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高专旅游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创新发展研究——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曾宪梅 谭锴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68-170,共3页
由于旅游业和高职高专的特殊性,高职高专的旅游专业英语教学而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颁布,各高职高专院校针对各自的实际都做出了一定的改革措施。本文结合作者所在院校近十年来在旅... 由于旅游业和高职高专的特殊性,高职高专的旅游专业英语教学而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颁布,各高职高专院校针对各自的实际都做出了一定的改革措施。本文结合作者所在院校近十年来在旅游英语教学方面所作出的旅游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创新的实际,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和方案,希望能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专业英语 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水平评价--以50个重点旅游城市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袁渊 于凡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119,共6页
文化资源、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是评价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旅游产业发展态势的有效指标,对耦合协调水平的定量测度不仅有助于清晰地理解当下中国文旅融合现状,而且对促进文化、旅游和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 文化资源、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是评价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旅游产业发展态势的有效指标,对耦合协调水平的定量测度不仅有助于清晰地理解当下中国文旅融合现状,而且对促进文化、旅游和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构建了包含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三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中国50个重点旅游城市为例,对2009-2019年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50个重点旅游城市资源分配不均、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第二,大多数城市的文化资源-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呈现耦合度较高但协调度较低的特点,不利于地区均衡发展。第三,2009-2019年,虽然大多数城市协调等级较低,但是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源 旅游产业 经济发展 熵值法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9
3
作者 邓祖涛 陆玉麒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95-97,共3页
为探讨湖北省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笔者依据1985~2006年的时序数据,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及脉冲响应等方法,对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对我国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深... 为探讨湖北省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笔者依据1985~2006年的时序数据,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及脉冲响应等方法,对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对我国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深入认识,有利于政府在推动旅游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采取合理对策,避免走入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经济增长 协整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 脉冲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对贸易的溢出效应及门槛特征——来自中国-东盟的实证检验
4
作者 陈乔 毛焱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74,共15页
旅游发展促进了文化传播,增进了彼此友谊,为贸易增长奠定了坚实的民心基础,然而旅游对贸易影响效应的探讨尚不充分。文章以1995-2019年中国-东盟旅游和贸易数据为基础,实证考察旅游对贸易的溢出效应及门槛特征。结果表明:(1)旅游对贸易... 旅游发展促进了文化传播,增进了彼此友谊,为贸易增长奠定了坚实的民心基础,然而旅游对贸易影响效应的探讨尚不充分。文章以1995-2019年中国-东盟旅游和贸易数据为基础,实证考察旅游对贸易的溢出效应及门槛特征。结果表明:(1)旅游对贸易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且“出境对进口”溢出效应大于“入境对出口”。(2)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筹备、启动和建成各阶段内,入境对出口溢出效应逐步减弱,然而出境对进口的溢出逐年增强。(3)旅游对贸易的溢出效应,存在基于旅游专业化的双重门槛。随着旅游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出、入境旅游分别对进、出口贸易的溢出效应呈现“先增后减”态势,而且出境对进口的门槛明显大于入境对出口。研究结论可为中国-东盟国家旅游与贸易合作提供决策参考和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入境旅游 进出口贸易 溢出效应 门槛特征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地方美食体验感知的IPA分析——以湖北恩施州为例 被引量:18
5
作者 梁慧 王远坤 刘明霞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2016年第3期335-342,共8页
