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城市福白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初探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英俊 马学林 +1 位作者 向先华 易利 《湖北植保》 2018年第3期27-29,共3页
根据麻城市福白菊病虫害发生规律与危害特点,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方法,开展福白菊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试验,并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 福白菊 病虫防治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树栽培中农业和生态措施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龙峰 曾圣国 +2 位作者 夏学忠 夏桂林 夏故成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4年第1期53-55,共3页
传统果树栽培技术并不重视农作物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致使农作物生长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不利于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发重视生态措施在农作物栽培环节的应用,一来为农作物营造安全健康的生长环境,二来有助... 传统果树栽培技术并不重视农作物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致使农作物生长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不利于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发重视生态措施在农作物栽培环节的应用,一来为农作物营造安全健康的生长环境,二来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以果树生态化栽培为例,采用科学合理栽培技术,提高果树生长发育水平,并在果园管理过程中应用生态技术措施,最大限度上降低果树病虫害发生率,以保障未来果树种植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栽培技术 农作物栽培 果园管理 生态系统平衡 生态环境 生态措施 可持续发展 生长发育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稻合理施肥技术的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马自波 李荣 +1 位作者 王英俊 肖明勇 《湖北植保》 2019年第5期39-42,共4页
近年来,麻城市水稻种植模式和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由原来主要种植早、晚稻的种植模式向早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转变,新模式种植面积逐年扩大。"3414"肥效试验是建立土壤丰缺指标体系和作物施肥指标体系的有效研究方法,通过早中... 近年来,麻城市水稻种植模式和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由原来主要种植早、晚稻的种植模式向早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转变,新模式种植面积逐年扩大。"3414"肥效试验是建立土壤丰缺指标体系和作物施肥指标体系的有效研究方法,通过早中稻-再生稻上开展的"3414"肥效试验,并采用一元二次效应方程拟合,进行试验数据验证和矫正后得出:在麻城市潜在缺乏氮磷的潮沙田水稻土上种植早中稻-再生稻合理的施氮量为20.5~23.0kg/666.67m^2、磷(P2O5)5.9~6.8 kg/666.67m^2、钾(K2O)7.8~10.5 kg/666.67m^2产量可达730~780 kg/666.67m^2。本试验研究旨在摸清麻城早中稻-再生稻氮、磷、钾肥合理施用量,为建立麻城早中稻-再生稻施肥指标体系打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施肥量 “3414”肥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的种植密度与产量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红权 《现代园艺》 2014年第7期12-14,共3页
茶树的种植密度和茶树的产量有一定的关系,在传统的茶树种植过程中,茶园都是以方形、矩形和三角形为主要的排列方式进行种植,667m2大约为4000-7000株。从目前我国茶树的发展来看,虽然质量和产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是存在的问题还... 茶树的种植密度和茶树的产量有一定的关系,在传统的茶树种植过程中,茶园都是以方形、矩形和三角形为主要的排列方式进行种植,667m2大约为4000-7000株。从目前我国茶树的发展来看,虽然质量和产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是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植密度 产量 质量 关系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剂拌种对花生苗期的影响及田间蛴螬的预防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英俊 杨洪 江培海 《河南农业》 2018年第17期19-19,共1页
为研究药剂拌种对花生苗期的影响及对田间蛴螬的预防效果,本文采用田间试验法测定3种药剂拌种对花生出苗率的影响以及对田间蛴螬的防治效果,从而筛选安全、可靠高效的种子包衣剂。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地鹰 拌种 蛴螬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剂拌种对花生苗期的影响及田间蛴螬的预防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英俊 杨洪 江培海 《河南农业》 2018年第20期20-20,共1页
为研究药剂拌种对花生苗期的影响及对田间蛴螬的预防效果,本文采用田间试验法测定3种药剂拌种对花生出苗率的影响以及对田间蛴螬的防治效果,从而筛选安全、可靠高效的种子包衣剂。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地鹰 拌种 蛴螬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