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城市浅水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以武汉市东湖为例 被引量:24
1
作者 彭军 桂梓玲 +2 位作者 岳克栋 张枫 邹俊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33,共10页
武汉东湖是国内水域面积较大的城中湖之一,其水生态环境与长江流域中部湖泊水系生态系统密切相关,对武汉地区环境承载力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东湖流域内三大产业加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湖泊资源消耗频率与日俱增... 武汉东湖是国内水域面积较大的城中湖之一,其水生态环境与长江流域中部湖泊水系生态系统密切相关,对武汉地区环境承载力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东湖流域内三大产业加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湖泊资源消耗频率与日俱增,湖泊水环境承载能力凸显不足。为提出一套行之有效且易于延续的流域水环境治理“东湖模式”,立足大型城市浅水湖泊的典型特征,针对东湖面临的污水处理厂尾水入湖量大、暴雨期间溢流污染严重、局部湖区底泥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综合管理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遵循“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的水环境治理思路,以纳污能力限制与水质目标控制为核心目标,提出了流域规划顶层设计、水岸同治的灰绿蓝体系、底泥精准化环保清淤、水生态修复初期生境调控等关键技术措施与体制保障、智慧监管两方面重要管护制度。实施结果表明:东湖整体水质由20世纪末的劣Ⅴ类提升至2019年的Ⅲ~Ⅳ类,湖泊水生植物覆盖率由2010年的极值0.7%提高至2019年的3.3%,东湖水环境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就东湖下一步治理提出了工作重点和方向建议,可为持续推进东湖水环境提升、实现东湖长治久清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治理 水环境承载力 水生态修复 植被覆盖率 武汉东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东湖底泥污染风险评估及精细化清淤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枫 桂梓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2,共8页
城市浅水湖泊泥-水界面营养物质交换强烈且频繁,底泥污染释放对上覆水体影响显著,是浅水湖泊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以武汉市东湖为例,采用氮磷综合污染指数法和静态释放试验方法,评估底泥污染风险,并综合考虑清淤工艺及水生植物分布等因... 城市浅水湖泊泥-水界面营养物质交换强烈且频繁,底泥污染释放对上覆水体影响显著,是浅水湖泊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以武汉市东湖为例,采用氮磷综合污染指数法和静态释放试验方法,评估底泥污染风险,并综合考虑清淤工艺及水生植物分布等因素,精确确定清淤范围及厚度。结果表明:东湖底泥总氮和有机质含量分布具有较高的协同性,总磷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呈弱相关;东湖上、中、下层底泥氮磷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85~11.39,0.52~7.40和0.49~6.33,大部分区域处于轻度污染—重度污染范围;东湖清淤深度以29.04~110 cm为宜。研究成果可为东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及类似城市浅水湖泊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内源污染 底泥污染物 释放速率 清淤 综合污染指数法 静态释放试验 东湖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城市港渠沉积物中重金属赋存、形态特征及风险评价
3
作者 王楚 罗希 +2 位作者 杨青青 陈路锋 王璞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40-2851,共12页
本研究分析了长江中游典型城市港渠沉积物中重金属Cr、Ni、Cu、Zn、As、Cd、Hg、Pb的浓度水平和形态特征,并对重金属环境风险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港渠沉积物中重金属平均浓度(除Cr外)均超过湖北省土壤背景值,Hg和Cu为主要超标重金... 本研究分析了长江中游典型城市港渠沉积物中重金属Cr、Ni、Cu、Zn、As、Cd、Hg、Pb的浓度水平和形态特征,并对重金属环境风险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港渠沉积物中重金属平均浓度(除Cr外)均超过湖北省土壤背景值,Hg和Cu为主要超标重金属,平均浓度分别达到0.319 mg·kg^(-1)和98.8 mg·kg^(-1).形态分析表明重金属主要为残渣态,其平均占比为37%—94%,而Cd的生物可利用态占比达63%,表明沉积物中Cd具有较高的生物可利用度.源解析结果显示重金属主要来源于燃煤与自然源,其平均贡献率为58%.重金属的地积累指数主要为清洁至轻度污染,部分点位中Hg、Cu达到中度污染水平.研究区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评估为中风险,但部分采样点达到高风险.人群健康风险评价表明,沉积物重金属平均总致癌和总非致癌指数分别为1.25×10^(-5)和0.02,表明其致癌和非致癌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基于污染源贡献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燃煤与自然源是非致癌风险的主要来源,而致癌风险主要来自于未知源,需进一步关注.本研究揭示了典型城市港渠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为开展长江中游城市小微水体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港渠 沉积物 重金属 形态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底泥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指标
