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沿河核电厂地震仪表系统震后数据分析
1
作者 吴雄伟 杨江 +1 位作者 夏界宁 范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5-990,共6页
2023-08-23红沿河核电厂地震仪表系统成功记录到大连市普兰店区发生的4.6级地震,这是我国首次完整记录到核电厂附近中强震数据。对该系统记录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分析,时程信号波形回放表明,本次地震记录数据清晰完整,自由场数据峰值与地... 2023-08-23红沿河核电厂地震仪表系统成功记录到大连市普兰店区发生的4.6级地震,这是我国首次完整记录到核电厂附近中强震数据。对该系统记录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分析,时程信号波形回放表明,本次地震记录数据清晰完整,自由场数据峰值与地震衰减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相符。系统7个监测点加速度峰值对比分析表明,核电厂厂房对地震加速度信号具有放大效应,放大系数与建筑物标高正相关。加速度峰值数据频谱分析结果显示,核电厂厂房地震响应数据的卓越频率主要集中在10~20 Hz范围内,该范围内的地震加速度信号对厂房仍具有较大破坏性,这一结论与核电厂地震仪表准则NB/T 20076-2012中规定的地震触发频带(1~10 Hz)不符。鉴于我国核电厂地震仪表系统的地震触发滤波通频带设定范围为1~10 Hz,这一缺陷会降低地震仪表系统纵深安全防御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地震仪表系统 地震响应 卓越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B-IoT通信方式的燃气地震紧急处置系统 被引量:1
2
作者 范涛 杨江 +3 位作者 夏界宁 杨厚丽 卢建旗 陈智慧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地震紧急处置是解决地震预警应用最后1 km的关键技术,对于预防地震中燃气事故发生效果明显。NB-IoT作为一种通讯技术,相比传统的4G等无线通讯方式,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广覆盖等技术优势。近几年来NB-IoT通讯技术作为最新的技术在物联... 地震紧急处置是解决地震预警应用最后1 km的关键技术,对于预防地震中燃气事故发生效果明显。NB-IoT作为一种通讯技术,相比传统的4G等无线通讯方式,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广覆盖等技术优势。近几年来NB-IoT通讯技术作为最新的技术在物联网领域得到大面积推广,但是目前还未见公开应用在地震预警领域。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NB-IoT的新型的燃气地震紧急处置系统,论述了基于NB-IoT研发的燃气地震紧急处置装置的原理和基本组成,并和现有的同类装置进行了分析对比,介绍了研发过程中的关键点,旨在推广基于NB-IoT来实现燃气地震紧急处置系统的解决方案,为燃气地震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 地震安全 NB-IoT 地震紧急处置装置 低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MS传感器的工程强震动加速度计研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江 范涛 +3 位作者 黄蔚 邓涛 黄俊 袁琼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1-189,共9页
由于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的加速度芯片具备高精度、易集成、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在振动监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验证基于MEMS传感器的工程强震动加速度计的可靠性,本文选择纳杰公司AS1002A芯片... 由于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的加速度芯片具备高精度、易集成、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在振动监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验证基于MEMS传感器的工程强震动加速度计的可靠性,本文选择纳杰公司AS1002A芯片进行三轴向模块封装,依据地震行业加速度计接口规范,设计电源输入及信号输出调理电路,开展了基于标准振动台的性能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款加速度计的线性度误差仅为0.24%,在1~35 Hz范围内幅频特性误差小于±0.1 dB,白噪声测试精度高于0.005 cm/s^(2);能够满足工程强震动监测的应用需求。目前,该款加速度计已应用于武汉某超高层建筑的强震动监测,在2019年12月26日湖北应城4.9级地震中获得了良好的强震动数据产出。在强震动监测领域,随着MEMS传感器的不断完善及成本降低,MEMS加速度计将有可能全面取代传统机械式加速度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加速度芯片 强震动监测 性能对比测试 超高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超高层建筑结构模态识别
4
作者 罗渊 杨江 范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0-1171,共12页
远场地震动长周期成分显著,与高层、超高层建筑基本周期相近,容易产生放大效应,给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带来严重震害。以2022年9月17日21时41分至次日17时39分发生在台湾省花莲县M6.5、M5.7、M6.9和M 5.4地震为例,利用Hilbert-Huang Tra... 远场地震动长周期成分显著,与高层、超高层建筑基本周期相近,容易产生放大效应,给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带来严重震害。以2022年9月17日21时41分至次日17时39分发生在台湾省花莲县M6.5、M5.7、M6.9和M 5.4地震为例,利用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方法,初步分析距震中超1000 km的武汉某超高层建筑结构台阵对这4次地震的结构动力响应观测数据,在对不同时间尺度的本征模态函数分量进行地震动长周期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重构各结构层的地震动,通过功率谱法得到结构层相对地面层的频率响应函数,并利用复模态指数函数法获得结构第一阶模态频率和振型。对4次地震中该超高层建筑结构模态频率和振型的初步分析表明:在花莲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结构未受到损伤。这一认识将为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影响下超高层建筑的震后安全性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 HHT方法 结构地震响应时程重构 模态频率 模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某超高层建筑对台湾花莲6.9级地震的结构响应分析
