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血清外泌体介导的lncRNA-miRNA-mRNA ceRNA调控网络研究及潜在靶向中药预测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马露 杨雷 +8 位作者 丁煌 李菀榆 谭维 李艳玲 张燕燕 刘晓丹 曾昭文 邓常清 张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3-1164,共12页
目的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相关方法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外泌体测序数据分析,构建出竞争性内源性lncRNA-miRNA-mRNA(ceRNA)调控网络,并挖掘预测潜在的中药,并对ceRNA网络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核心中药... 目的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相关方法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外泌体测序数据分析,构建出竞争性内源性lncRNA-miRNA-mRNA(ceRNA)调控网络,并挖掘预测潜在的中药,并对ceRNA网络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核心中药进行初步验证。方法利用exoRbase数据库获得差异基因的表达矩阵,结合生信方法构建ceRNA网络,并对网络中的差异的mRNA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利用COREMINE数据库对ceRNA网络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及核心靶基因进行预测,筛选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中药;体外构建AVECs氧化损伤细胞模型,检测细胞骨架、成管功能、细胞增殖、LDH漏出率、ROS水平以及p-AKT、AKT、p-PI3K、PI3K蛋白表达情况,验证核心中药丹参治疗CHD的作用通路及靶点。结果与正常人比,CHD血清外泌体存在395个mRNA,80个miRNA,60个lncRNA差异基因,预测出80个miRNA,所构建ceRNA子网络,主要由21个lncRNA、80个miRNA、82个mRNA组成;AKT1、VEGFA、IL-1β等基因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异常表达的mRNA涉及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丹参、川芎、三七等与CHD外泌体介导的生物学过程和核心基因最为密切;药物主要归属于补虚类、清热类和活血化瘀类,五味大多数归属于苦、甘和辛类,归经多集聚于心、肝、肾经;核心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丹参酮IIA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成管、骨架形成及修复,降低细胞LDH漏出率及ROS水平,促进p-AKT、p-PI3K蛋白的表达。结论CHD血清外泌体存在复杂的ceRNA调控网络转导,中药可通过多靶点干预治疗,丹参、川芎、三七等有望成为候选中药来源,其中丹参有效成分丹参酮IIA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对氧化应激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治疗C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清外泌体 ceRNA lncRNA MIRNA MRNA 丹参酮I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候与血清vWF、PAO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方学杰 李定祥 +3 位作者 易亚乔 刘文华 文果 邓奕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4期820-82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候与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关系,从微观辨证的角度阐明证候与疾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90例急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和15例正常健康者血清vWF、PAO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病例组血清vWF、PAO含量较健康对照组均...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候与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关系,从微观辨证的角度阐明证候与疾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90例急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和15例正常健康者血清vWF、PAO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病例组血清vWF、PAO含量较健康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vWF、PAO血清含量变化有助于对中风病病情程度和类别的评估或判断,可作为中风病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VWF PA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药物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效性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腾佳 曹曦 +2 位作者 陈蕾 李子滢 秦莉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921-2930,共10页
背景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非药物干预方式众多,但临床上优选何种非药物治疗方式尚有一定困扰。目的使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7种非药物治疗方式改善脑... 背景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非药物干预方式众多,但临床上优选何种非药物治疗方式尚有一定困扰。目的使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7种非药物治疗方式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简式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的差异,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支持。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非药物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设定为建库至2023年6月。由2名研究员根据研究设计独立筛查文献与数据提取,使用RevMan 5.3、Stata 15.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2项研究,共5090例患者,干预措施包含针灸疗法、中药熏蒸疗法、体外冲击波疗法、艾灸疗法、热敷疗法、电刺激疗法、中药泡洗疗法。