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目的基于CiteSpace对“中医治疗肠梗阻”近10年的参考文献开展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了解中医药领域内肠梗阻研究较活跃的作者和单位、肠梗阻研究的关键词,为未来中医药治疗肠梗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为数据源,检索2011-2021年发表的中医治疗肠梗阻领域的中文文献,并应用CiteSpace 5.8.R1版软件对机构、作者、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72篇,近10年来,发文量整体趋势为逐年减少,表明在中医治疗肠梗阻方面的研究日趋完善。中医治疗肠梗阻领域的研究内容集中于探讨各种中医相关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通过临床治疗经验不断完善中医治疗肠梗阻的体系;中医治疗肠梗阻研究领域热点词有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中药灌肠、中西医结合治疗、大承气汤、不完全性肠梗阻、保留灌肠治疗、中医药治疗;中医治疗肠梗阻大多联合西医治疗,主要起调理作用,大承气汤是中医治疗肠梗阻的经典方。机构间合作关系较独立,缺乏跨省交流合作,地域性较明显。结论中医治疗肠梗阻领域的研究逐步趋向完善,尤其在肠梗阻的中医学病因病机、中医药诊治方面已较为成熟,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开展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文摘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黄芪-冬虫夏草治疗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的作用靶点和相关信号通路,明确其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应用TCMSP、BATMAN-TCM数据库结合文献挖掘获取黄芪-冬虫夏草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慢性IgAN的疾病靶点;筛选出与黄芪-冬虫夏草共同的靶点,进而利用Venny 2.1绘制共同靶点韦恩图;利用STRING构建共同靶点互作网络(PPI);应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成黄芪-冬虫夏草丸活性成分-靶点交集的网络;通过R语言软件对共同靶点进行GO分析和慢性IgA肾病作用靶点的KEGG分析,筛选出潜在通路并分析其作用机制。运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黄芪-冬虫夏草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效能。取IgA肾病造模大鼠(分空白组、模型组和黄芪-冬虫夏草中剂量组)分别治疗21天。取肾脏组织,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VEGFA含量。筛选出黄芪-冬虫夏草中生物活性成分5个,作用于37个IgAN的共同靶点,核心靶点为VEGFA、HIF1A、NOS3、CASP3,主要涉及类固醇结合、细胞凋亡过程的半胱氨酸型内肽酶活性、雌激素受体结合、胆固醇结合等生物过程,主要富集在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分子显示主要成分和关键靶点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效能。相对于模型组,黄芪-冬虫夏草中剂量组VEGFA含量显著降低(P<0.05)。黄芪-冬虫夏草药对可能作用于VEGFA、HIF1A、NOS3、CASP3等关键靶点,通过抑制纤维化等与IgA肾病疾病相关的信号通路实现对IgA肾病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