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锦云 罗鸿 +3 位作者 吴国会 沈莹 王鹏举 李仁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59-160,共2页
目的 总结促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剂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结果 ,判断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10 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5 0例 ,两组同时给予常规治疗 ,其中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 ,对比观察... 目的 总结促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剂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结果 ,判断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10 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5 0例 ,两组同时给予常规治疗 ,其中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 2周后 ,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盐酸氨溴索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动物模型的抗内耳特异性抗体谱系分析
2
作者 王鹏举 吴展元 肖伯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 为明确哪几种膜迷路蛋白成分参与了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内耳病 (autoimmuneinner -eardisease ,AIED)的形成。方法 以同种内耳组织抗原免疫豚鼠 ,建立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动物模型。用免疫转印迹技术 (West ernblot)检测动物血液中抗... 目的 为明确哪几种膜迷路蛋白成分参与了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内耳病 (autoimmuneinner -eardisease ,AIED)的形成。方法 以同种内耳组织抗原免疫豚鼠 ,建立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动物模型。用免疫转印迹技术 (West ernblot)检测动物血液中抗膜迷路蛋白抗体。结果 豚鼠膜迷路蛋白成分复杂 ,SDS -PAGE电泳至少可分出 5种 ,但免疫后大多数动物 ( 15 2 0 )体内仅产生了抗 6 8kD和 136kD膜迷路蛋白抗体 ,而对照组则无阳性反应。结论 膜迷路 6 8kD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病 自身抗体 免疫测定 耳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脂质过氧化酶、丙二醛水平的测定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鹏举 王锦云 +2 位作者 李仁济 余晔 李琦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患者体内一氧化氮 (NO)、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丙二醛 (MD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30例突发性聋患者和 2 0例正常健康人血浆NO、SOD、GSH -Px、MDA的浓度。结果 与...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患者体内一氧化氮 (NO)、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丙二醛 (MD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30例突发性聋患者和 2 0例正常健康人血浆NO、SOD、GSH -Px、MDA的浓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突发性聋患者血浆NO、SOD、GSH -Px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而MD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不同程度耳聋组之间NO、GHS -Px无显著性差异 ,而在SOD、MDA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血浆NO、SOD、GSH -Px的活性明显升高。MDA水平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突发性聋患者体内NO、SOD、GSH -Px含量下降 ,而MDA水平增高 ,建议治疗该病可应用NO合成诱导剂和外源性SOD或其他抗氧化剂 ,以提高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患者 血浆 一氧化氮 脂质过氧化酶 丙二醛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途径给氧对突发性聋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鹏举 刘灵文 +2 位作者 曾立刚 罗鸿 柯赛雄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给氧对突发性聋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 6 6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 3个治疗组 ,每组 2 2例 ,第 1组采用常规疗法 +经鼻吸氧治疗 ;第 2组采用常规疗法 +静舒氧治疗 ;第 3组采用常规疗法 +高压氧舱治疗。比较治疗后各组...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给氧对突发性聋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 6 6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 3个治疗组 ,每组 2 2例 ,第 1组采用常规疗法 +经鼻吸氧治疗 ;第 2组采用常规疗法 +静舒氧治疗 ;第 3组采用常规疗法 +高压氧舱治疗。比较治疗后各组在 0 .5、1、2、4kHz听力提高的均值。结果 第 1组、第 2组、第 3组四个频率的平均听力提高分别为 2 0 .5、4 1.2 5、4 3.2dB ,第 2组、第 3组和第 1组比较 ,听力提高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第 2组与第 3组比较无明显区别 (P >0 .0 5 )。在平均听阈 (pure-toneaverage ,PTA)≤ 80dB患者中 ,第 2组与第 3组的听力提高分别为 4 6 .6dB、4 6 .2dB ,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而在PTA >80dB患者中 ,第 3组平均听力提高明显高于第 2组 (P <0 .0 5 )。结论 常规疗法 +静舒氧或高压氧舱都能提高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和高压氧舱相比 ,静舒氧使用方便 ,禁忌症和并发症较少 ,但对PTA >80dB的患者 ,应早采用高压氧舱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高压氧舱治疗 氧气 注射 吸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突聋为首发症状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一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沈莹 王鹏举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66-166,共1页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首发症状 突聋 耳听力下降 对症治疗 伴随症状 皮肤黏膜 鼓膜内陷 平均听阈 纯音测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乳突根治术腔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柯赛雄 李江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在乳突根治术腔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2例(52耳)行乳突根治术的患者,均于术后二周拔除术腔纱条,随机分为对照组(27耳)和实验组(25耳),分别采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和rhEGF滴眼液进行术腔给...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在乳突根治术腔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2例(52耳)行乳突根治术的患者,均于术后二周拔除术腔纱条,随机分为对照组(27耳)和实验组(25耳),分别采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和rhEGF滴眼液进行术腔给药。观察术腔的分泌物多少、肉芽生长及上皮愈合情况,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听力检查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同时观察用药过程中患者局部及全身反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乳突根治术腔创面的愈合时间分别平均为26.8天和38.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腔上皮平展,疤痕少。术后听力检查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及随访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能加快乳突根治术腔创面的愈合速度,缩短愈合时间,减少疤痕的形成,无明显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 乳突根治术 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血浆热休克蛋白71抗体与激素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王鹏举 王锦云 +3 位作者 李仁济 邬堂春 曹红 李琦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71(HSP71)抗体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体内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9例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进行试验性激素治疗 ;以纯化的人类重组热休克蛋白 71为抗原 ,用改良免疫转印迹技术 (Westernblot)检测患者血液...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71(HSP71)抗体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体内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9例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进行试验性激素治疗 ;以纯化的人类重组热休克蛋白 71为抗原 ,用改良免疫转印迹技术 (Westernblot)检测患者血液中热休克蛋白 71抗体 ,分析HSP71抗体与激素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  2 9例中有 13例对激素治疗有效 ,其中 11例HSP71抗体阳性 ,2例阴性 ;16例无效病例中有 3例抗体阳性 ,13例阴性 ,二组之间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14例HSP71抗体阳性患者中有 11例对激素治疗效果好 ;而抗体阴性的 15例患者中仅有 2例对激素治疗有反应。在预测激素治疗反应方面HSP71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8.5 7%、86 .6 7% ,反应阳性预测值为 84.6 1%。结论 HSP71抗体在预测激素治疗反应方面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治疗 相关性 热休克蛋白71抗体 感音神经性聋 自身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