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襄阳市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先斌 张道荣 +2 位作者 周芳菊 姜齐斌 张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7期172-174,共3页
襄阳市近年小麦单产、总产量持续增加,集约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对当地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多年探索及其综合集成应用,有力地推动了襄阳市小麦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为襄阳市粮食增产及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 小麦 高产 优质 高效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阳市芝麻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4
2
作者 唐雪辉 贺建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4期93-94,共2页
阐述了襄阳市芝麻生产现状,分析了芝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芝麻 生产现状 问题 对策 湖北襄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阳市夏播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新彦 马现斌 方尊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1期52-53,共2页
2011年对襄阳市11个普通玉米新品种进行了夏播比较试验,以鉴定其丰产性、适应性及抗逆性。结果表明,郑单136、浚单509等品种产量高、综合抗性好,且无明显的缺陷,值得进一步试验与示范。
关键词 夏玉米 经济性状 产量 品种比较 湖北襄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阳市中稻区试产量和米质的综合分析
4
作者 范兵 田永宏 +3 位作者 陈波 房震兵 杨丹 李会生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3期98-98,103,共2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稻对比区域试验表明,天优华占、广两优35、两优5344、荆优1361丰产性好。其中广两优35、荆优1361米质达国标2级,两优5344米质达国标3级,适合在襄阳地区种植。
关键词 中稻 区试 产量 米质 湖北襄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阳市早熟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5
作者 杨伟 温海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9期64-64,67,共2页
介绍了襄阳市早熟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种薯处理、选地整地、适期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 早熟 高产高效 栽培技术 湖北襄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阳市马铃薯新品种筛选鉴定
6
作者 王四清 温海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2期100-101,106,共3页
从生物学性状、植物学性状、田间综合性状、产量4个方面对11个品种进行比较分析,为筛选出适宜襄阳地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参试的11个品种中,冀张薯12综合性状表现良好,该品种成熟期早,结薯集中,商品性好,综合抗... 从生物学性状、植物学性状、田间综合性状、产量4个方面对11个品种进行比较分析,为筛选出适宜襄阳地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参试的11个品种中,冀张薯12综合性状表现良好,该品种成熟期早,结薯集中,商品性好,综合抗性强,丰产性好,整体性状优于其他品种,值得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物候期 性状 产量 湖北襄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和种植制度对长江中游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7
作者 李心雨 邓姣 +5 位作者 朱杰 李成伟 蒋梦蝶 刘章勇 聂江文 朱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15-1927,共13页
为研究长江中游地区不同稻作种植制度下温室气体排放对秸秆还田的响应,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连续监测秸秆还田和不还田条件下,双季稻、再生稻和春玉米-晚稻(玉稻)3种稻作模式甲烷(CH_(4))、氧化亚氮(N_(2)O)排放通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和相... 为研究长江中游地区不同稻作种植制度下温室气体排放对秸秆还田的响应,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连续监测秸秆还田和不还田条件下,双季稻、再生稻和春玉米-晚稻(玉稻)3种稻作模式甲烷(CH_(4))、氧化亚氮(N_(2)O)排放通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和相关环境因子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双季稻和再生稻周年CH_(4)累积排放量分别比玉稻模式高175.5%和203.4%(秸秆还田)及109.6%和126.4%(秸秆不还田);秸秆还田导致双季稻周年CH_(4)累积排放量提高了31.4%,再生稻提高了33.9%,但对玉稻模式周年CH_(4)累积排放没有显著影响。无论是否秸秆还田,玉稻模式周年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双季稻和再生稻模式;秸秆还田导致玉稻模式周年N_(2)O累积排放量增加36.3%,双季稻模式增加43.7%,但对再生稻模式周年N_(2)O累积排放量没有显著影响。相关分析显示,CH_(4)排放量与气温及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硝态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N_(2)O排放量与硝态氮、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在100年尺度CO_(2)当量下,玉稻模式的周年全球增温潜势(GWP)显著低于双季稻和再生稻模式;相对于秸秆不还田,秸秆还田下双季稻模式的周年GWP显著增加31.8%,再生稻模式周年GWP显著增加32.8%,玉稻模式的周年GWP在秸秆还田和不还田下无显著差异。