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7·10湖北秭归张家红屋场滑坡基本特征与成因机制研究
1
作者 邓茂林 彭旭 +7 位作者 魏东 左清军 梁之康 周梦婷 苏鹏民 朱晓涵 李雨洲 童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9-337,共9页
为了深入研究张家红屋场滑坡的形成过程和成灾机理,为我国山区存在类似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减灾防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通过现场调查和钻孔资料分析,结合降雨数据和数值模拟方法,探讨滑坡发生的动力学过程和成因机理。现场... 为了深入研究张家红屋场滑坡的形成过程和成灾机理,为我国山区存在类似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减灾防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通过现场调查和钻孔资料分析,结合降雨数据和数值模拟方法,探讨滑坡发生的动力学过程和成因机理。现场调查及钻孔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滑坡滑体物质为第四系碎石土,土石比6∶4;滑面为基覆界面呈“光面”型特征,坡体后缘汇水面积为27545 m^(2)。数值模拟结果表明,7月3~4日累计16 h的持续降雨造成滑坡稳定性大幅下降,7月9日的强降雨作用直接导致该滑坡发生破坏。初步研究认为,滑坡位于秭归向斜西翼的单面斜坡上,松散的第四系碎石土和“光面”型的基覆界面是该滑坡发生的内因;前期的7月3~4日累计212 mm的持续降雨和7月9日高达170 mm的强降雨、滑坡外侧大面积坡体降雨汇集成地表径流进入滑坡体、滑坡体坡表排水系统废弃为该滑坡发生的外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土质滑坡 光面型 强降雨 数值模拟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逆向岩质岸坡塌岸-滑坡破坏机理研究
2
作者 李杨 赵海林 +2 位作者 黄波林 李宏林 许凯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8,共12页
现阶段大多数逆向岩质岸坡倾倒失稳破坏均被解释为受倾角和结构面控制的渐进式整体失稳破坏机制,但据调查表明一些库区逆向岸坡倾倒变形加剧或失稳前,都普遍存在前缘塌岸现象。为深入研究塌岸约束条件下塌岸-滑坡破坏机制及灾变过程,以... 现阶段大多数逆向岩质岸坡倾倒失稳破坏均被解释为受倾角和结构面控制的渐进式整体失稳破坏机制,但据调查表明一些库区逆向岸坡倾倒变形加剧或失稳前,都普遍存在前缘塌岸现象。为深入研究塌岸约束条件下塌岸-滑坡破坏机制及灾变过程,以三峡库区巫峡段龚家坊滑坡为例构建二维物理模型,开展典型逆向岩质岸坡在库水位侵蚀下发生塌岸-滑坡破坏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滑坡失稳演化过程中,塌岸改变了坡形、坡体结构、应力分布,并且为上部变形体提供了重要临空条件,是逆向岩质岸坡滑坡破坏的灾变加速诱因。(2)形成滑坡的主要原因是反倾岩层重力时效的累计下弯曲倾倒产生大量拉张裂隙,蓄水后纵横两向裂隙逐渐在塌岸的影响下产出并贯通形成多级滑面。(3)塌岸-滑坡链式演化过程中,塌岸发生前岸坡各点的应力、位移均无明显波动,塌岸发生后坡内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坡表变形,破裂面逐步贯通。(4)不同深度的坡脚侵蚀区在塌岸-滑坡演化过程中,失稳坡体均有明显的分级滑移现象。滑移前,侵蚀区顶部岩梁在上覆荷载的挤压下,岩层层理面累计弯曲角度达到15°~23°时,斜坡后缘卸荷裂缝发育,进一步贯通形成深度约为侵蚀区深度2.5~3倍的滑面。(5)滑坡破坏规模与坡脚侵蚀深度正相关,坡脚侵蚀深度深,塌岸出现越早,形成潜在破坏区范围越大,岩层变形破坏过程中弯曲滑移现象越明显。相关成果可为库区逆向岩质岸坡倾倒破坏机制的研究提供新视野,为库区类似岸坡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逆向岩质岸坡 二维模型试验 变形破坏机理 塌岸-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信息系数法的卧沙溪滑坡变形相关性分析及预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尚敏 王殿鹏 +2 位作者 易庆林 袁朔 宋云鹏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2-580,共9页
