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豆粕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格 董胜奇 +1 位作者 张涛 葛向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94,共6页
为分析豆粕发酵过程中各阶段的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2批发酵豆粕中细菌的16SrRNA基因V3-V4高变区序列,比较发酵0、24、48h时细菌群落的差异。结果显示:在属水平上,发酵豆粕中的主要优势菌属(≥1.0%)为芽胞... 为分析豆粕发酵过程中各阶段的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2批发酵豆粕中细菌的16SrRNA基因V3-V4高变区序列,比较发酵0、24、48h时细菌群落的差异。结果显示:在属水平上,发酵豆粕中的主要优势菌属(≥1.0%)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乳球菌属(Lactococcus)、乳酸片球菌属(Pediococcus);随发酵进行芽胞杆菌属相对丰度逐渐降低,乳杆菌属相对丰度先升高后趋于稳定;2批豆粕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相似,发酵后期细菌群落结构均趋于稳定;结果表明豆粕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是相对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发酵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多肽亚铁螯合物的螯合条件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华 赵薇 +1 位作者 林顺毅 吴晓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2197-2200,2205,共5页
以大豆(Glycine max)豆粕水解多肽为原料,硫酸亚铁为铁源,比较不同的抗氧化剂对于亚铁离子在溶液中氧化的抑制效果,选择最佳比例的抗氧化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大豆多肽亚铁螯合物的螯合工艺条件,采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合成产物进行表... 以大豆(Glycine max)豆粕水解多肽为原料,硫酸亚铁为铁源,比较不同的抗氧化剂对于亚铁离子在溶液中氧化的抑制效果,选择最佳比例的抗氧化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大豆多肽亚铁螯合物的螯合工艺条件,采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抗氧化剂为抗坏血酸,抗坏血酸与亚铁盐的质量比为0.150∶1,多肽与亚铁盐质量比为1∶1,p H 4,反应时间为40 min,反应温度为30℃的条件下,铁螯合率为86.60%,螯合物得率可达46.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多肽 亚铁螯合物 抗氧化剂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豆粕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的组成和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董胜奇 王格 +1 位作者 张涛 葛向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97,共6页
为了揭示豆粕发酵过程真菌群落的变化情况,为发酵豆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检测2批发酵豆粕在0、24、48h时的真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是2批发酵豆粕在24h和48h时共有的唯... 为了揭示豆粕发酵过程真菌群落的变化情况,为发酵豆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检测2批发酵豆粕在0、24、48h时的真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是2批发酵豆粕在24h和48h时共有的唯一优势真菌属(相对丰度≥1%),它在发酵0h时相对丰度均值不足1%,但在发酵24h时的相对丰度均值为98.30%,48h时的相对丰度均值为89.56%。并且在发酵豆粕中检测不到有害真菌,证明发酵豆粕具有很好的安全性。2批发酵豆粕在3个时间点的真菌群落变化具有相似性,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的相对丰度先不断上升,然后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发酵过程中酿酒酵母不断消耗、钝化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并产生多种有益代谢产物,提高了发酵豆粕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真菌群落 有害真菌 发酵 高通量测序 豆粕品质 相对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