在所有处理中,周年GWP主要由CH_(4)排放贡献,N_(2)O排放引起的增温潜势占比较小,表明减少稻作系统CH_(4)排放对减缓温室效应至关重要。无论秸秆是否还田,玉稻模式周年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均低于双季稻和再生稻模式,秸秆还田对不同稻作系统的周年GHGI均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秸秆还田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程度因稻作模式而异,玉米-晚稻轮作是一种生态环境友好型的稻田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玉米水稻轮作 甲烷 氧化亚氮 全球增温潜势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和水旱轮作模式对稻季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邓姣 李心雨 +6 位作者 朱杰 杨伟 李成伟 蒋梦蝶 朱波 聂江文 刘章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8,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水旱轮作模式下,冬季作物秸秆还田对后茬水稻季作物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长江中游稻田选择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和农业可持续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湖北荆州进行,设置水稻–小麦(稻麦)、水稻–油菜... 【目的】探究不同水旱轮作模式下,冬季作物秸秆还田对后茬水稻季作物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长江中游稻田选择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和农业可持续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湖北荆州进行,设置水稻–小麦(稻麦)、水稻–油菜(稻油)和水稻–紫云英(稻肥)3种水旱轮作模式,每个模式下设置冬季作物收获后秸秆还田和不还田处理。在秸秆还田后的水稻季,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连续监测稻田中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量,在水稻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采集0—5、5—10、10—20 cm土层样品,测定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含量,收获期测定水稻产量。【结果】秸秆还田和不同轮作模式对后茬水稻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与稻肥轮作相比,在秸秆还田条件下稻油和稻麦轮作水稻季土壤CH_(4)和N_(2)O排放分别高出44%~58%和17%~30%,在秸秆不还田条件下则分别高出58%~72%和15%~22%。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条件下3种轮作模式平均CH_(4)和N_(2)O排放分别增加26%~39%和20%~29%。秸秆还田条件下,稻油和稻麦轮作稻季土壤全球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分别比稻肥轮作高出14%~19%和12%~19%,秸秆不还田条件下分别高出18%~23%和15%~24%。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条件下3种轮作模式稻季土壤平均GWP和GHGI高出31%和32%,同时土壤硝态氮、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显著提高。此外,稻麦轮作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稻肥、稻油轮作。相关性分析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CH_(4)和N_(2)O排放与NO_(3)^(-)-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秸秆不还田条件下CH_(4)排放与NO_(3)^(-)-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_(2)O排放与NH_(4)^(+)-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水稻季土壤CH_(4)和N_(2)O的排放与土壤可利用性碳氮浓度的升高密切相关。前茬作物秸秆还田导致水稻季温室气体排放显著增加,与稻麦、稻油轮作相比,水稻–紫云英轮作稻季土壤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是较为生态环境友好型的种植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模式 秸秆还田 增温潜势 排放强度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有效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技术用于紫薯花色苷色素分离纯化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万莹 杨青 +1 位作者 谢鑫 万端极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6-89,共4页
随着天然色素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本文研究了膜技术用于紫薯花色苷天然色素的分离与纯化的工艺,给出了各级膜过程运行状况,其试验数据可供工业化生产的参考与借鉴。实验中分别对比砂芯过滤、微滤、超滤对紫薯花色苷色素粗提... 随着天然色素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本文研究了膜技术用于紫薯花色苷天然色素的分离与纯化的工艺,给出了各级膜过程运行状况,其试验数据可供工业化生产的参考与借鉴。实验中分别对比砂芯过滤、微滤、超滤对紫薯花色苷色素粗提液纯化的影响,确定了微滤-超滤联用的色素纯化工艺,且比对了纳滤与反渗透对超滤滤液的浓缩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微滤-超滤联用处理紫薯花色苷色素粗提液后,能得到较小固含,较高色价的色素溶液;浓缩实验中,纳滤与反渗透能到达同样的浓缩效果,但反渗透膜昂贵,运行压力更大,相比之下采用纳滤浓缩更为经济,且纳滤膜可以使小分子物质透过,对色素溶液起到了进一步纯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薯花色苷 微滤 超滤纳滤 反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平台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莹 赵翠荣 +1 位作者 王立峰 陈科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3986-13987,13990,共3页
