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襄阳市夏玉米籽粒机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
作者 王勇 杨兴强 +2 位作者 赵耀 卢子航 张余 《中国种业》 2025年第8期62-66,共5页
襄阳市作为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和湖北省玉米种植核心区,玉米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0万hm^(2)以上,其中夏玉米种植规模达16.67万hm^(2),并有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轻简化高效种植模式的快速普及,夏玉米籽粒机... 襄阳市作为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和湖北省玉米种植核心区,玉米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0万hm^(2)以上,其中夏玉米种植规模达16.67万hm^(2),并有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轻简化高效种植模式的快速普及,夏玉米籽粒机收的应用面积迅速扩大。然而,该技术推广仍面临品种收获期籽粒水分偏高、农机农艺协同不足、产后处理体系薄弱等关键问题。基于实地调研与试验数据,系统分析制约襄阳地区夏玉米籽粒机收的关键因素,从品种选育、装备研发、服务模式创新3个维度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为提升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籽粒机械直收 农机农艺协同 烘干设施 襄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鄂麦590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2
作者 杨细元 黄开准 +9 位作者 刘易科 刘婧 张艳 胡丁哲 黎仲文 邹娟 陈志红 朱展望 高春保 齐森林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255-257,267,共4页
鄂麦590是以秦农142为母本、西农9718为父本进行杂交,历时14年系谱选育而成的半冬性优质强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已入选2024—2025年湖北省主导品种,并获得湖北省重大品种推广后补助80万元。系统介... 鄂麦590是以秦农142为母本、西农9718为父本进行杂交,历时14年系谱选育而成的半冬性优质强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已入选2024—2025年湖北省主导品种,并获得湖北省重大品种推广后补助80万元。系统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和特征特性,并对其产量、品质和田间抗性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大田表现总结了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鄂麦590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典型区域地膜使用与残留现状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蔡金洲 张富林 +3 位作者 黄敏 郝福新 江胜 范先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00-2504,共5页
选取湖北省4个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和典型样点采集的方式,对湖北省地膜的使用与残留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4个典型区域覆膜比例为10%~88%,地膜厚度为0.005~0.014 mm,每年地膜使用量为17.29~50.16 kg/hm2... 选取湖北省4个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和典型样点采集的方式,对湖北省地膜的使用与残留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4个典型区域覆膜比例为10%~88%,地膜厚度为0.005~0.014 mm,每年地膜使用量为17.29~50.16 kg/hm2,地膜使用量与覆膜比例有关,地膜使用后均不作回收;0~30 cm土层地膜残留量为10.72~38.20 kg/hm2,残留的地膜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中,该土层残膜量占0~30 cm土层残膜量的92%及以上;0~30 cm土层残留的地膜为18.83万~80.47万片/hm2,0~20 cm土层残膜数量占0~30 cm土层残膜数量的78%及以上;残留的地膜主要以中块膜(4~25 cm2)和大块膜(>25 cm2)为主,小块膜(<4 cm2)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残留 现状 典型区域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小麦种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11
4
作者 汤颢军 刘易科 +2 位作者 张勇 邹娟 高春保 《中国种业》 2022年第5期39-41,共3页
近年来,湖北省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小麦品种创新迎来又一轮革命。经调研分析表明湖北省小麦品种在创新成果、布局优化和产能提升方面成效明显,但小麦种业滞后现象并未得到本质扭转,与全国小麦主产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 近年来,湖北省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小麦品种创新迎来又一轮革命。经调研分析表明湖北省小麦品种在创新成果、布局优化和产能提升方面成效明显,但小麦种业滞后现象并未得到本质扭转,与全国小麦主产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育种力量单薄、种子企业参与度低、市场占有率低等3个方面。形成这种差距的滞后局面,主要成因突出表现在小麦种业政策推动力不强、风险抗御能力不强和市场保障力不强等3个方面。基于此,认为应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持续聚焦湖北省小麦种业发展短板弱项,进一步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扶持力度,加强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和品种创新的研发力度,推动新时代湖北省小麦种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小麦 种业 现状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阳麦区小麦病虫害减药控害防控技术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晓林 雷海英 《南方农业》 2017年第17期21-22,共2页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升,人们对食品安全给予了更多关注。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其中蕴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南北方人民都非常喜欢小麦,为小麦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但小麦种植过程中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植物幼苗极易受到...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升,人们对食品安全给予了更多关注。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其中蕴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南北方人民都非常喜欢小麦,为小麦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但小麦种植过程中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植物幼苗极易受到病虫害侵扰,对小麦产量、质量都产生了不良影响。但在用药防控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有待改善。基于此,初步了解襄阳麦区小麦病虫害现状,并立足于减药控害角度探讨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的研究,旨在为我国小麦种植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病虫害 减药控害 防控技术 襄阳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阳市干旱发生特点与抗旱增粮对策
