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系合约视角下土地流转合约缔结与实施的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符平 马英豪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8-202,287,共16页
我国中部农业地区土地流转的诸多案例表明,在缔约环节,合约形式多样且非正式特征突出,合约内容界定的清晰程度各异;在实施环节,有的合约稳定、有效运行,有的则陷入长期纠纷困境。本文在关系合约视角下结合嵌入性范式和关系运作范式各自... 我国中部农业地区土地流转的诸多案例表明,在缔约环节,合约形式多样且非正式特征突出,合约内容界定的清晰程度各异;在实施环节,有的合约稳定、有效运行,有的则陷入长期纠纷困境。本文在关系合约视角下结合嵌入性范式和关系运作范式各自的分析优势,考察土地流转合约差异的生成机制。根据缔约双方的关系特征与不同意义,土地流转合约具有四种典型形态。合约双方的差别性理解、关系的可替代性与治理方式形塑了不同的合约实施效果。关系合约契合农户对经济利益和关系效用的双重需求,而城镇化、市场化和法治化水平的提高将改变合约的效用结构。合约形态与效用追求的恰当匹配是合约有序实施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合约 土地流转 关系性嵌入 关系运作 治理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五化同步”发展水平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北省为分析样本 被引量:13
2
作者 马艳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0-67,共8页
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五化同步"发展是新形势下促进我国城乡统筹和区域发展的现实需求与战略导向。通过对湖北省进行研究,构建"五化同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05-2014年全省"... 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五化同步"发展是新形势下促进我国城乡统筹和区域发展的现实需求与战略导向。通过对湖北省进行研究,构建"五化同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05-2014年全省"五化同步"发展状态并对17个市(州、区)"五化同步"发展阶段进行排序,利用灰色系统模型对全省"五化同步"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十年间湖北省"五化同步"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态势,目前处于良好协调型阶段。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绿色化在"五化同步"中起到了正向驱动作用,而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制约了"五化同步"更好地发展;最后根据"五化同步"发展的结果与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化同步” 协调发展 水平测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苦难叙述、社会救赎叙述到自我救赎叙述——失独问题研究路径及其反思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倩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0-174,共5页
基于苦难与救赎的分析框架,梳理总结了现有失独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发现,现有研究以苦难叙述、社会救赎叙述为主要话语,以自我救赎叙述为补充话语。这事实上表明,当前失独问题研究缺乏对失独群体主体性、能动性的足够关注以及... 基于苦难与救赎的分析框架,梳理总结了现有失独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发现,现有研究以苦难叙述、社会救赎叙述为主要话语,以自我救赎叙述为补充话语。这事实上表明,当前失独问题研究缺乏对失独群体主体性、能动性的足够关注以及对其自我救赎实践的正面引导。因此,应加大对失独群体自我救赎实践的关注及深入探讨,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问题研究 苦难叙述 社会救赎叙述 自我救赎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社会巨变与农村研究进路——以《乡土中国》与《新乡土中国》为范例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杨柳 刘小峰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3-158,共6页
晚清以来,经历国家革命与市场、现代性以及消费主义等形塑的乡村社会,正处于和仍将处于巨变之中。从20世纪中叶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到新时期贺雪峰的《新乡土中国》,作为一种承继传统与现代的知识谱系以及不同历史时期记录乡土社会性... 晚清以来,经历国家革命与市场、现代性以及消费主义等形塑的乡村社会,正处于和仍将处于巨变之中。从20世纪中叶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到新时期贺雪峰的《新乡土中国》,作为一种承继传统与现代的知识谱系以及不同历史时期记录乡土社会性质的典范文本,可以构成当前理解中国农村转型的重要基础视角。另一方面,以《乡土中国》与《新乡土中国》为范例,在历史比较以及学术接力过程中重新审视乡村社会转型与当前农村研究的进路,无论是在经验研究还是理论拓展方向均可以获得新的智识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之变 研究关怀 《乡土中国》 《新乡土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耕地面积变化驱动因素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5
作者 马艳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5期4069-4075,共7页
