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川金丝猴现状及保护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曹国斌 朱兆泉 +4 位作者 杨敬元 姚辉 谭文赤 刘胜祥 余辉亮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2-609,共8页
2015年10月—2017年12月,采用跟踪调查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调查法对湖北川金丝猴进行调查,并结合资料对其种群数量和栖息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川金丝猴种群数量约1 432只,分大龙潭、金猴岭、千家坪3个猴群10个自然小群。栖息于神农架... 2015年10月—2017年12月,采用跟踪调查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调查法对湖北川金丝猴进行调查,并结合资料对其种群数量和栖息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川金丝猴种群数量约1 432只,分大龙潭、金猴岭、千家坪3个猴群10个自然小群。栖息于神农架林区、兴山县和巴东县相毗邻的地区,面积432.5 km 2,主要活动面积199.6 km 2。分布海拔980—3 100 m,最适宜栖息海拔1 700—2 600 m,栖息地植被类型属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针叶林等4个植被类型,最喜栖息于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针叶林,最适宜栖息地面积114.6 km 2,适宜栖息地面积201.7 km 2。夏秋季以花、浆果和种子为食,冬春季以松萝、休眠芽为食。针对川金丝猴种群、栖息地现状和人为干扰情况,提出了加强调查监测、保护恢复栖息地和开展社区共管等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种群现状 保护研究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DNA的神农架川金丝猴遗传结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芸芸 薛亚东 +4 位作者 张宇 余辉亮 杨林森 蒋军 张于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01-1410,共10页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了解其种群遗传结构和关键影响因素,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分布最东端的湖北神农架川金丝猴种群为研究对象,基于非损伤性DNA技术和微卫星DNA遗传标记等分子生物...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了解其种群遗传结构和关键影响因素,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分布最东端的湖北神农架川金丝猴种群为研究对象,基于非损伤性DNA技术和微卫星DNA遗传标记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及景观遗传参数,探讨了神农架川金丝猴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旨在为川金丝猴的研究及川金丝猴种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利用12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在455份川金丝猴粪便样品中,共检测到62个微卫星等位基因;共鉴定出316个不同川金丝猴个体;种群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平均观察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为0.626、0.559和0.650;群体间的Nei's遗传距离为0.046—0.139,分化系数为0.015—0.046。结果表明与其他地区川金丝猴种群相比,神农架川金丝猴种群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种群内部存在遗传分化趋势;结合景观参数分析表明地理距离不是影响神农架川金丝猴群体间遗传距离的主要因素,而生境中的灌丛和草地以及人类活动干扰可能是影响川金丝猴遗传交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架保护区 川金丝猴 遗传结构 微卫星标记 遗传景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金丝猴非母亲照料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母亲获益——以神农架川金丝猴投食群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峻杉 朱遵燕 +3 位作者 姚辉 杨万吉 禹洋 向左甫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4-155,共12页
灵长类社会中存在着非母亲成员(成年雌猴、青少年猴和成年雄猴)对婴儿的照料行为,即非母亲照料行为,该行为直接影响新生婴儿的存活与发育以及婴儿母亲的日常活动,是灵长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于2019年3月至2019年11月,采用焦... 灵长类社会中存在着非母亲成员(成年雌猴、青少年猴和成年雄猴)对婴儿的照料行为,即非母亲照料行为,该行为直接影响新生婴儿的存活与发育以及婴儿母亲的日常活动,是灵长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于2019年3月至2019年11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和瞬时扫描取样,探究了川金丝猴非母亲照料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母亲活动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母亲照料行为时长与婴猴月龄呈负相关;非母亲照料行为与照料者性别和生育经验有关,与婴猴性别和出生先后无关;当非母亲照料婴猴时,母亲的取食和理毛时长明显增加。研究结果支持学习育幼假说和母亲压力缓解假说,非母亲成员积极照料婴猴既能学习到育幼经验,又能帮助母亲获得更多取食时间,满足母亲的清洁和社交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非母亲照料行为 雄—婴间关系 母亲获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片数字化技术测度川金丝猴面部颜色的可行性
4
作者 李瑞源 司旭蕊 +3 位作者 姚辉 杨万吉 禹洋 向左甫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3-528,共6页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旧大陆猴,隶属于猴科(Cercopithecidae)疣猴亚科(Colobinae)仰鼻猴属(Rhinopithecus),是我国特有的三种金丝猴之一(向左甫,2020)。尽管川金丝猴交配行为全年存在,但出生却表现明显季节性特点(Xiang ...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旧大陆猴,隶属于猴科(Cercopithecidae)疣猴亚科(Colobinae)仰鼻猴属(Rhinopithecus),是我国特有的三种金丝猴之一(向左甫,2020)。尽管川金丝猴交配行为全年存在,但出生却表现明显季节性特点(Xiang et al.,2017;陆展滔等,2024)。研究表明,季节性繁殖的灵长类动物猕猴(Macaca mulatta)(Waitt et al.,2003)和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Grueter et al.,2015)面部颜色均具有季节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面部颜色 季节性 颜色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对不同地区川金丝猴出生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陆展滔 兰官伟 +6 位作者 李瑞源 司旭蕊 刘星宇 莫诚 姚辉 齐敦武 向左甫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6,共11页