6
作者 齐森林 齐夏添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9期65-66,199,共3页
介绍了襄阳市农业生产条件,分析了干旱发生特点和旱灾形成原因,概述了近年来旱灾对襄阳市粮食生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抗旱增粮的主要应对措施。
关键词 干旱 粮食增产 对策 襄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中稻甬优4949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汤颢军 李志 +2 位作者 张勇 陈斌 卢建新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z1期-,共3页
甬优4949(Oryza sativa subsp.japonica Kato cv.Yongyou 4949)是湖北省近年来审定的第一个中粳品种,具有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等特点,示范应用面积逐年扩大.该文阐述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并初步规范了其在生产上的关键栽培技术,供大... 甬优4949(Oryza sativa subsp.japonica Kato cv.Yongyou 4949)是湖北省近年来审定的第一个中粳品种,具有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等特点,示范应用面积逐年扩大.该文阐述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并初步规范了其在生产上的关键栽培技术,供大面积生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OryzasativasubspjaponicaKato)甬优4949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后移栽棉保优丰产增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郭风娥 郭光理 +2 位作者 袁慧萍 朱红英 洪果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4期180-181,共2页
随着棉田种植结构调整,麦后移栽棉在襄阳市占棉花种植面积的62%。麦后移栽棉的栽培可以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与效益,为国家粮食安全与提高棉田综合效益提供保障。
关键词 麦后移栽棉 保优 丰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州区马铃薯双膜栽培高产高效技术研究
9
作者 郭光理 康志家 +3 位作者 徐东 李志全 饶秋月 周平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8期74-76,共3页
马铃薯双膜栽培是一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生产中应用该技术具有马铃薯上市早、产品价格高、前作腾茬早、抗灾能力增强等优点,马铃薯双膜栽培较单膜栽培每公顷净增效益4.0万元以上。马铃薯双膜栽培技术操作简单,投资少,效益高,是在马铃薯... 马铃薯双膜栽培是一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生产中应用该技术具有马铃薯上市早、产品价格高、前作腾茬早、抗灾能力增强等优点,马铃薯双膜栽培较单膜栽培每公顷净增效益4.0万元以上。马铃薯双膜栽培技术操作简单,投资少,效益高,是在马铃薯单膜栽培基础上技术更新的一种高产高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双膜栽培 高产 高效 技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优异资源分子身份证的建立 被引量:8
10
作者 辜大川 邱东峰 +4 位作者 殷明珠 焦春海 杨金松 张再君 刘春萍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579-5583,5589,共6页
研究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发掘与利用优异种质资源是水稻品种改良及种质创新的基础。利用中国农业部水稻品种鉴定DNA指纹方法中推荐的24对SSR引物,对27个优异水稻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分类结... 研究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发掘与利用优异种质资源是水稻品种改良及种质创新的基础。利用中国农业部水稻品种鉴定DNA指纹方法中推荐的24对SSR引物,对27个优异水稻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分类结果与品种亲缘关系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各种质资源材料的指纹图谱,建立相应的分子身份证并探索新的建立方法,以方便区分各个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种质资源 分子身份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贵春 侯应霞 吴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378-22379,共2页
对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药理、药用价值、资源化利用进行了总结,并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未来的合理利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 药物开发 合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花生品种养分吸收分配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凯 李红梅 +2 位作者 蔡金兰 母俊 蒋相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1-97,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4个花生品种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吸收和分配特征,旨在为花生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取样时期4个花生品种对N、P、K的吸收量均表现为N>K_(2)O>P_(2)O_(5),花生播后50~77 d和77~110 d是花生氮、磷、钾养...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4个花生品种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吸收和分配特征,旨在为花生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取样时期4个花生品种对N、P、K的吸收量均表现为N>K_(2)O>P_(2)O_(5),花生播后50~77 d和77~110 d是花生氮、磷、钾养分吸收的高峰期,其中氮素的吸收高峰出现在结荚期(占生育期总吸收量的46.72%),钾素吸收高峰出现在花针初期(占生育期总吸收量的47.69%),磷素在花针初期、结荚期的吸收量分别占磷素总吸收量的39.56%、32.22%。不同花生品种生产100 kg荚果所需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为3.18~4.62、0.34~0.49、1.25~1.80 kg,中花16、冀花16每生产100 kg荚果产量所需营养元素显著低于开农1760、豫花37,养分和干物质生产效率也较高,是养分高效利用品种;而开农1760、豫花37是养分需求较多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品种 养分 吸收 分配 特征研究 生育期 氮磷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谷城县耕地地力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彬 郭再华 +3 位作者 杜爽爽 张国斌 肖兴军 郝福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099-4102,共4页
