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三系杂交稻育种发展概述及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杨金松 周素明 +1 位作者 张再君 邱东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3期4457-4460,共4页
简要回顾了湖北省三系杂交稻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三系杂交稻生产上推广的主要品种,对其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三系杂交稻 育种 品种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城县油菜常见病害的田间诊断与防治技术
2
作者 刘青山 洪海林 +1 位作者 沈成艳 向红 《植物医生》 2016年第1期77-78,共2页
油菜对氮、磷、钾、硼等营养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如果缺乏某一元素即可引起生理性病害。在病原条件及气候条件等适宜时,油菜易发生菌核病、病毒病,如不及早采取措施加以防治,将影响油菜的正常生长。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 油菜对氮、磷、钾、硼等营养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如果缺乏某一元素即可引起生理性病害。在病原条件及气候条件等适宜时,油菜易发生菌核病、病毒病,如不及早采取措施加以防治,将影响油菜的正常生长。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实践,结合通城县油菜生产实际情况,总结油菜主要缺素症及菌核病、病毒病的田间诊断与防治方法。1.缺素症诊断与防治1.1缺氮1.1.1症状植株瘦小,叶色变黄,分枝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诊断 通城县 油菜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访通城
3
作者 徐祖荫 吴育平 《中国蜂业》 2016年第12期62-63,共2页
国家蜂产业体系西南、华南片区2015年重庆交流培训会期间,我有幸结识了前来参会的湖北省通城县农业局的吴育平老师,他邀请我10月份参加当地中蜂培训班并讲课。应约前往培训期间,吴老师及局领导特地抽空陪我到当地养蜂户家中参观,并... 国家蜂产业体系西南、华南片区2015年重庆交流培训会期间,我有幸结识了前来参会的湖北省通城县农业局的吴育平老师,他邀请我10月份参加当地中蜂培训班并讲课。应约前往培训期间,吴老师及局领导特地抽空陪我到当地养蜂户家中参观,并向我介绍了通城蜜粉源植物的基本状况,其中特别提到了当地盛产的野桂花。培训期间,我还看到他们正在试验使用自创的高窄式中蜂箱,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我省也有一款类似的蜂箱正在试验推广,很想知道该型蜂箱在生产中的实际运用效果。知道我的想法后,吴老师邀我次年适当的时候再访通城,故今年7月下旬,我又第二次重访通城,参观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推广 蜜粉源植物 培训班 产业体系 参观考察 老师 农业局 通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施化肥条件下翻压不同量紫云英对双季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双来 李登荣 +3 位作者 胡诚 乔艳 李四斌 陈云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3,共5页
2009~2010年在湖北省通城县和崇阳县设置试验,研究双季稻生产中减施20%和40%化肥条件下最佳紫云英翻压量。紫云英翻压量设15 000、22 500、30 000和37 500 kg/hm24个梯度。分析早稻和晚稻生长、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数据,结果表明:减施... 2009~2010年在湖北省通城县和崇阳县设置试验,研究双季稻生产中减施20%和40%化肥条件下最佳紫云英翻压量。紫云英翻压量设15 000、22 500、30 000和37 500 kg/hm24个梯度。分析早稻和晚稻生长、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数据,结果表明:减施20%化肥条件下,翻压紫云英早稻增产效果明显,与100%化肥相比,最高可达8.6%,紫云英最适用量为22 500 kg/hm2;减施40%化肥条件下,与100%化肥相比,紫云英翻压量30 000 kg/hm2以上增产效果明显,最适用量为37 500 kg/hm2;减施20%化肥条件下翻压30 000和375 000 kg/hm2紫云英后效明显,与100%化肥相比,晚稻分别增产2.7%和2.4%,但减施40%化肥翻压紫云英造成晚稻略有减产。等翻压量下,减施20%化肥各处理的早稻产量和生长一般好于减施40%化肥条件下。因此,双季稻生产中,紫云英替代20%的化肥,翻压量在22 500 kg/hm2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早稻 晚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籼杂两优277氮、磷、钾施肥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利 游艾青 +4 位作者 范先鹏 王传雷 李四斌 胡刚 刘凯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1-173,共3页
