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小麦品质现状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常海滨 黄少先 唐道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4016-14017,14020,共3页
研究了湖北省2000~2007年小麦区试品质。结果表明,与全国小麦品质平均水平相比,目前湖北省小麦品种容重较高,蛋白质含量相当,而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面积等反映蛋白质质量的各项性状值均偏低,小麦品质基本... 研究了湖北省2000~2007年小麦区试品质。结果表明,与全国小麦品质平均水平相比,目前湖北省小麦品种容重较高,蛋白质含量相当,而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面积等反映蛋白质质量的各项性状值均偏低,小麦品质基本属于中筋类型。因此,湖北省在小麦品质育种方面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选育优质中筋小麦品种上,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发展强筋小麦,并加强小麦优质栽培技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分析 蛋白质质量 中筋 优质栽培技术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湖北省粳麦生产区粳稻生育期、产量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汪本福 程建平 +6 位作者 李阳 张枝盛 杨晓龙 潘高峰 陈展鹏 李进兰 王晴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8-75,共8页
为推进湖北省“籼改粳”,明确3个不同类型粳稻在湖北省粳麦生产区的生态适应性,以甬优4949、鄂香2号等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机插条件下,设置4个播期,研究播期对3个类型粳稻产量、生育期、品质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3个类... 为推进湖北省“籼改粳”,明确3个不同类型粳稻在湖北省粳麦生产区的生态适应性,以甬优4949、鄂香2号等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机插条件下,设置4个播期,研究播期对3个类型粳稻产量、生育期、品质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3个类型粳稻随着播期推迟,其生育期缩短,各生育进程加快,产量不同程度下降,全生育期有效积温利用率和日照时数利用率均呈下降趋势。根据3个粳麦生产区温光资源条件和小麦腾茬时间,初步确定了3个粳麦区适宜粳稻品种类型和播种期,襄阳适宜选用的粳稻品种类型为早熟中粳和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孝昌适宜选用的品种类型为早熟中粳和中熟中粳;江陵适宜选用的品种类型为早熟中粳、中熟中粳和早熟晚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粳稻 籼改粳 产量 生育期 温光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情况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金红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58-1960,1963,共4页
对2001~2010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告的153个水稻品种的选育单位、母本材料和各类型品种的数量、产量、优质率、抗病性进行统计归类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省地两级农业科学院和高等学校的科研育种机构是主要的选育单位;母... 对2001~2010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告的153个水稻品种的选育单位、母本材料和各类型品种的数量、产量、优质率、抗病性进行统计归类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省地两级农业科学院和高等学校的科研育种机构是主要的选育单位;母本材料以金23A、Ⅱ-32A和HD9802S等利用率最高;品种类型走势是籼型两系杂交品种数量呈波浪上升趋势,籼型常规品种却逐渐萎缩,粳型品种持续稀少;品种年度平均产量呈稳步上升趋势,常规品种与杂交品种的产量差距在缩小;米质的平均优质率为67.3%;白叶枯病的抗性减弱,稻瘟病的抗性大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审定品种 基本情况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2011—2018年区试结果看湖北省油菜新品种发展趋势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海珍 汪品三 +1 位作者 常海滨 梅凯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19-21,110,共4页
从2011—2018年湖北省油菜(Brassica napus L.)区域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湖北省油菜品种的选育以高产育种为主,杂交品种多,常规品种少,中晚熟的品种多,早熟的品种少;油菜在品质育种方面取得突破,双低品种率达到93%以上;油菜的菌核病多... 从2011—2018年湖北省油菜(Brassica napus L.)区域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湖北省油菜品种的选育以高产育种为主,杂交品种多,常规品种少,中晚熟的品种多,早熟的品种少;油菜在品质育种方面取得突破,双低品种率达到93%以上;油菜的菌核病多数年份普遍发生,抗性育种急须加强;株型普遍较高,不利于机械化生产,对株高矮化及矮秆基因需求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Brassica NAPUS L.) 品种 区域试验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冈市直播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绍安 陈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3期46-46,48,共2页
