5种,核心靶点10个,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6条。通过数据挖掘发现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以阳虚水泛证及气虚血瘀证为主,中医药治疗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居多,常与药性温、平、微寒,药味甘、辛、苦,归肺、脾、心经的药物配伍使用。其中高频药组黄芪-丹参可能通过VEGF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发挥抗心衰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中医治疗CHF的临床用药及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 中医证型 用药规律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辨证施护结合踝泵运动训练在糖尿病足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24
15
作者 邹梅林 谭甘露 +1 位作者 谌巧玲 周忠志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99-1504,共6页
研究中医辨证施护护理结合踝泵运动训练对糖尿病足患者疗效及生存质量和踝肱指数的影响。以我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诊断的糖尿病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观... 研究中医辨证施护护理结合踝泵运动训练对糖尿病足患者疗效及生存质量和踝肱指数的影响。以我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诊断的糖尿病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辩证施护联合踝泵运动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中医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溃疡面积、经皮氧分压、皮温、踝肱指数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溃疡面积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溃疡面积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溃疡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经皮氧分压、皮温以及踝肱指数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经皮氧分压、皮温以及踝肱指数均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患者的经皮氧分压、皮温以及踝肱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医辨证施护护理结合踝泵运动训练,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康复训练,局部循环功能增强,患者的溃疡创面显著降低,生存质量显著提升,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施护 踝泵运动训练 糖尿病足 生命质量 踝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护理方案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谭雅琼 余艳兰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2-425,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的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效果。[方法]选择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脑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中医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病...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的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效果。[方法]选择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脑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中医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护理效果、依从性、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80.32±9.49)分、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56.30±7.04)分、62.5%];病人对中医护理技术依从性、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方案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方案 脑梗死 风痰上扰证 眩晕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临床风险信号发现:挑战与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景婧 何婷婷 +6 位作者 王睿林 张帆 牛明 郭玉明 朱云 肖小河 王伽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1-496,共6页
早期发现药物性肝损伤(DILI)临床风险信号,并对其进行有效监测,对临床上DILI预防和管理极为重要。但是,由于当前DILI临床风险信号还存在灵敏度不足、专属性不强等问题,为风险信号的发现与监测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给建立DILI风险防控... 早期发现药物性肝损伤(DILI)临床风险信号,并对其进行有效监测,对临床上DILI预防和管理极为重要。但是,由于当前DILI临床风险信号还存在灵敏度不足、专属性不强等问题,为风险信号的发现与监测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给建立DILI风险防控对策带来了难题。分析了DILI临床风险信号发现所面临的挑战,梳理了基于临床常用指标的风险信号对DILI早期识别、预测和预警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提出基于特异生物标志物的DILI临床风险信号发现与监测模式,并阐述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针对性制定DILI风险防控对策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生物学标记 诊断 预后 疾病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TOF-MS/MS技术的百蕊颗粒入血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思倩 方艳 +4 位作者 谭金桃 王雅静 吴娟 邵乐 龙红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251,共9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MS)技术辨析百蕊颗粒灌胃大鼠后的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并研究其主要体内代谢过程。大鼠口服给药百蕊颗粒后,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采集血清样本数据,正、负离子模式下同时扫...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MS)技术辨析百蕊颗粒灌胃大鼠后的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并研究其主要体内代谢过程。大鼠口服给药百蕊颗粒后,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采集血清样本数据,正、负离子模式下同时扫描,结合前期体外化学成分质谱数据以及提取各化学成分的精确质荷比等信息对百蕊颗粒在大鼠体内的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进行辨识研究。结果在大鼠体内中共检测到20个原型成分和10个代谢产物,其中原型成分包括生物碱类化合物6个,黄酮类化合物4个,有机酸类3个等其他化合物,主要代谢途径包括还原反应和水解反应、硫酸化反应和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该研究为揭示百蕊颗粒药效物质基础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中成药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蕊颗粒 UHPLC-Q-TOF-MS/MS 入血成分 代谢产物 代谢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希 石晔 +5 位作者 邓汉清 杨旭霞 谭旭芳 娄宏君 李玲 高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0-1024,共5页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具有多重分化作用的细胞,其释放的外泌体能搭载各种“货物”到相应细胞和组织发挥生物学功能,在KOA的...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具有多重分化作用的细胞,其释放的外泌体能搭载各种“货物”到相应细胞和组织发挥生物学功能,在KOA的治疗中表现出极大的临床运用潜力。该研究就骨髓、脂肪、滑膜等不同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KOA的治疗效应及机制进行综述,发现microRNA(miRNA)是发挥抗KOA效应的重要的外泌体生物学成分,并进一步讨论了工程化外泌体在KOA中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外泌体运用于临床的挑战,如外泌体的标准化获取、靶向作用等,以期为外泌体治疗KOA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运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外泌体 间充质干细胞 MIRNA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复方成分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和肠道菌群减轻宫腔粘连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梦晨 刘文娥 +7 位作者 马露 曾雨欣 杨雪儿 赵雅祺 彭颖 敖强 刘惠 李敏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35-2144,共10页
目的:探讨三七复方(Panax notoginseng compound formula,PN)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及肠道菌群(in-testinal flora,IF)对大鼠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模型子宫内膜纤维化的影响。方法:用机械损伤法构建大鼠IUA模型,将50只大鼠随... 目的:探讨三七复方(Panax notoginseng compound formula,PN)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及肠道菌群(in-testinal flora,IF)对大鼠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模型子宫内膜纤维化的影响。方法:用机械损伤法构建大鼠IUA模型,将50只大鼠随机平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低剂量(210 mg/kg)PN(low-dose PN,PL)组、中剂量(420 mg/kg)PN(medium-dose PN,PM)组和高剂量(840 mg/kg)PN(high-dose PN,PH)组。灌胃8周后收集子宫,肉眼观察形态学改变,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子宫组织损伤和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检测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I,Col I);Western blot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IL-10蛋白表达;ELISA检测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B,VEGFB);16S扩增子检测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结果: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子宫肉眼观察弹性降低且充血水肿;腺体数、血管数减少、子宫内膜厚度变薄(P<0.01);胶原纤维增加,Col I蛋白表达增加(P<0.01);子宫组织中IL-1β、IL-6、TNF-α、VEGFB显著升高(P<0.01);IL-10水平下降(P<0.01);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P<0.05)。较model组,药物干预组中子宫肉眼观弹性恢复,充血水肿缓解;内膜腺体及血管数增加(P<0.05),胶原纤维下降,Col I蛋白表达降低(P<0.01);子宫组织中IL-1β、IL-6、TNF-α不同程度下降(P<0.05),IL-10水平上升(P<0.01);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P<0.05)。结论:PN能显著改善IUA模型大鼠的子宫内膜组织纤维化,机制可能与抑制IL-6、IL-1β和TNF-α,上调IL-10,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三七复方 肠道菌群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