采用二次回归组合设计试验,研究两优277的施肥技术,建立了产量对氮、磷、钾施肥量的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并提出了优化施肥方案,即获得每公顷7681.3kg以上产量的合理施肥量应为氮(N)180.0~207.0kg,磷(P2O5)91.5~105.0kg,钾(K2O)132.0~15... 采用二次回归组合设计试验,研究两优277的施肥技术,建立了产量对氮、磷、钾施肥量的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并提出了优化施肥方案,即获得每公顷7681.3kg以上产量的合理施肥量应为氮(N)180.0~207.0kg,磷(P2O5)91.5~105.0kg,钾(K2O)132.0~159.0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籼杂两优277 肥料效应函数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竹笋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规富 张玲玲 杜六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41-842,共2页
以湖北咸宁崇阳县不同加工处理过的雷竹笋为试材,测定其营养成分(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粗脂肪、粗纤维等)的含量。结果表明:每100 g保鲜雷竹笋中可溶性糖含量为1.65 g,粗纤维含量为0.45 g,粗脂肪含量为0.58 g,淀粉含量为2.56... 以湖北咸宁崇阳县不同加工处理过的雷竹笋为试材,测定其营养成分(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粗脂肪、粗纤维等)的含量。结果表明:每100 g保鲜雷竹笋中可溶性糖含量为1.65 g,粗纤维含量为0.45 g,粗脂肪含量为0.58 g,淀粉含量为2.56 g,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2.95 g;每100 g干雷竹笋中可溶性糖含量为1.35 g,粗纤维含量为0.60 g,粗脂肪含量为0.44 g,淀粉含量为1.72 g,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2.26 g。由此可见保鲜雷竹笋营养成分的含量相对高于干雷竹笋,总的来说,雷竹笋是一种粗脂肪含量较少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森林蔬菜和健美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笋 营养成分 可溶性蛋白质 可溶性糖 淀粉 粗脂肪 粗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翻压与早稻移栽最佳间隔时间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云峰 罗时明 +4 位作者 李双来 胡诚 乔艳 刘东海 王晓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4288-4289,4293,共3页
依托通城县5年紫云英-早稻-晚稻定位试验,研究早稻移栽前5、10、15 d翻压紫云英对早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以探索紫云英翻压与早稻移栽最佳的间隔时间。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早稻移栽前5 d翻压紫云英增产效果最好,移栽前1... 依托通城县5年紫云英-早稻-晚稻定位试验,研究早稻移栽前5、10、15 d翻压紫云英对早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以探索紫云英翻压与早稻移栽最佳的间隔时间。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早稻移栽前5 d翻压紫云英增产效果最好,移栽前10 d翻压紫云英增产效果次之,移栽前15 d翻压紫云英增产效果较差。移栽前15 d翻压紫云英处理的穗粒数显著低于移栽前5、10 d翻压紫云英处理的穗粒数。总之,紫云英翻压与早稻移栽间隔时间较短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早稻 产量构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年翻压紫云英对早稻田土壤性质及酶活性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云峰 邹贤斌 +4 位作者 罗时明 李双来 胡诚 乔艳 刘东海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29,共6页
依托7年定位试验,研究翻压紫云英对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动态的影响。试验设对照(不施化肥、不翻压紫云英)、化肥、紫云英+化肥3个处理。在紫云英翻压后2、4、8、16、32 d及早稻拔... 依托7年定位试验,研究翻压紫云英对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动态的影响。试验设对照(不施化肥、不翻压紫云英)、化肥、紫云英+化肥3个处理。在紫云英翻压后2、4、8、16、32 d及早稻拔节期、孕穗期、收获期取样。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对土壤性质和酶活性动态影响显著,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动态变化与紫云英养分释放规律基本一致,而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又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等养分的动态基本一致。与化肥处理相比,紫云英+化肥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在基础土壤有机质、碱解氮较高条件下,紫云英+化肥对蔗糖酶、碱解氮、脲酶等影响不显著,但在基础土壤有效磷、速效钾较低条件下,紫云英+化肥显著提升了有效磷、酸性磷酸酶活性及速效钾含量。因此,紫云英培肥土壤明显受土壤基础养分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土壤养分 蔗糖酶 脲酶 酸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番茄灰霉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洪海林 李国庆 +4 位作者 刘青山 李愉潜 蔡建华 沈成艳 曹升记 《植物医生》 2016年第4期59-61,共3页