5
作者 罗渊 杨江 范涛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2-460,共9页
为研究2022年台湾花莲6.9级地震对武汉市某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初步分析了该建筑结构4个加速度测点记录的各向PGA放大效应、傅立叶谱及反应谱,分别利用互功率谱法和基于协方差的随机子空间法分别识别结构在频域和时域上的一阶模态。... 为研究2022年台湾花莲6.9级地震对武汉市某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初步分析了该建筑结构4个加速度测点记录的各向PGA放大效应、傅立叶谱及反应谱,分别利用互功率谱法和基于协方差的随机子空间法分别识别结构在频域和时域上的一阶模态。结果表明:结构的峰值加速度随楼层的增高而有显著的放大效应,最大放大倍数达7.322倍;各向傅立叶谱峰值均集中在0.275 Hz和1.171 Hz;加速度响应反应谱远小于该地区Ⅵ度设防地震设计谱;两种方法识别的结构一阶模态频率基本一致,均接近数值分析值。台湾花莲6.9级地震没有对该高层建筑结构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花莲地震 模态频率识别 互功率谱法 随机子空间法 结构响应观测台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地震加速度计现场标定振动台的研制
6
作者 吴雄伟 张亿 +1 位作者 陈志高 杨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2-115,共4页
针对现有的核电厂地震加速度计的标定方法无法同时涵盖规范规定参数检定要求,也无法实现核电现场就地标定检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柔性金属弹片悬挂结构的便携式振动台,分析了振动台的机械结构,给出了振动台动力学方程;依照实际工程... 针对现有的核电厂地震加速度计的标定方法无法同时涵盖规范规定参数检定要求,也无法实现核电现场就地标定检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柔性金属弹片悬挂结构的便携式振动台,分析了振动台的机械结构,给出了振动台动力学方程;依照实际工程应用需求,选取了合适的参数和材料,进行了振动台的三维建模和有限元分析,制造了振动台样机,并对样机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振动台固有频率在1Hz以下,量程可达到1g,横轴灵敏度小于1%,净重在40kg以内,具备便携式特征,满足核电厂地震加速度计的现场标定参数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加速度计 现场标定 振动台 有限元分析 固有频率 横轴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ZW重力仪非线性零漂的贝叶斯估计方法
7
作者 陈善勇 杨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7-642,共6页
提出一种利用重力观测数据得到DZW重力仪非线性零漂的新方法。该方法核心算法为贝叶斯公式,原理为以零漂的连续性作为先验约束条件,考虑重力观测数据浮动产生的偏差,将每个采样点零漂的均值和方差作为超参数进行求解。该算法可以重复运... 提出一种利用重力观测数据得到DZW重力仪非线性零漂的新方法。该方法核心算法为贝叶斯公式,原理为以零漂的连续性作为先验约束条件,考虑重力观测数据浮动产生的偏差,将每个采样点零漂的均值和方差作为超参数进行求解。该算法可以重复运算,随着计算次数的增加,超参数会趋向于收敛极限,从而得到最优解。经过数据验证,该算法可以精准得到非线性零漂曲线。零漂校正后重力观测值的方差为1.59553×10^(-10)μGal^(2),可为DZW重力仪的测量精度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ZW重力仪 零漂 线性拟合 贝叶斯公式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应变格林函数反演中小震震源机制
8
作者 周立 林强 范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53-1559,共7页
随着复杂速度结构反演的发展和高性能计算能力的提升,基于高精度3D介质模型计算格林函数反演震源机制更具可行性。中小地震因具有更好的覆盖和近似点源效应,在区域结构成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波形类的反演方法如波动方程层析成像\,... 随着复杂速度结构反演的发展和高性能计算能力的提升,基于高精度3D介质模型计算格林函数反演震源机制更具可行性。中小地震因具有更好的覆盖和近似点源效应,在区域结构成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波形类的反演方法如波动方程层析成像\,全波形反演都需要震源机制解,而传统的震源机制反演方法不能很好地应用于中小地震。采用有限差分法构建应变格林张量(Strain Green Tensor,SGT)数据库,将合成波形和实际波形按震相截窗并滤波到不同的频带范围,先通过最小化互相关走时差来进行震源重定位,再通过最小化波形残差反演震源机制。通过合成数据测试验证方法的正确性,随后将该方法应用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龙门山地区,反演一系列M W3.4~5.7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由于应变格林张量数据库可预先构建,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近)实时震源机制解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反演 应变格林函数 青藏高原 有限差分法 波形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