本篇以三峡库区卧沙溪滑坡为研究对象,运用最大信息量法对滑坡变形影响因素相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降雨是坡体加速变形的主要诱因,库水位变化仅起到加速滑坡变形的作用,而非既有研究认为的动水压力型滑坡。为提升滑坡预警和预... 本篇以三峡库区卧沙溪滑坡为研究对象,运用最大信息量法对滑坡变形影响因素相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降雨是坡体加速变形的主要诱因,库水位变化仅起到加速滑坡变形的作用,而非既有研究认为的动水压力型滑坡。为提升滑坡预警和预测的准确度,采用了最大信息系数法(MIC)与改进的切线角法,对近8年来滑坡次级滑体发生的4次阶跃变形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引发这些阶跃变形的降雨阈值和位移速率阈值。基于这些阈值,建立了一个更加完善的新型预警模型。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提升对卧沙溪滑坡的监测水平,也为类似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沙溪滑坡 定量分析 最大信息系数 预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InSAR与神经网络的范家坪滑坡形变监测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文正 卢书强 +1 位作者 林振 周王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63,共14页
传统滑坡地表形变监测手段存在着监测范围小、复杂地形信息获取难度高、经济成本投入量大等缺点,且大型复杂滑坡变形时间序列的非线性、不确定性变化特征也一直是滑坡形变监测及预测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以三峡库区范家坪滑坡为研究对... 传统滑坡地表形变监测手段存在着监测范围小、复杂地形信息获取难度高、经济成本投入量大等缺点,且大型复杂滑坡变形时间序列的非线性、不确定性变化特征也一直是滑坡形变监测及预测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以三峡库区范家坪滑坡为研究对象,利用差分干涉测量短基线集时序分析技术(small baseline subset InSAR,SBAS-InSAR),结合地表GPS监测数据进行滑坡形变监测,基于SBAS-InSAR时间序列数据及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开展滑坡形变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范家坪滑坡SBAS-InSAR形变监测结果与地表GPS监测数据所反映出的形变区域及形变量级基本保持一致,与现场调查情况相吻合;范家坪滑坡的位移变形与坡体的高程分布及库水位条件密切相关,当库水位高于160 m时,滑坡前缘阻滑段主要受“浮托减重”效应影响,当库水位低于160 m时,渗流压力占主导作用,水位下降阶段的位移变形总体明显大于水位上升阶段,库水位下降速率对范家坪滑坡的位移变形产生重要影响,且木鱼包滑坡区相较于谭家河滑坡区对库水位下降速率的变形响应更为强烈;将LSTM神经网络模型与传统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效果对比、置信区间估计及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始终保持较高的预测精度,验证了InSAR与神经网络结合的滑坡监测与预测方法能够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和信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测量短基线集时序分析技术 长短时记忆网络 深度学习 范家坪滑坡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三门洞滑坡复活机理及韧性变形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家旭 易庆林 +3 位作者 邓茂林 安知利 彭云飞 雷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168,共9页
三峡库区蓄水诱发大量库岸古滑坡复活变形,引入“韧性变形”概念可很好地解释古滑坡在相似影响因素下的差异性变形响应情况。以三峡库区三门洞滑坡为例,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及17 a的监测数据,分析古滑坡复活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及“韧性变形... 三峡库区蓄水诱发大量库岸古滑坡复活变形,引入“韧性变形”概念可很好地解释古滑坡在相似影响因素下的差异性变形响应情况。以三峡库区三门洞滑坡为例,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及17 a的监测数据,分析古滑坡复活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及“韧性变形”机制。