[目的]探讨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平台。[方法]对矮败小麦的创制和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将单倍体育种技术引入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构想。[结果]矮败小麦既保留了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开放授粉异... [目的]探讨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平台。[方法]对矮败小麦的创制和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将单倍体育种技术引入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构想。[结果]矮败小麦既保留了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开放授粉异交结实率高的特性,又发挥了矮变1号降秆作用强的特点,是较理想的群体改良工具。目前对矮败小麦的应用主要包括利用矮败小麦进行群体改良的种质资源平台、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的技术平台及利用矮败小麦作为新品种选育的生产平台。通过在已建立的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中引入单倍体技术的应用,从理论上建立了一套矮败小麦高效育种生物技术新体系。[结论]该研究为矮败小麦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败小麦 选育平台 单倍体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春苦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宿秀丽 周祖新 +2 位作者 温海霞 陈丹 姜丽虹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9期69-69,共1页
介绍了早春苦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育苗、适期移栽、肥水管理、搭架引蔓、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苦瓜 早春 优质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所需微量元素及其施用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红梅 刘克钊 +1 位作者 蒋相国 母俊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0期92-92,94,共2页
介绍花生所需微量元素的种类、作用、缺素症状及施用技术,以为花生微量元素的施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花生 微量元素 施用技术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甜玉米鲜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宿秀丽 刘先斌 +1 位作者 温海霞 陈丹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7期57-57,59,共2页
鄂西北地区甜玉米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在3月27日至6月10日播种甜玉米均能达到较高采收标准,4月11日播种的产量最高,其次是4月26日播种。
关键词 甜玉米 播期 产量 品质 影响 鄂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祖新 温海霞 +2 位作者 宿秀丽 姜丽虹 陈丹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1期86-86,94,共2页
介绍了春季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春季马铃薯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春季 马铃薯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玉米自交系混杂退化的原因及提纯与繁殖措施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新彦 马现斌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7期105-107,共3页
文章分析了玉米自交系混杂退化原因,提出了防杂提纯技术措施,总结了自交系繁殖操作技术要领及注意事项,对于提高玉米自交系质量和杂交种制种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混杂退化 防杂提纯 繁殖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水稻的抗虫性鉴定分析
16
作者 陆天泰 余华强 +5 位作者 张道荣 刘先斌 周芳菊 王艳 王刚 方遵超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1期8-9,29,共3页
对供试的4个抗虫组合进行抗虫性观察和生态适应性、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丰产性等鉴定研究。结果表明,4个组合的抗虫性、产量及经济效果表现显著。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产量 抗虫性 鉴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杂交棉鄂杂棉30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17
作者 汤三明 陈善杰 +1 位作者 闫显会 李瑞琪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3期126-127,共2页
针对抗虫杂交棉鄂杂棉30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处理、土壤准备、营养钵制作、播种、苗床管理、大田移栽、肥水管理、植株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抗虫杂交棉 鄂杂棉30 特征特性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高效小麦新品种襄麦35的选育及应用
18
作者 张道荣 陈桥生 +4 位作者 周芳菊 汤清益 刘先斌 陆天泰 孙华卫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12期194-195,284,共3页