灰霉病是大棚番茄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该病在咸宁市发生较重,严重影响番茄生产。为有效防治该病的为害,笔者介绍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技术,供生产上参考。1发病情况根据近年在咸宁市咸安区双溪、向阳湖、嘉鱼县新街、通城县隽... 灰霉病是大棚番茄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该病在咸宁市发生较重,严重影响番茄生产。为有效防治该病的为害,笔者介绍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技术,供生产上参考。1发病情况根据近年在咸宁市咸安区双溪、向阳湖、嘉鱼县新街、通城县隽水等地温室番茄大棚调查结果,灰霉病的发生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4月上中旬快速增长期。4月5日调查,病株率平均28.2%,病叶率平均11.36%;4月20日调查,病株率平均38.8%,病叶率平均26.66%。第二个时期是4月下旬至5月上旬缓慢增长期。4月25日调查,病株率平均41.8%,病叶率平均28.2%;月10日调查,病株率平均43.5%,病叶率平均30.92%,病害呈现缓慢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灰霉病 大棚番茄 防治 技术 病株率 病叶率 发病情况 调查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长期定位试验 被引量:33
10
作者 王传雷 瞿和平 +3 位作者 万一花 李四斌 葛秀文 刘卫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59,共2页
在通城县三熟制区水稻土潮沙泥田上进行了22年的有机和无机肥配合施用试验,结果表明,40%猪厩肥氮与60%无机氮配合施用处理的产量最高,70%猪厩肥氮与30%无机氮次之,100%无机氮处理的稻谷产量低而不稳,无肥处理产量最低。有机无机肥配合... 在通城县三熟制区水稻土潮沙泥田上进行了22年的有机和无机肥配合施用试验,结果表明,40%猪厩肥氮与60%无机氮配合施用处理的产量最高,70%猪厩肥氮与30%无机氮次之,100%无机氮处理的稻谷产量低而不稳,无肥处理产量最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比无肥处理及100%无机氮处理有较大幅度增加。并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土壤物理性状变化等作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无机肥 配合施用 定位试验 通城县 土壤 物理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草莓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
11
作者 洪海林 李国庆 +2 位作者 刘青山 沈成艳 蔡建华 《植物医生》 2016年第1期64-66,共3页
<正>近年来,随着咸宁市草莓栽培面积的扩大,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蔓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草莓的品质和产量。一般年份病株率达20%~40%,发病重的年份,病株率可达80%。病果率常年达10%~25%,发病重的高达50%,产量损失在30%以上,严重制约... <正>近年来,随着咸宁市草莓栽培面积的扩大,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蔓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草莓的品质和产量。一般年份病株率达20%~40%,发病重的年份,病株率可达80%。病果率常年达10%~25%,发病重的高达50%,产量损失在30%以上,严重制约草莓生产的进一步发展。1.发病情况根据近年在咸宁市咸安区向阳湖、嘉鱼县新街、通城县隽水等地温室草莓大棚调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灰霉病 综合防治技术 病果率 大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管理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律行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22期38-38,共1页
水稻的整个生长期都离不开养分供给,因此水稻施肥技术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水稻的需肥特性、施肥量及施肥期的确定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就水稻在不同生长环节所使用的施肥技术进行探讨,希望对提高水稻产量有... 水稻的整个生长期都离不开养分供给,因此水稻施肥技术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水稻的需肥特性、施肥量及施肥期的确定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就水稻在不同生长环节所使用的施肥技术进行探讨,希望对提高水稻产量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管理 施肥技术 需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油菜优化种植模式