分析了直播水稻技术的特点和研究现状,并针对其直播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直播水稻的高产稳产途径和发展策略,为黄冈市及其他直播水稻地区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水稻 直播 现状 问题 对策 湖北黄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小麦育种现状浅析
6
作者 常海滨 黄少先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670-2673,共4页
通过分析湖北省1995~2008年小麦区试的汇总资料,发现湖北省区试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经过10多年的徘徊终于有了较大的突破,平均公顷产量达6 000kg左右。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对小麦产量的提高起很大的作用。小麦蛋白质含... 通过分析湖北省1995~2008年小麦区试的汇总资料,发现湖北省区试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经过10多年的徘徊终于有了较大的突破,平均公顷产量达6 000kg左右。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对小麦产量的提高起很大的作用。小麦蛋白质含量和容重接近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面积等反映蛋白质质量的各项性状值参差不齐。参试品种对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的抗性有所提高,但是对条锈病的抗性有降低的趋势。因此,今后湖北省小麦育种应在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的同时,重视对蛋白质质量和条锈病抗性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品质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多抗优质小麦新品种冈麦1701的选育
7
作者 戴宝生 李蔚 +5 位作者 黄晓莉 闫振华 汪自立 张华崇 赵树琪 张欣 《中国种业》 202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冈麦 1701 是黄冈市农业科学院以鄂麦596为母本、扬麦20为父本,利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综合抗性好等特点,于2024年1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麦20241009。对冈麦1701的选育... 冈麦 1701 是黄冈市农业科学院以鄂麦596为母本、扬麦20为父本,利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综合抗性好等特点,于2024年1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麦20241009。对冈麦1701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进行了介绍,对其产量、品质和田间抗性及其相关性状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其配套关键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其产业化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多抗 优质 小麦 冈麦1701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贮玉米在黄冈地区的表现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常海滨 王明辉 +1 位作者 黄少先 陈秋实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141-3143,共3页
分析了11个青贮玉米品种在黄冈地区的产量、品质以及其他性状表现。结果显示,黄冈地区青贮玉米品种的产量在16229.3kg/hm2左右,纤维品质达到了三级,主要病害发生较轻,适合青贮玉米的种植。建议从南方引进雅玉青贮8号在当地种植,同时在... 分析了11个青贮玉米品种在黄冈地区的产量、品质以及其他性状表现。结果显示,黄冈地区青贮玉米品种的产量在16229.3kg/hm2左右,纤维品质达到了三级,主要病害发生较轻,适合青贮玉米的种植。建议从南方引进雅玉青贮8号在当地种植,同时在种植过程中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冈地区 青贮玉米 性状分析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玉米冈甜1号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4
9
作者 吴宇 赵俊立 常海滨 《中国种业》 2024年第3期155-157,共3页