多数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交配与出生有着严格的季节变化,这种季节性除受自身生理机制影响外,还受栖息环境的气候、海拔和食物供应的影响。了解栖息于不同地区的同种非人灵长类动物出生季节性差异有助于了解环境变量对动物繁殖的影响。本研... 多数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交配与出生有着严格的季节变化,这种季节性除受自身生理机制影响外,还受栖息环境的气候、海拔和食物供应的影响。了解栖息于不同地区的同种非人灵长类动物出生季节性差异有助于了解环境变量对动物繁殖的影响。本研究于2023年1—8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探索了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王家山区域和湖北神农架国家公园大龙潭区域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群体中婴猴出生模式与季节性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两个地区川金丝猴种群中的婴猴集中在3—5月出生,但白河种群的出生季节时间跨度较长,1—2月、7—8月都有婴猴出生;尽管两组猴群出生模式不同,但均发生于气温回暖,降水上升的时期;白河种群周婴猴/成雌值(I/F)变化与周平均气温、周降水量呈正相关;神农架种群周I/F变化与周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但是与周降水量相关性不明显。气温上升可能是促进怀孕雌猴进行分娩环境响应因素,降水量则通过影响食物供应的方式来引发繁殖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出生季节性 气温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川金丝猴初产雌性妊娠期异亲哺乳
6
作者 胡晴朗 武阅 +3 位作者 姚辉 杨万吉 禹洋 向左甫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灵长类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雌性往往承担着主要的育幼责任,因此,母亲是帮助灵长类婴儿尽早适应环境并独立生活的重要角色(Förster and Cords,2002;Xi et al.,2008;Briga et al.,2012)。对大多数群居型灵长类动物而言,母亲以外的成... 灵长类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雌性往往承担着主要的育幼责任,因此,母亲是帮助灵长类婴儿尽早适应环境并独立生活的重要角色(Förster and Cords,2002;Xi et al.,2008;Briga et al.,2012)。对大多数群居型灵长类动物而言,母亲以外的成员也常常参与照料婴猴,该现象普遍存在于旧大陆猴中,如黑带卷尾猴(Cebus olivaceus)(O’Brien and Robinson,1991)、长尾叶猴(Semnopithecus entellus)(Jay,1963)、青长尾猴(Cercopithecus mitis stuhlmanni)(Förster and Cords,2002)、豚尾狒狒(Papio ursinus)(Henzi and Barrett,2002)和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刘峻杉等,2021),这种现象统称为“非母亲”照料(Goldizen,1987;Maestripieri,1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异亲哺乳 初产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猴源益生粪肠球菌dlt7a的发酵工艺 被引量:4
7
作者 白文妹 李雪梅 +6 位作者 申立泉 石德时 杨敬元 姚辉 龙兴权 欧阳潮 肖运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80,共7页
从神农架金丝猴的粪便中分离出1株益生菌株dlt7a,经鉴定为粪肠球菌。为进一步提高发酵液中dlt7a的活菌数量,对菌株dlt7a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水平试验,确定dlt7a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装液量20%(50mL/250mL),接种量2%,培养基初始pH... 从神农架金丝猴的粪便中分离出1株益生菌株dlt7a,经鉴定为粪肠球菌。为进一步提高发酵液中dlt7a的活菌数量,对菌株dlt7a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水平试验,确定dlt7a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装液量20%(50mL/250mL),接种量2%,培养基初始pH 6.5。设计Plackett-Burman(PB)试验和响应面试验,找出发酵培养基中影响dlt7a活菌数的主要成分是蔗糖、鱼粉和KH_2PO_4,并优化3种重要成分的含量,确定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55%,鱼粉2.63%,豆粕2.5%,酵母膏0.4%,CaCO_3 1.0%,KCl 0.1%,MgSO_4·7H_2O 0.1%,KH_2PO_4 0.014%。在此条件下培养dlt7a菌株,活菌数可达58.83×108cfu/mL,比优化前提高了46.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猴 粪肠球菌 发酵工艺 响应面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彩信号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性选择中的作用
8
作者 林锦煌 姚辉 +1 位作者 吴锋 向左甫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7,共15页
动物的多彩羽毛、毛发和皮肤不仅在种内交流、反捕食防御、体温调节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在性选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许多非人灵长类种类具有多色毛发和裸露皮肤,同时又拥有复杂多样的交配系统和视觉系统,因此成为研究色彩信号... 动物的多彩羽毛、毛发和皮肤不仅在种内交流、反捕食防御、体温调节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在性选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许多非人灵长类种类具有多色毛发和裸露皮肤,同时又拥有复杂多样的交配系统和视觉系统,因此成为研究色彩信号在性选择中作用的代表类群。本文阐述了性选择压力下颜色信号的功能以及非人灵长类的研究优势,综合分析了颜色信号在非人灵长类性选择中的作用:(1)异性间偏好鲜艳颜色,鲜艳颜色可能意味着身体更健康;(2)同性间颜色鲜艳意味着个体等级高低及竞争烈度强弱;(3)所有研究主要以山魈(Mandrillus sphinx)和猕猴(Macaca mulatta)为对象,且多以皮肤颜色为信号,涉及毛色的研究几乎空白;(4)尽管视觉模型比光谱法及数字摄影更精准,但在现有条件下数字摄影更加方便可行;(5)表型颜色与内在生理机制联系及相关基因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信号 非人灵长类 性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