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阶段及当前的发展趋势
- 1
-
-
作者
汤庭芬
艾宏扬
-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
出处
《江汉论坛》
1988年第11期28-31,共4页
-
文摘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去忽视民主政治建设即.没有切卖建设民主政治"的倾向;另一种是对民主政治要求过急、过快的倾向.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从整体上弄清楚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阶段及其在初级阶段中的发展趋势.本文对此进行一些探索.一、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逐步的渐进过程"
-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渐进过程
资本主义国家
民主政治制度
民主制度
政治民主化
宪法
直接选举
现代民主政治
议会主权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关于新世纪派的“社会革命手段”问题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汤庭芬
-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
出处
《江汉论坛》
1985年第12期67-68,共2页
-
文摘
新世纪派是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留法学生中的一个无政府主义派别,一九○七年六月形成,一九一○年五月解散,主要代表人物是吴稚晖、李石曾、褚民谊、张静江,主要言论机关是《新世纪》周刊。该派的主张比较复杂,前后言论也很不一致,其主导思想大致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张实行“倾覆一切强权”的“社会革命”,鼓吹无政府共产主义,标榜反对宗教主义,反对家族主义,反对私产主义,反对宗国主义,反对军备主义的所谓“五大主义”,以抽象的反对强权代替具体的革命纲领。
-
关键词
新世纪派
社会革命
无政府共产主义
无政府主义者
吴稚晖
二十世纪初
留法学生
家族主义
代表人物
革命纲领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进一步深化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
- 3
-
-
作者
田穗生
-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2-14,共3页
-
文摘
为推进方兴未艾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 首先有必要从国家特性出发,把握政治体制的发展规律。 谈到国家特性,人们通常都把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根本观点。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形成的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片面理解。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对国家这种片面认识的错误及由此而产生的影响,现在已为人们所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的论断,是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斗争紧密相联系,并为其服务的。马克思、思格斯强调这一事实,是为了揭露资产阶级用国家社会性欺骗广大人民。
-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阶级统治
国家特性
政治统治
有秩
无产阶级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统治阶级
社会主义国家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裴大新
-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1984年第2期28-34,共7页
-
文摘
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决不是西方特有的现象和专利品。因为在“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面,都有一些那怕是还不大发达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成分,因为在每个民族里面都有劳动群众和被剥削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产生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的空想主义,就是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鲜明中国特点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
关键词
中国空想社会主义
孙中山
社会主义运动
外国资本主义
康有为
新民主主义
洪秀全
近代中国
中国人民
大同思想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梁启超介绍西方社会主义学说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 5
-
-
作者
杨汉鹰
-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
出处
《江汉论坛》
1985年第2期59-65,共7页
-
文摘
谈起西方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人们自然会提到较早介绍社会主义学说的梁启超。国内外的一些学者都曾指出:“梁启超作为一个比较了解欧美思潮的知识分子,本来是最早在文章中提到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的人”:“1899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的那篇文章,是中国第一篇论述社会主义的文章”。但是,以往的一些文章大都偏重于介绍,而对梁启超为什么会较早地注意并介绍社会主义学说,他是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学说的,对社会主义学说的态度到底如何等问题,则很少探讨。本文拟从以上几个方面,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
关键词
梁启超
社会主义学说
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族资产阶级
清议报
知识分子
社会革命
资产阶级改良派
国家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在改革中正确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
- 6
-
-
作者
张源涛
-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1985年第6期1-6,共6页
-
文摘
如何才能正确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解决“国家机构特别是政府部门究竟怎样才能更好地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以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还是一个有待于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
关键词
国家经济职能
经济管理机构
经济杠杆
市埸
社会主义国家
中正
行政手段
管理手段
经济手段
经济活动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 7
-
-
作者
裴大新
-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1984年第4期27-30,21,共5页
-
文摘
一、问题的提起社会主义思想史的研究,我国解放前后均有若干专著问世。在八十年代的今天,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尤有加强这种研究的必要。但社会主义思想史作为一门学科,至今仍没有比较确定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以往的研究者们,有的把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起点确定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高度发展,阶级对立日益简单化了的十九世纪,有的则指出应从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十五、六世纪开始,有的甚至把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上溯到草昧初开。