结果表明:①三峡库区三门洞滑坡为平缓堆积层古滑坡,自三峡水库蓄水后复活变形,前、中、后部变形主要为塌岸、拉张裂缝或坍滑和拉张剪切裂缝;②在库水位下降期间,滑坡的变形对库水位的快速下降响应敏感,库水在低水位运行和上升期间,滑坡变形主要诱发因素是降雨,尤其是连续性强降雨,可引发滑坡持续性变形;③滑坡发生“韧性变形”时,滑体内部经历一次密实过程,使得土体的密度增大,内聚力增强,提高了土体的抗剪能力,在一段时间内拥有抵抗下次变形的力量。研究成果可为三峡库区滑坡监测预警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滑坡 复活机理 韧性变形 三门洞滑坡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层碎裂岩质滑坡地下水动态迁移规律及变形机理——以三峡库区木鱼包滑坡为例
6
作者 邓茂林 梁之康 +6 位作者 王国法 汪标 周露露 万航 彭旭 苏鹏民 朱晓涵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5-222,共8页
库水升降及降雨引起库岸地下水动态变化,地下水动态升降是顺层碎裂岩质滑坡变形破坏的直接诱发因素之一。通过三峡库区木鱼包滑坡近7 a监测数据、勘察资料等,研究了降雨、库水位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坡体变形对地下水的响应机... 库水升降及降雨引起库岸地下水动态变化,地下水动态升降是顺层碎裂岩质滑坡变形破坏的直接诱发因素之一。通过三峡库区木鱼包滑坡近7 a监测数据、勘察资料等,研究了降雨、库水位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坡体变形对地下水的响应机制。研究表明:①地下水升降明显先于坡体变形,由降雨和库水位来预测地下水位,可进一步判断坡体变形情况,这为滑坡预警预报提供了有力依据。②当坡体前部地下水位超过最高库水位(175 m)时,坡体变形在浮托减重效应影响下,动水压力作用逐渐增强。③获得了降雨抬升地下水位的阈值,持续降雨10 d降雨量达150 mm,坡体前部地下水位抬升3.22~6.88 m;30 d内降雨量300 mm,坡体前部地下水位抬升10 m左右。④2017年10—12月,前部平台QSK1钻孔地下水位高达184.2 m,比库水位(175 m)高近10 m,72 d坡体位移量为88.5 mm。该研究成果为库区顺层岩质滑坡监测预警、防灾减灾和库水调度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降雨 库水位 碎裂顺层岩质滑坡 变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木鱼包滑坡地表变形规律分析 被引量:34
7
作者 邓茂林 易庆林 +3 位作者 韩蓓 周剑 李卓骏 张富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145-3152,3166,共9页
三峡库区木鱼包滑坡自2006年实施专业监测以来,一直持续变形,对三峡大坝工程和长江航道造成巨大威胁。通过多次野外地质调查资料、长期现场巡查、人工GPS位移监测数据、近1年的全自动监测数据等,深入分析该滑坡在库水涨落及降雨条件下... 三峡库区木鱼包滑坡自2006年实施专业监测以来,一直持续变形,对三峡大坝工程和长江航道造成巨大威胁。通过多次野外地质调查资料、长期现场巡查、人工GPS位移监测数据、近1年的全自动监测数据等,深入分析该滑坡在库水涨落及降雨条件下的变形特征、演化规律及变形机制。结果表明,滑坡坡体结构、岩性及地质构造等地质因素控制了木鱼包滑坡的变形,库水位是主要的驱动因素。库水位上升过程中,库水位由145m升到155m左右,月位移量为最小值;动水压力向坡内,滑坡变形最小;库水位155m上升至175m期间,库水入渗前部坡体,对滑坡前部抗滑段形成浮托减重效应,变形有所增加。库水位由175m下降到170m左右,累积位移形成阶跃,坡受向坡外动水压力和浮托减重效应作用,月位移达最大值。库水位由170m降到145m期间,浮托减重效应作用减小,月位移量降低。目前,木鱼包滑坡变形趋势减小,产生大规模滑动的可能性较小,但须进一步加强监测和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鱼包滑坡 位移阶跃 浮托减重效应 变形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三门洞滑坡稳定分析及抗滑桩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易庆林 周瑞 +3 位作者 梁卫 刘艺梁 曾怀恩 陈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1-116,共6页
