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襄阳大头菜酱液中酵母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赵慧君 董蕴 +2 位作者 刘伟 胡事成 郭壮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5-59,共5页
对正常发酵襄阳大头菜酱液和长膜襄阳大头菜酱液中的酵母菌多样性进行研究。采用纯培养、形态学和26SrD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正常发酵襄阳大头菜酱液和长膜襄阳大头菜酱液中的酵母菌进行多样性分析。从3份正常发酵襄阳大头菜酱液中分离13... 对正常发酵襄阳大头菜酱液和长膜襄阳大头菜酱液中的酵母菌多样性进行研究。采用纯培养、形态学和26SrD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正常发酵襄阳大头菜酱液和长膜襄阳大头菜酱液中的酵母菌进行多样性分析。从3份正常发酵襄阳大头菜酱液中分离13株酵母菌,其中2株Zygosaccharomyces属,3株Cystobasidium属,3株Erythrobasidium属,2株Acremonium属,1株Rhodotorula属,1株Bulleromyces属,1株Issatchenkia属。从3份长膜襄阳大头菜酱液中共分离7株酵母株,其中5株Zygosaccharomyces属,1株Yamadazyma属,1株Rhodotorula属。为了研究大头菜中酵母菌与已知酵母菌的进化关系,进行了系统发育树的建立和分析,20株酵母菌归属于2个门,10个属,与序列分析结果一致。正常发酵大头菜酱液中酵母菌多样性高于长膜大头菜酱液,Zygosaccharomyces属酵母菌为长膜大头菜中的优势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大头菜 酱液 酵母菌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舌、电子鼻和GC-MS分析襄阳大头菜新、老卤水滋味和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12
2
作者 冯廷闯 符漫 +3 位作者 熊英梅 胡事成 侯强川 赵慧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9-54,共6页
通过电子舌、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襄阳大头菜新、老卤水中的理化性质、滋味品质和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电子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襄阳大头菜新卤水的酸味、丰度和咸味均显著低于老卤水(P<0.05)。电子鼻的数据分析... 通过电子舌、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襄阳大头菜新、老卤水中的理化性质、滋味品质和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电子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襄阳大头菜新卤水的酸味、丰度和咸味均显著低于老卤水(P<0.05)。电子鼻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与新卤水相比,老卤水刺激性气味减少,芳香性气味更浓郁。GC-MS分析结果显示,新卤水中最主要的挥发性物质为异硫氰酸烯丙酯。对电子舌、电子鼻和GC-MS数据的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大头菜新卤水中W1S(甲烷)、W2S(乙醇)、W3S(烷烃)、W1W(有机硫化物、萜类)、W2W(有机硫化物)、W6S(氢气)和酯类含量较高,反映出了襄阳大头菜新卤水中异硫氰酸烯丙酯含量高;而大头菜老卤水中WIC(芳香类物质)、W3C(氨气、芳香类物质)、W5C(烷烃,芳香类物质)、醛类、酸味、丰度、后味A占据优势,说明襄阳大头菜老卤水中硫醚类物质含量丰富,醛类物质较多,酸味、丰度和后味A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大头菜 卤水 滋味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GC-MS技术对山东成武和广西英家大头菜挥发性物质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慧君 胡事成 +1 位作者 张振东 郭壮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16,共6页
为了分析山东成武大头菜和广西英家大头菜中的挥发性物质,首先采用电子鼻技术(electronic nose,E-nose)对两种大头菜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识别,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 为了分析山东成武大头菜和广西英家大头菜中的挥发性物质,首先采用电子鼻技术(electronic nose,E-nose)对两种大头菜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识别,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山东成武和广西英家大头菜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检测。电子鼻的结果显示:广西英家大头菜含有的芳香性物质比山东成武大头菜高,氮氧化物、氰化物、有机硫化物和烷烃等物质含量相对较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果显示:相对含量超过1%的6种物质中,丙酮、醋酸和丁醛在山东成武和广西英家大头菜中含量均很丰富,异戊醛和甲硫醚在山东成武大头菜中含量丰富,乙酸乙酯在广西英家大头菜中含量丰富,与电子鼻的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头菜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主成分分析(PCA)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GC-MS技术对不同地区腌制大头菜挥发性物质的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慧君 雷炎 +2 位作者 胡事成 张振东 郭壮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74,共6页
该研究采用电子鼻和GC-MS结合的技术对云南玫瑰大头菜、襄阳大头菜和四川宜宾大头菜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评价。电子鼻检测结果显示,襄阳大头菜和云南玫瑰大头菜在风味上比较相似,与四川宜宾大头菜相差较远。3种大头菜经GC-MS共检测出82... 该研究采用电子鼻和GC-MS结合的技术对云南玫瑰大头菜、襄阳大头菜和四川宜宾大头菜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评价。电子鼻检测结果显示,襄阳大头菜和云南玫瑰大头菜在风味上比较相似,与四川宜宾大头菜相差较远。3种大头菜经GC-MS共检测出82种挥发性物质,酮类5种,醇类12种,硫醚类4种,醛类7种,酯类10种,烯烃类24种,烷类8种,酸类3种,其他9种。统计显示:襄阳大头菜和云南玫瑰大头菜的挥发性物质相似度较高,与四川宜宾大头菜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区别较大,与电子鼻结果相一致。电子鼻和GC-MS检测的差异可能与3种大头菜的制作工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头菜 电子鼻 GC-MS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