以湖北恩施地区为个案,从美食特性、食品安全、硬件设施、服务质量、互动体验和价格水平等6个维度对游客美食体验感知进行调查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IPA模型和IPA指数综合分析,比较游客在各因子期望(重要性)和实际感知(表现性)... 以湖北恩施地区为个案,从美食特性、食品安全、硬件设施、服务质量、互动体验和价格水平等6个维度对游客美食体验感知进行调查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IPA模型和IPA指数综合分析,比较游客在各因子期望(重要性)和实际感知(表现性)的差异,明确各因子在旅游美食营销中的优势和劣势。结果表明,游客对恩施美食特性的满意度较高;但对卫生状况、原材料新鲜度和美食购物活动的整体评价较低;用餐环境、公共设施、美食互动活动、烹饪表演活动的实际表现和游客期望值差距较大,这是提高游客美食体验满意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恩施旅游美食营销的重点及优先顺序,为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方美食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食旅游 体验 IPA分析法 恩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梁滨 邓祖涛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5-128,共4页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最新地域空间范围为研究对象,选取标准差作为衡量地区绝对差异的指标,变异系数用于衡量相对差异的变化,选用Moran’s I模型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用以验证整个研究区域的空间模式和分布态势。以Moran散点图、LISA聚集地...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最新地域空间范围为研究对象,选取标准差作为衡量地区绝对差异的指标,变异系数用于衡量相对差异的变化,选用Moran’s I模型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用以验证整个研究区域的空间模式和分布态势。以Moran散点图、LISA聚集地图进行局域自相关分析。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间旅游经济发展相对差距在显著缩小,但绝对差距仍在缓慢扩大。子城市群内旅游发展差异明显,子城市群间旅游发展差异不明显。旅游极化效应明显,旅游发展的轴—辐网络效应不突出,旅游增长极的辐射作用不明显。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发展有一定的集聚趋势,但目前尚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空间差异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养生与保健旅游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邓祖涛 李志鹏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9-61,共3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拓宽旅游市场,设计养生与保健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湖北省养生与保健旅游的发展条件优越,发展养生与保健旅游大有可为。
关键词 湖北 养生 保健旅游 休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鸿沟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均衡发展的机理及对策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樊 王艺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5-40,共6页
文章首先分析数字鸿沟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力资源差异化严重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然后分析数字鸿沟对区域旅游经济均衡发展的影响机理,包括对区域旅游发展规模、区域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优... 文章首先分析数字鸿沟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力资源差异化严重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然后分析数字鸿沟对区域旅游经济均衡发展的影响机理,包括对区域旅游发展规模、区域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区域旅游营销宣传、区域旅游产业成本开支、区域旅游管理组织改革、区域旅游人力资本升级等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均衡产生的影响。而后阐述当前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均衡发展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主要包括数字鸿沟依然存在、旅游数字共享难以实现、区域旅游数字监管亟须规范化、数字人才难以满足区域旅游发展需求等。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期望通过消除数字鸿沟的影响、加速区域旅游数字化转型、重视区域旅游数据安全建设、增强区域旅游数字人才培养、完善区域旅游数字化均衡化机制等,来消除数字鸿沟对区域旅游经济均衡发展的影响,从而促进区域旅游的高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区域旅游 产业结构 服务升级 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的核心思路探讨
9
作者 王斌 《湖北社会科学》 2004年第8期71-73,共3页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合理有效地开发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关键所在,其核心思路主要包括科学制定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合理促成旅游资源产品化、有效加强旅游产品市场化三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 经济欠发达地区 旅游开发 核心思路 旅游资源 旅游规划 旅游资源产品化 旅游产品市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境外国家公园社区管理冲突:表现、溯源及启示 被引量:74
10
作者 高燕 邓毅 +2 位作者 张浩 王建英 梁滨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122,共12页
国家公园社区冲突研究对于目前中国正开展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文章以境外国家公园社区冲突为现实案例,梳理公园管理机构与社区之间冲突的具体表现,发现社区冲突是由公园定界、公园生态保护和公园开发利用3个方面所引致... 国家公园社区冲突研究对于目前中国正开展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文章以境外国家公园社区冲突为现实案例,梳理公园管理机构与社区之间冲突的具体表现,发现社区冲突是由公园定界、公园生态保护和公园开发利用3个方面所引致,由此追根溯源至土地政策、利益机制和管理手段。当这三者置身于国家公园体制框架中时,从土地权属保障制度、社区参与制度和特许经营制度3个方面着手预防或改善公园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是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文章提出的4类土地权属关系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的矛盾,PAC模式保证了社区在国家公园利益分配和补偿中的重要地位,透明顺畅的信息沟通增强社区对公园的信任和信心,社区特许经营制度向社区的倾斜可保障失地社区居民生计。当社区居民"得以偿失",社区冲突就会止于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冲突 土地政策 国家公园 利益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感知的旅游城市居民游憩忠诚度前因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建英 赵宏杰 +2 位作者 邹利林 高燕 李梅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8-117,共10页
