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建绿色、高效无机化学实验室的探讨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功轩 张蕾 +3 位作者 黄青 马晓玲 吴田 黄元乔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7-190,共4页
阐述了绿色、高效无机化学实验室建设、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从实验准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仪器清洗和废物处理、实验室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创建绿色、高效的无机化学实验室的做法和经验。
关键词 无机化学实验室 绿色化学 实验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交联微球的制备及表面化学镀镍磁性化处理 被引量:4
2
作者 华丽 朱世明 +1 位作者 张蕾 董桃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5-564,共10页
采用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K30)为分散剂,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溶液为分散介质,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为交联剂,以饥饿态加料方式加入第2种单体,用单分散... 采用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K30)为分散剂,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溶液为分散介质,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为交联剂,以饥饿态加料方式加入第2种单体,用单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为3~4μm的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P(St-MMA))交联微球,并对微球表面进行化学镀镍,成功获得了磁性微球。采用扫描电镜,结合X-射线能谱仪等仪器对化学镀镍前后微球的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了最佳化学镀镍工艺条件为:胶体钯活化液活化,酸性镀液配方B、pH=6.0,镀液注入速率0.5 mL/min,此时获得的镀球表面平整度好,包覆完全,且Ni与基材结合力强,在离心和超声条件下镀层不易脱落或开裂。最佳工艺条件下获得的镀球N-iP(St-MMA)的平均密度为2.3~2.5 g/cm3,同时具有高分子微球质量轻和镍的磁性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单分散聚合法 化学镀镍 饥饿式加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容性蟹壳粉-PCL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3
作者 翁方青 王庆龙 +5 位作者 黄洁祥 熊佳怡 简奎 曹婧 华丽 孙建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2,共7页
利用蟹壳这种常见的水产废弃物与生物降解性聚己内酯(PCL)熔融共混可以制得新的环境友好型复合材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复合材料的研究中拥有广阔的前景.但是蟹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具有亲水性,而PCL具有疏水性,两者结合后会出现界面... 利用蟹壳这种常见的水产废弃物与生物降解性聚己内酯(PCL)熔融共混可以制得新的环境友好型复合材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复合材料的研究中拥有广阔的前景.但是蟹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具有亲水性,而PCL具有疏水性,两者结合后会出现界面相容性差的情况.实验发现,通过加入聚己内酯基聚氨酯预聚体(PCLPU)增容剂,可以解决两者界面相容性差的问题,并可通过控制PCLPU的添加比例,制成不同的蟹壳粉-PCL复合材料.再利用红外光谱、SEM、力学性能的测试数据,研究PCLPU的添加量对蟹壳粉-PCL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添加PCLPU,不仅可以提高蟹壳粉-PCL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也能够制得力学性能优良的蟹壳粉-PCL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壳粉 蟹壳粉 聚己内酯 聚氨酯预聚体 相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LiFePO_4锂电池正极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华丽 赵迪 +3 位作者 戴伟 戴月 黄青 段连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3-710,共8页
聚苯乙烯微球(PST)作模板成功地制备出了三维(3D)多孔LiFePO4锂电池正极材料,并与传统固相法制备的LiFePO4比较,分析形貌、性能差异.结果显示,固相法合成的LiFePO4近似呈球形,颗粒大小不均,平均粒径约80~220 nm.而模板法合成产物具... 聚苯乙烯微球(PST)作模板成功地制备出了三维(3D)多孔LiFePO4锂电池正极材料,并与传统固相法制备的LiFePO4比较,分析形貌、性能差异.结果显示,固相法合成的LiFePO4近似呈球形,颗粒大小不均,平均粒径约80~220 nm.而模板法合成产物具有3D多孔结构,孔径较为均匀.BET测试显示,3D多孔LiFePO4比表面积较大,为11.239 8 m^2/g,单孔体积为0.034 cm3/g,而固相法合成产物比表面积为2.003 2 m^2/g,单孔体积为0.006 cm3/g.因此,3D多孔LiFePO4为锂电池中锂离子嵌入和脱出提供便利通道.电化学性能显示,两种方法在3.3~3.5 V电压区间有一个较好充电和放电平台,固相法最大充放电比容量为60~70 mAh·g^-1,而模板法合成的多孔材料其稳定性较好,充放电比容量基本稳定在170 mAh·g^-1左右.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多孔的LiFePO4材料其欧姆接触电阻(R1)、电化学反应的电荷转移电阻(R2)和半无限边界条件下的扩散阻抗(W1)较之固相法合成LiFePO4材料均小,3D多孔结构有利于减少因阻抗引起的电池容量的损耗,增强电池的稳定性,提高可逆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3D)多孔 LIFEPO4正极材料 锂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掺杂对Sn-3.0Ag-0.5Cu钎料电化学腐蚀性能及枝晶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华丽 郭兴蓬 杨家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0-157,共8页