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7种非药物治疗方式在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者总有效率、FMA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除艾灸疗法外,6种非药物治疗方式在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者VAS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7种非药物治疗方式改善总有效率的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SUCRA)依次为:针灸疗法(86.1%)>中药泡洗疗法(77.1%)>中药熏蒸疗法(54.7%)>体外冲击波疗法(53.1%)>热敷疗法(49.0%)>电刺激疗法(48.4%)>艾灸疗法(31.1%)>常规对照治疗(0.4%)。7种非药物治疗方式改善VAS评分的SUCRA依次为:热敷疗法(81.3%)>中药泡洗疗法(78.4%)>针灸疗法(76.7%)>电刺激疗法(58.4%)>中药熏蒸疗法(52.7%)>体外冲击波疗法(32.9%)>艾灸疗法(18.1%)>常规对照治疗(1.5%)。7种非药物治疗改善FMA评分的SUCRA依次为:中药泡洗疗法(90.6%)>针灸疗法(83.5%)>中药熏蒸疗法(59.9%)>电刺激疗法(59.8%)>体外冲击波疗法(42.3%)>艾灸疗法(39.7%)>热敷疗法(24.1%)>常规对照治疗(0.2%)。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使用或联合非药物治疗方式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更佳,由于受到原始研究限制,以上结论仍需开展更多临床试验以期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非药物治疗 脑卒中 随机对照试验 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降糖通脉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大鼠坏死性凋亡通路的影响
4
作者 蔡昱哲 李定祥 +7 位作者 刘艺璇 罗政 阳晶晶 雷翰霖 张亚男 吴琴 陈静 邓奕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36-2942,共7页
目的探讨左归降糖通脉方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脑梗死(CI)大鼠坏死性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045 g/kg)和左归降糖通脉方低、中、高剂量组(6.5、13、26 g/kg),每组9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 目的探讨左归降糖通脉方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脑梗死(CI)大鼠坏死性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045 g/kg)和左归降糖通脉方低、中、高剂量组(6.5、13、26 g/kg),每组9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喂养高糖高脂饲料4周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T2DM大鼠模型,血糖稳定1周后,进行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造模,并在MCAO术前3 d开始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给药7 d后,采用mNSS法、TTC染色评价脑梗死损伤效应;采用血糖仪检测血糖;ELISA法检测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和血清TNF-α、IL-1β水平;RT-qPCR法检测脑组织FADD、RIPK1、RIPK3、MLKL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FADD、p-RIPK1、p-RIPK3、p-MLKL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糖值、糖化血清蛋白、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FADD、RIPK1、RIPK 3、MLKL mRNA表达、脑组织FADD、p-RIPK1、p-RIPK3、p-MLKL蛋白表达、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升高(P<0.01),神经元排列紊乱、形态多样、胞核缩小;与模型组比较,左归降糖通脉方中、高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以上指标均有改善(P<0.05,P<0.01),且神经元形态较规则、排列较整齐、细胞间隙缩小。结论左归降糖通脉方能够改善T2DM并发CI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其作用可能与抑制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降糖通脉方 2型糖尿病 脑梗死 坏死性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泰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Nrf2、HO-1和膜铁转运辅助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5
5
作者 黄娟 廖君 +7 位作者 彭熙炜 刘洋 成绍武 秦莉花 邓奕辉 王国佐 贺旭 葛金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67-1472,共6页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中药脑泰方通过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区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和膜铁转运辅助蛋白(hephaestin,Heph)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泰方低剂量...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中药脑泰方通过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区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和膜铁转运辅助蛋白(hephaestin,Heph)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泰方低剂量组(4.5 g·kg^(-1))、中剂量组(9 g·kg^(-1))和高剂量组(18 g·kg^(-1))。各组大鼠术前连续灌胃给药3 d,每日1次,再行大脑中动脉线栓法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术,术后连续灌胃给药2 d。术后72 h采用Zea Longa神经功能学评分标准记录大鼠行为活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real-time PCR检测大鼠海马区Nrf2、HO-1、Heph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rf2、HO-1、Heph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脑泰方中、高剂量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下降(P<0.01),各脑泰方组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1);HO-1 mRNA表达均增加(P<0.05)。脑泰方中、高剂量组Heph mRNA表达增加(P<0.05);Nrf2和Heph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各脑泰方组HO-1蛋白表达增高(P<0.01)。结论脑泰方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Keap1-Nrf2/ARE信号通路,促进HO-1生成,上调Heph的表达,减少脑铁沉积,发挥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泰方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 血红素加氧酶-1 膜铁转运辅助蛋白 铁代谢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叶提取物对凝血因子Ⅻ的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珊珊 徐昊 +3 位作者 陈青 谭开云 凌云 葛金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52-1157,共6页
