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稻–虾共作模式对涝渍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
60
1
作者
佀国涵
彭成林
+5 位作者
徐祥玉
赵书军
徐大兵
袁家富
贾平安
刘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3-509,共7页
研究了稻–虾共作模式对涝渍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在0~50 cm土层均高于中稻单作模式,其中在25~50 cm土层中土壤AWCD值达到显著差异。0~25 cm土层,相...
研究了稻–虾共作模式对涝渍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在0~50 cm土层均高于中稻单作模式,其中在25~50 cm土层中土壤AWCD值达到显著差异。0~25 cm土层,相对于中稻单作模式,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Mc Intosh指数显著增加,且其微生物对胺类和酸类的利用率显著提高;而25~50 cm土层,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和Mc Intosh指数均显著高于中稻单作模式,其土壤微生物对糖类、醇类和酸类的利用率较中稻单作模式显著提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对碳源利用主成分起分异作用的碳源为糖类和酸类。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25~50 cm土层显著低于中稻单作模式,其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较中稻单作模式分别下降了41.8%和34.8%,0~25 cm土层不同模式的土壤养分无显著差异。由上可知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以及群落功能多样性,尤其对底层土壤的影响尤为显著,但降低了底层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模式
土壤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潜江市“稻-鸭-虾”高效种养模式效益分析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
7
2
作者
刘军
刘东
+3 位作者
李汉东
徐宗华
张明华
陈正才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3期308-308,310,共2页
潜江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是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中国小龙虾之乡、全国重要的产粮大市。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模式,2011—2013年在潜江市开展了稻-鸭-虾高效种养模式的试验研究,总结了该试验的概况,分析了其产...
潜江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是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中国小龙虾之乡、全国重要的产粮大市。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模式,2011—2013年在潜江市开展了稻-鸭-虾高效种养模式的试验研究,总结了该试验的概况,分析了其产生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对其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虾模式
效益分析
应用前景
湖北潜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鸭-虾复合种养模式生产现状及优势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汉东
陈正才
+5 位作者
何蓉
刘军
熊保平
李本凤
黄国海
孙玉海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9期283-283,285,共2页
以绿色水稻栽培原理为指导,开展"稻-鸭-虾"高效复合种养的配套高效栽培技术分析,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该复合种养模式下稻、鸭、虾产量和经济效益及综合生态效益进行分析,探讨该模式的主要优势。
关键词
稻一鸭一虾
复合种养模式
现状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虾共作模式对涝渍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
60
1
作者
佀国涵
彭成林
徐祥玉
赵书军
徐大兵
袁家富
贾平安
刘军
机构
湖北
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潜江市农技推广中心
湖北虾乡食品有限公司
出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3-509,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2013BAD07B10)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CFC894)
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2011-620-003-03-063)资助
文摘
研究了稻–虾共作模式对涝渍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在0~50 cm土层均高于中稻单作模式,其中在25~50 cm土层中土壤AWCD值达到显著差异。0~25 cm土层,相对于中稻单作模式,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Mc Intosh指数显著增加,且其微生物对胺类和酸类的利用率显著提高;而25~50 cm土层,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和Mc Intosh指数均显著高于中稻单作模式,其土壤微生物对糖类、醇类和酸类的利用率较中稻单作模式显著提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对碳源利用主成分起分异作用的碳源为糖类和酸类。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25~50 cm土层显著低于中稻单作模式,其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较中稻单作模式分别下降了41.8%和34.8%,0~25 cm土层不同模式的土壤养分无显著差异。由上可知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以及群落功能多样性,尤其对底层土壤的影响尤为显著,但降低了底层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
关键词
稻–虾共作模式
土壤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
土壤肥力
Keywords
Rice-crayfish integrated mod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Functional diversity
Soil fertility
分类号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潜江市“稻-鸭-虾”高效种养模式效益分析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
7
2
作者
刘军
刘东
李汉东
徐宗华
张明华
陈正才
机构
湖北虾乡食品有限公司
潜江市农业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3期308-308,310,共2页
文摘
潜江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是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中国小龙虾之乡、全国重要的产粮大市。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模式,2011—2013年在潜江市开展了稻-鸭-虾高效种养模式的试验研究,总结了该试验的概况,分析了其产生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对其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供参考。
关键词
稻-鸭-虾模式
效益分析
应用前景
湖北潜江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S966.12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鸭-虾复合种养模式生产现状及优势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汉东
陈正才
何蓉
刘军
熊保平
李本凤
黄国海
孙玉海
机构
湖北
省潜江市农业局
湖北虾乡食品有限公司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9期283-283,285,共2页
文摘
以绿色水稻栽培原理为指导,开展"稻-鸭-虾"高效复合种养的配套高效栽培技术分析,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该复合种养模式下稻、鸭、虾产量和经济效益及综合生态效益进行分析,探讨该模式的主要优势。
关键词
稻一鸭一虾
复合种养模式
现状
优势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843 [农业科学—畜牧兽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稻–虾共作模式对涝渍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佀国涵
彭成林
徐祥玉
赵书军
徐大兵
袁家富
贾平安
刘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6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潜江市“稻-鸭-虾”高效种养模式效益分析及应用前景
刘军
刘东
李汉东
徐宗华
张明华
陈正才
《现代农业科技》
2015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稻-鸭-虾复合种养模式生产现状及优势
李汉东
陈正才
何蓉
刘军
熊保平
李本凤
黄国海
孙玉海
《现代农业科技》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