采用动电位扫描和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Bi掺杂对Sn-3.0Ag-0.5Cu钎料在3.5%NaCl(质量分数)溶液中电化学腐蚀性能及枝晶生长的影响;采用SEM和XRD技术分析其腐蚀形貌及成分。结果显示:随着Bi含量增加,腐蚀电流密度增大,但自腐蚀电位不呈规律... 采用动电位扫描和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Bi掺杂对Sn-3.0Ag-0.5Cu钎料在3.5%NaCl(质量分数)溶液中电化学腐蚀性能及枝晶生长的影响;采用SEM和XRD技术分析其腐蚀形貌及成分。结果显示:随着Bi含量增加,腐蚀电流密度增大,但自腐蚀电位不呈规律性变化。阻抗谱显示:掺杂前后阻抗谱特征相同,均可用两个时间常数的等效电路模型表示,其拟合误差<5%。随着Bi含量的增加,容抗弧半径减小,电荷传递电阻和腐蚀产物膜电阻均减小,耐蚀性能降低。SEM像显示,Bi掺杂对钎料在介质中电化学迁移速度有减缓作用,因而对迁移所致的枝晶生长具有抑制作用。XRD谱显示,枝晶主要成分为Sn和Cu6Sn5,同时伴有少量的Bi和Ag3S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3.0Ag-0.5Cu钎料 Bi掺杂 腐蚀行为 枝晶生长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呋喃唑酮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分析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段连生 张蕾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3-676,共4页
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呋喃唑酮(FZ)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WNTs/GCE)上的电化学行为。对影响该修饰电极电流大小的主要条件,如底液的pH值、富集电位和富集时间等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FZ在MWNTs/GC... 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呋喃唑酮(FZ)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WNTs/GCE)上的电化学行为。对影响该修饰电极电流大小的主要条件,如底液的pH值、富集电位和富集时间等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FZ在MWNTs/GCE上呈现不可逆的还原峰。与裸电极相比,FZ在修饰电极上的还原峰电流明显增大。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其峰电流随着FZ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4.9×10-7~5.9×10-5 mol.L-1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测限低至8.0×10-8 mol.L-1。该修饰电极对FZ的测定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可用于药物制剂中FZ的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喃唑酮 多壁碳纳米管 循环伏安法 差分脉冲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WO_4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段连生 江雪娅 +2 位作者 王石泉 但美玉 冯传启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18-2119,2157,共3页
以Cu(Ac)2·H2O、(NH4)10W12O41W12·x H2O为原料,柠檬酸作为螯合剂,用流变相反应方法合成CuWO4,用魔芋精粉(葡甘聚糖)为碳源,对CuWO4进行碳包覆,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技术对合成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 以Cu(Ac)2·H2O、(NH4)10W12O41W12·x H2O为原料,柠檬酸作为螯合剂,用流变相反应方法合成CuWO4,用魔芋精粉(葡甘聚糖)为碳源,对CuWO4进行碳包覆,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技术对合成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系统及交流阻抗方法对CuWO4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合成的CuWO4材料都具有较高的初始容量,但在700℃下合成材料的可逆比容量较高(320 mAh/g),经过50次循环后比容量保持为190 mAh/g;而该样品经过碳表面包覆后,不仅可逆比容量提高到500 mAh/g,而且表现出优良的循环性能,经过50次循环后比容量仍然保持在430 mAh/g左右。CuWO4经过改性后,具有独特的电化学性能,可作为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CuWO4 流变相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α-Fe_2O_3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马晓玲 吴田 淳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8-321,共4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介孔SiO2(KIT-6),以此为模板合成介孔α-Fe2O3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XRD),高倍透射电镜(HRTEM),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方法对所制备的介孔α-Fe2O3的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水热法合成介孔SiO2(KIT-6),以此为模板合成介孔α-Fe2O3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XRD),高倍透射电镜(HRTEM),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方法对所制备的介孔α-Fe2O3的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用KIT-6为模板可以很好的控制α-Fe2O3的孔径尺寸大小,用模板法合成的α-Fe2O3孔径越小,锂离子嵌入的越少,第一个放电平台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介孔 Α-FE2O3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法结合保留指数分析香青花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洪权 佘嘉祎 +3 位作者 杨英 陈功轩 邓樱花 张彬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34-1340,共7页