借鉴H·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与判断标准,以湖北省为例,运用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通过提取影响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考察全省17个市(州、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对耕地面积变化的作用机理及湖北省... 借鉴H·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与判断标准,以湖北省为例,运用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通过提取影响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考察全省17个市(州、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对耕地面积变化的作用机理及湖北省耕地变化驱动特征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面积变化驱动力可归结为经济发展、人口与农业、制度与政策三方面的因素。各市(州、区)应根据当地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做出理性的决策,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切实提高土地产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面积变化 城乡一体化 因子分析 系统聚类分析 驱动因素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旅游经济的空间非均衡性演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6
作者 乔花芳 谢双玉 曾菊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0-105,共6页
基于2001—2016年湖北省17个市州的面板数据,运用标准差、首位度、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和区位熵等方法分析湖北省区域旅游经济的绝对非均衡性、相对非均衡性和比较优势,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模拟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湖北省各... 基于2001—2016年湖北省17个市州的面板数据,运用标准差、首位度、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和区位熵等方法分析湖北省区域旅游经济的绝对非均衡性、相对非均衡性和比较优势,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模拟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湖北省各市州之间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不断增大,相对差异较为稳定,鄂西的比较优势突出;(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和对外开放程度是造成湖北省各市州旅游经济非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3)由于旅游需求的变化,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状况对湖北省旅游经济空间非均衡性的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空间非均衡性 影响因素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技术异质性的湖北制造业创新绩效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肖泽磊 范如国 王松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61,共9页
探索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驱动制造业创新发展是湖北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课题之一。借助优化后的F?re-Primont指数,对湖北省28个制造行业的创新效率绩效进行了测度;利用多维解释变量的门槛回归模型,从行业经... 探索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驱动制造业创新发展是湖北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课题之一。借助优化后的F?re-Primont指数,对湖北省28个制造行业的创新效率绩效进行了测度;利用多维解释变量的门槛回归模型,从行业经营绩效、政府支持、行业开放和协同创新四个方面研究了影响湖北省制造业创新绩效提升的核心因素。研究结论显示,湖北省制造行业存在显著的"技术异质性";行业经营绩效对制造行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行业开发、政府支持和协同创新对行业创新绩效的作用则随着行业"技术特征"的变化而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创新绩效 湖北省 门槛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社会治理40年:从“乡政村治”到“村社协同”--湖北的表述 被引量:52
8
作者 吴理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共11页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先后进行了农村土地经营和农村税费体制两大改革。与之相伴随的是,农村社会治理大致经过了两波重大变迁。如果说前一波变迁主要发生在"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其主要成果是"政社分开",形成&qu...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先后进行了农村土地经营和农村税费体制两大改革。与之相伴随的是,农村社会治理大致经过了两波重大变迁。如果说前一波变迁主要发生在"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其主要成果是"政社分开",形成"乡政村治"的农村治理体制;那么后一波变迁主要发生在乡村社会之内,触及乡村社会自身结构及其"灵魂",其主要表征是"空心化""个体化"。当前的因应之策便是在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引入德治和法治,企望通过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农村社会治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社会治理 农村改革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护一江水”的降碳力量:来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谌仁俊 李新月 江闯东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101,共17页