采用传统土壤调查方法和GIS技术相结合,对湖北省谷城县耕地的土壤养分、耕地等级进行了调查,并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谷城县耕地以二等地为主;耕地多以中性为主,全氮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有机质含... 采用传统土壤调查方法和GIS技术相结合,对湖北省谷城县耕地的土壤养分、耕地等级进行了调查,并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谷城县耕地以二等地为主;耕地多以中性为主,全氮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同时速效磷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速效钾基本处于正常水平;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谷城县耕地总面积减少,土壤pH有向中性发展的趋势,土壤全氮含量略有下降,有机质含量变化不大,有效磷含量大幅度增加,速效钾含量变化不大;土壤有效铜、有效铁含量较高,成为农作物生长的限制因素,有效锌含量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地力 耕地土壤养分现状 GIS 变化特征 谷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州区稻茬小麦不同播种量对产量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光理 饶秋月 +5 位作者 杨莉 徐东 李志全 周平 朱展望 高春保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7期85-88,共4页
2014年,针对郑麦9023、鄂麦580两个品种设置4个播种密度(基本苗),即:225万/hm2、300万/hm2、375万/hm2、450万/hm2,进行稻茬田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300万/hm2和375万/hm2的播种密度下,小麦的生物产量要显著大于其他3个处理。同时,在375... 2014年,针对郑麦9023、鄂麦580两个品种设置4个播种密度(基本苗),即:225万/hm2、300万/hm2、375万/hm2、450万/hm2,进行稻茬田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300万/hm2和375万/hm2的播种密度下,小麦的生物产量要显著大于其他3个处理。同时,在375万/hm2的播种密度条件下,小麦的穗长和穗粒数都达到最大值,小麦的籽实产量也最高(郑麦9023实产7 002 kg/hm2,鄂麦596实产7 48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小麦 播种量 产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库区不同种植模式下氮磷流失和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涛 鄢紫薇 +7 位作者 王砚 张秀玲 严昶 郝福新 吴山 李辉 何剑 林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40,共6页
丹江口水库长期以来因为坡耕地氮磷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问题严重,进而影响了当地的经济效益。通过三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玉米单作、银杏+芍药间作以及三叶菜+红花轮作3种种植模式对丹江口库区坡耕地地表氮磷养分流失的影... 丹江口水库长期以来因为坡耕地氮磷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问题严重,进而影响了当地的经济效益。通过三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玉米单作、银杏+芍药间作以及三叶菜+红花轮作3种种植模式对丹江口库区坡耕地地表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银杏+芍药间作和三叶菜+红花轮作对坡耕地地表氮磷流失有显著的阻控作用,并可有效降低水土流失;与玉米单作相比,银杏+芍药间作和三叶菜+红花轮作泥沙流失量分别减少了8.30%和8.94%,径流总氮年均流失量分别减少了28.69%和22.92%,径流总磷年均流失量分别减少了29.25%和37.26%;银杏+芍药间作和三叶菜+红花轮作两种种植模式比玉米单作经济效益高,尤其是三叶菜+红花纯收入是玉米单作的19.29倍;从农田氮磷面源污染控制和经济效益综合分析,三叶菜+红花轮作模式是丹江口库区较合理的生态种植模式,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库区 坡耕地 氮磷流失 银杏芍药间作 三叶菜红花轮作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保红 何芳 +2 位作者 龚学强 徐健 张拥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66-2368,共3页
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随县食用菌已从零星种植、提篮小卖的小副业发展成为全国食用菌十大生产基地之一,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菌林矛盾的限制、科研滞后、监管不力等问题。分析了随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 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随县食用菌已从零星种植、提篮小卖的小副业发展成为全国食用菌十大生产基地之一,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菌林矛盾的限制、科研滞后、监管不力等问题。分析了随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随县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产业 现状 发展对策 随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保红 张明学 +3 位作者 张拥军 何芳 刘祎 余功亮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66-1968,共3页
在总结随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找出了随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随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马铃薯 产业发展 现状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茬小麦少免耕机械条播适宜播种量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段建设 朱红英 周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5年第2期4-6,共3页
通过对稻茬小麦机械条播不同播种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襄州区稻茬小麦少免耕机械播种时,以每0.067 hm2播种量为25×104株基本苗产量最好,值得推广应用,形成稻麦两熟种植新模式。
关键词 稻茬小麦 机械播种 基本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州区玉米生产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
19
作者 水功平 洪果 +3 位作者 刘涛 水莉莉 李璟 贵艳林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6期179-180,183,共3页
通过对襄州区十一五玉米生产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为玉米大面积平衡增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生产情况 存在问题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北岗地夏玉米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20
作者 杨兴强 叶长青 +1 位作者 赵跃 孙付山 《中国种业》 2016年第7期25-27,共3页
鄂北岗地近20年来夏玉米生产快速发展,成为湖北省夏玉米新兴最大产区,2015年夏玉米面积11.159万hm2,总产61.4万t,每667m2产量366.9kg,比2005年面积扩大1.4倍,总产增1.2倍,单产减9.2%;比1955年面积扩大15.5倍,总产增11倍,单产减41%。探... 鄂北岗地近20年来夏玉米生产快速发展,成为湖北省夏玉米新兴最大产区,2015年夏玉米面积11.159万hm2,总产61.4万t,每667m2产量366.9kg,比2005年面积扩大1.4倍,总产增1.2倍,单产减9.2%;比1955年面积扩大15.5倍,总产增11倍,单产减41%。探索分析了制约该地区夏玉米单产不高不稳,年限间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促进该地区夏玉米生产实现高产稳产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北岗地 夏玉米 现状 问题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