研究香青花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香青花与叶中的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获得总离子流图,各色谱峰相应的质谱图经过NIST11.L标准谱库检索,辅助保留指数比对定性,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 研究香青花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香青花与叶中的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获得总离子流图,各色谱峰相应的质谱图经过NIST11.L标准谱库检索,辅助保留指数比对定性,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香青花与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1种物质,相同成分有15种,花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花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α-葎草烯(13.46%)、环氧化葎草烯Ⅱ(8.97%)、Ar-姜黄烯(8.50%)、δ-杜松烯(6.99%)等;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α-葎草烯(17.47%)、α-蒎烯(15.17%)、Ar-姜黄烯(8.27%)、(E)-石竹烯(6.06%)等。采用GC-MS法结合保留指数鉴别香青花与叶挥发油中的同分异构体,提高了药用植物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定性的准确性,为香青药用价值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保留指数 香青 挥发油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香青属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洪权 杨英 +5 位作者 佘嘉祎 刘雨琪 江婉秋 张彬 邓樱花 熊校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87-2092,2076,共7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青和黄腺香青车前叶变种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辅助保留指数比对分析其化学成分,利用MTT法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香青挥发油中鉴定出44种成分,主要成分为α-葎草烯(14.80%)、α-蒎烯(1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青和黄腺香青车前叶变种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辅助保留指数比对分析其化学成分,利用MTT法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香青挥发油中鉴定出44种成分,主要成分为α-葎草烯(14.80%)、α-蒎烯(10.56%)、δ-杜松烯(5.84%)等;黄腺香青车前叶变种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6种成分,主要成分为(E)-石竹烯(20.71%)、α-葎草烯(8.56%)、顺式-β-愈创木烯(7.27%)等。香青和黄腺香青车前叶变种挥发油对肿瘤细胞A549、Hela、HepG2和HTC-116均显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对结肠癌细胞株HTC-116的抑制活性较强,IC 50值分别为48.91和35.52μg/mL。香青和黄腺香青车前叶变种挥发油含有多种抗癌成分,将为其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青 黄腺香青车前叶变种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华菊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文琪 刘雨琪 +5 位作者 江婉秋 朱世明 谭芬 郑平 张洪权 杨新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03-2007,共5页
对毛华菊(Dendranthema vestitum)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筛选其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学成分。采用Diaion HP-20、MCI gel、硅胶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毛华菊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已分离得到的化... 对毛华菊(Dendranthema vestitum)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筛选其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学成分。采用Diaion HP-20、MCI gel、硅胶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毛华菊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已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MTT法筛选所得化学成分体外对两种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从毛华菊的氯仿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acetylene(E)-3(1)、acetylene(E)-9(2)、青蒿亭(3)、chrysoplenetin(4)、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5)和正十六烷酸(6)。化合物1和2对于HepG2和Huh-7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较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毛华菊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毛华菊氯仿部位含有抗肿瘤活性物质聚炔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华菊 氯仿部位 化学成分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蒿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彬 邓樱花 +1 位作者 苏明伟 张洪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7-781,785,共6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侧蒿全草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其中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对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进行测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测定...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侧蒿全草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其中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对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进行测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测定侧蒿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其对5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侧蒿挥发油共鉴定出37种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76.93%,其中主要成分为石竹烯及其氧化物、桉树脑、樟脑、龙脑、萜品烯-4-醇、大根香叶烯D等.侧蒿挥发油对DPPH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但清除效果弱于维生素C(Vc);侧蒿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5 mg/mL、8.0mg/mL、2.0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蒿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婆婆纳挥发油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13