在区域生态治理中协同降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以新安江、九洲江、汀江-韩江三大流域为例,考察在跨省流域实施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协同降碳作用。研究发现,该政策通过促使沿线地区采取优化能源结构、限制高碳密集型行业... 在区域生态治理中协同降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以新安江、九洲江、汀江-韩江三大流域为例,考察在跨省流域实施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协同降碳作用。研究发现,该政策通过促使沿线地区采取优化能源结构、限制高碳密集型行业企业进入等源头防治方式,释放出较大的协同降碳效应。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共护一江水”的协同降碳效应存在一定的经济代价,沿线地区出现了减产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作为补偿区的下游地区,作为受偿区的上游地区实现了更大的降碳效应,这主要得益于上游地区采取了创新驱动减排的策略,不仅通过节能技术应用大幅降低能源强度,还鼓励企业从事绿色自主创新。本文的研究能为全面推广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提供有益的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省流域 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协同降碳 源头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力结构关系模型的区域协同创新研究 被引量:48
10
作者 范斐 杜德斌 +2 位作者 游小珺 盛垒 肖泽磊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74,共9页
根据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结构的内涵,从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服务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能力5个方面构造了区域协同创新研究的指标体系。利用能力结构关系模型,测度1998~2011年中国省级区域的各项创新能力结构,从时空... 根据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结构的内涵,从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服务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能力5个方面构造了区域协同创新研究的指标体系。利用能力结构关系模型,测度1998~2011年中国省级区域的各项创新能力结构,从时空维度揭示不同区际创新能力结构的均衡与匹配程度,在此基础上,辨析不同省级区域在区际协同创新中获益效果的相对变化趋势及时空关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省级区域的创新能力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区域整体综合创新能力东、中、西阶梯分布的格局并没有改变,且地带间的综合创新能力差异有逐步扩大的趋势。2省级区域创新能力结构耦合度网络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不平衡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层现象与核心-边缘空间分异格局。3区域协同创新获益效果质量不高,区际协同创新获益值及获益比空间差异显著,但区际协同创新空间格局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创新 创新能力结构 省级区域 协同创新获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环境、社会支持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耗竭——基于广深莞汉100名专职社工的调查 被引量:26
11
作者 张大维 郑永君 李静静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9-84,共6页
研究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耗竭状况,有助于稳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促进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广州、深圳、东莞和武汉四个地区100名专职社工的职业耗竭状况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发现:社会工作者出现了... 研究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耗竭状况,有助于稳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促进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广州、深圳、东莞和武汉四个地区100名专职社工的职业耗竭状况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发现:社会工作者出现了中等程度的职业耗竭状况;在社会环境和社会支持两个维度中,工作环境、机构归属感、同事朋友支持三要素是社会工作者职业耗竭的显著影响因素,并且依次递增;其背后的影响机制,指向社会工作者群体在社会工作机构层面的需要满足程度。因此,可以通过增强社会工作者的社会支持力度、改善工作环境、社会工作者进行自我调节等方式,改变社会工作者职业耗竭现状,防止其职业耗竭状况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者 社会环境 社会支持 职业耗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社会的理论阐释——兼论风险治理 被引量:38
12
作者 杨永伟 夏玉珍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40,共6页