冈甜1号是黄冈市农业科学院以自交系L916为母本、S4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鲜食甜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2019-2020年参加湖北省鲜食玉米科企联合体区域试验,2年平均鲜穗产量12478kg/hm2,品质得分86.3分。2022年通过... 冈甜1号是黄冈市农业科学院以自交系L916为母本、S4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鲜食甜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2019-2020年参加湖北省鲜食玉米科企联合体区域试验,2年平均鲜穗产量12478kg/hm2,品质得分86.3分。202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玉20220023,适宜在湖北省平原、丘陵地区种植推广。对冈甜1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以期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冈甜1号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品种冈棉13号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宝生 周元坤 +7 位作者 闫振华 李海英 张华崇 顿志刚 赵树琪 黄晓莉 张欣 李蔚 《中国棉花》 2024年第3期48-49,共2页
冈棉13号于202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在湖北省植棉区麦后直播生育期105.3 d,植株塔形、较紧凑;果枝层次清晰,通透性好。2022年湖北省麦后棉品种联合生产试验中,其666.7 m^(2)籽棉和皮棉产量分别为233.67 kg和91.21 ... 冈棉13号于202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在湖北省植棉区麦后直播生育期105.3 d,植株塔形、较紧凑;果枝层次清晰,通透性好。2022年湖北省麦后棉品种联合生产试验中,其666.7 m^(2)籽棉和皮棉产量分别为233.67 kg和91.21 kg,比对照晶华棉116增产10.84%和10.35%。介绍了冈棉13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品种选育 冈棉13号 特征特性 纤维品质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4份青贮玉米品种的生产性能 被引量:45
11
作者 田宏 熊海谦 +3 位作者 熊军波 张鹤山 蔡化 刘洋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9-259,共11页
为筛选出适宜湖北地区种植的全株青贮玉米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14个青贮玉米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生物学产量和粗蛋白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明饲1号和花单1号生育期相对较长,其余品种在92-95 d。大部分品种的株高在200 cm以上... 为筛选出适宜湖北地区种植的全株青贮玉米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14个青贮玉米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生物学产量和粗蛋白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明饲1号和花单1号生育期相对较长,其余品种在92-95 d。大部分品种的株高在200 cm以上;除华丰3号倒伏率较高外,其余品种几无倒伏;收获时,雅玉8号保绿度较其它品种相对较高。参试材料中,8493的鲜草和干物质产量分别为81 177.85 kg/hm2和20 044.37 kg/hm^2,均显著高于其它品种(P〈0.05),而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是雅玉8号,达9.56%。对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765%。结合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选择单穗质量、干物质产量和株高3指标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雅玉8号的隶属函数值最高,为0.78,其次为华玉5号,农大86表现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生产性能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褐斑病的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吕锐玲 谢甲涛 +1 位作者 付艳萍 姜道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7-430,共4页
采用柯赫氏法和ITS DNA序列分析对草莓褐斑病的病原进行确认和鉴定。结果表明:草莓褐斑病病原在病叶及PDA培养基上均可产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球形、黑色,分生孢子梗瓶梗状,具分枝;分生孢子卵圆形至纺锤形、透明、单细胞,... 采用柯赫氏法和ITS DNA序列分析对草莓褐斑病的病原进行确认和鉴定。结果表明:草莓褐斑病病原在病叶及PDA培养基上均可产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球形、黑色,分生孢子梗瓶梗状,具分枝;分生孢子卵圆形至纺锤形、透明、单细胞,大小为(5.7~7.3)mm×(2.0~3.0)mm;根据病菌形态,确定该病原菌为昏暗拟茎点霉Phomopsis obscurans(Ellis & Everh.)B.Sutton。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30℃,生长和产孢最适pH值为6,光照对菌丝生长和产孢均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褐斑病 病原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晚粳”双季机插周年氮肥高效运筹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阳 杨晓龙 +3 位作者 汪本福 张枝盛 李进兰 程建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6,共8页
