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及个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6
1
作者 姚淑文 熊合明 刘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215-217,共3页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检验结果并探究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患儿的疗效的影响,为轮状病毒感染的诊治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240例呕吐、发热、大便次数增多患儿粪便进行...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检验结果并探究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患儿的疗效的影响,为轮状病毒感染的诊治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240例呕吐、发热、大便次数增多患儿粪便进行轮状病毒病原检测,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所有粪便类型中黄稀水样便及蛋花水样的便轮状病毒检验阳性率最高。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0%(47/50),高于对照组的72.0%(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腹泻、发热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泻的粪便检验中具有较高的轮状病毒阳性率,轮状病毒检验对腹泻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能提升临床疗效,加速症状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感染 病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儿血清胰石蛋白、胆碱酯酶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全身炎症反应、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
作者 任志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0期2811-2814,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胰石蛋白(PSP)、胆碱酯酶(ChE)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全身炎症反应、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脓毒症患儿6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进行疫苗接种的健康小儿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胰石蛋白(PSP)、胆碱酯酶(ChE)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全身炎症反应、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脓毒症患儿6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进行疫苗接种的健康小儿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PSP、ChE以及炎症因子、肝肾功能指标的含量。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脓毒症患儿血清PSP、ChE含量与全身炎症反应、靶器官损伤的相关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中PSP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ChE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炎症因子PCT、CRP、IL-1、IL-6、IL-10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肾功能指标Scr、BUN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earson检验发现,脓毒症患儿血清PSP、ChE含量与全身炎症反应、肝肾功能损伤程度直接相关。结论:脓毒症患儿血清PSP含量异常增高、ChE含量异常降低,且具体改变程度与整体病情严重程度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胰石蛋白 胆碱酯酶 全身炎症反应 肝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MV感染在小儿特发性ITP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曾耀光 程力平 任志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585-1588,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2例IT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分度将其分为急性型(AITP)21例以及慢性型(CITP)31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二步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骨髓... 目的:探讨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2例IT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分度将其分为急性型(AITP)21例以及慢性型(CITP)31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二步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骨髓中HCMV﹣IgM及采用ELISA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中HCMV﹣IgM,并对各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AITP组及CITP组骨髓中HCMV阳性率显著血液中HCM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TP骨髓及血液中HCMV阳性率均高于AITP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TP及CITP组中骨髓HCMV(+)者平均年龄、IL-6、TNF-a水平均高于骨髓HCMV(-)者,而血小板计数少于HC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TP组中骨髓HCMV(+)者IL﹣6、TNF﹣a水平高于AITP组HCMV(-)者,而血小板计数少于AITP组HCMV(-)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TP及CITP组中血液HCMV(+)者平均年龄、血小板计数、IL-6、TNF-a水平均与血液HCMV(-)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HCMV感染可能是引起ITP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骨髓HCMV感染可能是引起ITP患儿病情加重及慢性化趋向的重要因素,骨髓HCMV感染在ITP患儿发病机制中可能通过破坏患儿免疫系统从而影响血小板的生成,并不是抑制红细胞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小儿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