现代社会的高度风险性是当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风险社会理论以现代性发展为切入点,将社会风险嵌入风险社会中进行分析,认为风险社会的生成源于自反性现代化。在风险社会中,现实建构主义的风险认知视角使得风险社会理论沿着制度主义与... 现代社会的高度风险性是当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风险社会理论以现代性发展为切入点,将社会风险嵌入风险社会中进行分析,认为风险社会的生成源于自反性现代化。在风险社会中,现实建构主义的风险认知视角使得风险社会理论沿着制度主义与文化主义两条路径对风险社会的出路进行深入探讨,具有积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然而,风险社会理论在风险出路探索上也存在缺陷与不足,这需要对风险规避的理念与方法进行补充。结合风险社会理论,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风险社会的根本选择在于风险治理。从风险治理所遵循的行为法则出发,可以从文化治理、协同治理、复合治理、全球治理与科技治理等五个治理维度建立风险社会中风险治理的多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 现代性 风险社会 风险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避”研究的概念谱系与理论逻辑——文献梳理和框架建构 被引量:11
13
作者 涂一荣 魏来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3-172,共10页
在当前各类研究邻避现象的文献中,散布着一组"家族相似性"的概念,它们有着共同的词源基础——邻避(NIMBY),但经由不同组合方式所衍生的新词汇之间在概念内涵或行为性质上可能存在显著区别。对指涉不同的概念不加区别地运用甚... 在当前各类研究邻避现象的文献中,散布着一组"家族相似性"的概念,它们有着共同的词源基础——邻避(NIMBY),但经由不同组合方式所衍生的新词汇之间在概念内涵或行为性质上可能存在显著区别。对指涉不同的概念不加区别地运用甚至混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相关学术概念的繁芜,这不仅不利于形成共同的学术对话起点和理论知识基础,也不利于对复杂邻避现实的认识与把握。本文试以辨析和廓清邻避概念谱系为基础,以邻避事件生发与演进过程为逻辑线索,初步构建了一个由邻避对象、邻避态度与邻避行为组成的邻避事件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避 邻避设施 邻避心理 邻避行为 概念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性嵌入: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德育教育的行动策略--基于武汉两所学校的社会工作介入实验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大维 郑永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4-88,共5页
学校社会工作和德育教育的目标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而在价值、理念和工作方法上,学校社会工作具有专业化的优势。然而,当前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固有框架的两大组成部分,传统应试教育使学生在学校面临结构... 学校社会工作和德育教育的目标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而在价值、理念和工作方法上,学校社会工作具有专业化的优势。然而,当前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固有框架的两大组成部分,传统应试教育使学生在学校面临结构性的时空紧张,从而使学校社会工作面临缺乏介入时空的困境。所幸的是,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以及内容上的包容性特征为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提供了可能。通过对武汉两所学校的社工介入实验的研究,可以发现,软性嵌入是将社会工作引入学校以优化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介入策略,其基本逻辑是:第一,学校社会工作通过对德育教育的理念性和工具性框架借用形成初步介入空间;第二,介入空间经由学校、班主任和学生三大主体的合法性确认得以制度化;第三,学校社会工作对德育教育软性嵌入时要注重自身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社会工作 软性嵌入 德育教育 行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测度、演化及收敛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肖泽磊 都新亚 范斐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8-93,共6页
文章从高技术产业视角,借助Theil指数及其分解式,分析了1998—2013年国家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两个层次五大区域的创新能力的差异及其演化规律,并从空间和要素两个层面分析了造成区域间创新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然后运用空间面板β... 文章从高技术产业视角,借助Theil指数及其分解式,分析了1998—2013年国家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两个层次五大区域的创新能力的差异及其演化规律,并从空间和要素两个层面分析了造成区域间创新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然后运用空间面板β收敛模型,分阶段分层次分析了国家及各区域创新能力的收敛性及创新资本投入、研发人力投入和创新文化三个要素对创新能力收敛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2007年是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格局变化的重要拐点,2007年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收敛速度明显加快,显示出中国区域协同创新建设的良好态势,而创新资本和创新劳动的投入对推动中国区域协同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区域差异 Β收敛 高技术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失独人群社会保障中的政府底线责任 被引量:11