目的观察艾叶提取物对FⅫ的作用位点并检测其所含物质,阐明其抗凝、促凝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方法检测艾叶提取物干预下脑缺血病人血浆凝血4项、FⅫ活性;FⅫ、FⅫ-2含量;检测艾叶LODB1-6干预下血浆凝血3项、连续血浆凝固时间、FⅫ激活... 目的观察艾叶提取物对FⅫ的作用位点并检测其所含物质,阐明其抗凝、促凝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方法检测艾叶提取物干预下脑缺血病人血浆凝血4项、FⅫ活性;FⅫ、FⅫ-2含量;检测艾叶LODB1-6干预下血浆凝血3项、连续血浆凝固时间、FⅫ激活。液质联用分析LODB5。结果艾叶提取物延长了血浆APTT、PT、TT,降低高岭土对FⅫ的激活作用;各剂量组降低了FⅫ含量,但只有中、高剂量组FⅫ-2的含量降低。相比于LODB1-3,LODB5、6可延长APTT,LODB5还使TT延长;LODB5高剂量组和LODB6各剂量组FⅫ含量降低。液质联用分析LODB5,得到6种含量较高物质。结论艾叶提取物激活FⅫ产生促凝活性与EGF-Like2结构域有关。但艾叶提取物对脑缺血病人血浆整体表现出抗凝活性。其药效物质基础可能是异戊酸冰片酯、紫花牡荆素、棕矢车菊素、伞形花内酯、5,6,4′-三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丁香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Ⅻ 艾叶提取物 EGF-Like2结构域 脑缺血 血液凝固 抗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和当归配伍对大鼠血管内膜增生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阎卉芳 徐昊 +2 位作者 彭熙炜 朱嘉欢 邓常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61-369,共9页
目的:探讨黄芪和当归不同配伍对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细胞周期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雄性大鼠制备腹主动脉球囊导管损伤血管内皮模型,设计黄芪和当... 目的:探讨黄芪和当归不同配伍对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细胞周期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雄性大鼠制备腹主动脉球囊导管损伤血管内皮模型,设计黄芪和当归单用及不同比例配伍,对内皮损伤模型大鼠灌胃给药,干预14 d后取腹主动脉,检测腹主动脉增生内膜中VSMC表型转化、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和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球囊导管损伤主动脉内皮后,可引起VSMC表型转化及VSMC增殖从而导致血管内膜增生。当归、黄芪、黄芪-当归1∶1配伍、黄芪-当归5∶1配伍可增强血管增生内膜中平滑肌α肌动蛋白(SMα-actin)表达,抑制增生内膜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当归、黄芪、黄芪-当归1∶1配伍、黄芪-当归5∶1配伍可抑制血管组织中cyclin D1、cyclin E表达的增高,抑制增生内膜中p-PI3K和p-Akt蛋白表达的升高。结论:黄芪当归配伍对血管内皮受损后内膜增生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通过抑制血管内皮受损后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进而抑制VSMC表型转化和细胞增殖,从而发挥抗VSMC增殖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当归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周期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脑泰方对去势脑缺血大鼠脑损伤的影响与雌激素水平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秦莉花 刘洋 +7 位作者 黄娟 成邵武 刘林 李晟 王国佐 龚胜强 程成 葛金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8-432,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脑泰方对去势脑缺血大鼠脑梗死面积、脑组织病理学变化与血清雌激素水平的影响,分析脑梗死面积与雌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去势组、脑缺血组、模型组、药物组(雌激素组、加味脑泰方低、中、高剂... 目的探讨加味脑泰方对去势脑缺血大鼠脑梗死面积、脑组织病理学变化与血清雌激素水平的影响,分析脑梗死面积与雌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去势组、脑缺血组、模型组、药物组(雌激素组、加味脑泰方低、中、高剂量组)。去势组、模型组、药物组大鼠制备去势模型,去卵巢术后11d,药物组给予药物灌胃3 d,然后模型组、脑缺血组、药物组大鼠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24 h后取材,检测血清雌激素水平,TTC染色测量脑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与脑缺血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明显增大、雌激素水平更低,皮质和海马细胞坏死、核固缩更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干预后脑梗死面积减少,雌激素水平升高,尤其加味脑泰方高剂量组和雌激素组,雌激素、加味脑泰方中、高剂量组细胞形态明显改善;脑梗死面积与雌激素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加味脑泰方可减轻去势脑缺血大鼠的脑损伤,可能与提高其雌激素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脑泰方 脑缺血 脑梗死面积 雌激素 细胞形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解毒法对MCAO大鼠血浆TAT、F1+2、vWF、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定祥 刘文华 +2 位作者 文果 覃弘宇 邓奕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43-846,共4页