以“早籼晚粳”(早稻“两优287”,晚稻“鄂粳403”)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了6组氮肥组合,包括早稻3组(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为N1/N2(6:4:0)、N3/N4(6:3:1)和N5/N6(5:3:2))、晚稻2组(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为N1/N3/N5(5:3:2)、N2/N4/N6(... 以“早籼晚粳”(早稻“两优287”,晚稻“鄂粳403”)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了6组氮肥组合,包括早稻3组(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为N1/N2(6:4:0)、N3/N4(6:3:1)和N5/N6(5:3:2))、晚稻2组(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为N1/N3/N5(5:3:2)、N2/N4/N6(5:2:3)及不施氮肥处理(对照,CK,N0),考察双季的分蘖动态变化、叶面积指数(LAI)和SPAD值、关键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产量构成、氮肥利用率等指标。结果显示:早稻氮素施用后移显著提高成穗率,N5/N6的成穗率达到95.5%,晚稻以N3处理有效穗最高;早稻叶面积指数以N3/N4处理最高,较N1/N2提高42.6%,前者叶片衰老速度低于后者,晚稻LAI也以N3处理最高;早稻氮素施用后移后,N3/N4和N5/N6产量较N1/N2显著提高,增产分别达到17.3%、14.6%,晚稻N3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周年产量以N3处理最高;N3处理的周年氮肥农学利用率(AE)比其他处理的平均值高43.3%,氮肥偏生产效率(PFP)高11.7%。研究表明早籼稻氮肥施用比例以基肥:分蘖肥:穗肥=6:4:0,晚粳稻以5:3:2的搭配组合对提高周年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晚粳” 双季稻 机插 氮肥利用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稻共作模式下履带自走式旋耕机应用效果
14
作者 汪本福 李进兰 +3 位作者 张枝盛 李阳 杨晓龙 程建平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69,共3页
为解决虾稻共作模式下稻田土壤淤泥层较深、易陷机等问题,开展了履带自走式旋耕机与轮式拖拉机配套旋耕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履带自走式旋耕机作业效率略低于轮式拖拉机,但碎土率提高4.9个百分点、耕深增加2.3 cm、机体下陷深度减少11.... 为解决虾稻共作模式下稻田土壤淤泥层较深、易陷机等问题,开展了履带自走式旋耕机与轮式拖拉机配套旋耕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履带自走式旋耕机作业效率略低于轮式拖拉机,但碎土率提高4.9个百分点、耕深增加2.3 cm、机体下陷深度减少11.1 cm,作业后平整度优于轮式拖拉机,且履带自走式拖拉机未出现田间陷机现象,减少了耕整机具对田间土壤的碾压,保护了耕作层的土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自走式旋耕机 虾稻共作 耕深 平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棉高产栽培优化组合反馈示范
15
作者 余隆新 张教海 +8 位作者 夏松波 王孝刚 文泽会 梅金安 陈晓伟 沈杰 韩昌友 吴运明 别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85-2087,共3页
对杂交棉高产栽培优化组合进行了7个点的反馈示范。结果表明,采用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合理经济施用氮、磷、钾肥,合理化调等措施,实现了节本增产增效的目的,验证了五因素五水平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该研究成果在大面积应用的可行性,为推广... 对杂交棉高产栽培优化组合进行了7个点的反馈示范。结果表明,采用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合理经济施用氮、磷、钾肥,合理化调等措施,实现了节本增产增效的目的,验证了五因素五水平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该研究成果在大面积应用的可行性,为推广杂交棉高产栽培优化组合配套技术提供了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高产栽培 优化组合 反馈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杂交双季晚籼A优338的选育及利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强 涂军明 +8 位作者 张金林 王欢 梅凯华 高正刚 吕锐玲 陈蔚 孙伟 刘松柏 郭建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361-2364,共4页
A优338是湖北省黄冈市农业科学院用自育不育系A4A与恢复系R338配组而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倒伏和易制种等特点。阐述了A优338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杂交晚籼稻 A优338 选育 国标2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钾运筹模式对高花青素特种稻产量及糙米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石洪芳 易志杰 +4 位作者 杨特武 赵思明 周强 周欣 杨罗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49,共7页
