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莫言与后期印象派绘画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文慧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4-181,共8页
莫言小说在对自然美的挖掘、对生命力量的歌唱、对人类孤独感的表现等方面显示出与后期印象派画家精神的共鸣相通性。在色彩的选择与运用、光的捕捉与表现、笔触的运用手法等方面深受后期印象派绘画的影响均可见一斑,同时体现出对后期... 莫言小说在对自然美的挖掘、对生命力量的歌唱、对人类孤独感的表现等方面显示出与后期印象派画家精神的共鸣相通性。在色彩的选择与运用、光的捕捉与表现、笔触的运用手法等方面深受后期印象派绘画的影响均可见一斑,同时体现出对后期印象派绘画的超越感,从而对怪诞、魔幻化的艺术风格、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语图关系的研究背景下,莫言小说体现语象色彩丰富与突破、文字的能指模糊与神似及图像描绘兼具中国化特色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后期印象派绘画 语图关系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怀旧、身份确认与文化工业——金庸影视热的心理机制和商业动因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3-14,共2页
金庸小说的流行,主要出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心理,金庸武侠影视多年热映不衰,在传播范围和普及程度上,电影、电视等大众文化样式对金庸小说的改编化用,已经超越小说自身,成为近半个世纪来'金庸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这既在心理机... 金庸小说的流行,主要出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心理,金庸武侠影视多年热映不衰,在传播范围和普及程度上,电影、电视等大众文化样式对金庸小说的改编化用,已经超越小说自身,成为近半个世纪来'金庸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这既在心理机制上满足了观众影像怀旧的文化认同,又是香港文化自我身份确认的标志之一,文化工业的商业化追求也是其重要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影像怀旧 身份确认 文化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晓苏乡土小说创作流变
3
作者 周文慧 《长江文艺评论》 2021年第1期52-57,共6页
新世纪以来,晓苏在文学故乡"油菜坡"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创作了百余篇优秀短篇小说。近二十年对同一地域的深度挖掘与思考,晓苏成就了具有浓郁民间叙事特点的系列乡土小说。他一直秉持对乡土深沉、淳厚的情感,讲述着鄂西北山... 新世纪以来,晓苏在文学故乡"油菜坡"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创作了百余篇优秀短篇小说。近二十年对同一地域的深度挖掘与思考,晓苏成就了具有浓郁民间叙事特点的系列乡土小说。他一直秉持对乡土深沉、淳厚的情感,讲述着鄂西北山区乡村的世事人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民间叙事 晓苏 鄂西北山区 创作流变 油菜坡 世事人情 深度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警械——警棍的物理原理分析
4
作者 孔德山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年第23期77-79,共3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时代的人民警察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应对复杂多变的任务和警情。合理先进的警用装备是公安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支撑,能有效地提高准确性和安全性,体现出公正化与人性化,使人民警察在工作中如虎添翼。文章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时代的人民警察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应对复杂多变的任务和警情。合理先进的警用装备是公安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支撑,能有效地提高准确性和安全性,体现出公正化与人性化,使人民警察在工作中如虎添翼。文章从物理原理的角度重点分析了警棍这一常用警械的结构和功能,寻找其优缺点,探索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棍 物理原理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年代关于文艺的社会功能之争
5
作者 向林 《今古文创》 2020年第9期45-46,共2页
1980年代初对于文艺创作上揭露批判"四人帮"的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歌颂光明还是暴露黑暗的广泛争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关于怎样认识文艺的社会功能问题的这一理解,开始从单一走向开阔,从一元走向多样化。在怎样认识文艺工... 1980年代初对于文艺创作上揭露批判"四人帮"的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歌颂光明还是暴露黑暗的广泛争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关于怎样认识文艺的社会功能问题的这一理解,开始从单一走向开阔,从一元走向多样化。在怎样认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问题上,提出了种种不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文艺功能 198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消费文化的碎片化特征
6
作者 向林 《消费电子》 2025年第7期49-51,共3页
互联网所建构起的网络空间已经前所未有地介入、形塑并改变着人们与自身、他者及世界的关系。“网络文化”一词频频出现在官方话语中,无疑,中国已经迈进了一个由网络所缔造的全新时代。网络消费市场的指数式增长改变了整个社会的消费形... 互联网所建构起的网络空间已经前所未有地介入、形塑并改变着人们与自身、他者及世界的关系。“网络文化”一词频频出现在官方话语中,无疑,中国已经迈进了一个由网络所缔造的全新时代。网络消费市场的指数式增长改变了整个社会的消费形态,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网络消费文化。网络消费文化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主要表征为消费主体的碎片化、传播媒介以及讯息的碎片化。碎片化的网络消费文化在突显消费群体的个性意识的同时,也存在简单、浅薄、碎片、泛娱乐化的不良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消费文化 碎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