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动顶空采样法的机油释放特征参数测量研究
1
作者 田蕾 王志远 +4 位作者 宋莹 李灿 林本成 刘聪 余涛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86-92,共7页
本文建立一套主动顶空采样系统并测定汽轮机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释放特征参数,为舰船舱室汽轮机油挥发污染物控制提供参考。利用低速率采样泵、顶空瓶等搭建主动顶空采样系统,使用低速率采样泵对顶空气体进行采样并采用GC/MS检... 本文建立一套主动顶空采样系统并测定汽轮机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释放特征参数,为舰船舱室汽轮机油挥发污染物控制提供参考。利用低速率采样泵、顶空瓶等搭建主动顶空采样系统,使用低速率采样泵对顶空气体进行采样并采用GC/MS检测方法定量分析,得到汽轮机油挥发组分和释放特征参数,将汽轮机油置于水浴装置中加热研究温度对挥发的影响。研究发现,室温(约20℃)下1.8 mL/min为该主动顶空采样系统的最佳采样速率。汽轮机油在工作温度(50℃)下的挥发关键参数y0约为5587.6μg/m^(3),挥发物质中浓度最高的是甲苯,占比约13.9%。在13、24、35、50℃下汽轮机油挥发的TVOC浓度分别为2173.9、2730.1、4060.3、5587.6μg/m^(3),在13℃~50℃区间内,温度上升1℃,TVOC浓度上升约95.4μ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舱室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释放特征 主动顶空采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鲜肉劣变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汪薇 江丰 +1 位作者 张莉 陈锂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244-249,共6页
冷鲜肉作为重要的日常消费食品,在贮藏、运输过程中易受自身或环境影响而发生劣变。对冷鲜肉劣变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概述了冷鲜肉劣变的主要特征,总结了广泛应用的检测技术,包括微生物检测、化学分析(如挥发性盐基氮)、物理... 冷鲜肉作为重要的日常消费食品,在贮藏、运输过程中易受自身或环境影响而发生劣变。对冷鲜肉劣变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概述了冷鲜肉劣变的主要特征,总结了广泛应用的检测技术,包括微生物检测、化学分析(如挥发性盐基氮)、物理特征检测(如色泽和pH)等,讨论了现代检测技术及新兴的快速检测技术,如基于高分辨质谱的劣变标志物检测、实时质谱、智能标签等,评估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为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展望了冷鲜肉劣变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现场快速检测和智能化应用等,以满足日益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消费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鲜肉 劣变特征 劣变检测技术 智能标签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砖茶降氟措施效果评价及研究前景展望
3
作者 尹春艳 张莉 +3 位作者 余婷婷 蒋颖 刘杰 张菊 《农学学报》 2025年第6期77-84,共8页
为研究现有砖茶降氟措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考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评估了茶树种植、茶叶采收、毛茶生产、砖茶生产和饮茶环节中各类降氟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经过系统的分析和实验验证发现:在茶... 为研究现有砖茶降氟措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考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评估了茶树种植、茶叶采收、毛茶生产、砖茶生产和饮茶环节中各类降氟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经过系统的分析和实验验证发现:在茶树种植环节筛选低氟品种茶树、在茶叶采收环节控制采摘时间可以有效控制砖茶源头氟含量;在砖茶加工过程中采取水淋洗方式能一定程度降低茶叶氟含量;在饮茶环节采用科学的饮茶方式,可以减少砖茶中氟的人体摄入量。磷酸钙和羟基磷灰石是安全高效的氟吸附材料。改善茶园种植环境、采用水潦青工艺、渥堆环节添加降氟材料等降氟效果不显著。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新审视和调整现有降氟研究策略、建立跨学科团队开发新的降氟技术、加强茶树品种选育工作、推广科学饮茶方式、制定综合降氟策略等建议,砖茶降氟措施研究需进一步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增强实际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并充分考虑措施对砖茶品质与安全的影响。研究旨在推动砖茶降氟研究的策略转变和思路拓展,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茶 降氟措施 分析验证 前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法测定食品中溴化物及溴酸盐含量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陶鸿 程慧 +4 位作者 林津 黄徽 彭青枝 万旭刚 胡家勇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将样品用水超声提取后离心分离,提取液经Ag/H柱除去Br^-,通过ICP-MS测定了食品中溴酸盐的含量,同时用HPLC-ICP-MS检测提取液中溴酸盐和溴化物的含量,验证ICP-MS法测定溴化物及溴酸盐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 将样品用水超声提取后离心分离,提取液经Ag/H柱除去Br^-,通过ICP-MS测定了食品中溴酸盐的含量,同时用HPLC-ICP-MS检测提取液中溴酸盐和溴化物的含量,验证ICP-MS法测定溴化物及溴酸盐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干扰少,检测限达到0.05 mg/kg,能够真实反应市场上食品中溴酸盐的含量,相比传统的离子色谱法,不仅速度快,且无假阳性的问题。同时首次报道了市场上小麦粉、面条和大米中的总溴、BrO_3^-和Br^-的含量水平,对食品中溴酸盐及溴污染的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酸盐 溴污染 Ag/H柱 ICP-MS HPLC-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食品中二氧化硅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胡家勇 周陶鸿 +3 位作者 尹思睿 程银棋 姚晓帆 宋政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7-132,共6页
