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FC杨梅汁加工及贮藏环节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宣晓婷 崔燕 +5 位作者 程焕 邓文艺 尚海涛 林旭东 张铁 凌建刚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20期66-72,77,共8页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超高压杨梅汁在加工(榨汁、杀菌)及贮藏(1~3周)环节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杨梅汁以变形菌门为主,以葡糖杆菌属(Gluconobacter)、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蓝藻菌属(Cyanobacteria-norank)、...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超高压杨梅汁在加工(榨汁、杀菌)及贮藏(1~3周)环节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杨梅汁以变形菌门为主,以葡糖杆菌属(Gluconobacter)、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蓝藻菌属(Cyanobacteria-norank)、假单胞细菌属(Pseudomonas)、Mitochondria-norank、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Paraburkholderia)为优势菌属。在加工环节杨梅汁以蓝藻菌属为主;在贮藏期杨梅汁中优势菌种属由蓝藻菌属变为葡糖杆菌属和醋酸杆菌属;500 MPa/5 min超高压实验组以蓝藻菌属为主,而延长处理时间和反复泄压方式改变了优势菌属(分别为醋酸杆菌属和葡糖杆菌属)。研究结果全面地展现杨梅汁在全产业链中微生物多样性及演替变化,为更好地控制杨梅汁中微生物奠定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杨梅汁 微生物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的NFC与FC杨梅汁差异性代谢产物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瑞洋 宣晓婷 +4 位作者 崔燕 林旭东 邵兴锋 邓文艺 凌建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75-282,共8页
为探究浓缩还原(From concentrate,FC)和非浓缩还原(Not from concentrate,NFC)杨梅汁成分的差异,本文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的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二者的代谢产物。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实现了对NFC和FC杨梅汁的区... 为探究浓缩还原(From concentrate,FC)和非浓缩还原(Not from concentrate,NFC)杨梅汁成分的差异,本文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的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二者的代谢产物。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实现了对NFC和FC杨梅汁的区分,根据变量投影重要度和差异倍数筛选出9个差异较大的代谢物,经对比发现,FC杨梅汁中对磺基苯甲酸、5-甲基四氢叶酸、矢车菊素、西瑞香素、花椒毒酚和异黄蝶呤等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含量相对较低,而苦味物质(新橙皮苷、橙皮苷和槲皮素-3-O-新橙皮苷)含量相对较高。通过对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途径分析,筛选出5条差异较大的代谢通路,其中苯丙氨酸代谢、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是NFC与FC杨梅汁中差异代谢物的关键代谢途径。本研究揭示了NFC与FC杨梅汁代谢产物的差异性,为NFC杨梅汁的加工与鉴别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浓缩还原杨梅汁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代谢组学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联合网络爬虫算法的果汁鉴伪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SUN Yong 王译霄 +4 位作者 宣晓婷 张熙悦 邓文艺 靳欢 凌建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9-276,共8页
果汁鉴伪技术正成为全球食品营养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发展对果汁质量与安全控制至关重要。结合机器学习联合网络爬虫算法检索文献技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果汁鉴伪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领域,并着重阐述了非靶向/靶向代谢组学鉴伪技术的... 果汁鉴伪技术正成为全球食品营养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发展对果汁质量与安全控制至关重要。结合机器学习联合网络爬虫算法检索文献技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果汁鉴伪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领域,并着重阐述了非靶向/靶向代谢组学鉴伪技术的研究进展。结合多学科交叉和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对检测方法耦合发展、监督型机器学习统计工具开发、无人监督鉴伪等趋势作了预测,以期为果汁鉴伪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汁鉴伪 果汁掺假 网络爬虫 机器学习 非靶向/靶向标记法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均质对NFC水蜜桃浊汁稳定性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崔燕 郭加艳 +5 位作者 宣晓婷 林旭东 尚海涛 邓文艺 张铁 凌建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322-330,共9页
本文采用高压均质技术,探究了均质压力(20~40 MPa)及次数(1~2次)对NFC水蜜桃浊汁的混浊度、离心沉淀率、粒径、Zeta电位等稳定性指标和pH、TSS、总酸、固酸比、还原糖、色泽、总酚、VC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均质(30~40 MPa/1... 本文采用高压均质技术,探究了均质压力(20~40 MPa)及次数(1~2次)对NFC水蜜桃浊汁的混浊度、离心沉淀率、粒径、Zeta电位等稳定性指标和pH、TSS、总酸、固酸比、还原糖、色泽、总酚、VC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均质(30~40 MPa/1、20~40 MPa/2)可有效提高NFC水蜜桃浊汁的稳定性,离心沉淀率较未处理组下降13.49%~24.22%,平均颗粒粒径由1853.67 nm降至501.10~665.27 nm,绝对Zeta电位值显著提高(P<0.05)。随着均质压力及次数的增加,浊汁中可溶性果胶含量上升,而残存果胶甲基酯酶活力逐渐降低。高压均质后,浊汁色泽显著改善,L~*值升高,褐变指数BI值下降(P<0.05);30 MPa/1下,品质保持最佳,总酚、VC含量较未处理组显著提高(P<0.05),而pH、TSS、总酸和固酸比无变化(P>0.05);随着均质次数增加,pH、TSS、总酚和VC含量显著降低(P<0.05),品质下降。高压均质处理可有效提高NFC水蜜桃浊汁稳定性、抑制褐变,并提高总酚、VC等营养物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C水蜜桃浊汁 高压均质 稳定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山泡菜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品质指标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邓文艺 林辉 王锋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23期57-60,共4页
以铁棍淮山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方式制作淮山泡菜。研究了淮山在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维C、总酸、pH值、脆度及色差6个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经自然发酵的淮山泡菜的发酵周期为7 d,在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呈先上升再下降至稳... 以铁棍淮山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方式制作淮山泡菜。研究了淮山在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维C、总酸、pH值、脆度及色差6个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经自然发酵的淮山泡菜的发酵周期为7 d,在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呈先上升再下降至稳定的趋势,在第4天出现峰值;维C含量缓慢下降;总酸含量逐渐上升至稳定;pH值和脆度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色差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其发酵时间为9 d时,亚硝酸盐含量1.13 mg/kg,维C含量0.84 mg/100 g,总酸含量5.01 g/kg,pH值3.32,产品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山泡菜 发酵 品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鲜榨茭白汁营养品质、抗氧化特性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林旭东 孙瑞洋 +4 位作者 崔燕 尚海涛 邓文艺 凌建刚 宣晓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44-52,共9页
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茭白汁的影响,本文对比了超高压(HPP,400~500 MPa/5~10 min)和传统热处理(TP,80℃/10 min)对非浓缩还原(NFC)茭白汁的理化品质、营养组分、抗氧化特性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茭白汁的感官品质降低... 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茭白汁的影响,本文对比了超高压(HPP,400~500 MPa/5~10 min)和传统热处理(TP,80℃/10 min)对非浓缩还原(NFC)茭白汁的理化品质、营养组分、抗氧化特性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茭白汁的感官品质降低且出现了明显的分层,而HPP处理对茭白汁中的pH、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且减少了分层现象,提升了茭白汁的感官品质。同时与TP处理相比,HPP处理能更好的保持茭白汁中的总酚、黄酮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此外,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GCIMS)风味解析显示,HPP增加了茭白汁中的果香和草香,提升了茭白汁的风味。综上,相较于传统TP处理,HPP处理在保持茭白汁品质特性、抗氧化及风味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汁 超高压 营养品质 抗氧化特性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