目的: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观察化瘀解毒法对MCAO大鼠血浆TAT、F1+2、v WF、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加曲班对照组、活血化瘀组、清热解毒组、化瘀解毒法组及PDTC组。线栓... 目的: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观察化瘀解毒法对MCAO大鼠血浆TAT、F1+2、v WF、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加曲班对照组、活血化瘀组、清热解毒组、化瘀解毒法组及PDTC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分别于术前1 h和术后12 h各给予相应药物1次,术后24h取标本用于检测。结果:(1)造模后各组TAT、F1+2水平显著升高;各治疗组TAT、F1+2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均P<0.05);各治疗组之间比较,TAT的含量以PDTC组最高,其次化瘀解毒法组和清热解毒组,阿加曲班组和活血化瘀组最低;F1+2含量阿加曲班组较PDTC组、化瘀解毒法组、活血化瘀组均低,化瘀解毒法组较PDTC组低(均P<0.05)。(2)造模后D-二聚体、v WF的水平显著增高;与模型组相比,阿加曲班组D-二聚体的水平降低(P<0.05),清热解毒组D-二聚体的含量升高(均P<0.05),活血化瘀组、化瘀解毒法组、PDTC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治疗组v WF的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各治疗组之间比较,活血化瘀组v WF的含量较PDTC组、清热解毒组均高(P<0.05);活血化瘀组、阿加曲班组、化瘀解毒法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活血化瘀法和清热解毒法配伍存在协同作用,活血化瘀中药和清热解毒中药单用均有降低血浆TAT、F1+2、v WF水平的作用,同用时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AO模型大鼠血液呈现高凝状态,表现为凝血功能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亢进、血小板活化增强,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以及化瘀解毒法对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活血化瘀法主要侧重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的改善,清热解毒法主要侧重血小板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而化瘀解毒法对两者均起作用,且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解毒法 大脑中动脉闭塞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凝血酶原片段1+2 D-二聚体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解毒法对MCAO大鼠凝血酶及其受体、脑组织MCP-1、NF-κB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邓奕辉 覃弘宇 +2 位作者 文果 刘文华 李定祥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575-579,共5页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法对MCAO大鼠凝血酶及其受体、大鼠脑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探讨凝血酶与炎性因子之间的关联性及化瘀解毒法的干预作用。方法:MCAO大鼠分手术组、模型组、...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法对MCAO大鼠凝血酶及其受体、大鼠脑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探讨凝血酶与炎性因子之间的关联性及化瘀解毒法的干预作用。方法:MCAO大鼠分手术组、模型组、活血化瘀法组、清热解毒法组、化瘀解毒法组、阿加曲班组、PDTC组等7组,分组给药,检测各组大鼠给药后脑组织凝血酶及其受体、MCP-1和NF-κB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并观察缺血区脑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结果:模型组脑组织凝血酶及其受体、MCP-1、NF-κB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增强(P<0.05),各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下降(P<0.05),化瘀解毒法组较明显;各组大鼠脑组织内PAR-1、MCP-1、NF-κB的蛋白含量与凝血酶蛋白含量均呈正向直线相关(P<0.05);模型大鼠缺血脑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各治疗组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凝血酶毒性和相关炎症反应之间存在关联性,化瘀解毒法可以抑制MCAO大鼠凝血酶毒性和炎症反应,活血化瘀法和清热解毒法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中风 化瘀解毒法 凝血酶 MCP-1 NF-ΚB 中性粒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o延长秀丽隐杆线虫的寿命并增强氧化应激抵抗力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瑾 周磊 +2 位作者 宋祯彦 郑熙隆 成绍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26-637,共12页
目的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elegans),下文简称线虫)及其突变株为生物模型,研究人参皂苷Ro(Ginsenoside-Ro,G-Ro)对健康寿命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不同剂量G-Ro(5、10、20μmol·L^(-1))... 目的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elegans),下文简称线虫)及其突变株为生物模型,研究人参皂苷Ro(Ginsenoside-Ro,G-Ro)对健康寿命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不同剂量G-Ro(5、10、20μmol·L^(-1))药物组、阳性药物对照组(40μmol·L^(-1)二甲双胍),研究G-Ro对线虫寿命、脂褐素荧光的影响。另外,在上述基础上利用10 mmol·L^(-1)百草枯(Paraquat,PQ)建立氧化损伤模型,探究G-Ro对线虫氧化应激状态下寿命及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影响。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DAF-16::GFP、SOD-3::GFP线虫及突变株daf-16(mu86)分析G-Ro对DAF-16及SOD-3的调节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0μmol·L^(-1) G-Ro延长了线虫寿命(***P<0.001);在氧化应激模型中,延长线虫寿命(#P<0.05);降低脂褐素荧光水平(11.70%)。20μmol·L^(-1) G-Ro降低线虫内源性ROS(11.92%,*P<0.05),降低氧化应激后升高的ROS(79.67%,*P<0.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0μmol·L^(-1) GRo提高叉头转录因子(Fork head box O,FOXO)同系物DAF-16去磷酸化入核率(51.00%);增强SOD-3荧光强度(19.85%,***P<0.001)。在正常及氧化应激状态下,G-Ro对突变体daf-16(mu86)寿命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正常及氧化应激状态下G-Ro延长线虫寿命的作用,可能与其上调SOD-3,清除累积的ROS相关。DAF-16的转录活性可能介导G-Ro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o 秀丽隐杆线虫 抗衰老 氧化应激 DAF-16 SO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饮子含药血清通过PPARγ/NF-κB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 被引量:7