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食品中二氧化硅的方法。采用碱熔融酸化方法,经微波消解、定量滤纸过滤、马弗炉高温熔融、硝酸酸化溶解进行样品前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食品中二氧化硅... 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食品中二氧化硅的方法。采用碱熔融酸化方法,经微波消解、定量滤纸过滤、马弗炉高温熔融、硝酸酸化溶解进行样品前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食品中二氧化硅含量。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y=696. 7x+112.5,相关系数为0.999 7、检出限为0.04 g/kg、加标回收率在91.93~96.98%、精密度良好、检测结果可靠。通过对实际样品中二氧化硅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发现二氧化硅在固体饮料、乳粉、香辛料、复合固体调味料中使用比较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 微波消解 二氧化硅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PD-ARIMA-GARCH组合模型的酱卤肉制品安全风险区间预测 被引量:3
6
作者 尹佳 黄茜 +7 位作者 陈翔 陈晨 陈锂 张涛 徐成 黄亚平 郭鹏程 文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6-184,共9页
针对传统确定性预测不能提供不确定性信息的难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组合预测模型,并将其创新性地应用在食品安全风险预警领域。在点估计部分,使用小波包分解(wavelet packet decomposition,WPD)对周风险等级序列分解后,... 针对传统确定性预测不能提供不确定性信息的难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组合预测模型,并将其创新性地应用在食品安全风险预警领域。在点估计部分,使用小波包分解(wavelet packet decomposition,WPD)对周风险等级序列分解后,应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进行预测;在区间估计部分,使用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GARCH)模型对残差进行预测。本实验将建立的WPD-ARIMA-GARCH组合模型运用于某地区酱卤肉制品的风险预测,结果表明2019年的3月底和7月底该地区的酱卤肉制品安全风险较高,与实际情况相符;同时,该模型在10个不同地区的酱卤肉制品风险预测中,均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1.626、0.806和20.824;其90%置信区间的预测区间平均宽度和覆盖宽度标准值均为0.024,可以覆盖所有真实值。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低的误差,能对酱卤肉制品质量安全起到风险防控作用,可为日常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卤肉制品 小波包分解 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 区间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核磁共振磷谱在食品分析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韩智 龚蕾 +4 位作者 王会霞 江丰 朱晓玲 黄宗骞 曹琦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7-212,共6页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定量核磁共振磷谱在食品活性磷脂、磷酸盐、有机磷农药、标准品纯度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其定量分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定量核磁共振 食品分析检测 磷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粉丝中KAl(SO_(4))_(2)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苏莹 周陶鸿 +4 位作者 刘杰 黄徽 柳迪 王晶晶 谢云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7-1072,共6页
硫酸铝钾[KAl(SO_(4))_(2)]又称明矾,常被加入到粉丝的制作工艺中为了改善粉丝韧劲差、易断裂的缺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粉丝的口感。硫酸铝钾中的铝元素具有神经毒性,长期摄入过量的铝对人身体健康具有极大危害。常规测定粉丝中硫酸... 硫酸铝钾[KAl(SO_(4))_(2)]又称明矾,常被加入到粉丝的制作工艺中为了改善粉丝韧劲差、易断裂的缺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粉丝的口感。硫酸铝钾中的铝元素具有神经毒性,长期摄入过量的铝对人身体健康具有极大危害。常规测定粉丝中硫酸铝钾时,样品需要消解,处理方法繁琐且费时。而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具有体积小、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和灵敏度高等优点还能同时测定多种金属元素。以粉丝为研究对象,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为参比,建立了XRF对粉丝中的KAl(SO_(4))_(2)的快速检测与鉴别新方法,并将XRF技术用于鉴别粉丝中是否添加KAl(SO_(4))_(2)。