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光纤传感航天器神经网络与数字孪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范丽 胡泽阳 +4 位作者 武丹 梁纪秋 胡夏芬 张芸山 谢久富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8,共7页
文中设计了一种掺杂Al_(2)O_(3)、Y_(2)O_(3)、P_(2)O_(5)的新型石英光纤,制作的光纤成品纤芯折射率类线性分布。通过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在光纤上刻写出光纤Bragg光栅,制作出光栅串。将多根光栅串布设在航天器卫星模型上,形成航天器智能... 文中设计了一种掺杂Al_(2)O_(3)、Y_(2)O_(3)、P_(2)O_(5)的新型石英光纤,制作的光纤成品纤芯折射率类线性分布。通过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在光纤上刻写出光纤Bragg光栅,制作出光栅串。将多根光栅串布设在航天器卫星模型上,形成航天器智能蒙皮,用于感知卫星结构损伤状态。基于上述测量数据,使用unity3D软件开发航天器的3D模型及相匹配的python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实现航天器的数字孪生和状态感知。进一步通过模型建立和BP神经网络算法对传感数据进行感知训练,模型对撞击信号的预测准确率高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数字孪生 飞秒激光光刻 智能感知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弹射频隐身技术发展及分析
2
作者 袁建辉 陈伟芸 +2 位作者 刘枭 罗玉安 郭晓文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5,共5页
未来复杂电磁环境战场上,导弹射频隐身将在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外将射频隐身技术不断运用于导弹上,提升了导弹的作战使用效能。文中对导弹射频隐身进行了需求分析,概述了导弹射频隐身的过程,对无源探测和导弹射频进行分析;就相关技术... 未来复杂电磁环境战场上,导弹射频隐身将在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外将射频隐身技术不断运用于导弹上,提升了导弹的作战使用效能。文中对导弹射频隐身进行了需求分析,概述了导弹射频隐身的过程,对无源探测和导弹射频进行分析;就相关技术进行了机理分析,针对如何降低导弹被截获概率做了策略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法,为提升导弹射频隐身能力提供了参考;最后简述了射频隐身技术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电磁环境 导弹射频隐身 作战使用 机理分析 截获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凹结构隔振性能研究
3
作者 杨雪 邹文涛 +3 位作者 刘泉源 姚明格 胡洪平 胡元太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6-1404,共9页
针对电子设备对隔振结构的轻量化、小空间、小振幅要求,本文聚焦于对底座低频振动进行隔离。基于内凹六边形负泊松比声子晶体结构,阐明了结构参数对其低频减振性能的影响规律。引入交叉支撑构型,提出了一种内凹交叉支撑板模型,揭示了几... 针对电子设备对隔振结构的轻量化、小空间、小振幅要求,本文聚焦于对底座低频振动进行隔离。基于内凹六边形负泊松比声子晶体结构,阐明了结构参数对其低频减振性能的影响规律。引入交叉支撑构型,提出了一种内凹交叉支撑板模型,揭示了几何参数对其频响特性的影响机制。经几何参数优化与实验验证,该隔振结构模型在低宽频段具有优异的振动衰减特性: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在100~500 Hz频段内,衰减率大于70%;在35~80、500~2000 Hz频段内,衰减率大于40%;3倍标准差置信度下隔振结构工作位移小于3 mm。因此适用于低频随机振动的隔离。该模型还具备质量轻、体积小、承载力大、通用性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隔振 声子晶体 负泊松比 内凹结构 交叉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硅改性环氧共混物空气环境降解残留物结构及组分研究
4
作者 冀运东 江艳艳 +2 位作者 周睿 曹东风 李书欣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5,共9页