4
作者 罗希 谢晓靓 +3 位作者 徐成剑 张露 颜丹 唐强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33,共8页
环保疏浚是治理湖泊污染底泥,消减内源污染的重要手段,而科学合理确定疏浚范围的控制指标是保证治理效果和工程经济性的关键,但现阶段相关技术标准对底泥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控制指标并未予以明确。研究结合相关技术指南和规程,... 环保疏浚是治理湖泊污染底泥,消减内源污染的重要手段,而科学合理确定疏浚范围的控制指标是保证治理效果和工程经济性的关键,但现阶段相关技术标准对底泥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控制指标并未予以明确。研究结合相关技术指南和规程,以长江流域鸭儿湖复合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梳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底泥中的二噁英、甲基汞及短链氯化石蜡(SCCPs)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具备渔业功能的湖泊,建议二噁英总毒性质量比和SCCPs质量比控制指标分别为5~10 ng/kg和900 ng/g;对于具备渔业功能的湖泊,建议参考地区背景值提高控制指标标准;对于底泥表层甲基汞质量比>5 ng/g的区域,应限制渔业养殖功能。根据湖泊功能提出的技术建议,为复合污染底泥修复补充了理论依据,也为今后同类湖泊治理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底泥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控制指标 二噁英 甲基汞 短链氯化石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区水质监测的污水管网收集效能评估 被引量:8
5
作者 黄晓敏 傅肖尉 +1 位作者 赵志超 尹海龙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159,共8页
为评估城镇污水管网收集效能,提出了污水管网分区水质监测与化学质量平衡模型相结合的污水管网诊断评估方法,并联合贝叶斯-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算法解决了溯源解析的不确定问题,对污水处理厂进水有机污染指标质量浓度偏低和可生化性... 为评估城镇污水管网收集效能,提出了污水管网分区水质监测与化学质量平衡模型相结合的污水管网诊断评估方法,并联合贝叶斯-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算法解决了溯源解析的不确定问题,对污水处理厂进水有机污染指标质量浓度偏低和可生化性低的原因进行了解析。以武汉市某污水处理厂服务区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地下水的属地化水质特征因子数据库,并开展了污水干管分区水质特征因子监测。结果表明:通过耦合贝叶斯-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算法与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实现了基于水质监测的水量来源占比合理解析;研究区污水干管中电子工业废水量占比高达53.2%~74.4%,地下水入渗量占比为14.3%~29.5%,污水处理厂进水可生化性低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无机工业废水排入污水管网;应加强对工业废水排入污水管网的监管,重点对研究区域上游污水管段的破损状况开展排查,通过精准化手段提高污水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管网 水质特征因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管网诊断 入流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厨余垃圾与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效能及潜在应用:以武汉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思 范晓志 +4 位作者 罗希 刘正 苗雨 吴晓晖 昝飞翔 《中国沼气》 2023年第2期50-58,共9页
厌氧共消化是市政有机固废减量化资源化的主流工艺之一,然而湖北省武汉市仍缺乏具有本地代表性的厨余垃圾与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效能及潜在影响的相关研究。通过生化产甲烷潜力批式实验、动力学分析和共消化性能评估考察了武汉本地典型... 厌氧共消化是市政有机固废减量化资源化的主流工艺之一,然而湖北省武汉市仍缺乏具有本地代表性的厨余垃圾与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效能及潜在影响的相关研究。通过生化产甲烷潜力批式实验、动力学分析和共消化性能评估考察了武汉本地典型厨余垃圾和剩余污泥的比例对厌氧共消化效能和潜在应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厨余垃圾与剩余污泥共消化的产甲烷速率比厨余垃圾单独消化提高了40%~96%;厨余垃圾与剩余污泥的最佳比例为2∶1(基于VS),此时实际产甲烷潜力为408 mLCH_(4)·g^(-1) VS added,比理论叠加值提高了11.2%;厌氧消化的渗透率达到60%时,武汉本地的厨余垃圾和剩余污泥通过厌氧消化回收的能量高达6100万m^(3)CH_(4)·a^(-1)或2亿kWh·a^(-1),可以供应约7.6%的居民生活天然气需求量或1.7%的电力需求量,可为武汉本地乃至全国的厨余垃圾和剩余污泥共消化提供参考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剩余污泥 厌氧共消化 甲烷 热电联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