首先使用方程对仪器进行基体效应修正,建立了峰面积和浓度的线性曲线,校正的工作曲线拟合R^(2)>0.99,可用于粉丝样品的测定。对仪器的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将样品直接上机测定时,XRF测试结果相对误差在0.65%~24.33%范围内。针对KAl(SO_(4))_(2)中铝含量小于100 mg·kg^(-1)的粉丝样品可采用快速碳化处理,将粉丝中低含量的铝富集后再测定,XRF测试结果相对误差为1.36%~15.39%,碳化处理极大缩短了样品直接测定的相对误差。研究发现添加了硫酸铝钾的粉丝标样Al、S和K元素成相关性,三种元素的比例在1∶3∶1~1∶4∶1范围内,而未添加硫酸铝钾的粉丝并不满足这个比例。便携式XRF能高效完成大批量样品分析,单次测试仅需5 min,方法快速、简便、经济、精密度高,同时可快速鉴别粉丝中是否添加KAl(SO_(4))_(2),及时发现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为粉丝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广泛的实际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 粉丝 硫酸铝钾 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健食品中新型双醋酚汀衍生物的发现、合成与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夏金涛 吴婉琴 +1 位作者 朱松松 江丰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7,共7页
目的:发现、制备和鉴定一种新型双醋酚汀衍生物。方法:在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对减肥类保健食品的日常筛查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疑似双醋酚汀的衍生物。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该化合物,并通过同位素质谱图、二级质谱... 目的:发现、制备和鉴定一种新型双醋酚汀衍生物。方法:在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对减肥类保健食品的日常筛查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疑似双醋酚汀的衍生物。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该化合物,并通过同位素质谱图、二级质谱图、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波谱图推测该化合物的可能结构。最终通过从头合成策略对所有可能结构进行制备,并将两种途径所得的产物进行谱图比对确证其精细结构。结果:该化合物为5-氯双醋酚汀[5-Cl oxyphenisatine di(acetate)],是一种新型未见获批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双醋酚汀衍生物。结论:该化合物的毒理药理学作用尚不明确,需引起监管机构的关注。掌握该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及可疑结构的从头合成将有利于新型化合物的精细结构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健食品 双醋酚汀类似物 高分辨质谱 核磁共振波谱 从头合成 确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ICP-MS同时测定富硒食品中砷形态和硒形态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灏 苏莹 +3 位作者 耿雅雯 胡家勇 张涛 林津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52,共10页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食品中亚砷酸根[As(Ⅲ)]、砷酸根[As(Ⅴ)]、一甲基砷酸(MMA)、二甲基砷酸(DMA)、砷甜菜碱(AsB)、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SeCys)、硒代蛋氨酸(SeMet)、硒代胱氨酸...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食品中亚砷酸根[As(Ⅲ)]、砷酸根[As(Ⅴ)]、一甲基砷酸(MMA)、二甲基砷酸(DMA)、砷甜菜碱(AsB)、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SeCys)、硒代蛋氨酸(SeMet)、硒代胱氨酸(SeCys2)、亚硒酸根[Se(Ⅳ)]、硒酸根[Se(Ⅵ)]共10种砷、硒元素形态的分析方法。[方法]以富硒大米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的提取方式,不同种类酶的提取效果,确定最佳提取方法。同时比较不同色谱柱、不同流动相组成、不同流动相pH、不同流动相流量、不同流动相中甲醇含量、不同柱温下10种砷硒元素形态的分离效果,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和分离条件。[结果]最佳的分离条件为采用Aglient ZORBAX SB-Aq色谱柱,用pH值分别为4.0和6.0的20 mmol/L柠檬酸+5 mmol/L己烷磺酸钠+4%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量为1.0 mL/min,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采用HEHe模式检测。最佳提取条件为Tris-HCl(pH 7.5)缓冲溶液添加15 mg蛋白酶K和15 mg蛋白酶E。该方法可在5 min内完全分离出10种不同的砷硒元素形态,在0~50μg/L范围内,各元素形态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5,其中As(Ⅴ)、MMA、As(Ⅲ)、DMA、AsB、Se(Ⅵ)、Se(Ⅳ)、SeCys2、MeSeCys和SeMet的检出限分别为0.10,0.10,0.12,0.14,0.22,0.15,0.15,0.18,0.12,0.15μg/L。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6.0%~104.2%,相对标准偏差为1.1%~8.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且完全满足富硒食品中砷、硒形态的准确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食品 硒形态 砷形态 HPLC-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食品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名扬 王鸣秋 +6 位作者 刘艳 李诗瑶 朱必婷 张涛 郭雅晴 周陶鸿 彭青枝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5-260,共6页