12
作者 江建锋 白强 +3 位作者 贺春香 李泽 宋祯彦 成绍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10-1616,共7页
目的研究中药地黄饮子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子组(14.5 g·kg-1)、米诺环素组(150 mg·kg-1)。地黄饮子组和米诺环素组予以10%的含药血清干预,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浓度的空白血清。明场... 目的研究中药地黄饮子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子组(14.5 g·kg-1)、米诺环素组(150 mg·kg-1)。地黄饮子组和米诺环素组予以10%的含药血清干预,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浓度的空白血清。明场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促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PARγ蛋白表达和NF-κB p65活化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F-κB p65入核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促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的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PPARγ蛋白水平明显降低,NF-κB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PS刺激使BV2细胞核内NF-κB含量明细增多;给予地黄饮子或米诺环素含药血清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的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PARγ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NF-κB磷酸化水平和入核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地黄饮子可能通过调控PPARγ/NF-κB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饮子 小胶质细胞 促炎性因子 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脑泰方对卵巢摘除脑缺血大鼠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和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蛋白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秦莉花 李晟 +6 位作者 成邵武 刘林 刘洋 黄娟 龚胜强 程诚 葛金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脑泰方对卵巢摘除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雌激素组(n=10)和加味脑泰方组(n=10)。模型组、雌激素组、加味脑泰方组大鼠摘除卵巢。去... 目的探讨加味脑泰方对卵巢摘除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雌激素组(n=10)和加味脑泰方组(n=10)。模型组、雌激素组、加味脑泰方组大鼠摘除卵巢。去卵巢术后11 d,雌激素组、加味脑泰方组分别予雌激素和加味脑泰方灌胃3 d;术后14 d,模型组、雌激素组、加味脑泰方组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24 h后取脑组织,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蛋白活化程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脑泰方组和雌激素组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01),ERK1/2蛋白活化程度明显升高(P<0.01),p-JNK蛋白活化程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加味脑泰方可能通过提高p-ERK1/2蛋白活化,降低p-JNK蛋白活化,降低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加味脑泰方 中药 凋亡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脑泰方对去势脑缺血大鼠海马ATF4/CHOP/Puma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秦莉花 刘林 +8 位作者 成绍武 李晟 王国佐 黄娟 刘洋 王珊珊 龚盛强 程诚 葛金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5-369,共5页
目的:研究加味脑泰方对去卵巢脑缺血大鼠海马活化转录因子4 (ATF4)/C/EBP同源蛋白(CHOP)/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通路的影响。方法:将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加味脑泰方组和阳性对照组,除假手术组外,其它大鼠均行去卵巢... 目的:研究加味脑泰方对去卵巢脑缺血大鼠海马活化转录因子4 (ATF4)/C/EBP同源蛋白(CHOP)/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通路的影响。方法:将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加味脑泰方组和阳性对照组,除假手术组外,其它大鼠均行去卵巢术;术后11 d,阳性对照组和加味脑泰方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灌胃3 d后行脑缺血术。术后24 h进行行为学评价,取海马组织行RT-qPCR检测Bax、Bcl-2和caspase-3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ax、Bcl-2、caspase-3、ATF4、CHOP和Puma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的海马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脑泰方组与阳性对照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Bax、caspase-3、ATF4、CHOP和Puma的蛋白表达及Bax和caspase-3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而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脑泰方明显降低Bax、caspase-3、ATF4、CHOP和Puma表达,提高Bcl-2表达(P <0.05)。