作者 肖长生 苏明伟 +2 位作者 熊校勤 周叶兵 齐小琼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01-3505,共5页
目的研究朝鲜婆婆纳挥发油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含量。分别采用DPPH法、MTT法和平皿打孔法测定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及抑菌... 目的研究朝鲜婆婆纳挥发油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含量。分别采用DPPH法、MTT法和平皿打孔法测定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及抑菌活性。结果共鉴定出50种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71.78%,主要为2-(2-呋喃基)-3-甲基-2-丁烯醛(18.57%)、棕榈酸(14.2%)、亚油酸(6.12%)、亚麻酸(6.01%)、叶绿醇(4.04%)、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3.66%)等。挥发油对DPPH的IC 50值为142.19μg/mL,对HepG2肝癌细胞的IC 50值为275.78μg/mL,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40、30、60、20 mg/mL。结论本实验丰富了朝鲜婆婆纳挥发油化学成分,且发现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及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婆婆纳 挥发油 抗氧化活性 抗肿瘤活性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蛋“松花”生长过程的探究
14
作者 张蕾 沙琼 +1 位作者 何静 张洪权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97,共6页
将皮蛋中的松花分离后进行XRD、FTIR、SEM、EDS表征,确定松花的主要成分为结晶态氢氧化镁。根据皮蛋制备工艺,对天然蛋白凝固过程进行观察和探究,以食品级MgCl_(2)为外源镁,在天然蛋白和琼脂糖凝胶中模拟松花的形成和生长过程。添加不... 将皮蛋中的松花分离后进行XRD、FTIR、SEM、EDS表征,确定松花的主要成分为结晶态氢氧化镁。根据皮蛋制备工艺,对天然蛋白凝固过程进行观察和探究,以食品级MgCl_(2)为外源镁,在天然蛋白和琼脂糖凝胶中模拟松花的形成和生长过程。添加不同外源金属离子,证实只有添加镁才有利于松花的生长。根据松花在不同凝胶中的生长共性,以扩散限制凝聚(DLA理论)初步解释松花的形成和生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蛋 松花生长过程 实验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盐离子对ι型卡拉胶热塑成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康 罗子木 +1 位作者 孙桂林 张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8,共8页
文中以水为增塑剂,研究了不同卡拉胶/水溶液比例制备卡拉胶膜材料的热塑加工工艺。在此基础上,分别以Ca^(2+),Na^(+)和Mg^(2+)为交联剂,研究了盐离子的种类和浓度对ι型卡拉胶膜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ι型卡拉胶可以在水的作... 文中以水为增塑剂,研究了不同卡拉胶/水溶液比例制备卡拉胶膜材料的热塑加工工艺。在此基础上,分别以Ca^(2+),Na^(+)和Mg^(2+)为交联剂,研究了盐离子的种类和浓度对ι型卡拉胶膜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ι型卡拉胶可以在水的作用下,在热压机中热塑加工成型,当ι型卡拉胶/水质量比为1:0.8左右时成膜效果最佳。卡拉胶膜的结构性能受材料的塑化效果和盐离子的静电协同作用共同影响。随着离子半径减小(Ca^(2+)>Na^(+)>Mg^(2+)),盐离子与水分子的水合作用增强(Ca^(2+)+^(2+)),热塑性卡拉胶的塑化效果、膜透光性和热稳定性依次降低。与未改性卡拉胶相比,盐离子改性卡拉胶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所提高,说明盐离子的静电作用可以增加卡拉胶分子链之间的缠结,提高其力学性能;对比3种盐离子,Ca^(2+)浓度在0~50μL范围内,改性卡拉胶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由原来的4.94 MPa和6.4%分别提高到了10.18 MPa和9.2%;由于Ca^(2+)与水分子水合作用较弱及二价离子具有更强的静电作用,其改性卡拉胶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其它2种盐离子相比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ι型卡拉胶 盐离子溶液 热塑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鸡肉中5种磺胺类药物残留 被引量:14
16
作者 邓樱花 李林 +1 位作者 张洪权 黄元乔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57,65,共6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鸡肉中5种磺胺类药物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荧光检测的分析方法.鸡肉样品用二氯甲烷微波萃取后,采用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在最优化的分离条件下,5种磺胺类药物的衍生物在8 min内达到了基线分离.5种磺胺类药物在0.01~5 μ... 建立了同时测定鸡肉中5种磺胺类药物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荧光检测的分析方法.鸡肉样品用二氯甲烷微波萃取后,采用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在最优化的分离条件下,5种磺胺类药物的衍生物在8 min内达到了基线分离.5种磺胺类药物在0.01~5 μ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o.9902),检出限为1~10 nmol/L,加标回收率在93.3%~103.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 邻苯二甲醛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MeJA)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17