为进一步明确市售食品动植物过敏原标注情况,该研究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的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并对其进行灵敏度实验,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检测技术对38种市售预包装食品中动... 为进一步明确市售食品动植物过敏原标注情况,该研究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的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并对其进行灵敏度实验,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检测技术对38种市售预包装食品中动植物过敏原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MLPA检测技术可同时对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进行检测,扩增峰之间不存在交叉干扰,扩增峰实际大小和理论大小相差≤3 bp,检出最低脱氧核糖核酸(DNA)质量浓度为1 ng/μL;RT-fqPCR、MLPA技术检测标注过敏原成分食品的检出率分别为51.5%、44.1%,此外,MLPA检测法检出了6个标注可能含有过敏原成分样品中的过敏原成分,10个样品中未标记的过敏原成分。因此,采用MLPA技术检测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的灵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植物过敏原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多重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砖茶氟含量现状分析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莉 尹春艳 +6 位作者 余婷婷 敖勇 江丰 刘杰 周陶鸿 尹佳 王征 《中国茶叶》 2024年第2期37-43,共7页
砖茶具有降脂、抗氧化、调节胃肠道等功效,长期以来深受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的喜爱,并成为其生活必需品。砖茶氟含量超标会严重影响其饮用安全,我国开展低氟砖茶研究至今已有20余年,但砖茶氟含量超标问题依然时有发生,这不仅危害到消费者... 砖茶具有降脂、抗氧化、调节胃肠道等功效,长期以来深受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的喜爱,并成为其生活必需品。砖茶氟含量超标会严重影响其饮用安全,我国开展低氟砖茶研究至今已有20余年,但砖茶氟含量超标问题依然时有发生,这不仅危害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制约了砖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文章通过总结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与砖茶氟含量的关系与现状,比较分析砖茶产量和氟含量历史数据的变化规律和相关性,以期找到砖茶氟含量超标问题产生和难以解决的根源,并对当前面临的低氟砖茶研究推广、生产与监管困境进行探讨,为科学有效地实施砖茶质量监管、推动砖茶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茶 氟含量 现状分析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聚合度菊糖对小麦面团流变特性及面包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天天 韩智 +5 位作者 曹琦 赵丹 马小涵 邓婧 田俊青 刘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4-90,共7页
将3种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P)的菊糖[DP-L(DP=4.3),DP-M(DP=11.37),DP-H(DP=19.02)]添加一定量至小麦粉中,以未添加菊糖的小麦粉为对照,研究不同聚合度菊糖对小麦面团的粉质、拉伸、动态流变学特性以及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将3种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P)的菊糖[DP-L(DP=4.3),DP-M(DP=11.37),DP-H(DP=19.02)]添加一定量至小麦粉中,以未添加菊糖的小麦粉为对照,研究不同聚合度菊糖对小麦面团的粉质、拉伸、动态流变学特性以及对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3种聚合度的菊糖均能够明显改善小麦粉的粉质和拉伸等特性。随着聚合度的增加,面团吸水率显著上升;与对照相比,添加菊糖的面粉其面团形成时间显著延长;添加DP-H的面团稳定时间增加,弱化度减小,DP-M和DP-L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添加菊糖可显著增加面团的延伸度、拉力比、曲线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动态流变学特性结果显示,随着所添加菊糖聚合度的增加,面团的G'和G''值也显著增加;由温度扫描结果可知,3种聚合度菊糖的加入均可增加面团的糊化温度,增大面团的G'与G''值;说明面团中加入3种聚合度的菊糖,均能增加面团的弹性和黏性。DP-H和DP-M的添加使面包发酵体积减小,面包比容下降,对于面包品质没有改善作用;DP-L可以增大面包发酵体积,增加面包比容,起到延缓面包老化的作用,改善了面包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糖 聚合度 流变学特性 发酵体积 面包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橙精油纳米乳液的制备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任婧楠 董曼 +2 位作者 范刚 张怡萍 潘思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80-83,104,共5页