为研究降雨和库水作用对三峡库区三门洞滑坡抗滑桩加固的影响,通过对监测资料的分析,以降雨、库水、桩位等组合不同工况,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模型并模拟抗滑桩加固效果。采用强度折减法得出多种工况的抗滑桩内力分布图。结果表明:三... 为研究降雨和库水作用对三峡库区三门洞滑坡抗滑桩加固的影响,通过对监测资料的分析,以降雨、库水、桩位等组合不同工况,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模型并模拟抗滑桩加固效果。采用强度折减法得出多种工况的抗滑桩内力分布图。结果表明:三门洞滑坡为前缘变形大于后缘变形的牵引式滑坡;库水位涨落是导致滑坡变形的主要因素,降雨加速了滑坡变形;通过模拟得到最佳抗滑桩桩位,其距离滑坡前缘剪出口245 m,且建议初步设计桩长为3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强度折减法 数值模拟 剩余推力 三门洞滑坡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1数据的三峡库区木鱼包滑坡时空变形演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铮 张国栋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6,共7页
三峡库区脆弱的地质环境、降雨及库水位升降作用,致使长江干(支)流滑坡分布广、数量多、危害大,滑坡监测是地质灾害减灾防灾的主要措施之一.以三峡库区木鱼包滑坡为研究对象,以哨兵1号(Sentinel-1)数据为数据源,获取了木鱼包滑坡及其附... 三峡库区脆弱的地质环境、降雨及库水位升降作用,致使长江干(支)流滑坡分布广、数量多、危害大,滑坡监测是地质灾害减灾防灾的主要措施之一.以三峡库区木鱼包滑坡为研究对象,以哨兵1号(Sentinel-1)数据为数据源,获取了木鱼包滑坡及其附近区域2017年4月至2021年3月的120景数据,使用时间序列InSAR分析方法,研究木鱼包滑坡时空形变演化特性,并与地基GNSS监测数据和地质调查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SBAS-InSAR与GNSS监测数据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在演化趋势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InSAR分析结果与现场调查比对分析,SBAS-InSAR对滑坡边界及滑坡发展演化过程中较大变形具有较强的监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变形监测 时空演化 INSAR 木鱼包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优势流入渗诱发堆积层滑坡浅层破坏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晓虎 魏兆亨 +3 位作者 易武 郭飞 黄海峰 肖宇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6-1145,共10页
土体裂隙为雨水提供了入渗通道,沿此通道形成的优势流主导着降雨入渗过程,导致滑坡稳定性逐步恶化,促使变形持续发展。以徐洼滑坡为例,结合地质勘察、现场宏观巡查以及监测数据等,在分析徐洼滑坡变形特征的基础上,阐明裂隙对滑坡浅层破... 土体裂隙为雨水提供了入渗通道,沿此通道形成的优势流主导着降雨入渗过程,导致滑坡稳定性逐步恶化,促使变形持续发展。以徐洼滑坡为例,结合地质勘察、现场宏观巡查以及监测数据等,在分析徐洼滑坡变形特征的基础上,阐明裂隙对滑坡浅层破坏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深度裂隙引起的优势流入渗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无限边坡模型,计算优势流作用下浅层滑坡的稳定性演化特征,最终厘清优势流入渗诱发浅层破坏机理。研究表明:(1)裂隙提高了坡体的透水性,坡体变形与裂隙发育相互促进,而引起浅层破坏的往往是滑坡变形产生地表拉张裂隙的持续演化;(2)裂隙改变了雨水的入渗过程,一部分沿坡体表面向下垂直入渗,一部分沿裂隙入渗至裂隙末端向四周扩散,随着裂隙发育,降雨入渗由优势流主导;(3)滑坡变形与裂隙发育的关系密切,无裂隙时,坡体仅表层处于不稳定状态,表现为表层侵蚀破坏,随着裂隙演化,裂隙影响深度内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表现为滑动破坏,裂隙末端的暂饱和区为最危险滑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层滑坡 优势流入渗 失稳机理 变形特征 浅层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in Transformer目标全景分割的三峡库首土质滑坡识别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志勇 黄海峰 +4 位作者 李清清 周红 张瑞 柳青 董志鸿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6-185,共10页