13
作者 刘高亮 吴杰 蒋文 《湖北植保》 2005年第5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油菜生产 种植模式 优化 经济效益 产量性状 种植方式 免耕直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稻再生稻高产创建技术研究
14
作者 吴杰 刘喻 +1 位作者 吴海峰 徐林 《湖北植保》 2016年第5期27-31,共5页
2000年以来,通城县大量劳力外出务工,双季稻区劳力缺乏,双季改单季,加之粮食生产效益比较偏低,更加助长双改单,结果粮食产量逐年下降。针对这个问题,开展了中稻再生稻高产创建技术研究,目的是做到一种两收,省种、省工、省肥、省药、省秧... 2000年以来,通城县大量劳力外出务工,双季稻区劳力缺乏,双季改单季,加之粮食生产效益比较偏低,更加助长双改单,结果粮食产量逐年下降。针对这个问题,开展了中稻再生稻高产创建技术研究,目的是做到一种两收,省种、省工、省肥、省药、省秧田,粮食产量不减,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确保农民省劳节本增产增收。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地选择在通城县关刀镇新畈,典型中稻区,自然灌溉条件好,阳光充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粮食生产 留茬高度 关刀镇 齐穗期 劳力外出 改单 每穗粒数 灌溉条件 双季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螟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15
作者 刘青山 洪海林 +1 位作者 沈成艳 向红 《植物医生》 2016年第3期63-64,共2页
玉米螟是玉米的重要害虫之一,为害玉米后,产量和品质下降。一般年份,玉米减产10%~15%,严重年份,玉米减产20%~30%。1.为害特点玉米螟以低龄幼虫蛀食嫩叶,形成排孔花叶。3龄后的幼虫蛀人茎秆,为害花苞、雄穗及雌穗。受害玉米长势... 玉米螟是玉米的重要害虫之一,为害玉米后,产量和品质下降。一般年份,玉米减产10%~15%,严重年份,玉米减产20%~30%。1.为害特点玉米螟以低龄幼虫蛀食嫩叶,形成排孔花叶。3龄后的幼虫蛀人茎秆,为害花苞、雄穗及雌穗。受害玉米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2.形态特征成虫体土黄色,长12~15mm,前后翅均有2条明显的浅褐色波状纹,其间有大小两块暗斑。卵扁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渐变为淡黄色,常30~44粒排成鱼鳞状卵块。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20~30mm,体背淡褐色,中央有一条明显的背线,腹部1~8节背面各有两列横排的毛瘤,前4个较大。蛹纺锤形,红褐色,长15~18mm,腹部末端有5~8根刺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 发生规律 技术 防治 为害特点 老熟幼虫 发育不良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宁市“一种两收”稻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6
作者 施仕胜 吴升红 +1 位作者 龚云霏 耿协义 《植物医生》 2016年第5期77-78,共2页
再生是水稻与生倶来的本性,水稻在成熟时,节间会长出腋芽,这批腋芽在原有根系的基础上再次生长,不久便可再长出稻穗,这是再生稻的栽培基础。再生稻种植一季收获两季,不仅免耕、节省种子,还省时省人工。根据相关研究,与双季晚稻相... 再生是水稻与生倶来的本性,水稻在成熟时,节间会长出腋芽,这批腋芽在原有根系的基础上再次生长,不久便可再长出稻穗,这是再生稻的栽培基础。再生稻种植一季收获两季,不仅免耕、节省种子,还省时省人工。根据相关研究,与双季晚稻相比,再生稻栽培具有生育期短、产量髙、省种节水、节省劳力和减少投资等优点,适宜水稻生长季节内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地区。再生稻米质外观商品性好,米粒晶莹透亮,细长,均匀,无腹白,饭香浓郁,有丰富的淀粉与植物蛋白质,备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看好。咸宁市2012—2014年筛选准两优527、丰两优香1号、新两优223等品种发展再生稻,根据再生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在生产实践中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防治技术 病虫害 咸宁市 一种两收 稻田 准两优527 生长季节 再生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稻粒黑粉病的发病特点与防治措施
17
作者 周素明 《湖北植保》 2018年第4期35-36,50,共3页
随着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黑粉病已成为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本文介绍了稻粒黑粉病的症状,探究了其发病规律,根据发病原因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水稻杂交育种过程中稻粒黑粉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水稻 稻粒黑粉病 发病特点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