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美术学院时尚艺术学院绘画作品选登
1
作者 胡艳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04-I000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术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个案研究--以湖北美术学院水彩画专业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燕 刘智平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3-108,I0007,共7页
湖北美术学院水彩画系在推进特色专业建设中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其专业建设历经两个重要发展阶段,并采取独具特色的专业建设措施:不断完善组织建制,谋取自主发展空间;持续打造精品课程,带动相关课程建设;开展“江汉平原行”实践活动,构... 湖北美术学院水彩画系在推进特色专业建设中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其专业建设历经两个重要发展阶段,并采取独具特色的专业建设措施:不断完善组织建制,谋取自主发展空间;持续打造精品课程,带动相关课程建设;开展“江汉平原行”实践活动,构建特色化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从专业建设成效来看,建设特色专业需要在组织建制、精品课程、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专业 专业建设 精品课程 人才培养体系 水彩画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艺术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研究
3
作者 李海兵 姜雨轩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9-133,共5页
文章针对民族文化艺术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当前绩效评价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民族文化艺术项目的特点,提出民族文化艺术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优化方案,给出具体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民族文化艺术项目 财政专项资金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荆楚凤鸟纹样赋能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4
作者 吴萍 孙天然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72-483,共12页
目的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创设计通过重新编排文化基因,实现文化资源的有效流动,促进乡镇文化的传承与产业振兴。因此“数智化”协同创新设计模式,作为创造力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竞争优势来源,已然成为产品文化基因符号与用户需求感知的耦... 目的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创设计通过重新编排文化基因,实现文化资源的有效流动,促进乡镇文化的传承与产业振兴。因此“数智化”协同创新设计模式,作为创造力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竞争优势来源,已然成为产品文化基因符号与用户需求感知的耦合要素。方法本研究从数智升级视角出发,建构AHP理论体系框架,以荆楚凤鸟图腾文化为智创设计载体,探索凤鸟纹样符号寓意,融合其显化特征与文化基因内涵。操作上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图形图像训练方式,以智慧图像设计精准适配产品设计,驱动乡村区域性文化资源创新应用,探寻以高品质审美需求带动乡镇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结论运用定性与定量实证法,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探讨“数智化”技术在文创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提出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支撑的凤鸟纹样文化基因符号体系的方法。结果表明,泥金工艺结合S形结构最能凸显凤鸟纹样美好寓意。数智协同创新模式能精准抓取凤鸟纹样文化基因特征,实现传统文化符号对产品设计的智能适配与多元转化,提升文创产品竞争力,发挥特色文化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智能化设计 凤鸟纹样 数智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女装变革论近代中国女性彰显的先锋特质 被引量:2
5
作者 温润 崔岩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6-123,共8页
传统服制等级森严,社会观念和宋明以来“理学”思想愈加禁锢了女性的言行与服饰,使女装受缚于平直保守的形制之中。近代中国女性冲破待字闺中的樊篱,参与到革命运动、思想解放等社会活动中,影响了时代的流行与审美,继而成为新社会、新... 传统服制等级森严,社会观念和宋明以来“理学”思想愈加禁锢了女性的言行与服饰,使女装受缚于平直保守的形制之中。近代中国女性冲破待字闺中的樊篱,参与到革命运动、思想解放等社会活动中,影响了时代的流行与审美,继而成为新社会、新生活的引领群体。研究表明:近代女装作为女性身份、地位、思想、审美的直观载体,在易服中推动社会变革,在身体解放中突破思想桎梏,在崇洋心理下融合东西风物,在展露性感与时装流行中引导社会审美,一举一动均彰显出近代中国女性勇于突破、敢为人先的先锋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中国女性 女装 妇女解放 先锋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时而变——莫高窟隋代菩萨像通身式璎珞造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温馨 李迎军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91,共11页
莫高窟北朝时期菩萨璎珞是典型的西域造型,至隋代,菩萨像上开始出现与北朝西域璎珞有显著差异的上下一体、装饰通身的璎珞。莫高窟隋代菩萨这种“通身式”璎珞在造型和材质上既融合了中西方多元文化因素,又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在隋代... 莫高窟北朝时期菩萨璎珞是典型的西域造型,至隋代,菩萨像上开始出现与北朝西域璎珞有显著差异的上下一体、装饰通身的璎珞。莫高窟隋代菩萨这种“通身式”璎珞在造型和材质上既融合了中西方多元文化因素,又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在隋代大一统的时代背景下应时而变,开启了本土化的演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 隋代 菩萨像 璎珞 文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泽明电影中的长镜头表意性探析
7
作者 邓乾维 戴馨瑀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43-48,共6页
电影的视听语言发展到长镜头的运用阶段,是一次大胆的革新与进步,是镜头内部的深入探求,是电影作为一种崭新艺术形态对自身特有的语言系统的重构与思考。长镜头的运用,开始了区别于以往的电影叙事表意方式附着或借鉴戏剧、文学等古老艺... 电影的视听语言发展到长镜头的运用阶段,是一次大胆的革新与进步,是镜头内部的深入探求,是电影作为一种崭新艺术形态对自身特有的语言系统的重构与思考。长镜头的运用,开始了区别于以往的电影叙事表意方式附着或借鉴戏剧、文学等古老艺术形式的传统,探索出了一套属于电影本体的修辞表意系统。黑泽明(Akira Kurosawa)作为早期日本电影的奠基者,是经由日本战后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崛起的一代导演,他在基于电影语言时代性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了自身对日本民族性和东方审美的需要理解之上形成的新的镜头表现方法,拍摄了具有世界水准并对后世电影界影响深远的电影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现实主义电影 黑泽明 电影语言 镜头的运用 镜头表现 电影本体 电影作品 视听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