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转换银行经营机制 切实提高经济效益
- 1
-
-
作者
叶春茂
占国林
刘晓辉
田兵
-
机构
湖北蕲春县农业银行
-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5期16-17,共2页
-
文摘
近几年来,专业银行信贷投入资金逐年增多,信贷规模逐年增大,但银行经济效益却每况愈下,特别是农业银行效益滑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农业银行经济效益低下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要在转换农行经营机制上花力气,下功夫。一、转换经营机制,实行“双轨制”经营在没有建立政策性银行以前,应采取“一行两制”的办法,将农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分别管理,分别核算。具体办法:(1)区分两种业务贷款规模;(2)划分两种贷款比例;(3)分开两种业务的会计科目、统计项目、损益核算;(4)考核体系分开。在上述原则下,上级行对确定的各种政策性专项贷款,应提供资金保障,将资金与规模挂钩,不能把资金缺口留给农行。
-
关键词
转换经营机制
农业银行
提高经济效益
运作方式
根本出路
考核体系
政策性银行
分别管理
分别核算
农行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关于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的探讨
- 2
-
-
作者
叶春茂
罗克华
曹菊生
叶向东
-
机构
湖北省蕲春县农业银行
-
出处
《金融经济学研究》
1998年第1期16-23,共8页
-
文摘
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债权的成因有体制、政府、国有企业、国有商业银行等各方面的问题,也应从上述方面加以改革。作者提出了“贷改投”、银企债务转为债券、组建国家风险信贷银行等一系列化解不良债权的措施。
-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债权
金融风险
-
分类号
F832.2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专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 3
-
-
作者
叶春茂
占国林
童德明
刘焱庭
-
机构
湖北蕲春县农业银行
-
出处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年第2期11-13,共3页
-
文摘
一、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难点 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难点很多,最根本的问题是银行产权主体缺位。所谓银行产权主体缺位,就是专业银行还没有建立起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它既不是真正独立的法人实体,也不是资金经营管理的产权主体。因而专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资金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主体缺位”症,与实行资产负债管理形成了一系列矛盾。 1.资金来源中的成本约束主体缺位与保持资产负债适度规模的矛盾 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经营的盈利性。因此,它必须一方面重视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注意降低各种经营成本和负债成本。然而,由于专业银行目前产权关系不清,权力责任不明,远远不是“六自”经营的实体,因此使其无法成为资金来源中的成本约束主体。近几年,各专业银行的储蓄大战愈演愈烈所造成的负债成本上升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
关键词
专业银行
资产负债管理
比例管理
资本充足率
主体缺位
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
经营管理
资金来源
贷款余额
-
分类号
F8
[经济管理]
-
-
题名学习贯彻《票据法》的思考
- 4
-
-
作者
叶春茂
朱建英
田丽玲
-
机构
湖北蕲春县农业银行
湖北蕲春县人民银行
湖北蕲春县中国银行
-
出处
《征信》
1996年第2期59-61,共3页
-
文摘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已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1995年5月10日通过,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是以遵循票据当事人平等的原则,借鉴外国票据立法经验,采用国际统一公约并结合我国国情,适应实际需要而制定的.《票据法》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加强银行结算管理,增强人们的信用观念,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促进企业搞活资金,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关键词
《票据法》
票据行为
学习贯彻
银行结算
商业汇票
票据当事人
信用观念
票据结算
结算管理
结算纪律
-
分类号
D922.287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
-
题名审计稽核工作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叶春茂
-
机构
湖北蕲春县农业银行
-
出处
《财会月刊(合订本)》
1993年第11期37-38,共2页
-
文摘
做好审计稽核工作,是金融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金融稽核工作者要圆满地完成肩负的重任,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努力做好工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和金融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一、正确处理审计稽核与保驾护航的关系银行内部审计稽核,是对金融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经常性、连续性和及时性的审计监督。它贯穿于银行各项业务之中,以其自身独具的职能作用向领导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建设性的意见,以加强金融管理工作。
-
关键词
稽核工作
几个关系
金融事业
金融管理工作
职能作用
金融稽核
国民经济
金融政策
业务活动
及时性
-
分类号
F23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中国银币史记
- 6
-
-
作者
叶春茂
朱建英
-
机构
湖北蕲春县农业银行
-
出处
《财会月刊》
1994年第4期32-32,共1页
-
文摘
我国把银币当货币使用,始于汉代。古典小说中常提到的“碎银”,即是这种银锭。它没有固定重量,历代铸造的银锭大小也不同,使用时要以秤称斤两。在我国漫长的货币史上,银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货币作用。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以银和锡混合铸造的“白金三品”,其一称“白造”或“白撰”,重八两,圆形而有龙纹,每枚值当时民间使用的重四铢的“半两”铜钱三千个。其二重六两,方形而有马纹,相当于上述铜钱五百个。
-
关键词
中国银
清政府
固定重量
银元
货币作用
农业银行
古典小说
货币使用
银币
西班牙
-
分类号
F23
[经济管理—会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