通过缩合反应,将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HTPDMS)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CYD-128)结合,制得环氧-聚硅氧烷共聚物(ES),随后与酚醛树脂共混改性,得到聚硅氧烷改性环氧/酚醛共混物(ES/PF)。利用热重-差示扫描热分析(TGA-DSC)、傅里叶红外光谱(FT... 通过缩合反应,将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HTPDMS)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CYD-128)结合,制得环氧-聚硅氧烷共聚物(ES),随后与酚醛树脂共混改性,得到聚硅氧烷改性环氧/酚醛共混物(ES/PF)。利用热重-差示扫描热分析(TGA-DS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附加能谱仪(SEM-EDS)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深入研究ES/PF共混物的热性能及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解残留物化学结构和组分。实验结果显示,与纯酚醛树脂相比,ES/PF共混物在800℃空气气氛下的残余率提高了438%,最大放热速率从21.98 W/g降低至14.93 W/g,而在N_(2)气氛下,其残余率则略有降低,降幅为14.3%。此外,ES/PF共混体系在430~600℃内的热解凝聚相中,富含Si-O_(x)的杂化结构对碳层的稳定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有效延缓和阻碍了树脂的进一步降解,进而提高了残碳率。在温度超过430℃时,残留物中硅元素的赋存形态发生显著变化,从430℃时的以SiO_(2)为主(占比超过80%),转变为600℃时的大部分为水合二氧化硅(SiO_(2)·nH_(2)O)。上述结果充分表明,硅元素在热氧条件下能够显著提升酚醛树脂的残碳量和热稳定性,但在N_(2)条件下,其影响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可能归因于硅氧烷基团在热解过程中的吸氧机制。ES/PF共混材料体系的热解残留物结构及组分对于提升材料的热残余强度和耐烧蚀性能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 环氧树脂 酚醛树脂 热解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渗透壁自适应高度补偿喷管工作机理数值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薛玉琴 靳雨祺 +2 位作者 何定鹏 王革 关奔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61,共14页
提出了一种带有可渗透壁面的自适应高度补偿概念喷管(可渗透喷管),对该喷管的典型工作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其高度补偿机理进行了解释。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低落压比条件下,外界大气透过喷管可渗透段进入喷管内部,抑制了喷管壁面处的... 提出了一种带有可渗透壁面的自适应高度补偿概念喷管(可渗透喷管),对该喷管的典型工作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其高度补偿机理进行了解释。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低落压比条件下,外界大气透过喷管可渗透段进入喷管内部,抑制了喷管壁面处的回流产生,削弱了壁面处分离斜激波的强度,从而提高了喷管的低空推力性能。而在高落压比条件下,喷管内部燃气透过可渗透段壁面泄出,削弱了燃气的膨胀能力,使得喷管的高空推力性能有所损失。当可渗透喷管的低空推力性能提升幅度大于其高空推力性能损失时,喷管即具备了高度补偿能力。对喷管的推力构成分析表明,低落压比时,喷管可渗透段处外界大气流入所导致的喷管内压升高是其具有高度补偿能力的主要原因。基础扩张比的大小对可渗透喷管高度补偿性能影响显著,可渗透喷管比传统喷管的推力提升幅度最高可达34%,不同基础扩张比的可渗透喷管低空推力补偿能力相差最大25%。将不同基础扩张比喷管的高度平均比冲进行对比可发现,存在最优的喷管基础扩张比,该可渗透喷管高度平均比冲比传统喷管高度平均比冲高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高度补偿 过膨胀 流动分离 可渗透喷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场景下多模复合制导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丰阳 沈志 胡奇 《航空兵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共5页
复杂场景下多模复合制导技术作为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方向之一,可以充分发挥多个传感器优势,提高目标识别能力和跟踪系统的稳定性,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是目前导弹制导的主流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国内外多模复合制导模式及主要进展,围绕... 复杂场景下多模复合制导技术作为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方向之一,可以充分发挥多个传感器优势,提高目标识别能力和跟踪系统的稳定性,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是目前导弹制导的主流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国内外多模复合制导模式及主要进展,围绕总体设计技术、探测器复合结构技术、多模复合头罩技术、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多模信息融合技术等方面论述了多模复合制导系统设计的主要难点和技术支撑,对其关键技术方案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制导 多模复合寻的制导 制导技术 复杂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700/PPS热塑缠绕复合材料NOL环拉-拉疲劳行为研究及寿命预测初探