【目的】滑坡识别是解决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在哪里的关键。尤其人工智能是深度学习方法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目标识别领域,但对于多植被山区复杂环境下的滑坡隐患识别,存在着模型单一、精度较差等问题。【方法】故文章提出一种基于Swin Transf... 【目的】滑坡识别是解决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在哪里的关键。尤其人工智能是深度学习方法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目标识别领域,但对于多植被山区复杂环境下的滑坡隐患识别,存在着模型单一、精度较差等问题。【方法】故文章提出一种基于Swin Transformer(Shift Windows Transformer)作为骨干网络结合目标全景分割的智能识别方法,对三峡库首区域土质滑坡开展识别。将三峡库首的485处土质滑坡制作成样本集,并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将训练集加载进Swin Transformer模型中进行训练,模型采用自注意力机制对训练集提取特征,构建特征图,测试集验证特征图的识别精度,保留识别精度最高的特征图。最终以此实现滑坡目标与背景区域的有效区分进而完成隐患识别,同时与DeepLab V3模型进行对比。【结果】结果显示:Swin Transformer模型在识别精度和识别速度上都要高于DeepLab V3模型,在三峡库首的试验中准确率可以达到83.55%,单张图片预测时间为0.18 s。【结论】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多植被山区复杂环境下快速识别土质滑坡,可为多植被山区的滑坡灾害调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首 土质滑坡 Swin Transformer 全景分割 隐患识别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堆积层滑坡变形滞后时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高晨曦 刘艺梁 +2 位作者 薛欣 易庆林 陈健翔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27-1436,共10页
堆积层滑坡是三峡水库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地质灾害,其变形演化往往滞后于库水位的变化,表现出时间滞后效应,给滑坡灾害精准预测和灾害警情准确发布造成极大困扰。采用集对分析法并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滑坡加权位移向量计算模型,在滑坡... 堆积层滑坡是三峡水库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地质灾害,其变形演化往往滞后于库水位的变化,表现出时间滞后效应,给滑坡灾害精准预测和灾害警情准确发布造成极大困扰。采用集对分析法并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滑坡加权位移向量计算模型,在滑坡加权位移演化与库水位波动相互关系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寻找滑坡加权位移与库水位变化速率相关性达到最大时的平移步数,从而计算出滑坡变形滞后于库水位变化的时间。以三峡库区典型堆积层滑坡———树坪滑坡为例,在分析滑坡变形演化规律基础上,分别选取2012年、2013年、2014年汛雨期地表位移与库水位下降速率的监测数据开展滑坡变形滞后时间研究。研究发现:当库水位下降速率小于等于0.43 m·d-1时,树坪滑坡变形滞后时间大于等于5 d;当库水位下降速率在0.43 m·d-1到0.7 m·d-1之间时,树坪滑坡变形滞后时间在2 d到5 d之间;当库水位下降速率大于等于0.7 m·d-1时,树坪滑坡变形滞后时间小于等于2 d;随着库水位下降速率不断增大,树坪滑坡变形滞后时间不断缩短。通过分析滑坡不同空间位置监测点的滞后时间,发现越靠近滑坡体前缘变形滞后时间越短,当库水位下降速率在0.43 m·d-1到0.7 m·d-1之间时,滑坡前缘变形滞后时间在2.4 d到5.4 d之间,滑坡中部的变形滞后时间在3.4 d到5.6 d之间,滑坡前缘和中部的变形滞后时间差在0.2 d到1.4 d之间。研究成果可以为树坪滑坡的监测预警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对重大水利工程涉水滑坡监测预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层滑坡 集对分析 库水位 滑坡变形 滞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涉水滑坡涌浪预测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秋旺 冯万里 +2 位作者 黄波林 董星辰 陈云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24-432,共9页