采用相转变点法制备甜橙精油纳米乳液和D-柠檬烯纳米乳液,采用抑菌圈法和最低抑菌浓度法研究甜橙精油纳米乳液及其主要成分D-柠檬烯纳米乳液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 采用相转变点法制备甜橙精油纳米乳液和D-柠檬烯纳米乳液,采用抑菌圈法和最低抑菌浓度法研究甜橙精油纳米乳液及其主要成分D-柠檬烯纳米乳液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桔霉菌(Penicillium citrinum)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甜橙精油纳米乳液和D-柠檬烯纳米乳液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且同等浓度的D-柠檬烯纳米乳抑菌效果比甜橙精油的抑菌效果好,14%甜橙精油纳米乳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桔青霉的抑菌圈直径直径分别为11.7、14.0、9.7和9.0 mm,而D-柠檬烯纳米乳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桔青霉的抑菌圈直径直径分别为19.0、23.7、13.0和12.0 mm。甜橙精油纳米乳液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约为7.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桔青霉的抑菌作用较弱,其对这两种微生物的MIC均约为11%,对大肠杆菌的MIC介于7.7%~11%之间。甜橙精油和D-柠檬烯制成纳米乳液后均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为纳米乳液在食品中的抑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橙精油 D-柠檬烯 纳米乳 抑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水稻田水-土-植物系统中镉、汞、砷元素的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顾涛 赵信文 +3 位作者 王节涛 曾敏 姚晓帆 邱卓明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6期70-75,共6页
为探究重金属元素在水-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分布特征及其迁移规律,通过采集中山市某水稻田灌溉水、浅层地下水、土壤、水稻样品,重点分析了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3种重金属元素(镉、汞、砷)含量在该水稻田水-土-植物系统中的分布特征及其... 为探究重金属元素在水-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分布特征及其迁移规律,通过采集中山市某水稻田灌溉水、浅层地下水、土壤、水稻样品,重点分析了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3种重金属元素(镉、汞、砷)含量在该水稻田水-土-植物系统中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该水稻田水-土-植物系统中,绝大部分镉、汞滞留在土壤中,只有少量向植物体、地下水中迁移;水稻根部镉、砷含量最高,水稻体吸收的大部分镉、砷被固定在根部;土壤中镉、汞、砷含量在垂向上(0~1.5m)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表现为镉在表层土壤(0~0.2m)中含量最高,往下部逐渐降低,汞在次表层土壤中(0.2~0.5m)含量最高,从上往下先增后减,砷在表层土壤中(0~0.2m)含量最低,往下部逐渐升高;该水稻田土壤中镉、汞主要来源于外源输入,砷外源输入较少。该研究对该地区资源、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及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田 水土植物系统 重金属污染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富集-荧光法快速检测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徽 郭银利 +4 位作者 彭青枝 鲁振坦 王福燕 柳迪 张苗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71-178,共8页
基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特异性识别和铜绿假单胞菌分泌明胶酶的特点,诱导负载GNP@FITC功能化纳米纤维膜上FITC的释放,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功能化纳米纤维膜的荧光强度,建立包装饮用... 基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特异性识别和铜绿假单胞菌分泌明胶酶的特点,诱导负载GNP@FITC功能化纳米纤维膜上FITC的释放,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功能化纳米纤维膜的荧光强度,建立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富集铜绿假单胞菌,250 mL饮用水中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的添加量为5.00 mg,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与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佳共培养时间为6 h,负载GNP@FITC功能化纳米纤维膜与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佳共培养时间为30 min,检验时间小于8 h,方法检出限为0.004 CFU/mL,特异性强。相较于GB 8538—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中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缩短了检测时间,且检出限能够满足监管需要,可作为传统检测方法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糖基功能化 磁性纳米颗粒材料 富集 荧光 快速检测 包装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超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芯片超灵敏检测水产品中氯霉素
17