7
作者 闫磊 赵飞 +3 位作者 还大军 张盛源 王斌 肖军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3-81,共9页
面向碳纤维增强聚苯硫醚(T700/PPS)热塑性复合材料缠绕构件应用,首次将NOL环试验用于拉-拉疲劳行为研究并提出寿命预测方法。基于自主研发的热塑性复合材料原位固结缠绕平台,采用T700/PPS预浸料和激光辅助缠绕原位固结工艺制备NOL试样;... 面向碳纤维增强聚苯硫醚(T700/PPS)热塑性复合材料缠绕构件应用,首次将NOL环试验用于拉-拉疲劳行为研究并提出寿命预测方法。基于自主研发的热塑性复合材料原位固结缠绕平台,采用T700/PPS预浸料和激光辅助缠绕原位固结工艺制备NOL试样;按照标准NOL环拉伸试验得到其静拉伸强度均值为2438.35 MPa,离散系数为2.0%,破坏模式表现为脆性断裂,据此静强度数据制定疲劳测试的应力水平。针对环形试验件特点设计“分瓣圆环”疲劳夹具,开展NOL环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拉-拉疲劳试验,借助红外热成像仪观测并分析其在疲劳周期内的热学行为,捕捉和分析破坏模式。针对疲劳寿命数据离散性大的特点提出便捷高效的寿命预测算法:基于K-means聚类实现快速数据筛选,构建灰色GM(1,1)模型进行NOL环疲劳寿命预测并绘制S-N曲线。结果显示,当应力水平低于静强度的47%时,疲劳寿命将超过107次,进入无限疲劳寿命阶段,为高速旋转缠绕件及热塑缠绕压力容器寿命设计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复合材料 NOL环疲劳试验 热学行为 破坏模式 数据筛选方法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ake模型的血管树骨架三维重建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曹治国 彭博 +1 位作者 桑农 张天序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3-612,共10页
从两幅不同角度的造影图像实现血管树的三维骨架重建,传统重建方法常常需要较多的人工干预,才能为每一点找到准确的对应点.文中研究了一种基于Snake模型的重建方法.它在采用多尺度Gabor滤波提取造影血管中轴线的基础上,选取血管树分叉点... 从两幅不同角度的造影图像实现血管树的三维骨架重建,传统重建方法常常需要较多的人工干预,才能为每一点找到准确的对应点.文中研究了一种基于Snake模型的重建方法.它在采用多尺度Gabor滤波提取造影血管中轴线的基础上,选取血管树分叉点,优化几何变换矩阵,提高用以初始化Snake的对应点的准确性;然后,针对血管的特性,文中采用GVF(Gradient Vector Flow)流量场作为三维Snake的外部能量场,并给出最小化血管Snake模型能量函数的表达式,使Snake保持自身平滑连续的同时在空间中发生形变以逼近真实轮廓.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重建方法相比,不但减少了人工干预,而且有效地提高了重建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SNAKE模型 GV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推力长时间工作固体火箭发动机初步试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熊文波 刘宇 +2 位作者 任军学 于泉 司学龙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3-417,共5页
为了实现小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长时间工作,对4种采用复合推进剂端燃药柱的发动机进行设计和试车,工作时间分别达到75、105、145、235 s。试验结果表明,该发动机设计方案合理,采用这种C/C喉衬的复合结构喷管实现长时间工作是完全可行... 为了实现小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长时间工作,对4种采用复合推进剂端燃药柱的发动机进行设计和试车,工作时间分别达到75、105、145、235 s。试验结果表明,该发动机设计方案合理,采用这种C/C喉衬的复合结构喷管实现长时间工作是完全可行的。其中,75 s发动机的地面比冲为2 217 N.s/kg;145 s发动机的地面比冲为2 236 N.s/kg;235 s发动机的地面比冲为2 147 N.s/kg,性能测试结果基本满足发动机总体指标要求。此外,在试验过程中,还获得了C/C喉衬的烧蚀和绝热层的烧蚀炭化规律,为后续开展长时间工作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长时间工作 复合推进剂 端燃药柱 发动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体俯仰运动微气泡减阻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武超 王聪 +2 位作者 魏英杰 许昊 卢佳兴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02-1910,共9页