-
关键词
社会主义内涵
社会主义思想
思想史研究
私有制
共产主义者
科学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马克思恩格斯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简论
被引量:1
- 8
-
-
作者
刘其发
-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
出处
《江汉论坛》
1985年第12期60-66,共7页
-
文摘
近代中国有没有自己独特的空想社会主义?有没有独特的由空想到科学的演变道路?空想社会主义在中国产生过何种影响?探讨这些问题,对我们领会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有意义的。一列宁指出:“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面,都有一些哪怕是还不大发达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成分,因为每个民族里面都有劳动群众和被剥削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会产生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列宁全集》第20卷,第6—7页)
-
关键词
近代中国
中国空想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
无政府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
康有为
资本主义
洪秀全
太平天国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政治稳定中的文化因素
被引量:1
- 9
-
-
作者
杨汉鹰
-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
出处
《学习与实践》
1988年第10期7-11,共5页
-
文摘
改革和外放给我们的政治体制增添了活力,也给我们政治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带来了希望,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原有的政治秩序、原有的政治习惯和心理素养,又受到了改革带来的挑战。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成为两个同时引人注目的课题。一、政治发展中的政治稳定 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解决新独立国家在政治功能和政治体系建构中遇到各种困境而兴起的政治发展,在近二、三十年的过程中,自身也经历了不少的历程。
-
关键词
政治稳定
文化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改革开放
政治发展
政治体制
政治秩序
心理素养
-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体制·改革·政治文化(论纲)
- 10
-
-
作者
杨汉鹰
-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1988年第2期7-10,共4页
-
文摘
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八年来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和推动下逐步展开的,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原有的政治体制日益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因此可以说经济体制改革呼唤着政治体制改革,同时也推动着政治体制改革。然而在这种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前提下出台的政治体制改革方案,则将更多地考虑政治实体的运行机制和效率,而可能会忽略从宏观角度与政治体制改革配套的政治文化,民族心态和社会习惯的作用,从而有可能使政治体制改革受制于此,造成新的步履维艰。
-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文化
经济体制改革
运行机制
政治实体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民族心态
政治信仰
社会习惯
宏观角度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划清平均主义与社会主义界限
- 11
-
-
作者
刘其发
-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
出处
《江汉论坛》
1985年第2期1-5,共5页
-
文摘
一场世人瞩目的、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运动,正在中国大地兴起。伴随改革,人们的思想必将出现又一次大解放。《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经济模式的主要弊端之一,就是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平均主义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一个严重障碍。因此,从理论到实践划清平均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界限,使人们从思想上驱走平均主义这个幽灵,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提出的一个迫切任务。
-
关键词
平均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
按劳分配原则
劳动者
经济体制改革
资产阶级法权
资本主义制度
平均分配
经济模式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毛泽东关于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学说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汤庭芬
黄永明
-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2-16,共5页
-
文摘
民族现象是人类社会最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在多民族国家里,民族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主权与完整,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中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统一国家。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身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奴役,国家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毛泽东同志根据近代中国的社会实际和民族矛盾状况,针对中国民族问题的特点、实质及其解决途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丰富了民族理论,为争取各族人民的共同繁荣,维护各民族的大团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关键词
各少数民族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
《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同志
大汉族主义
民族歧视
中华民族
西藏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试论商品文化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邓剑秋
王凤鹤
-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3-28,共6页
-
文摘