公共游憩空间是承载居民日常游憩的主要空间,度量居民对公共游憩空间的忠诚度对改善居民游憩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厦门城市居民为实证研究对象,以游憩环境感知与空间感知为潜变量,以游憩满意度为中介变量,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 公共游憩空间是承载居民日常游憩的主要空间,度量居民对公共游憩空间的忠诚度对改善居民游憩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厦门城市居民为实证研究对象,以游憩环境感知与空间感知为潜变量,以游憩满意度为中介变量,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构建旅游城市居民游憩忠诚度前因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空间感知对游憩满意度具有正向显著的影响;(2)游憩满意度对游憩忠诚度具有正向显著的影响,且游憩满意度对空间感知和游憩忠诚度的影响关系具有正向显著的中介调节效果;(3)游憩环境感知与游憩忠诚度无显著的直接相关性,但可通过游憩满意度对游憩忠诚度产生间接影响。文章将空间感知引入游憩忠诚度的前因关系模型,在理论上完善了游憩忠诚度形成的动力机制,可作为旅游城市居民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憩忠诚度 空间冲突 游憩环境感知 空间感知 游憩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旅游资源、区位和入境旅游收入的空间错位分析 被引量:91
12
作者 邓祖涛 尹贻梅 《旅游科学》 CSSCI 2009年第3期6-10,共5页
旅游资源和区位是影响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两大基本要素。本文以我国大陆31个省区为区域研究单元,借用重力模型和二维组合矩阵方法,分析了旅游资源、区位和入境旅游收入三者之间的空间错位现象。结果发现:(1)区位指数和入境旅游收入指数... 旅游资源和区位是影响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两大基本要素。本文以我国大陆31个省区为区域研究单元,借用重力模型和二维组合矩阵方法,分析了旅游资源、区位和入境旅游收入三者之间的空间错位现象。结果发现:(1)区位指数和入境旅游收入指数重心偏向我国东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度指数重心偏向中西部地区;(2)资源与收入、区位与收入、资源与区位三组二维组合关系均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可以将这种二维组合关系划分为五种类型来描述各省区的旅游发展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区位 入境旅游收入 空间错位 矩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方情感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型建构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琼达 赵宏杰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112,共8页
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型建构的研究多数以微观经济学、认知心理学与市场营销学等为基础理论,较少从个体与地方感情连结的视角探讨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决策行为。文章以旅游目的地选择为研究主轴概念,结合地方情感概念中的旅游目的地意象和地... 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型建构的研究多数以微观经济学、认知心理学与市场营销学等为基础理论,较少从个体与地方感情连结的视角探讨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决策行为。文章以旅游目的地选择为研究主轴概念,结合地方情感概念中的旅游目的地意象和地方依恋,根据研究文献梳理结果、基础理论界定模型建构的路径变量与逻辑框架,进而提出基于地方情感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型及模型过程步骤。文章建构模型表明,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始于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形成,随着整体认知意象的深化,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将产生地方认同感,再通过选择决策行为选择意向的旅游目的地从事旅游活动,通过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体验的功能满足产生依赖感,最终形成对旅游目的地的地方依恋感。研究成果对于旅游目的地选择具有交叉研究的创新价值,对于旅游目的地市场战略规划实践活动而言具有参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型 地方情感 旅游目的地意象 地方依恋 模型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旅游空间组织:时序演变与功能区划 被引量:10
14
作者 梁滨 刘承良 郝华勇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0-113,共4页
区域旅游空间组织存在自身演变规律,点状极化是区域旅游发展的早期组织形式,轴向一体化是其阶段性组织形式,圈状一体化及空间网络化是其理想组织形式。三种组织形式分别对应着区域旅游发展的差异化竞争、一体化协作和网络化开发三阶段... 区域旅游空间组织存在自身演变规律,点状极化是区域旅游发展的早期组织形式,轴向一体化是其阶段性组织形式,圈状一体化及空间网络化是其理想组织形式。三种组织形式分别对应着区域旅游发展的差异化竞争、一体化协作和网络化开发三阶段。差异化定位、一体化协作、网络化发展分别是各阶段的特点。区域旅游空间组织在网络化过程中,通过对旅游区空间组织进行功能划分,可以明确区域内旅游开发的优化区域、重点区域、限制区域及禁止区域,形成合理的区域旅游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空间组织 时序 功能区划 空间网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旅游高等教育中的双语教学实践 被引量:22
15
作者 邓俊 蒋昕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38-41,共4页