作者 董桃杏 蔡昆争 曾任森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72-1876,共5页
茉莉酸(JA)及茉莉酸甲酯(MeJA)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与抗性关系密切的生长物质,能显著增强植物在机械伤害、低温、盐害、干旱等非生物环境胁迫和病虫害等生物胁迫中的抗性。以水稻品种中二欧6为实验材料,通过设置对照、干旱、干旱+MeJ... 茉莉酸(JA)及茉莉酸甲酯(MeJA)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与抗性关系密切的生长物质,能显著增强植物在机械伤害、低温、盐害、干旱等非生物环境胁迫和病虫害等生物胁迫中的抗性。以水稻品种中二欧6为实验材料,通过设置对照、干旱、干旱+MeJA、干旱+MeJA+水杨苷异羟肟酸(SHAM)四种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施用MeJA及其代谢抑制剂SHAM对水稻幼苗的叶绿素荧光和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外源MeJA(0.25μmol·L-1)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幼苗的叶片水势、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v/F0和Fv/Fm值、蒸腾速率、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降低ABA含量,从而提高水稻幼苗的抗旱性。然而,加入茉莉酸信号途径的抑制剂水杨苷异羟肟酸(SHAM)后MeJA诱导的水稻抗旱效应受到逆转,表现在水稻幼苗叶片水势、叶绿素荧光和光合作用参数等显著下降,ABA含量显著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甲酯(MeJA) 水稻 干旱 水杨苷异羟肟酸(SH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茉莉酸甲酯对水稻叶片质膜透性及无机离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董桃杏 蔡昆争 曾任森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6-140,共5页
茉莉酸甲酯(MeJA)是植物体内一种具有应答外界刺激,传导逆境信号及启动抗逆基因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提高作物的抗旱性是MeJA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施用不同浓度(250,2.5,0.25μmol/L)MeJA对水稻幼苗的生理调控作用。结... 茉莉酸甲酯(MeJA)是植物体内一种具有应答外界刺激,传导逆境信号及启动抗逆基因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提高作物的抗旱性是MeJA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施用不同浓度(250,2.5,0.25μmol/L)MeJA对水稻幼苗的生理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干旱处理后水稻叶片水势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叶片MDA含量、电导率及无机离子(K+,Ca2+,Mg2+)含量均显著上升,而喷施不同浓度的MeJA则显著提高叶片水势和叶绿素含量,降低质膜透性和叶片无机离子含量,从而增强水稻幼苗的抗旱性。以0.25μmol/L MeJA处理抗旱效果最好,2.5μmol/L次之,然后是250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甲酯 干旱 水稻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无茎芥中微量金属元素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庆兰 周渊 +1 位作者 邓樱花 张洪权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6-588,共3页
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中药无茎芥中Ca、Fe、Mg、Zn四种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无茎芥干样用8.00 m L硝酸、2.00 m L过氧化氢进行微波处理,在最优条件下运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得各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别为Ca 14.758 0 mg/... 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中药无茎芥中Ca、Fe、Mg、Zn四种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无茎芥干样用8.00 m L硝酸、2.00 m L过氧化氢进行微波处理,在最优条件下运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得各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别为Ca 14.758 0 mg/g,Fe 12.362 0 mg/g,Mg 2.216 5 mg/g,Zn 0.058 70 mg/g;RSD为0.63%~0.98%;检出限为0.001 7~0.305 9μg/m L;相关系数为0.996 6~0.999 8;加标回收率为92.00%~106.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茎芥 微量金属元素 微波消解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探针Ru(phen)^2(dppx)^2+测定H1N1禽流感病毒DNA 被引量:5
20
作者 曾国平 向东山 +1 位作者 蔡金杖 何治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37-1743,共7页
利用荧光探针Ru(phen)2(dppx)2+与ssDNA作用时无荧光或产生弱荧光,而与dsDNA作用时荧光增强的机理,将H1N1禽流感病毒ssDNA和与其完全互补的ssDNA'杂交形成dsDNA实现Ru(phen)2(dppx)2+对H1N1禽流感病毒DNA特定序列(5'-CTACCATGCG... 利用荧光探针Ru(phen)2(dppx)2+与ssDNA作用时无荧光或产生弱荧光,而与dsDNA作用时荧光增强的机理,将H1N1禽流感病毒ssDNA和与其完全互补的ssDNA'杂交形成dsDNA实现Ru(phen)2(dppx)2+对H1N1禽流感病毒DNA特定序列(5'-CTACCATGCGAACAATTCAACCGACACTGTT-3')的定量检测.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测定H1N1禽流感病毒DNA的线性范围为9.3×10-10~7.4×10-8 mol/L,线性方程为y=3.3829x+8.3948,R2=0.9982,检出限为5.3×10-10 mol/L.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灵敏度高和选择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Ru(phen)2(dppx)2+ H1N1禽流感病毒 荧光光谱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