作者 冀威昊 龚蕾 +3 位作者 梁嘉宁 周陶鸿 范小龙 陈锂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92-298,共7页
基于纳米杯阵列结构的超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芯片,结合金纳米颗粒(Au nanoparticles,AuNPs),构建水产品中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的免疫竞争传感平台。通过扫描电镜、纳米粒度分析仪等手段表征芯片及AuNPs的结构、粒径等性质;通过不... 基于纳米杯阵列结构的超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芯片,结合金纳米颗粒(Au nanoparticles,AuNPs),构建水产品中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的免疫竞争传感平台。通过扫描电镜、纳米粒度分析仪等手段表征芯片及AuNPs的结构、粒径等性质;通过不同条件下亲和力的测试探究免疫竞争传感策略的可行性;在优化条件下,传感器对CAP的检出限为0.06 ng/mL,检测范围为0.125~16 ng/mL(R2=0.998),加标回收率为102.5%~105.0%,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此外,本检测方法速度快(10 min),通量高(96个检测孔同时检测),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超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芯片 金纳米颗粒 氯霉素 水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TiO_(2)富集-XRF法快速检测饮用水中的多种元素
18
作者 郭雅晴 周陶鸿 +3 位作者 胡家勇 黄徽 冀威昊 彭青枝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26-132,共7页
以氢氧化钠颗粒和六水合硝酸铈晶体为材料合成CeO_(2),再与钛酸四丁酯反应,煅烧制备CeO_(2)@TiO_(2)复合材料;对饮用水中Pb、As、Cd、Cr、Fe、Cu、Zn、Sr元素进行富集、洗脱、XRF快速检测。结果表明,CeO_(2)@TiO_(2)复合材料可同时富集... 以氢氧化钠颗粒和六水合硝酸铈晶体为材料合成CeO_(2),再与钛酸四丁酯反应,煅烧制备CeO_(2)@TiO_(2)复合材料;对饮用水中Pb、As、Cd、Cr、Fe、Cu、Zn、Sr元素进行富集、洗脱、XRF快速检测。结果表明,CeO_(2)@TiO_(2)复合材料可同时富集饮用水中的Pb、As、Cd、Cr、Fe、Cu、Zn、Sr元素,最佳吸附pH为6~8,最佳吸附时间为5 min;以2%硝酸或1%氢氧化钠为洗脱液,各元素在洗脱10 min时洗脱率均达到最大值;在最优吸附条件下,当各元素添加量为20μg时,CeO_(2)@TiO_(2)复合材料对各元素的吸附率较高,均超过90%。CeO_(2)@TiO_(2)复合材料具备一定的可再生性能,至少可循环使用6次;当富集倍数为10倍时,Pb、As、Cd、Cr、Fe、Cu、Zn、Sr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6.0、5.6、2.7、30.9、15.4、14.7、15.2、4.8μg/L。Pb、As、Cd、Cr、Fe、Cu、Zn、Sr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2%~5.46%。该方法可用于饮用水中Pb、As、Cd、Cr、Fe、Cu、Zn、Sr元素的同时快速现场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F法 快速检测 富集 CeO_(2)@TiO_(2)复合材料 饮用水 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料化学污染物生物传感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莉 王慧婷 +7 位作者 张文 张奇 毛劲 范志勇 江丰 余婷婷 张兆威 李培武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6-690,共5页
本文评述了生物传感技术在饮料质量安全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阐明了饮料中化学污染物生物传感检测的原理与种类,比对分析了生物传感技术在饮料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生物毒素等化学污染物现场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并对饮料质量安全检测中生... 本文评述了生物传感技术在饮料质量安全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阐明了饮料中化学污染物生物传感检测的原理与种类,比对分析了生物传感技术在饮料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生物毒素等化学污染物现场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并对饮料质量安全检测中生物传感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 饮料 化学污染物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蔬及其制品真菌毒素的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彭青枝 杨冰洁 +2 位作者 朱晓玲 杨书珍 周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0-384,389,共6页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谷物和饲料中,对人畜健康危害极大。近年研究表明果蔬在采后与加工环节中也易污染真菌毒素,已经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方面...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谷物和饲料中,对人畜健康危害极大。近年研究表明果蔬在采后与加工环节中也易污染真菌毒素,已经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方面综述了果蔬及其产品中真菌毒素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其中生物防治果蔬及其产品中真菌毒素的方法由于安全、高效及环境友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果蔬及制品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