襄麦35是襄阳市农科院以复合杂交的方法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效小麦新品种,2015年通过湖北省审定,适宜在全省各麦区种植。该品种集北方小麦的丰产性和南方小麦的多抗性于一体,是湖北小麦育种工作者在高产育种中的成功尝试,具有良好的研究和... 襄麦35是襄阳市农科院以复合杂交的方法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效小麦新品种,2015年通过湖北省审定,适宜在全省各麦区种植。该品种集北方小麦的丰产性和南方小麦的多抗性于一体,是湖北小麦育种工作者在高产育种中的成功尝试,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品种 选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北岗地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工作经验总结
19
作者 闫显会 陈善杰 汤三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0期88-91,共4页
阐述了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目的,详细总结了区试工作经验全过程。包括区试播种前的准备、地理环境条件、试验地准备、田间区划的原则、绘制田间种植示意图、划行与插牌、播种方式、田间管理、田间调查记载项目及取样方法、考种与取样、收... 阐述了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目的,详细总结了区试工作经验全过程。包括区试播种前的准备、地理环境条件、试验地准备、田间区划的原则、绘制田间种植示意图、划行与插牌、播种方式、田间管理、田间调查记载项目及取样方法、考种与取样、收花轧花、小区计产、试验总结等方面内容。可为国家或省区试棉花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为规范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品种 区域试验 经验总结 鄂北岗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共作模式下稻田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特征 被引量:34
20
作者 王蓉 朱杰 +1 位作者 金涛 刘章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87-1899,共13页
【目的】研究稻虾共作模式下土壤氨氧化微生物数量、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深入了解该模式下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演变。【方法】试验点在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农学院基地,设置稻虾共作模式(CR)与常规中稻种植模式(MR),借助荧光定量PCR技... 【目的】研究稻虾共作模式下土壤氨氧化微生物数量、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深入了解该模式下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演变。【方法】试验点在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农学院基地,设置稻虾共作模式(CR)与常规中稻种植模式(MR),借助荧光定量PCR技术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了土壤氨氧化细菌(AOB)与古菌(AOA)丰度、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结果】与MR模式相比,CR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总碳及总氮含量,对土壤p H、碱解氮及土壤碳氮比无显著影响。CR模式土壤AOA与AOB amo A基因拷贝数为3.13×10^5和7.01×10^5 copies/g干土,MR模式土壤AOA、AOB amoA基因拷贝数为1.41×10^5和3.87×10^5 copies/g干土,两个模式土壤AOB的数量均显著高于AOA,CR模式土壤AOA、AOB的数量均显著高于MR模式(P<0.05)。α群落多样性指数表明,相比MR,CR模式显著降低了土壤AOA群落多样性,对AOB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影响。Venn结果分析,CR模式增加了AOA amoA基因的物种,改变了AOB amoA基因的物种组成,且AOB amoA物种数量下降。在属水平上,norank_c_environmental_samples_p_Thaumarchaeota、unclassified_k_norank_d_Archaea、norank_c_environmental_samples_p_Crenarchaeota、norank_p_environmental_samples_k_norank为AOA的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占AOA amoA基因总序列的99.25%~99.46%,CR模式显著提高了norank_c_environmental_samples_p_Crenarchaeota在AOA群落属水平的相对丰度;unclassified_k_norank_d_Bacteria、norank_f_environmental_samples、norank_o_environmental_samples_c_Betaproteobacteria、unclassified_o_Nitrosomonadales为AOB的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共占97.78%~98.49%,且CR模式显著增加了norank_o_environmental_samples_c_Betaproteobacteria与unclassified_o_Nitrosomonadales在AOB群落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对于土壤AOA、AOB群落结构影响有着相似的趋势,其中对AOA、AOB群落结构影响最大的因子是硝态氮,其次分别为总碳、铵态氮、碱解氮、pH。根据RDA投影距离分析,稻虾共作模式对土壤AOA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AOB,且MR与稻虾共作模式土壤AOB的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度。【结论】稻虾共作模式显著降低了AOA群落多样性,而对AOB群落无显著影响;稻虾共作模式显著增加了AOA与AOB的丰度并显著影响了群落结构组成。土壤硝态氮、总碳、铵态氮、碱解氮、pH含量是导致土壤微生物数量、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微生物丰度 群落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