为研究水下航行体俯仰运动过程中微气泡流形态及减阻特性的变化规律,利用自主设计的驱动装置、高速摄像系统和测力系统,开展水下航行体俯仰运动微气泡减阻特性试验研究。试验过程中,基于自主设计的驱动装置,实现航行体绕其头部按正弦规... 为研究水下航行体俯仰运动过程中微气泡流形态及减阻特性的变化规律,利用自主设计的驱动装置、高速摄像系统和测力系统,开展水下航行体俯仰运动微气泡减阻特性试验研究。试验过程中,基于自主设计的驱动装置,实现航行体绕其头部按正弦规律作俯仰运动。研究结果表明:当体积流量系数较小时,水下航行体运动过程中离散的微气泡始终均匀分布在航行体表面;水下航行体俯仰运动过程中,轴向力系数、法向力系数、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的变化规律类似,均呈正弦变化规律,且其变化周期与攻角变化周期基本同步;对于不同体积流量系数下俯仰运动的航行体,随着攻角的增加,其阻力系数均呈近似线性增加规律,减阻率呈逐渐线性减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体 水下减阻 俯仰运动 微气泡 水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梯度的非线性变分贝叶斯滤波算法
11
作者 胡玉梅 潘泉 +2 位作者 邓豹 郭振 陈立峰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7-444,共18页
在统计流形空间中,从信息几何角度考虑非线性状态后验分布近似的实质是后验分布与相应参数化变分分布之间的Kullback-Leibler(KL)散度最小化问题,同时也可以转化为变分置信下界的最大化问题.为了提升非线性系统状态估计的精度,在高斯系... 在统计流形空间中,从信息几何角度考虑非线性状态后验分布近似的实质是后验分布与相应参数化变分分布之间的Kullback-Leibler(KL)散度最小化问题,同时也可以转化为变分置信下界的最大化问题.为了提升非线性系统状态估计的精度,在高斯系统假设条件下结合变分贝叶斯(Variational Bayes,VB)推断和Fisher信息矩阵推导出置信下界的自然梯度,并通过分析其信息几何意义,阐述在统计流形空间中置信下界沿其方向不断迭代增大,实现变分分布与后验分布的“紧密”近似;在此基础上,以状态估计及其误差协方差作为变分超参数,结合最优估计理论给出一种基于自然梯度的非线性变分贝叶斯滤波算法;最后,通过天基光学传感器量测条件下近地轨道卫星跟踪定轨和纯角度被动传感器量测条件下运动目标跟踪仿真实验验证,与对比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具有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滤波 信息几何 变分贝叶斯推断 自然梯度 Fisher信息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波氮化硅纤维的综合性能评价表征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娟 周明星 +2 位作者 张敬义 周军 张大海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75,94,共5页
系统研究了氮化硅纤维的基本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并且探究了各性能的测试方法。结果表明,氮化硅纤维在1 500℃的高温强度保留率达到50%以上,介电常数为6.0左右,说明氮化硅纤维可以作为透波材料在苛刻的高温环境下长时使用。
关键词 氮化硅纤维 评价表征 力学强度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育种领域核心专利识别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奎元 曲永昶 +1 位作者 崔遵康 左文革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5年第1期14-22,共9页
【目的】专利是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生产力中最直接的见证,利用专利数据挖掘生物育种核心技术对种业创新至关重要。【方法】基于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选取9个二级指标,构建核心专利评估模型,简化核心专利识别。从专利被引频次出发,利用被... 【目的】专利是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生产力中最直接的见证,利用专利数据挖掘生物育种核心技术对种业创新至关重要。【方法】基于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选取9个二级指标,构建核心专利评估模型,简化核心专利识别。从专利被引频次出发,利用被引网络分析育种技术强度;从转让次数出发,利用散点图研究育种技术转移转化情况;从同族专利数量及地区分布出发,利用社会网络图探究核心专利的战略布局。【结果】研究发现:构建的核心专利评估模型操作简捷,且识别核心专利的准确率较高。【结论】同族专利数量及地区分布可以作为专利战略布局研究的参考依据;转基因育种技术成为生物育种的研发热点,杂交育种在技术转移转化中占比较大,基因编辑育种是未来重点发展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专利 生物育种 技术价值 经济价值 战略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飞行器小速度比交会问题及方法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俊辉 唐胜景 郭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7-661,729,共6页