结论:加味脑泰方可能通过抑制ATF4/CHOP/Puma通路相关mRNA及蛋白的表达而减轻脑缺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脑泰方 脑缺血 活化转录因子4 C/EBP同源蛋白 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AO大鼠不同时相血浆TAT、F1+2、D-二聚体、vWF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定祥 刘文华 +4 位作者 文果 覃弘宇 李平 李定祥 邓奕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5-1117,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血浆TAT、F1+2、D-二聚体、v WF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MCAO大鼠缺血后血栓生物标记物的变化规律,为药物研究确定最佳观察时间点。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后不同时相组(1 h、6 h... 目的:通过观察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血浆TAT、F1+2、D-二聚体、v WF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MCAO大鼠缺血后血栓生物标记物的变化规律,为药物研究确定最佳观察时间点。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后不同时相组(1 h、6 h、12 h、24 h、48 h、72 h),每组8只。线栓法制造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TAT、F1+2、D-二聚体、v WF的水平。结果:脑缺血后1h TAT的水平即上升且于24h达峰值;F1+2、D-二聚体的水平在缺血后1 h骤然升高并于6h达峰值;而v WF在缺血后1h即骤然升高达峰值,然后维持在稳定的较高水平。结论:MCAO大鼠在急性脑缺血后血浆TAT、D-二聚体、v WF、F1+2水平均升高,表现出不同的时程规律,它们的峰值均集中在缺血后6 h或24 h,提示脑缺血的早期即存在有凝血纤溶系统紊乱、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缺血后24 h可作为药物研究的最佳观察时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闭塞 TAT F1+2 D-二聚体 VW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芍药散活性成分治疗阿尔兹海默病作用机制的生物网络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宋祯彦 陈易璇 +1 位作者 余婧萍 成绍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4-846,共13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从系统网络水平上研究当归芍药散(DSS)治疗阿尔兹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SMP)中筛选DSS治疗AD的活性成分,并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靶器官定位网络...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从系统网络水平上研究当归芍药散(DSS)治疗阿尔兹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SMP)中筛选DSS治疗AD的活性成分,并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靶器官定位网络、GO分析和Pathway富集分析。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DSS活性成分51种,显示其活性化合物的预测靶点377个,197个靶点与AD相关,DSS活性化合物的药效作用靶点高度富集到与AD相关的信号通路,与减少Aβ的聚集和抑制tau过度磷酸化以及抗炎和抗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其靶向基因的mRNA表达主要富集在肝、心脏、和脑。结论:DSS活性化合物以协同的方式与多个靶点多种途径相互作用,主要以抗炎、抗凋亡、增强代谢和增强免疫系统等途径对AD产生重要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当归芍药散阿尔兹海默病 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阶段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海马CA1区基因表达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祯彦 余婧萍 +3 位作者 贺春香 陈易璇 李富周 成绍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91-1798,共8页
目的对不同阶段阿尔茨海默病海马CA1区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探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AD早期、中期、晚期基因芯片数据,筛选3个时期都具有的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构... 目的对不同阶段阿尔茨海默病海马CA1区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探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AD早期、中期、晚期基因芯片数据,筛选3个时期都具有的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构建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NCA获取关键基因并进行细胞实验验证,同时分析这些关键基因参与的主要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富集程度,以探究其分子机制。结果从AD不同阶段的基因芯片(GSE28146)中筛选出在不同时期均出现差异表达的基因412个,使用STRING构建PPI网络关系,cytoNCA构建并结合网络拓扑分析,共筛选出关键基因12个,qPCR验证了芯片结果的准确性;GO和Pathway富集分析显示与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调节、细胞凋亡、缺氧反应、神经炎症等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主要涉及的信号通路有Rap1、Ras、NF-κB、TNF、PI3K-Akt。结论本研究发现神经炎症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失调可能是导致AD发生的重要因素,它们可能是防治AD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或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 GEO数据库 基因表达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通过TLR4/MyD88/NF-κB通路抑制链脲佐菌素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神经炎症反应 被引量:19
18
作者 于文静 杨苗 +6 位作者 贺春香 金怡杰 李泽 李平 邓思思 成绍武 宋祯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89,共7页