新世纪旅游教育已经成为旅游产业链的一个组成部分 ,旅游高等教育在行业发展的带动之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化压力。行业特性决定了双语人才在入世后中国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竞争中的重要地位。传统教育中语言教育和专业教育相分离 ,使... 新世纪旅游教育已经成为旅游产业链的一个组成部分 ,旅游高等教育在行业发展的带动之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化压力。行业特性决定了双语人才在入世后中国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竞争中的重要地位。传统教育中语言教育和专业教育相分离 ,使专业人才与语言人才难以合二为一。本文提出在旅游高等教育中导入双语教学 ,以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思路来培养旅游业所急需的双语人才 ,提高旅游高等教育质量 ,改良旅游业的产业链 ,促使中国旅游业的产业素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高等教育 双语人才 双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旅游空间系统的自组织原理 被引量:5
16
作者 毛焱 梁滨 邓祖涛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5-119,共5页
自组织理论主要包括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理论。耗散结构的出现需具备一定条件,远离平衡态、开放系统是必要条件。在区域旅游空间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中,开放式系统、非线性相互作用、非线性微扰及涨落都是造成区域旅游空间重构的必要影... 自组织理论主要包括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理论。耗散结构的出现需具备一定条件,远离平衡态、开放系统是必要条件。在区域旅游空间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中,开放式系统、非线性相互作用、非线性微扰及涨落都是造成区域旅游空间重构的必要影响因子。分析了区域旅游空间自组织演化机理、区域旅游空间系统分岔嬗变过程以及区域旅游空间组织嬗变趋势,在自组织与他组织的交替作用下,区域旅游空间系统完成螺旋式上升嬗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 旅游空间系统 开放系统 伺服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在我国入境旅游人数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7
作者 邓祖涛 陆玉麒 《旅游科学》 CSSCI 2006年第4期49-53,共5页
入境旅游人数的预测结果对于旅游管理部门和政府部门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寻求科学合理的预测模型是保障预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作者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BP(Back-Propagation)网络预测模型,并与logistic模型、指... 入境旅游人数的预测结果对于旅游管理部门和政府部门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寻求科学合理的预测模型是保障预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作者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BP(Back-Propagation)网络预测模型,并与logistic模型、指数平滑模型、自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用BP神经网络对入境旅游人数进行预测精度更高、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入境旅游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旅游业创新发展:基于市场竞争力、资源整合及空间结构等多重视角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滨 毛焱 +1 位作者 邓祖涛 刘承良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5-77,共3页
与国内18座副省级以上城市相比,武汉市旅游业属于增长率较高,但市场份额较低的"问题市场",即武汉市在旅游市场竞争力方面,既存在一定的问题,又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在环城游憩带空间布局基础上,可将旅游资源整合IEAC理论运用... 与国内18座副省级以上城市相比,武汉市旅游业属于增长率较高,但市场份额较低的"问题市场",即武汉市在旅游市场竞争力方面,既存在一定的问题,又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在环城游憩带空间布局基础上,可将旅游资源整合IEAC理论运用于武汉市的旅游发展规划。武汉市旅游交通已呈现网络化空间结构,智慧旅游和无景点旅游是武汉市未来旅游业创新发展的具体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AC理论 智慧旅游 无景点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构建“大东湖群生态旅游圈”的相关思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慧 曹流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4期128-130,共3页
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在人们日益注重生存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今天,如何利用武汉丰富的“江”“、湖”水体自然资源优势来发展生态旅游,已是武汉的当务之急。本文以武汉东湖和杭州西湖之间的比较为例,总结武汉... 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在人们日益注重生存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今天,如何利用武汉丰富的“江”“、湖”水体自然资源优势来发展生态旅游,已是武汉的当务之急。本文以武汉东湖和杭州西湖之间的比较为例,总结武汉湖泊旅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相关学者提出的“大东湖群生态旅游圈”构想的进一步思考,提出相关建议,为我国都市湖泊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湖群 湖泊 大东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旅游公共营销的生成与模式建构 被引量:8
20
作者 熊元斌 蒋昕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1-6,共6页
区域旅游作为整体性概念和准公共产品,公共部门在其营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政府、行业协会等公共组织的整合力为基础与核心,构建公共营销模式,能更为全面地整合私人组织、社区公民等利益相关者群体的营销力量。区域旅游公共营销模式... 区域旅游作为整体性概念和准公共产品,公共部门在其营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政府、行业协会等公共组织的整合力为基础与核心,构建公共营销模式,能更为全面地整合私人组织、社区公民等利益相关者群体的营销力量。区域旅游公共营销模式包含营销主体子系统、营销客体子系统、营销对象子系统,具有整体性、公共性和非营利性的特点,目的是提升区域旅游的整体价值,促进区域福利增进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旅游 公共营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