以新培育的高产棕红色稻米品种冈特优37为材料,在本田习惯施肥水平(N 159kg/hm^2、P_2O_5 67.5kg/hm^2和K_2O 67.5kg/hm^2)下研究了氮、钾运筹模式对其产量和糙米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新品种的扩大栽培提供施肥技术指导。结果表明:在... 以新培育的高产棕红色稻米品种冈特优37为材料,在本田习惯施肥水平(N 159kg/hm^2、P_2O_5 67.5kg/hm^2和K_2O 67.5kg/hm^2)下研究了氮、钾运筹模式对其产量和糙米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新品种的扩大栽培提供施肥技术指导。结果表明:在钾肥全部基施,氮肥60%作基肥、10%作分蘖肥、30%作保花肥时稻谷产量最高;合理施肥主要通过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而增产;施肥模式对糙米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花青素含量影响不显著,但适当施用氮肥作保花肥可提高糙米可溶性糖含量;在相同施氮模式中增加后期钾素供应可提高糙米粗脂肪含量;在相同施钾模式下施用氮肥作保花肥有提高糙米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趋势;在钾肥全部基施的条件下,糙米游离氨基酸含量随保花肥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呈先升后降趋势;在钾肥60%作基肥、40%作保花肥时,游离氨基酸含量则随保花肥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施氮可显著提高糙米粗蛋白含量,但在不同施钾条件下施氮模式的影响规律不一致。在本试验条件下,钾肥全部作基肥,氮肥60%作基肥、10%作分蘖肥、30%作保花肥的施肥模式可作为冈特优37的适宜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氮钾运筹 产量 稻米品质 Γ-氨基丁酸 有色稻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优质油菜棉林套播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安平 殷少华 +3 位作者 熊飞 阮祥金 夏起昕 胡海珍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3-535,共3页
2008-2009年度开展的试验结果显示,棉林套播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节本增效明显和单产总产增加,大大提高了种植油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结了棉林套播油菜栽培从统一选种,棉林套播,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科学防治病虫害,到及时收获等技... 2008-2009年度开展的试验结果显示,棉林套播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节本增效明显和单产总产增加,大大提高了种植油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结了棉林套播油菜栽培从统一选种,棉林套播,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科学防治病虫害,到及时收获等技术措施,以推动黄冈市"双低"油菜快速稳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 棉林套播 节本增效 田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地区稻田二熟制模式的生产力、温光资源利用和氮磷养分平衡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翁玉林 王高杰 +5 位作者 夏方招 熊兴军 李兴华 李承力 胡荣桂 杨特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3-201,共9页
为了优化鄂东地区稻田耕作制度,挖掘作物周年生产潜力,提高作物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连续4 a的定位试验,比较了油菜-玉米(oilseed rape-maize,O-M)、油菜-水稻(oilseed rape-rice,O-R)、油菜-节水抗旱稻(oilseed rape-water-savi... 为了优化鄂东地区稻田耕作制度,挖掘作物周年生产潜力,提高作物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连续4 a的定位试验,比较了油菜-玉米(oilseed rape-maize,O-M)、油菜-水稻(oilseed rape-rice,O-R)、油菜-节水抗旱稻(oilseed rape-water-saving and drought-resistant rice,O-WDR)、小麦-玉米(wheat-maize,W-M)、小麦-水稻(wheat-rice,W-R)、冬闲-双季稻(fallow-double season rice,F-DR)6种二熟制种植模式的周年生产力、生产效益、温光资源和氮磷利用以及土壤氮磷含量变化的差异。结果显示:周年经济产量以W-R模式最高,其次为O-R模式,而平均周年生产效益以O-R模式最高;氮利用率以O-R和W-R模式在鄂最高,磷利用率以O-R模式最高,温光资源利用效率则以F-DR模式最高。经过4轮复种后,O-R模式在鄂东地区具较高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及良好的生产效益,并有利于维持农田土壤肥力和降低氮流失风险,具有替代传统双季稻模式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种 作物生产力 资源利用 土壤肥力 稻田耕作制度 氮磷养分 油稻复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核不育两用系育种技术初探 被引量:6
20
作者 戴宝生 范媛媛 +6 位作者 李蔚 南策雄 陈晓伟 卢华平 伊黎 张登科 黄晓丽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4-26,共3页
通过总结培育棉花核不育系的实践,就饱和回交法、不饱和回交法、阶梯回交法选育核不育两用系,单株选择法纯化和提高核不育两用系,培育近等基因系,加快不育系选育进程等方面阐述了育种体会和心得。
关键词 棉花 核不育 两用系 育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