目的探究黄芩苷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侧脑室注射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模型的脑内炎症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核因子-... 目的探究黄芩苷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侧脑室注射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模型的脑内炎症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大鼠侧脑室注射STZ构建AD模型,分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芩苷低剂量(60 mg^(-1)·kg^(-1)·d^(-1))、高剂量组(120 mg^(-1)·kg^(-1)·d^(-1))、米诺环素组(36 mg^(-1)·kg^(-1)·d^(-1))。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qPCR检测TNF-α、IL-6、IL-1β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4、MyD88、NF-κB p65、p-NF-κB p65以及胞核/胞质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NF-κB入核及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动物学习记忆能力下降,TNF-α、IL-6、IL-1βmRNA表达升高,TLR4、MyD88蛋白表达,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和NF-κB p65的胞核/胞质比升高,NF-κB入核增多,小胶质细胞活化增加。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和米诺环素干预后动物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TNF-α、IL-6、IL-1βmRNA表达降低,TLR4、MyD88蛋白表达,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和NF-κB p65的胞核/胞质比降低,NF-κB入核减少,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结论黄芩苷可能通过抑制脑内小胶质细胞活化和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激活,减轻AD脑内神经炎症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阿尔茨海默病 链脲佐菌素 TLR4 MYD88 NF-ΚB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芍药散含药血清对Aβ1-42诱导的SH-SY5Y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贺春香 余婧萍 +4 位作者 李富周 贺旭 李平 成绍武 宋祯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875-2882,共8页
目的研究当归芍药散含药血清对Aβ1-42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Aβ1-42(10μmol/L)处理SH-SY5Y细胞24 h构建AD细胞模型,给予不同浓度当归芍药散含药血清(2.5%、5%、10%)干预24 h。分... 目的研究当归芍药散含药血清对Aβ1-42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Aβ1-42(10μmol/L)处理SH-SY5Y细胞24 h构建AD细胞模型,给予不同浓度当归芍药散含药血清(2.5%、5%、10%)干预24 h。分别采用MTT、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分别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β1-42处理后SH-SY5Y细胞存活率下降,凋亡率增高,细胞周期S期细胞数增加,G2/M期细胞数量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予5%、10%当归芍药散含药血清干预后,细胞存活率上升(P<0.01),凋亡率降低(P<0.01),且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下降,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升(P<0.01),S期细胞数量减少,G2/M期细胞数量增加,Cyclin D1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当归芍药散可以有效改善Aβ1-42诱导的SH-SY5Y细胞存活率,抑制Aβ诱导的细胞周期再进入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芍药散 阿尔兹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钟基因Bmal1通过JNK/caspase-3信号通路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PC12细胞的炎症及凋亡 被引量:6
20
作者 曾富康 张宇星 +3 位作者 周德生 陈瑶 刘利娟 李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72-1980,共9页
目的:探讨核心钟基因Bmal1(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 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炎症反应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建立Bmal1基因沉默(si-Bmal1)及阴性对照(si-NC)的稳定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株,将细胞分为空白(bl... 目的:探讨核心钟基因Bmal1(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 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炎症反应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建立Bmal1基因沉默(si-Bmal1)及阴性对照(si-NC)的稳定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株,将细胞分为空白(blank)组、氧糖剥夺/复氧(OGD/R)组、OGD/R+si-NC组及OGD/R+si-Bmal1组。通过OGD/R诱导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体外模型,CCK-8法检测沉默Bmal1基因对细胞活力及OGD/R后细胞活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Bmal1、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RT-qPCR法检测Bmal1、JNK及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及TUNEL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检测JNK核内表达情况。结果:沉默Bmal1基因使PC12细胞活力及OGD/R后PC12细胞活力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沉默Bmal1基因可进一步促进OGD/R后JNK/caspase-3通路相关分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P<0.05或P<0.01),增加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及细胞凋亡率(P<0.05或P<0.01),促进JNK核内表达。结论:核心钟基因Bmal1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PC12细胞的炎症反应及凋亡,其机制可能与JNK/caspase-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Bmal1基因 炎症 细胞凋亡 JNK/caspase-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