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与农村社会互动的路径选择——兼论国家与农村社会双强关系的构建 被引量:15
1
作者 贺雪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4期97-101,共5页
构建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双强关系,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家与农村社会在村一级互动诸种具体路径的详细考察。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 村民自治 政治参与 社区精英 村民议事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级组织制度安排: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及其原因 被引量:29
2
作者 贺雪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39,共6页
本文认为,造成现实村级组织制度安排与成文村级组织制度安排差距的原因,表面上只是村级组织成文制度安排不完善,实质上则是在现代化转型时期,村级组织被赋予了矛盾的功能要求。造成村级组织成文制度安排与理想制度要求差距的原因,... 本文认为,造成现实村级组织制度安排与成文村级组织制度安排差距的原因,表面上只是村级组织成文制度安排不完善,实质上则是在现代化转型时期,村级组织被赋予了矛盾的功能要求。造成村级组织成文制度安排与理想制度要求差距的原因,并非成文制度设计者不聪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行政 村委会 村组法 村级组织 非正式制度安排 成文制度安排 组织制度 行为模式 村党支部书记 理想与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民自治的功能及其合理性 被引量:28
3
作者 贺雪峰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0-64,共5页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农村基层民主 乡村民主化 政治现代化 乡村组织 民主政治 人民公社 乡村社会 乡村干部 功能合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乡村社会的秩序均衡 被引量:25
4
作者 贺雪峰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36,共8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社会和人民公社时期乡村秩序均衡基础的考察,区分出乡村一般秩序均衡和特殊秩序均衡的两种不同类型,并进而从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主导意识形态状况、国家行政能力三维向度将乡村秩序状况划分为八种理想类型,结...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社会和人民公社时期乡村秩序均衡基础的考察,区分出乡村一般秩序均衡和特殊秩序均衡的两种不同类型,并进而从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主导意识形态状况、国家行政能力三维向度将乡村秩序状况划分为八种理想类型,结合这种理想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秩序 一般均衡 农民 特殊均衡 影响因素 国家 主导意识形态 国家行政能力 乡村社会 秩序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时期国家在保持乡土秩序中的作用——对国家权力上收论与国家权力下渗论的评论 被引量:1
5
作者 贺雪峰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5期48-52,共5页
本文认为 ,在当前乡土秩序研究领域 ,有两种对立的政策主张 :国家权力上收论与国家权力下渗论。国家权力上收论者的主要理念来自民主主义、自由主义和结构主义 ,国家权力下渗论者的主要理由是对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内外部环境及整个现代历... 本文认为 ,在当前乡土秩序研究领域 ,有两种对立的政策主张 :国家权力上收论与国家权力下渗论。国家权力上收论者的主要理念来自民主主义、自由主义和结构主义 ,国家权力下渗论者的主要理由是对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内外部环境及整个现代历史发展趋向的分析。无论何种背景 ,理论界大都同意保持乡土秩序并以此促进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价值先决性。在现代化这一主题关怀下 ,本文通过对诸种政策主张的社会学考察 ,发现国家权力上收论与下渗论之间存在断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秩序 转型时期 现代化 国家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如何进入乡村社会 被引量:8
6
作者 贺雪峰 仝志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24,共6页
在村委会选举过程中 ,非组织活动是不可避免的 ,其对选举不乏有着正面的影响 ;戏剧化选举因其高度动员的特征 ,可以训练农民的民主能力 ,有助于民主与法律制度深入乡村。村民上访及其仲裁 ,其结果将是形成遇事找裁判和尊重法律与惯例的... 在村委会选举过程中 ,非组织活动是不可避免的 ,其对选举不乏有着正面的影响 ;戏剧化选举因其高度动员的特征 ,可以训练农民的民主能力 ,有助于民主与法律制度深入乡村。村民上访及其仲裁 ,其结果将是形成遇事找裁判和尊重法律与惯例的习惯。可以认为 ,推行乡村选举产生的一些混乱场景不仅不能作为其“无民主成就”的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委会选举 民主 非组织活动 戏剧性选举 上访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