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推拿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对其血流动力学、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和内皮素的影响 被引量:60
1
作者 张慧 刘李文姬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866-1870,共5页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于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医医院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颈...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于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医医院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颈项部夹脊穴,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抽取血液分析2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和内皮素(ET)值。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和功能积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应用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的TMFV、PSV均明显提高,而2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的PI、RI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NSE和ET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联合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与NSE和ET水平的降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针灸 颈椎病 椎动脉型 血流动力学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内皮素 疗效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