16
作者 徐晓军 胡倩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95,共7页
本文在客观认识失独问题及全面反思当前我国失独人群社会保障实践的基础之上,从"政府底线责任"的视角出发,认为当前政府在失独人群社会保障问题上的首要任务和底线责任是承担起该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就业保障、基本养老... 本文在客观认识失独问题及全面反思当前我国失独人群社会保障实践的基础之上,从"政府底线责任"的视角出发,认为当前政府在失独人群社会保障问题上的首要任务和底线责任是承担起该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障以及基本医疗保障责任。只有在合理划定政府责任"底线"的基础上,准确界定政府底线责任的具体内容,并建立健全法律、制度、财政及监督保障体系,才能落实政府对失独人群社会保障的底线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人群 政府底线责任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社会学视角下的谨慎信任观 被引量:4
17
作者 夏玉珍 李泽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5-128,共4页
基于风险社会学的视角,对信任与风险的理论进行了简要回顾,解读了我国社会当前公众谨慎信任观的形成机理。西方社会学家卢曼、吉登斯、理性选择理论学派均对信任与风险进行了经典的阐释。在风险社会视域下,不信任或谨慎信任变成一种社... 基于风险社会学的视角,对信任与风险的理论进行了简要回顾,解读了我国社会当前公众谨慎信任观的形成机理。西方社会学家卢曼、吉登斯、理性选择理论学派均对信任与风险进行了经典的阐释。在风险社会视域下,不信任或谨慎信任变成一种社会的常态,这是极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信任危机的表现。建立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信息公开及依法治国是风险社会视域下提升普遍信任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谨慎信任观 风险社会 信用体系 信息公开 依法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社联动”中社会工作的专业缺位与补位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大维 赵彦静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6-61,共6页
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体系创新催生了"三社联动"的实践探索和政策设计。"三社"中起步晚却最具能动力的社会工作(者)专业优势的发挥对于"三社联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社会工作(者)在"三社联动&qu... 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体系创新催生了"三社联动"的实践探索和政策设计。"三社"中起步晚却最具能动力的社会工作(者)专业优势的发挥对于"三社联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社会工作(者)在"三社联动"中尽管就提供特色服务、策划社区活动、链接组织资源等呈现出专业优势,但专业缺失仍较明显,主要体现为"依附—庇护"模式下的专业知识转化欠缺、发挥空间不足等问题。归根结底,这种"依附—庇护"模式存在内因方面的专业自觉性不够和外因方面的优势主导性缺位。因此,"三社联动"应从"依附—庇护"模式向"优势—权变"模式转变,从政府取向、三社关系、社工自觉等方面采取导向性补位策略,即政府需采取包容性扶持式态度,促进"三社"各方平等协作,建设自觉的"四型"社会工作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三社"摆脱盲目性联动,实现权变性联动,达到1+1+1>3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社联动 社会工作 依附—庇护 优势—权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区制、空间重组与开放社会的治理 被引量:12
19
作者 袁方成 毛斌菁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87,共7页
开放性、流动性不断增强的社会中,大量存在的封闭小区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增加了住区安全隐患、造成了公共资源浪费、影响到城市居民融合。基于此,国家出台政策要求打开封闭小区推行街区制。这不仅意味着城市居住空间集聚规模的重组、... 开放性、流动性不断增强的社会中,大量存在的封闭小区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增加了住区安全隐患、造成了公共资源浪费、影响到城市居民融合。基于此,国家出台政策要求打开封闭小区推行街区制。这不仅意味着城市居住空间集聚规模的重组、规划设计的转变、公共资源的共享以及边界区隔的消解,也要求开放社会的治理思路从分割走向整体、治理格局从单位化走向网络化、治理机制从单一走向复合,并由此促进作为微型生活共同体的社区的复兴,从而推动社会治理的深刻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社区 街区制 开放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劳资关系问题研究——基于劳动过程的视角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12,共8页
以生产现场为中心,以工人劳动关系为主要分析对象,是劳动过程理论的重要特征。农民工的劳资关系问题研究应该回到以马克思、布雷弗曼、布洛维等相继拓展的劳动过程理论中去。"控制""抗争"与"妥协",是劳... 以生产现场为中心,以工人劳动关系为主要分析对象,是劳动过程理论的重要特征。农民工的劳资关系问题研究应该回到以马克思、布雷弗曼、布洛维等相继拓展的劳动过程理论中去。"控制""抗争"与"妥协",是劳动过程理论分析工人劳资关系的核心话语,有助于我们检视当下的时代变迁和中国农民工在劳动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在回顾劳动过程理论核心分析话语演进的基础上,梳理国内劳动过程视域下相关农民工问题研究,阐述劳动过程中工人主体身份的建构及在中国语境中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过程 控制 抗争 妥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