三峡库区涉水滑坡分布广泛,其运动方式、涌浪波特征与涉水情况紧密相关。现有的滑坡涌浪预测方法中,鲜有考虑滑坡涉水情况对涌浪的影响。基于此,通过滑坡物理概化模型试验,对涉水滑坡涌浪特征及不同淹没度λ(滑体滑动前水下部分滑体体... 三峡库区涉水滑坡分布广泛,其运动方式、涌浪波特征与涉水情况紧密相关。现有的滑坡涌浪预测方法中,鲜有考虑滑坡涉水情况对涌浪的影响。基于此,通过滑坡物理概化模型试验,对涉水滑坡涌浪特征及不同淹没度λ(滑体滑动前水下部分滑体体积与整体体积之比)情况下滑坡涌浪首浪最大波高计算公式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淹没度的增加,滑坡涌浪类型逐渐由水上滑坡涌浪向水下滑坡涌浪转变,且涌浪波高逐渐减小。结合试验数据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涉水滑坡涌浪首浪最大波高计算公式,与Node公式、潘家铮公式相比较,所推导的经验公式适合涉水滑坡涌浪首浪最大波高计算,预测精度更高,可为涉水滑坡涌浪灾害预测预报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水滑坡 淹没度 首浪最大波高 预测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体破碎程度对滑坡涌浪特征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李秋旺 黄波林 +2 位作者 张鹏 成书楼 张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45-3354,共10页
滑坡岩土体在运动过程中大多会发生切割性破碎,破碎滑体入江会强烈影响产生的涌浪特征;破碎滑体造浪效应尚需进一步揭示。基于大型三维滑坡涌浪缩尺物理试验,开展了不同滑体破碎程度下的滑坡产生涌浪物理试验,对破碎滑体的造浪效应进行... 滑坡岩土体在运动过程中大多会发生切割性破碎,破碎滑体入江会强烈影响产生的涌浪特征;破碎滑体造浪效应尚需进一步揭示。基于大型三维滑坡涌浪缩尺物理试验,开展了不同滑体破碎程度下的滑坡产生涌浪物理试验,对破碎滑体的造浪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滑体破碎程度的增加,涌浪第一波峰、最大波高及传播速度均呈减小的趋势。其中,滑体破碎程度从小到大,涌浪最大波幅减小幅度依次为8.84%、19.75%,首浪最大波高减小幅度依次为12.49%、21.13%。通过试验现象可知,滑体破碎程度主要通过控制滑体运动速度和滑体-水体相互作用过程对涌浪特征造成影响;并基于滑体-水体相互作用,提出滑体结构重组、渗透流、涌浪波消减3种作用机制。这些新认识揭示了滑坡运动-破碎-造浪特征,深化了滑坡涌浪形成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体 破碎程度 涌浪特性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ICEEMDAN-CNN-SVR滑坡位移组合预测模型
15
作者 石化波 王刚 曾怀恩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3,共7页
滑坡位移预测是滑坡早期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位移分解程度与特征选取深入程度不够导致滑坡位移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ICEEMDAN-CNN-SVR滑坡位移组合预测模型:为了解决位移分解程度不够的问题,该模型首先运用ICEEMDAN分解... 滑坡位移预测是滑坡早期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位移分解程度与特征选取深入程度不够导致滑坡位移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ICEEMDAN-CNN-SVR滑坡位移组合预测模型:为了解决位移分解程度不够的问题,该模型首先运用ICEEMDAN分解模型对滑坡位移曲线进行分解,将平滑性较好且具有递增趋势的IMF曲线作为趋势项位移,将其他具有波动趋势的IMF曲线总和重构为周期项位移;为了解决特征选取深入程度不够的问题,针对不同位移特性进行了特征变量选取,通过二维平铺与CNN特征提取得到特征变量更深层次的信息,将提取到的特征信息输入SVR预测模型中实现对趋势项位移与周期项位移的精准预测.以典型堆积层滑坡———八字门滑坡为例,选取ZG110与ZG111监测点2007年1月—2012年9月典型变形阶段水平位移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ZG110与ZG111监测点预测评价指标R2,ERMSE,EMAE分别为0.9951、0.9989、5.7489、2.7532,4.5091、1.8529,预测效果良好;将模型预测结果与EEMDCNN-SVR预测模型及CNN-SVR预测模型结果作对比,相较其他预测模型,新模型的预测精度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字门滑坡 ICEEMDAN分解 特征提取 CNN-SVR模型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白云岩多级循环荷载损伤特性研究