针对传统的尾追方法在目标速度大于拦截器的速度时无法拦截目标的问题,建立拦截器与目标交会问题的三维运动模型,基于准平行接近原则对比研究适用于速度比小于1的迎击及前向拦截的速度比条件、有效拦截区域、需用过载、允许初始距离及... 针对传统的尾追方法在目标速度大于拦截器的速度时无法拦截目标的问题,建立拦截器与目标交会问题的三维运动模型,基于准平行接近原则对比研究适用于速度比小于1的迎击及前向拦截的速度比条件、有效拦截区域、需用过载、允许初始距离及导引特性。研究表明,两种方法的有效拦截区域取决于速度比及目标速度矢量前置角,对目标机动有类似的过载需求,但迎击的允许初始距离远大于前向拦截。仿真显示,迎击的交会时间及路径较前向拦截短,但过大的接近速率使其视线角速率过早发散,末段需用过载迅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比 交会 制导方法 迎击拦截 前向拦截 高速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LED光通信直视信道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太飞 马壮 +1 位作者 李星善 梁浩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4-44,共11页
利用高斯拟合函数确定了小发散角LED的类高斯发光模式,并根据光辐射特性和发光模式建立了LED直视信道模型.实际测量了服从朗伯、类高斯发光模式的多种多波段LED的接收光功率与信道参数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接收光功率的实测值与信道直... 利用高斯拟合函数确定了小发散角LED的类高斯发光模式,并根据光辐射特性和发光模式建立了LED直视信道模型.实际测量了服从朗伯、类高斯发光模式的多种多波段LED的接收光功率与信道参数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接收光功率的实测值与信道直流增益计算的理论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6%,该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直视信道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信道模型 发光模式 小发散角 直流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像制导中的多处理器并行及二值化算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卢军 怯新现 +1 位作者 张天凡 李哲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3-109,164,共8页
导弹成像制导涉及大量图像处理和计算,一般系统实现多以高性能单或多处理器为核心。讨论了一种嵌入式多处理器系统的基本结构,利用平台特有的FSMC总线同时支持静态分割和任务级调度2种并行算法,并以此进行图像二值化算法的并行化研究。... 导弹成像制导涉及大量图像处理和计算,一般系统实现多以高性能单或多处理器为核心。讨论了一种嵌入式多处理器系统的基本结构,利用平台特有的FSMC总线同时支持静态分割和任务级调度2种并行算法,并以此进行图像二值化算法的并行化研究。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该设计能够支持2种并行化算法,成倍减少图像处理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系统 多处理器系统 FSMC总线 二值化算法 并行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范围低推力可调节胶体推力器脉冲宽度调制
17
作者 勾应翠 庞爱平 +1 位作者 刘辉 王泰卜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3,共10页
针对引力波探测卫星的微型推进系统需为航天器提供超低干扰的静态载荷平台,对推力器推力提出了“宽范围可调节”的性能指标。胶体推力器因其发射极尺寸小,推力水平通常仅为0.1μN量级,通过增加发射极数量提高推力上限,并采用脉冲调制策... 针对引力波探测卫星的微型推进系统需为航天器提供超低干扰的静态载荷平台,对推力器推力提出了“宽范围可调节”的性能指标。胶体推力器因其发射极尺寸小,推力水平通常仅为0.1μN量级,通过增加发射极数量提高推力上限,并采用脉冲调制策略降低胶体推力器的推力下限。实验结果表明:增加发射极数量能使推力上限从1.61μN上升至4.58μN,而采取脉冲调制技术可降低单发射极推力器推力下限,使得推力从0.65μN降低至0.07μN,实现低于0.1μN量级的推力下限,显著拓宽了推力调节范围,为满足高精度引力波探测任务的需求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推力器 脉冲宽度调制 推力范围 推力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激光原位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喜平 张盛源 +1 位作者 梁群 王博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124,共14页