近几年对文化的研究有很大的发展,其中有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及其特点的研究,有对西方文化的研究;在实用研究方面则有企业文化的研究、商业文化的研究等等。但是至今好象还没有提出对商品文化进行研究的问题。实际上,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对商品文化进行研究。这对全面认识商品社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一、商品文化的涵义什么是商品文化?商品文化主要是指由商品经济生发出来的精神产物,如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适应发展商品经济需要的思想观念、社会习俗、思维方式以及人际关系等等。广义的商品文化,还包括:人们所创造的、为商品流通所需要的物质手段和设施,如货币、银行、交易所等;为维护和发展商品生产所必需的秩序、制度和典章条例等。
-
关键词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商品生产者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全面认识
商品文化
商品社会
使用价值
商品流通
社会主义文化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议行合一的再认识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刁田丁
-
机构
湖北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
出处
《江汉论坛》
1988年第1期33-37,共5页
-
文摘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是我们的特点和优势,决不能丢掉这些特点和优势,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多党轮流执政."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议行合一原则为理论基础的,是议行合一原则在中国的具体表现.为了弄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就不能不对议行合一原则予以再认识.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生活所提出的一个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
关键词
议行合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权分立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国家权力机关
社会主义民主
代表机关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制度建设
马克思恩格斯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国家行政管理中的主客体关系
- 15
-
-
作者
陈小京
-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3-56,共4页
-
文摘
管理活动早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和部落中就已经存在了,只是那时的管理尚未区分不同的领域,表现出笼统的公共事务管理。管理主客体的特征都直接体现在社会劳动主体中:劳动者既是管理主体也是管理客体,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划分。管理主要不是通过强制手段,而是通过习惯风俗等来实施的。这是以生产力极端落后,社会活动形式和内部关系都非常简单为前提的,是原始的“自我管理”方式。
-
关键词
国家行政管理
管理客体
管理主体
主客体关系
被管理者
行政机关
管理活动
劳动者
国家权力
自我管理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市场经济与民主观念
- 16
-
-
作者
汤庭芬
-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5-38,共4页
-
-
关键词
民主观念
民主意识
小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政治建设
小商品生产者
资本主义
思想观念
-
分类号
D08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关于加强政协建设的若干思考
- 17
-
-
作者
吴卫生
-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23,共4页
-
文摘
正确认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基本职能,是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加强政协建设的前提。关于人民政协的性质,概括而言,一句话,是政治组织。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是包括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人士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实现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及社会各界合作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形式,是共产党和非党联盟长期合作的组织形式。 具有政治性质组织的政协,其职能主要表现在政治方面,诸如: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协调政协中内部各政党,组织及社会各界的关系,协助国家开展外交活动,组织政协委员通过学习,达到自我教育和改造的目的,团结三胞、为祖国统一大业和实现“一国两制”
-
关键词
政协工作
强政
基本职能
人民政协
民主监督
若干思考
政治协商
国家机关
共产党
统战部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探讨
- 18
-
-
作者
吴卫生
-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7-30,共4页
-
文摘
(一)党的十四大报告和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将当代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予以论述,明确地规定了它的性质、作用与目标,即政府职能转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以及政府机构改革,都应围绕建立、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展开,确立崭新的行政体制(从组织设置到运转方式).以便使改革后的行政体制能够在市场经济中充分有效地发挥“看得见的手”(主要是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作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高速健康的发展.
-
关键词
行政体制改革
政府行政体制
当代中国
行政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若干问题
地方行政区划
中央与地方关系
政府职能转变
台湾地区
-
分类号
D630.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关于道德建构问题的再思索
- 19
-
-
作者
王凤鹤
-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2-8,共7页
-
-
关键词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道德观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道德建构
道德体系
市场经济观念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道德
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略论基层地方自治
- 20
-
-
作者
胡盛仪
-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1986年第6期25-27,共3页
-
文摘
自治是民主的一个基本形式。在历史上,自治曾作为资产阶级向封建专制争取民主权利的有力武器。今天,加强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基层地方自治,则是建设社会主义高度民主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基层地方自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
关键词
地方自治机关
基层群众自治
基层政权
基层社会
封建专制
基层自治
地方事务
国家机关
自治权
争取民主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