16
作者 潘孝新 李勇 +2 位作者 易武 黄晓虎 何涛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0,共8页
为研究多级循环荷载下岩石损伤演化规律及声学前兆响应特征,对白云岩试样开展不同加载波形的多级循环荷载单轴试验,以相同条件下的常规单轴试验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多级循环荷载作用下白云岩试样的变形特征和强度变化机制,同时结合声发... 为研究多级循环荷载下岩石损伤演化规律及声学前兆响应特征,对白云岩试样开展不同加载波形的多级循环荷载单轴试验,以相同条件下的常规单轴试验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多级循环荷载作用下白云岩试样的变形特征和强度变化机制,同时结合声发射技术分析多级循环荷载过程中白云岩的损伤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在达到峰值强度之前,多级循环荷载并未改变白云岩应力-应变曲线的基本形态,多级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的上升趋势与常规单轴加载时保持一致;与常规单轴试验相比,多级循环荷载会加重白云岩的损伤,增加其岩石内部微破裂事件的发生频率导致内部积聚的能量进一步增大,这种累积效应最终导致白云岩在破坏时释放出更大的能量;通过对比分析两种循环荷载试验下的Felicity比的下降速率以及岩样破坏时的Felicity值,结果表明正弦波多级循环荷载比三角波多级循环荷载对岩石的损伤破坏更为严重;在常规单轴试验中声发射振铃计数和能量表现出“频发期”可作为岩石即将失稳破坏的前兆预测信号.在正弦波多级循环荷载中声发射出现振铃计数和能量持续突增时可作为岩石破裂的前兆信息,可为工程岩体灾害的监测与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多级循环荷载 损伤特性 声发射 Felicity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变形特征及影响因素的阶段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易庆林 张明玉 +2 位作者 文凯 徐鑫 尚敏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38-42,共5页
为研究三峡库区库岸滑坡的变形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以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滑坡全球定位系统(GPS)位移监测数据,结合降雨及库水位资料,依据库区蓄水过程,分三阶段定性分析滑坡的变形特征和影响变形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滑... 为研究三峡库区库岸滑坡的变形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以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滑坡全球定位系统(GPS)位移监测数据,结合降雨及库水位资料,依据库区蓄水过程,分三阶段定性分析滑坡的变形特征和影响变形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滑坡变形集中在每年的5~8月份,呈阶跃式变形;降雨和库水位变化为影响滑坡变形的主要因素;从第一阶段(200306~200608)降雨为滑坡变形的主导因素,第二阶段(200609~200808)降雨为主要影响因素,库水位变化有一定影响,到第三阶段(200811~今)降雨和库水位变化共同影响滑坡变形.研究说明:降雨强度较滑坡累积变形表现出较强关联性,库水位的波动对累积位移的影响并不明显;降雨强度越大,累积位移曲线上升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河滑坡 库水位 降雨 变形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谭家河滑坡变形监测成果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国栋 谈太溪 +3 位作者 徐志华 邱重阳 李学良 卢书强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5-192,共8页