鉴于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激光原位固化技术在武器装备制造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为促进激光原位固化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发展,本文在对激光原位固化成型技术进行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总结基础上,对激光原位固化过程所涉及的机理进行了讨论,对... 鉴于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激光原位固化技术在武器装备制造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为促进激光原位固化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发展,本文在对激光原位固化成型技术进行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总结基础上,对激光原位固化过程所涉及的机理进行了讨论,对激光原位固化实验研究进行了总结,对固化过程中的温度场仿真进行了论述,同时对该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和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从机理研究、固化实验和温度场模拟3个方面对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激光原位固化成型技术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并探讨了激光原位固化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原位固化 热塑性 复合材料 结晶动力学 温度场 激光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三元乙丙橡胶粘接界面性能参数表征与优化
19
作者 方世锐 丁安心 +2 位作者 杨帆 唐自佳 赵飞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93,共9页
为获取发动机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三元乙丙橡胶(EPDM)粘接界面性能参数,本文基于DCB试样和双线性内聚力模型获取了界面断裂能和试验曲线,结合利用ABAQUS搭建的DCB仿真平台,输出仿真曲线。根据仿真曲线和试验曲线的差异,建立仿真曲线... 为获取发动机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三元乙丙橡胶(EPDM)粘接界面性能参数,本文基于DCB试样和双线性内聚力模型获取了界面断裂能和试验曲线,结合利用ABAQUS搭建的DCB仿真平台,输出仿真曲线。根据仿真曲线和试验曲线的差异,建立仿真曲线和测试曲线的重合度公式,作为优化的目标函数,采用响应面等优化算法求解函数最小值及其对应的变量值,获得界面性能参数的精确值。本文采用性能测试-数值仿真-优化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CFRP/EPDM粘接界面性能参数,并基于测试与仿真对参数进行验证,结果吻合良好,可为发动机在服役工程中出现的界面失效破坏提供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粘接界面 断裂能 数值仿真 反演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减载贡献因子的低频减载动态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吴云亮 李晓珺 +1 位作者 唐晓骏 王佳丽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电力系统能否在出现故障后尽量少切或者不切负荷,是评价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指标。提出了在计及负荷频率调节效率的基础上,考虑有功电压特性以及负荷重要等级的减载贡献因子计算方法,通过分析减载贡献因子对不平衡功率的影响提高不平衡功... 电力系统能否在出现故障后尽量少切或者不切负荷,是评价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指标。提出了在计及负荷频率调节效率的基础上,考虑有功电压特性以及负荷重要等级的减载贡献因子计算方法,通过分析减载贡献因子对不平衡功率的影响提高不平衡功率计算精度,从而对低频减载量进行逐次动态优化,减少电力系发生故障后的负荷切除量,提高互联电网的频率调节能力。仿真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基于减载贡献因子的动态优化方法,可以同时满足减少故障后负荷切除量和频率动态优化的要求,具有良好的故障应急处理经济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攻略 减载贡献因子 频率调节 减载量动态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