水库滑坡是三峡库区多发性的地质灾害,其主要诱发因素是库水位升降和降雨,三峡库区重大危险性滑坡专业监测已实施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监测数据。谭家河滑坡是长江干流上重大涉水滑坡,自2006年实施专业监测以来该滑坡持续变形。结合专业监... 水库滑坡是三峡库区多发性的地质灾害,其主要诱发因素是库水位升降和降雨,三峡库区重大危险性滑坡专业监测已实施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监测数据。谭家河滑坡是长江干流上重大涉水滑坡,自2006年实施专业监测以来该滑坡持续变形。结合专业监测、库水位和降雨等资料,分别提取了降雨和库水位变化因子,深入细致地分析了滑坡变形特性,给出了该滑坡的变形演化模式,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库水位抬升所产生的付托减重效应对该滑坡变形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有限,滑坡变形的主要诱发因素是降雨,雨型、雨强和年降雨量对滑坡变形都有较大的影响。分析成果可为水库型滑坡分类、专业监测系统优化和减灾防灾技术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型滑坡 变形监测 滑坡诱因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靠椅状土质滑坡变形特征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28
19
作者 邓茂林 周剑 +3 位作者 易庆林 张富灵 韩蓓 李卓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96-1303,共8页
自三峡库区蓄水以来,库区不少滑坡监测位移–时间曲线呈台阶状阶跃变化,靠椅状土质滑坡尤为明显,此现象加大了滑坡稳定状态的识别度,严重影响滑坡的预警预报。以白家包滑坡为例,通过多次野外地质调查、长期现场巡查、十多年的GPS位移监... 自三峡库区蓄水以来,库区不少滑坡监测位移–时间曲线呈台阶状阶跃变化,靠椅状土质滑坡尤为明显,此现象加大了滑坡稳定状态的识别度,严重影响滑坡的预警预报。以白家包滑坡为例,通过多次野外地质调查、长期现场巡查、十多年的GPS位移监测数据、1a多全自动监测数据及滑坡学相关理论等,较深入研究了在库水升降及降雨条件下该滑坡的变形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汛期及库水位升降时滑坡发生变形,库水位下降为诱发变形的主要因素,年位移量在35~250 mm,历年位移曲线呈"W"型波动,一次跃阶30~180 mm位移量集中在20~30 d完成。库水位下降25m水位高程为150m左右时,位移跃阶启动。库水位下降至145m后1周,跃阶日位移达最大值5~8mm/d。降雨只在库水位下降期间对滑坡的变形有一定的助推效果,在库水位上升期间,几乎没有影响。受靠椅状等坡体结构特征制约,在库水位升降作用下坡体会反复变形,但难以发生整体性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靠椅状土质滑坡 位移跃阶 白家包滑坡 变形机制 库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土石混合体与混凝土接触面大型剪切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国栋 罗雯 杜鹏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9-152,共4页
利用大型直剪仪和单剪切仪,对三峡库区典型土石混合体—混凝土接触面力学特性开展了不同试验方法和不同法向应力的剪切试验,对比分析了直剪和单剪试验条件下土石混合体—混凝土接触面的抗剪强度和变形特性,试验表明,界面应力应变特性与... 利用大型直剪仪和单剪切仪,对三峡库区典型土石混合体—混凝土接触面力学特性开展了不同试验方法和不同法向应力的剪切试验,对比分析了直剪和单剪试验条件下土石混合体—混凝土接触面的抗剪强度和变形特性,试验表明,界面应力应变特性与试验方法、法向应力水平有关。低法向应力情况下,直剪和单剪试验界面应力应变曲线均表现为硬化型,高法向应力情况下,直剪为应变软化型,单剪为应变硬化型,通过单剪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了剪切破坏带及其厚度,研究成果能为土石混合体地质体与混凝土结构共同作用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接触面 接触面厚度 本构关系 剪切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